?

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2023-08-12 17:01許晨光
南北橋 2023年14期
關鍵詞:企業會計成本管理成本核算

許晨光

[摘 要]企業在日常經營和管理中需要進行成本核算,以掌握產品成本和企業支出情況,但是在成本核算中常出現一些問題,如成本計算方式不清

晰、核算周期過長、成本分配不合理等,導致企業成本管理不夠精細,不能及時反映經營情況。本文結合實際案例,就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對策,包括明確成本計算方式、縮短核算周期、合理分配成本等,以求達到較好的成本管理效果。

[關鍵詞]企業會計;成本核算;成本;成本管理

[中圖分類號]F23文獻標志碼:A

成本核算是企業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通過明確產品產生的成本和企業的支出情況,可以幫助企業制訂適當的定價策略和節約成本方案。在成本核算過程中,可能會出現一些問題,如成本計算方式不清晰、核算周期過長、成本分配不合理等,這些問題可能影響企業的成本管理效果。因此,對于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掌握正確的對策非常有必要。本文將結合實際案例,探討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以較全面的方式來解決這些問題,提高企業的成本核算水平。

1 成本核算的概念

成本核算指的是企業對各種生產成本及經營費用進行全面、系統的計算、分配和統計的過程。其目的在于精確計算產品或服務生產的成本,幫助企業更好地組織生產和經營活動,以提高經濟效益。

成本核算是企業成本管理的基礎,也是決策者制定經營決策、控制成本、評價經營業績等的重要依據[1]。通過成本核算,企業可以準確評估每個生產環節和流程的成本,進一步優化生產和管理過程,減少浪費和損失,提高經濟效益。

常見的成本核算方法包括作業成本法、過程成本法、標準成本法、直接成本法、間接成本法等。企業應根據自身的生產和經營特點,選擇科學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技術,確保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2 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的目的及意義

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的目的在于全面、系統地計算、分配和統計各種生產成本及經營費用,以準確計算產品或服務生產的成本,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的意義包括以下幾方面。

2.1 幫助企業控制成本

成本核算可以幫助企業監控生產成本與經營費用,并對其進行優化管理,使得企業能夠更好地掌握成本的構成和變化,有利于控制成本。

2.2 為經營決策提供依據

成本核算可以提供準確的成本信息和數據,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通過成本核算,企業可以準確評估每個生產環節和流程的成本,并作出科學的經營決策。

2.3 優化產品價格與利潤

成本核算可以幫助企業確定產品的生產成本,進而確定產品的售價,以達到合理的利潤水平。同時,成本核算也可以幫助企業識別產品生產中的問題,進一步優化生產流程,提高利潤水平。

2.4 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成本核算可以幫助企業及時發現和解決成本問題,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2]。通過優化成本,企業可以實現銷售收入的增加、利潤的提高,從而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因此,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在企業管理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為企業管理和發展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保障。

3 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

3.1 企業會計成本核算方式單一

企業在進行成本核算時,需要考慮使用哪種成本計算方式,如加權平均法、先進先出法、后進先出法等,每種成本計算方式適用的范圍都不相同。但一些企業并沒有考慮這些因素,而是采用同一種成本計算方式計算所有的成本,這可能會導致成本核算的不精確,對企業的經營決策產生負面影響。企業會計成本核算方式單一是指企業過度依賴某一種成本核算方法,無法全面了解自身的成本情況,難以作出準確的決策。企業在進行成本核算時,一般會采用傳統的階段性計算方法,將成本分為固定成本和變動成本這種簡單的劃分方式,難以反映出現代企業的復雜成本結構和成本發展趨勢,也容易出現誤差[3]。

3.2 核算周期過長

有些企業的成本核算周期過長,可能需要一個月或更長時間才能完成。這將導致成本信息不能及時反映企業的經營情況,在企業的經營決策中起不到指導和支持的作用。成本核算的周期應根據具體情況靈活確定,以便及時獲取必要的數據。

3.3 會計成本核算監管力度不足

有些企業在進行產品成本分配時,可能會遇到成本分配不合理的問題,如同類成本被分配到了不同的產品上,導致某些產品的成本偏高,難以與競爭對手競爭[4]。為避免這種問題,應該在核算前制訂具體的成本分配方案,根據產品的實際生產情況,進行合理分配。會計成本核算監管力度不足是指監管機構對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的監管不到位,導致企業存在作假和違法行為的情況。缺乏有效的監管和管理,極易導致企業的成本數據不真實、不準確,導致企業管理者和投資者無法了解企業真實運營情況,給企業帶來不必要的損失。

