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可利用評估體系的建筑遺產保護與活化研究

2023-08-16 14:36陳欣郭瓊雯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3年6期

陳欣 郭瓊雯

摘 要:城市古建遺產作為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是城市精神文化的陣地之一,但隨著城市化建設的加快,其保護受到多方面挑戰。以湖北省武漢市古建代表之一的古德寺為研究對象,依托田野調查及數據分析古德寺的保護現狀及現存問題,構建一套可利用評估體系,對其進行綜合性評價,從多維度研究古德寺建筑遺產的內在價值,探尋一條適合古德寺建筑遺產保護的活化策略,以期對推進城市古建遺產保護有所助益。

關鍵詞:古德寺;可利用評估體系;建筑遺產保護

一、古德寺現狀與數據分析

(一)古德寺現狀概述

據實地調研發現,古德寺內建筑保存相對完善,寺內景觀、道路系統存在一定問題。目前建筑分為以下部分:入口處的法物流通處及香火售賣點、圖書館及客堂、傳統建筑風格的天王殿、兼具多種風格元素的主體近現代建筑圓通寶殿、新建建筑念佛堂,以及多元功能建筑體觀音堂與延壽堂。寺內主要景觀位于念佛堂周邊的荷花池,其他植物種植于建筑四周。寺內有兩個出入口:西側的主出入口和南側的山門入口。目前南側入口處于關閉狀態,無法通行。寺內公共空間主要位于天王殿及圓通寶殿前廣場,主要用于香客請香及四面佛的祭拜。寺內機動車和非機動車各有一處停放點,分別位于入口處客堂旁和南側山門旁。古德寺周邊目前用地劃分:北側居住片區,南側學校和居住片區,東側現為空置建筑。

(二)古德寺數據分析

為進一步了解參觀者對古德寺建筑保護的認知,通過線上線下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參觀古德寺的香客及寺內常駐人員發放問卷,收回88份有效問卷。對調查結果進行整理匯總,根據調查結果分析得到:

第一,參觀古德寺的人群以年輕人為主,主要是出于參觀游玩的目的,對文化內涵的了解處在中等水平,但其感興趣程度卻低于了解程度。因此亟待深度挖掘古德寺的文化內涵,讓更多豐富活動滲入其中。第二,目前對古德寺建筑遺產的保護停留在媒體宣傳層面,游客大多自發性參觀,對歷史、審美價值的關注更多,缺少對建筑本身價值的關注。因此應通過多渠道的宣傳普及來完善人們對古德寺建筑遺產保護的視角。第三,古德寺目前最大的問題在于配套設施不完善,對于古德寺建筑的拆除問題,大部分人持否定態度,重點關注如何進行部分修繕和保護,較為符合建筑遺產保護的價值取向。因此,對寺內的空置建筑應采取合理利用的方式,并解決當下配套不完善的現狀問題。第四,關于古德寺建筑遺產保護的價值評分,通過結果可見,相較于結構安全和環境狀況,歷史、藝術、文化價值是人們關注的重點。

二、古德寺保護與開發現存問題

(一)環境協調度低,布局未合理化

古德寺周邊環境的破碎化特征較為明顯,與周圍環境缺少關聯,導致參與度、協調度低。一般寺廟應形成獨立幽靜的環境氛圍,但古德寺周邊用地劃分有教育、居住、商業等,而這些與寺廟的用地屬性截然不同,風格迥異,環境難以協調。

在院落布局方面,中國傳統佛教建筑采用中軸對稱的布局形式,主殿處在中心軸上,左右配殿或長廊,形成3~4個院落及數個外部庭院空間。古德寺雖因其歷史變革關系形成一種中西合璧的建筑體系,但其本質還是傳統的佛教寺廟,其院落布局由于歷史演變及重修等原因缺乏合理化,未形成中軸式布局和院落圍合,相反,殿前以開放性廣場空間布置,主殿堂位置靠南,不符合傳統寺廟建筑坐北朝南的格局。

(二)建筑形態斷裂,歷史資源浪費

古德寺曾遭到嚴重破壞,其山門、四周墻體割裂,僅保存了兩座主殿,之后被照相機廠占用,增設了建筑風格迥異的工業大樓等。古德寺幾經毀壞,如今人們所看到的古德寺經過多次修復,由于場地狹小及工匠水平限制,所修復的古德寺與原來相差甚遠,其材料形式只是仿制,難以達到原有效果,其中殿內建筑風格也相差甚遠。古德寺有著悠久的歷史文化,但多種原因導致這些歷史文化很少從建筑及其周邊配套中有效體現,使得參觀拜訪者大多無從得知古德寺的歷史。

