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高校勞動教育的歷史沿革及經驗啟示

2023-08-12 17:36張敏斐
南北橋 2023年14期
關鍵詞:歷史沿革經驗啟示

張敏斐

[摘 要]我們黨自成立伊始就注重將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我國高校勞動教育經歷了探索、調整、完善三個時期的歷史沿革,呈現出不同的階段性特點。面對新的形勢和要求,考察和總結高校勞動教育的發展軌跡及基本經驗,有利于為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校勞動教育提供重要啟示和參考。

[關鍵詞]高校勞動教育;歷史沿革;經驗啟示;勞動價值觀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志碼:A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內容,并要將勞動教育融入人才培養的全過程[1]。高等教育在人的全面發展中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高校開始逐漸成為勞動教育的關鍵實施場所。本文通過回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高校開展勞動教育的歷程,明晰我國發展各個階段高校勞動教育的地位、思想、實施方式,總結其中的經驗教訓,以期對新時代我國高校實施優質高效的勞動教育提供啟示和借鑒。

1 高校勞動教育的歷史沿革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勞動教育就已經貫穿大中小學教育體系。在不同歷史時期,高校勞動教育呈現出階段性特點,根據國家教育改革進程和勞動教育形態變遷,將我國高校勞動教育的歷史進程大致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1 探索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伊始,國家百廢待興,亟須恢復社會秩序并發展工農業生產力。為改變當時人們“重智輕勞”的社會思想,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將“愛勞動”列為國民五項公德之一,倡導人民從心底里熱愛勞動,以此激發人民的勞動積極性。1957年,毛澤東同志提出要盡量讓受教育者“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將努力培養知識勞動者作為一項教育發展目標。這是毛澤東同志根據我國當時的國情提出的教育目標,繼承了馬克思主義的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思想,為之后我國勞動教育的開展明確了目標。與此同時,國家對于學校教育的高度關注,使得我國教育事業得到快速發展,更多的青少年選擇接受學校教育,但也隨之出現了教育資源緊張、畢業生就業困難等社會問題。對此,教育部相繼頒布多份文件,將高校學生參觀實習作為教學的重要內容,貫徹理論聯系實際這一教學方針。隨后又將參加體力勞動作為畢業實習的主要方式,且畢業實習不得少于八個月[2]。通過勞動實習這一教育實踐,力圖轉變畢業生的就業思想,促進畢業生盡快就業,減輕教育資源負擔。

高校勞動教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就開發了許多新的實踐方式,形成了勤工儉學、生產實習等諸多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項目。但高校在勞動教育上多以實踐為主,且在實踐中偏向簡單的農業勞動、機械體力勞動,缺乏勞動技術和觀念的學習。

1.2 調整時期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市場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高校勞動教育呈現出一種全新的形態,在思想上更注重對學生的教育作用,并在實踐中不斷改進方式方法。

這一時期勞動教育在高校中被逐漸弱化,取而代之的是勞動教育的新形式:綜合實踐活動課。這門課程包含了信息技術教育、社區服務、勞動與技術教育等,勞動教育課程內容更加豐富,形式也更加多樣。這一階段高校勞動教育的實踐主要是從勞動技術課過渡到綜合實踐活動。1981年,教育部提出了一項重要政策,即在全國范圍內開設勞動技術教育課。三年之后,高校勞動教育已小有規模,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如公益勞動、生產實習等各種勞動,并對學生參加勞動的時間進行嚴格規定,每學年不少于兩周的生產勞動。1993年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提出:“加強勞動觀點和勞動技能的教育,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和內容?!痹趯W校的教學中,要有勞動教育的內容,并逐步制度化和系列化。新型的綜合實踐活動逐漸代替傳統的勞動技術課,成為進行高校勞動教育的重要

方式。

這一時期,為適應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黨和國家及時將教育培養目標調整為“一專多能”人才。由此可以看出,無論是高校勞動教育的目標還是內容都在向技術創新進行傾斜,教學形式也多以教師講授為主,比較注重理論學習。