3.4 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內容不全面

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內容不全面也是一種常見的成本核算問題。一些企業未能將所有費用納入成本核算,導致其無法真正反映出產品的生產成本和經營成本。這種情況下,企業可能忽略了一些間接成本,如管理費用、銷售費用、財務費用等,這些費用可能是價值鏈中重要的一環,影響最終產品的成本。如果這些成本被忽略,就會導致成本核算不準確,降低經營決策的有效性。

4 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對策

4.1 優化會計成本核算方式

4.1.1 合理選擇成本核算方式

為了避免成本核算方式不清晰所帶來的問題,需要根據產品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成本核算方式。每種計算方式都有適用的范圍,在選擇計算方式時應該考慮生產工藝、庫存情況、生產周期、訂單情況等因素,以此來選擇適合企業的成本核算方式。企業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簡化成本核算流程,減少不必要的環節和降低復雜性。通過簡化流程,可以提高核算效率和減少核算時間。

第二,采用信息化系統,開展自動化成本核算。企業可以通過信息化系統實現成本核算的自動化,可大大減少人力資源的使用,并提高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和可靠性。

第三,實施成本核算。成本核算是指在生產過程中對各級成本進行跟蹤和記錄,可以及時準確地反映生產過程中的成本情況,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及時、準確的成本數據支持。

4.1.2 創新成本核算方式

增加多元化的會計成本核算方式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企業的成本構成和變化,形成多角度的成本分析和決策支持。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引入ABC成本法。ABC成本法即活動成本法,是一種從活動角度分配成本的方法,通過將企業所有的活動和成本聯系起來,實現對成本的全面分析和控制。對企業而言,需要進行詳細的活動統計和分析,進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優化企業內部的成本流水和成本約束趨勢。

第二,引入生命周期成本法。生命周期成本法是以產品生命周期為時間維度,計算從研發到報廢的所有成本,包括開發成本、生產成本、銷售費用、售后服務費用等。生命周期成本法可以更好地反映產品的真實成本,有助于公司對其產品的定價、市場競爭和維護服務質量等作出更準確和全面的決策。

第三,引入邊際成本分析法。邊際成本是指在產品數量發生變化時,新增產品所需的成本。邊際成本分析法可以幫助企業掌握產品銷售的效益,并協調企業的生產和銷售計劃,對企業合理配置資源和提高銷售利潤有著重要作用。

第四,引入彈性成本分析法。彈性成本是指成本在生產水平變化時的變化情況,彈性成本分析法可以幫助企業合理配置資源,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在生產過程中,企業可以通過彈性成本分析法了解不同生產規模的成本情況,找出具有優勢的規模,實現成本效益的最大化。通過引入多元化的會計成本核算方式,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企業的成本情況,對決策和管理提供全面和多角度的支持[5]。

4.2 提高企業成本核算信息化水平

為了使成本信息及時反映企業的經營情況,可以靈活選擇成本核算周期。對于資金周轉快的產品,可以將核算周期縮短到每日或每周;而對于資金周轉較慢的產品,則可以適當延長核算周期,并改為每月或每季度。通過縮短核算周期,可以及時地獲取成本信息,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有力支持。

提高企業的成本核算信息化水平可以提高成本核算的速度和精度,更好地為企業管理提供準確的成本信息和數據支持。具體措施如下:

第一,采用成本核算軟件。采用成本核算軟件可以更加高效地進行成本核算,減少人工操作的時間和降低錯誤率,提高成本核算的準確性和精度[6]。同時,成本核算軟件還可以提供更加靈活的成本分析和報表,幫助企業進行更加深入和全面的成本分析。

第二,優化財務信息系統。財務信息系統是企業管理信息化體系的核心,優化財務信息系統可以加強機構內部和外部財務信息的交互,保證財務信息系統間數據的一致性、全面性和準確性。

第三,引入成本控制模塊。成本控制模塊可以完整覆蓋企業的成本結構和成本管理過程,對企業日常運營過程中的成本進行全面的控制。成本控制模塊的引入可以充分自定義需要控制的成本領域,形成專門針對企業自身特色的成本管理方式和指標,實現精準管理和提升管理效率。

第四,加強對IT技術的應用。企業可以通過加強對IT技術的應用來提高成本核算信息化水平。如移動化的管理應用、智能化的識別技術、大數據的分析技術等,可以更準確地反映企業的成本構成和變化,并且可以讓會計人員更快更好地掌握企業成本信息和進行決策。通過提高企業成本核算信息化水平,可以提高成本核算的精度和效率,為經營決策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持,推動企業向信息化管理的方向發展。