(三)空間活力不足,文化氛圍淡化

通過實地調研發現,由于目前古德寺只有一個西側出入口,參觀者的通行流線單一。大多數參觀者主要是參佛+游覽,也有部分參觀者僅停留于建筑外觀的欣賞,缺少對場所文化的體驗,導致游客的游覽流線單一且時間短暫,很難深入領略古德寺的內涵。古德寺目前所處位置封閉,交通可達性弱,從而導致香客大多去往其他寺廟。古德寺周邊的商業活動也對其氛圍營造產生極大影響,周邊建筑的風格樣式與寺內整體脫節,導致其文化氣息由內而外逐漸淡化。

(四)景觀空間缺失,配套設施不全

古德寺內景觀空間極少,現有一處景觀節點是處在念佛堂旁的荷花池,其他的景觀空間均未形成,大多在建筑周圍孤植,喬灌草的多層次植物空間搭配不足。加上古德寺大面積采用硬質鋪裝,從而缺少軟質景觀空間載體,難以形成利于交往活動及朝圣的公共活動空間。在古德寺內,缺少可供人們停留及休息的空間、設施,導致隨處可見席地而坐的參觀者,這極大地影響了寺內整體風貌的展示。

(五)保護意識缺失,參觀方式異化

對于古德寺建筑遺產的保護意識缺失,反映出來的問題不僅與個體的自覺意識有關,同時也與政策宣傳、社會倡導等息息相關。古德寺是歷史遺留的重要財富,而隨著現代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對歷史建筑遺產的保護逐漸削弱,取而代之是城市中林立的高樓。

古德寺如今文化功能逐漸弱化,參觀者往往將其視為網紅地標,甚至有部分穿著不得體的游客不遵守寺內規定,在寺前大肆拍攝。這些不妥的行為對其文化傳播產生了負面影響,對充滿歷史文化的建筑遺產無疑是二次破壞。

三、古德寺建筑遺產價值的評估體系

(一)古德寺建筑遺產可利用性指標體系

建筑遺產的評估體系是一種綜合性的科學評估方法,它可以準確地判斷出影響建筑遺產價值的各個因素及程度,以此為建筑的活化研究提供方向性指導。關于古德寺建筑可利用性評估體系的構建,集合了社會學與建筑學,從時間、空間兩個層次將指標量化:時間層面是對建筑的歷史及演變發展情況進行評估,空間層面則是對建筑的細部布局等內容進行評估。為達到還原建筑遺產原真性的目的,確立了古德寺可利用性評估體系,其準則層從建筑價值及建筑遺產兩個方面入手。建筑價值的子準則層又劃分為歷史價值、藝術價值、文化價值、社會價值4個部分。這也符合《中國文物古跡保護準則》在第3條指出的“文物古跡的價值包括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和科學價值”。在這個基礎上進行完善,形成4個價值層面,對古德寺進行更全面的評價,這種方式偏向于社會學的評價方法。建筑遺產的子準則層則包含5個層面:建筑結構、功能價值、環境狀況、經濟效益以及景觀因素。這5個層面所包含的內容更加具體,偏向于用建筑學的方法進行科學評價。

(二)古德寺建筑遺產可利用性評估表

基于構建的古德寺評估體系框架,擴充其指標層,其中建筑遺產的指標層有10個內容,建筑價值的指標層有17個,共同構成了27個指標層,對古德寺做進一步評估。其中歷史價值主要從建造時間及歷史事件來評估,藝術價值則是從建筑的風格、特色、審美方面開展,文化價值主要評估其傳承及情感因素,社會價值包含社會評價和影響兩個方面;建筑結構則從梁、柱、門、窗、墻體等構建方面進行評估,功能價值包括分區、面積等,環境狀況涵蓋了交通、道路、人文等,經濟效益從營收、公益、投資三方面著手,景觀因素包含了觀景、環境協調等內容。構建完一套完整的古德寺建筑遺產可利用性評估表后,還需要分門別類地對所有指標層劃分等級,其等級分為4個,由小到大程度依次減弱,并根據現場的實地調研及問卷數據進行評估打分。從打分結果來看,古德寺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較為突出,文化價值和社會價值影響相對較弱,這也與古德寺的后期演變有著密切關系;古德寺的建筑結構、功能價值、環境狀況的影響程度可以達到一、二等級,但經濟效益及景觀因素只能到等級四。從這些結果可以了解古德寺的現狀情況,也為后面提出對應的活化策略提供有力支撐。