1.3 完善時期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在各個行業領域都實現了創新突破。在這一階段,高校勞動教育重新回歸育人本質,以培養時代新人為目標,幫助青年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早在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就在許多場合多次圍繞勞動和勞動教育做出一系列重要闡述,并提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在學生中弘揚勞動精神”,首次把勞動教育納入黨的教育方針,教育引導學生重視勞動的價值[3]。這些論述明確指出了我國當前的教育目標,為我國在新時期全面推進勞動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論依據。2020年我國頒布的重要教育文件中,從觀念、精神、勞動習慣三方面對當前我國各個教育階段中的勞動教育進行了詳細闡述,這些講話和論述初步形成了新時代勞動觀的主體內容,體現了時代發展的需要,是對以往勞動教育的進一步升華與完善,是新時期勞動教育的理論指導。此外,新時代勞動教育在實施方式上也是百花齊放。2020年7月,教育部對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路徑進行了進一步細化,具體包括獨立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在學科專業中有機滲透勞動教育、在課外校外活動中安排勞動實踐、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強化勞動文化四個方面[4]。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以習近平的“勞動觀”為理論指導,同時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這一原則[5],將勞動的傳統形態與新形態相結合,充分利用現有的先進科技,創造性地提出新型服務性勞動。

2 高校勞動教育的基本經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勞動教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時也積累了許多寶貴的歷史經驗。歸納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2.1 重視勞動育人的獨特地位

勞動的育人價值是不會因為個人的意志而改變的。勞動可以幫助青年大學生樹德增智強體育美,有綜合育人之效[6]。勞動與教育二者本身并不是各自孤立的存在,而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也體現了國家領導人對于勞動育人價值的高度肯定。隨著教育現代化的發展,勞動教育逐步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受教育者身上,在教學過程中,開始注重教育對象的主體作用,也會根據教育對象的學科背景和年齡段等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勞動實踐,從而讓勞動教育真正回歸育人的本質[7]。

2.2 堅持教育目標與時俱進

隨著經濟全球化以及科學技術的發展,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也隨之發生變化,國家對于每個時期的教育目標也因時而變。從高校勞動教育目標來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培養發展工農業的知識勞動者,改革開放以來培養“一專多能”的勞動技術人才,進入新時代則是培養“五育”并舉的時代新人,以便于實現創造性勞動。在不同的歷史階段,高校勞動教育的目標、方式等各不相同,也是我國通過全面、準確、科學地分析大學生勞動教育的時代因素,及時進行調整,使其與我國的實際經濟社會情況相適配[8],才能更好地為國家培養當下最需要的對口人才。由此可以看出,勞動教育方式要融合時代因素,勞動教育目標要堅持與時俱進這一歷史經驗。

2.3 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理論是實踐的指南。高校勞動教育課程是一項系統工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的勞動教育倡導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生產勞動課被列為正式課程,主要側重實踐;改革開放后的勞動教育逐漸發展成為教育與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相結合,開設“勞動技術教育課”“綜合實踐活動課”,主要側重理論;到了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勞動教育是育人體系的重要一環,教育課程中要求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強調理論與實踐并重。高校將馬克思主義勞動教育觀作為理論保證,一步步地對勞動教育課程目標、內容、形式等方面進行深化改革。由此可見,馬克思主義勞動教育觀在高校勞動教育實踐中是至關重要的,只有將正確的理論與充足的實踐結合起來,勞動教育課程才能朝著正確的方向

發展。

3 高校勞動教育的重要啟示

高校在遵守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這一方針前提下,漸漸明晰了勞動教育的目標與實施路徑。通過總結七十余年高校勞動教育的經驗及教訓,為當前進一步在高校中實施勞動教育提供了重要啟示。

3.1 引導青年樹立新時代勞動價值觀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勞動精神和勞動價值觀,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高校當前最重要的任務是引導青年大學生樹立新時代勞動價值觀,要從道德、教育、法律等多個角度,全面貫徹“以勞育人”的教育理念[9]。例如,開展勞模進校園活動,邀請當地的勞動模范在校園中進行演講,通過了解他們的真實經歷,讓大學生更加深刻地了解新時代勞動觀,從而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并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此外,高??梢匝垖I律師對大學生進行有關勞動法的知識普及,讓更多的大學生意識到新時代勞動的復雜性,提高他們的法律意識,讓他們學會運用法律維護自己的權益。