4.3 加大企業對會計成本核算的監督力度

在進行成本分配時,應該根據產品的實際生產情況制訂具體的成本分配方案。在確定成本分攤比例時,需要考慮產品的實際生產效率、金額、庫存數量、銷售情況等多種因素。為了加大對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的監督力度,保證其依法合規,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第一,加強內部管理。企業應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制度和責任制。通過制定規章制度、明確責任分工等方式,加強對會計核算的內部監督和管理,預防和糾正錯誤和違法行為。

第二,建立審計機構。企業可以建立審計機構,對會計核算進行定期、不定期的審計。審計機構應擁有充足的審計人員和配備先進的審計設備及軟件,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和效率。

第三,加強與會計師事務所的溝通合作。企業可以與會計師事務所等專業機構合作,定期邀請會計師事務所對企業會計核算進行審核或評估,以提高企業對會計核算的審查和監督水平。

第四,依法規范會計核算行為。企業需要認真遵守有關會計法規和標準,開展合法合規的會計核算活動。同時,企業還需要對企業會計核算行為中提到的財務信息披露等保持警惕,盡量避免財務糾紛的發生。通過加大對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的監督力度,不僅可以促進企業財務管理的規范和透明,還可以為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可靠的參考和依據,有助于企業的長遠健康發展。

4.4 完善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的內容

第一,確定核算對象。企業需要確定具體的核算對象,如產品、部門、工序等[7]。通過對不同的核算對象進行成本核算,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產品生產成本的結構和構成。

第二,深入挖掘隱性成本。企業除了考慮生產直接成本,還應考慮一些隱性成本,如管理費用、銷售費用、研發費用等。這些成本是企業經營中不可避免的,必須進行合理核算和控制。

第三,做好成本預算。企業需要制定成本預算,以便與實際成本進行比較和分析。通過成本預算的制定和監控,企業可以更好地把握經營情況,合理控制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第四,確定成本分析方法。企業需要選擇適合自身管理需要的成本分析方法,如變動成本分析法、邊際成本分析法、全面成本分析法等。應根據不同的產品、項目或經營活動選擇不同的分析方法,以便更好地了解成本構成,從而作出科學決策。

第五,加強成本信息化管理。企業應采用成本核算信息化工具和軟件,對成本進行實時跟蹤和掌控。同時,企業還需建立健全的數據管理和保護機制,保證成本信息的準確性、可靠性和安全性[8]。通過完善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的內容,可以更精準地了解產品生產成本的構成和變化,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可靠的依據,實現經濟效益的最大化。為了避免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內容不全面的問題,企業應該將所有直接和間接成本都計入成本核算中,只有這樣,企業才能真正地了解其產品生產成本和經營成本,為經營決策提供完整的數據支持。

5 結語

成本核算是企業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企業的經營決策和成本管理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從成本核算存在的問題和對策兩個方面入手,探討了企業在進行成本核算時可能面臨的問題,以及如何通過合理的對策來解決這些問題,提高成本核算的水平和質量。對于企業來說,建立全面、系統的成本核算體系,選擇合適的成本核算方法和技術,規范成本核算流程,對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優化企業管理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祁虹. 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存在問題及解決對策研究[J]. 現代經濟信息,2011(13):176,178.

[2]張玉萍. 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存在問題及其解決對策[J]. 中國市場,2013(33):140-141,144.

[3]王慧芬. 關于企業會計成本核算所存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 價值工程,2014,33(28):203-204.

[4]張嶸. 企業會計成本核算與管控相關問題研究[J]. 中國管理信息化,2019,22(22):8-9.

[5]任秀敏. 企業會計成本核算中出現的問題探討[J]. 中國市場,2019(33):127-128.

[6]孫鳳強. 分析企業會計成本核算的問題策略[J]. 納稅,2019,13(31):137.

[7]龔文娟,曾華蘭,劉愛軍. 國有建筑企業會計成本核算中的問題分析[J]. 財經界,2019(11):163.

[8]陳夢瑩. 中小企業會計成本核算常見問題及解決措施[J]. 納稅,2019,13(30):99-100.

猜你喜歡
企業會計成本管理成本核算
事業單位的成本核算
強化企業會計內部控制的有效途徑
企業會計內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及改進對策
淺析我國中小企業成本核算的有效對策
現代企業會計的內部控制策略探討
試論企業會計造假的防范與治理
成本核算與管理中的常見問題及完善對策
如何做好工程投標的成本核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