四、古德寺建筑遺產可利用性活化策略

(一)環境協調融合

古德寺的環境協調融合分為兩個部分:一方面在于寺內空間環境的協調性;另一方面在于外部周圍環境的延續性。古德寺內部的建筑風格迥異,甚至出現類似徽派建筑的“馬頭墻”,因此對寺內的建筑應結合主體建筑的風格樣式,修舊如舊,保持風格統一,例如建筑的外立面裝飾、屋檐端處采用哥特式建筑的裝飾、材料,進行整合,打破內部建筑的環境不協調性;外部在于古德寺周邊的新建建筑高度、體量對其的壓迫,高大的居民樓、工廠等,其風格更是迥異,尤其是原本為寺內劃分的空置建筑,緊鄰圓通寶殿南側,原是照相機廠,多年荒廢導致門窗破損,建筑表皮脫落。對于這種與主體建筑臨近且影響到歷史建筑遺產環境協調性的建筑,應合理改造利用,可作為僧人居住的寮房,解決空間緊缺問題,煥新面貌,融合環境,積極疏導空間,與寺內建筑、空間統一。

(二)布局合理規劃

古德寺的院落布局規劃不合理分為兩個層面:一是不符合中國傳統佛教寺廟格局;二是寺內院落空間的利用不合理。由于我國佛教寺廟建筑都是按照中軸線形式分布,且形成3~4個院落圍合。根據文獻參閱,1934年的古德寺院落布局完全符合傳統佛教寺廟院落布局,因此可以借鑒1934年的院落格局進行改造,復興其由西至東的游線,將空間打造成半圍合式的庭院,通過植物造景等方式,依托山門、構筑物等進行空間區劃,吸取傳統佛教寺廟的布局精華。另外,對寺內空間的不合理利用主要體現在殿前的大片廣場,其不能賦予空間功能,因此針對這類空間可以通過完善配套服務設施使空間產生功能價值,以庭院的圍合來減少大面積留白,賦予古德寺復興、傳承、發展的布局規劃。

(三)文化氛圍營造

對于文化氛圍的營造分為兩步走策略:首先,要增強內部氛圍氣息;其次,淡化外部商業氛圍。作為佛教寺廟,教化屬性本應居于首位,但古德寺自身演變及外部影響導致其文化氛圍逐漸淡化。因此需增加文化元素,通過身臨其境的方式,讓人們在內部文化氛圍中耳濡目染,同時適當淡化空間神秘感,與游客產生互動,對于不規范的參觀寺廟行為應當制止,強化氛圍,產生情感鏈接,形成脫俗離塵的人文氣氛,也要借助自媒體強化對古德寺的文化宣傳。

(四)空間活力增加

目前院落空間功能單一,空間活力的增加分為三個方面:一是豐富空間的功能及流線。由于目前空間流線組織呈現單一化,因此需通過激活、增加空間功能改善單一的游覽流線,將其劃分為朝圣觀光展示區、僧人生活修學區、居士文化修學區。朝圣觀光展示區主要是外來游客的游線范圍,僧人生活修學區需要安靜的氛圍,居士文化修學區可以為游客和寺內僧人提供,這樣便能形成既獨立又互相聯系的組織路徑,在路徑中分別增加相應功能。二是綠色人文空間的增設。古德寺內景觀空間較為缺乏,因此加強景觀空間營造極為重要??梢越Y合園林的形式進行景觀規劃,通過植物層次搭配營造觀景空間,也可以將景觀空間打造為參觀者休息區,既體現良好的生態效益,又發揮空間的觀賞價值。三是借助科技手段活化空間。通過VR全景漫游、數字化導覽等科技設備,使參觀者可以了解古德寺的歷史演變,還能實現足不出戶游覽古德寺,加強對建筑遺產的傳承。

五、結語

城市古建作為城市精神文化的陣地之一,能反映其政治、經濟、文化,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本文通過田野調查,基于遺產可利用評估體系的方法對古德寺進行綜合性評估,根據調研及評估的雙重結果,挖掘古德寺現存問題,基于此提出整體性保護與適應性活化策略,從保護需求、利用要求和強度限制出發,遵守保護建筑原真性、可持續發展強化公共保護意識、完善相關法律體系的基本原則,策略上提出加強環境協調性、合理規劃院落布局、加強文化空間氛圍的營造、維修加固建筑等方法來增加空間活力,也為未來建筑遺產的活化保護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郭緋緋.淺談武漢城市歷史建筑的保護與思考:以古德寺為例[J].青春歲月,2018(9):229.

[2]宋剛,楊昌鳴.近現代建筑遺產價值評估體系再研究[J].建筑學報,2013(增刊2):198-201.

[3]魏雷,王玏.城市寺廟園林的整體性保護研究:以武漢市古德寺為例[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2016(1):50-54.

[4]張威,馮志敏,馮亞西.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與活化探索:以武漢古德寺為例[J].華中建筑,2021(2):137-141.

[5]王筱婧.古德寺建筑裝飾研究[D].青島:青島大學,2018.

作者簡介:

陳欣,湖北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版畫藝術研究。

郭瓊雯,湖北美術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