3.2 幫助新時代青年培育正確擇業觀

青年擇業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青年群體是否可以進行創造性勞動,實現高質量就業。因此,引導新時代的青年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是當前的首要任務,可以從以下四個角度加強新時代青年的擇業觀教育:從社會角度來說,政府要采取多種措施完善大學生就業市場,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優質的服務,充分發揮其就業調控方面的職能;從學校角度來說,高校應將職業規劃課程納入公共課當中,用科學的方法論幫助大學生進行職業規劃,處理好個人理想與國家理想之間的關系,同時學校還可以加強校企合作,為大學生提供專業實習的機會,讓大學生提前了解專業崗位的工作狀態,增加思考工作匹配度的時間;從家庭角度來說,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不應對孩子期望過高,不要讓孩子背負過大的心理負擔,積極主動與孩子溝通,尊重孩子選擇;從青年自身角度出發,大學生應從自身尋找問題,在大學期間應積極參加各類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在就業過程中要學會客觀、理性地分析問題,找到正確的解決辦法,最終實現自身的職業發展目標。

3.3 深化高校勞動教育課程改革

首先,當前高校要將勞動教育納入必修課程體系中,設立成一門獨立課程,讓大學生從入學開始就能得到系統、規范的勞動教育,并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掌握所需的勞動知識和勞動技能,從而養成良好的勞動行為習慣。其次,高??梢蚤_展一些與勞動有關的知識技能比賽、成立勞動興趣小組、社團組織等活動項目,也可以依據大學生的不同專業在校外的實踐基地展開有針對性的勞動。第三,要尊重學生的發展需求,確保設置的勞動教育課程具有多維性、生活化、個性化的特點,使其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情況。最后,為了將勞動教育在課程評價中的地位凸顯出來,高校不僅要在課業成績中體現出勞動教育的成效,更要重視大學生在勞動教育中的理解和收獲,并引導他們在勞動創造過程中獲得快樂,從而激發他們對勞動創造的熱情與興趣,在此基礎上實現“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的人才培養目標。

4 結語

對自身而言,勞動教育是促進個人成長發展的重要途徑;對社會而言,勞動教育是社會發展不可或缺的條件;對國家而言,勞動教育是教育方針的基本內容。只有重視勞動教育,才能形成人人愛勞動的良好社會風氣,構建更加和諧美好的社會,使國家更加繁榮富強。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N]. 人民日報,2020-3-27(01).

[2]習近平. 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 人民日報,2017-10-28(01).

[3]習近平. 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發展道路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EB/OL]. (2018-09-10). http://politics. people. com. cn/n1/2018/0911/c1024-30284697. html.

[4]夏惠賢,楊伊. 我國中小學勞動教育的百年探索、核心議題與基本走向[J]. 教育發展研究,2020,40(24):13-20.

[5]曲霞,劉向兵. 新時代高校勞動教育的內涵辨析與體系建構[J]. 中國高教研究. 2019(2):73-77.

[6]陳淑莊. 高校勞動教育常態化的對策[J]. 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10):36-38.

[7]劉冬冬,張卓. 高校勞動教育課程:價值意蘊、現實境遇與消解路徑[J]. 教育理論與實踐,2023,43(15):7-11.

[8]楊艷雙,林燕,楊芳等. 高等勞動教育開展的現狀及踐行路徑[J]. 西部素質教育,2023,9(10):79-82.

[9]盛淑英,梁少東. 新時代大學生勞動教育問題探析[J]. 綏化學院學報,2023,43(5):2,161.

猜你喜歡
歷史沿革經驗啟示
白及粉末入藥歷史沿革概述
地黃炮制品名歷史沿革及功效考辨探討
中國古代官德培育及其啟示
稅務代理制度的美日經驗
大同清真大寺歷史沿革考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及經驗啟示
西方輿論觀的歷史沿革
軍事創新教育的歷史沿革
中國人民解放軍稱謂的歷史沿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