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代新人培育中倫理文明新形態的價值意蘊

2023-08-17 04:56馮剛李亞美
大學教育科學 2023年4期
關鍵詞:價值認同時代新人道德規范

馮剛 李亞美

摘要: 中華倫理文明新形態以高度的精神文明和倫理道德文明,影響和塑造著中國社會道德的進步和中華文明的發展方向。時代新人肩負著發揚中華倫理精神、延續中華倫理文明、推進倫理文化現代化建設的歷史使命,是中華倫理文明的傳承者、創造者和推廣者。將倫理文明新形態融入時代新人的培育之中是教育倫理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回應時代訴求、推動倫理文明大繁榮的現實需要。倫理文明新形態為時代新人的全面發展創造倫理文明環境,厚植精神文化沃土,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內容。從道德提升、價值認同、文化自信和秩序建構上梳理倫理文明新形態的育人價值,對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增進時代新人的使命擔當和責任意識,推動實現中華倫理文明的偉大復興和世界倫理文明新秩序的建構具有深遠意義。

關鍵詞:時代新人;倫理文明;文明形態;價值認同;倫理共識;道德規范

中圖分類號:G651??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672-0717(2023)04-0023-08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黨領導人民成功走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1]。人類文明新形態的提出為人類文明的發展開拓了新的方式,也展現出了人類文明新的倫理形態。在此基礎上探討倫理文明新形態,即是從倫理向度看待人類文明新形態的生成和發展;從倫理視角探究中華文明新形態蘊含的中華民族的倫理思想和倫理立場;從倫理發展下探討既有中華倫理文明成果所產生的時代價值和文明意義。倫理文明新形態的起源是中華文明,中華文明的發展需要中華優秀傳統倫理精神的融匯和開拓創新。因此,作為具有中華文明重要內容和倫理核心的中華倫理文明新形態,其生成和演繹影響和塑造著中國社會道德的進步和中華文明的發展方向。

倫理文明新形態是對人類文明新形態核心內容的倫理性呈現,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道路上的應然,是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上中華倫理文明自我超越的實然。它不僅能夠將中華倫理文明和世界倫理文明相連接,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提供倫理支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指明倫理方向,在中國乃至世界倫理文明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時代新人是新時代黨和國家的育人目標,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未來,是中華倫理文明的傳承者、創造者和推廣者。倫理文明新形態為時代新人的全面發展創造倫理文明環境,厚植精神文化沃土,為培育時代新人提供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教育內容。將倫理文明新形態融入時代新人的培育之中是教育倫理發展的必然要求,更是回應時代訴求,推動倫理文明大繁榮的現實需要。從道德提升、價值認同、文化自信和秩序建構上梳理倫理文明新形態的育人價值,對增進時代新人的使命擔當和責任意識,推動實現中華倫理文明的偉大復興和世界倫理文明新秩序的建構具有深遠意義。

一、提升道德自覺,促使時代新人自由全面發展

倫理聚焦社會關系應然性的因素,強調社會規范、要求、秩序、制度的發展;道德作為倫理的基礎,強調對人內在的規范,反映了個體的行為、態度和心理狀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時代新人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待。時代新人道德素養的提升不是依靠道德說教或道德命令,而是培育極高覺悟的道德自覺。新時代倫理文明強調人的主體性,關注主體內在的道德認知和道德認同。我們要注重運用現代倫理文明的育人價值和育人導向作用,將倫理文明新形態融入時代新人的培育之中,強調對倫理主體的人性尊重,堅持立德樹人,為時代新人創造道德自覺的情境,以廣泛、全面、滲透式的影響力推進時代新人道德自覺的形成,使其成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能動主體。

(一)“以人為本”喚醒對人性的尊重,加強倫理主體的道德意識

“以人為本”理念是激發倫理主體形成道德意識的內在動力?!耙匀藶楸尽奔仁邱R克思主義理論的本質要求,也體現了倫理文明新形態的內在要求,強調以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根本出發點,注重對人的尊重和理解。人是有理性的、有情感的個體存在,主張“以人為本”不是簡單地回歸人本主義,而是把人置于倫理社會之中,強調人的個體存在與社會存在的統一性。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是社會性的存在,“我們的出發點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主張“從現實的、有生命的個人本身出發”[2]。馬克思把人作為出發點,將人的本質看作“社會關系的總和”,構建起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等多重關系?,F代社會應當是“以人為本”的社會,現代社會的道德也是“以人為本”的道德?!耙匀藶楸尽睆娬{人是具有自主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的社會人,這為新時代道德教育和時代新人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倫理主體的道德意識發展與深化是在教育者和教育對象互動中、在內化于心到外化于行的轉化中得以實現的。教育作為一種情感實踐理應關注教育對象的情感需求和道德訴求。蔡元培認為,“德育實為完全人格之本”[3]。而人是道德教育的主體,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是建立情感交流的基礎,在教育倫理中堅持“以人為本”,就需要充分尊重和理解教育對象,堅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誠待人”,使教育對象在思想上產生認同感,從而激發個體道德意識的覺醒、增強個體道德自覺的養成,實現自我生存和自我發展的目的。在時代新人培育中,教育者和教育對象之間建立起的相互尊重關系是開展教育實踐活動的前提,既體現了“尊師重教”的優秀傳統,也展現了對學生的人文關懷,有利于在德育中形成倫理主體的良好互動關系。同時,對時代新人進行道德教育不能只側重整體上教育而忽視個體的存在,而應在教育過程中秉持“理解人、關心人、服務人”的原則,真正體現出“以人為本”的核心要義,因為只有使道德規范和原則成為道德主體的內在意識和信念,才能轉化為外在的道德行為;也只有社會建立起“以人為本”的倫理認同,才能喚起個人道德意識的覺醒,個體的獨立性、主體性和能動性才能得以發揮,自我的價值才能在為民造福中得以實現。

(二)增進“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激發倫理主體的道德潛能

德育思想既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寶貴理論精髓,也是倫理文明新形態蘊含的育人資源,對塑造人的德性具有重要作用?!蹲髠鳌は骞哪辍诽岬健按笊嫌辛⒌?,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雖久不廢,此之謂不朽”[4],認為人生的最高境界在于樹立高尚的道德,其次才是建功立業?!洞髮W》也指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這些內容都強調德育為先的教育思想,“德”是成人的根本,是社會進步的根基。在吸收和借鑒先賢關于德育論述的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就德育目的指出:“人才培養一定是育人和育才相統一的過程,而育人是本。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盵5]道德對于個人成長、社會發展具有基礎性作用,“立德”是“樹人”的前提,“樹人”是“立德”的目的,兩者相輔相成,方能推動人的發展。

道德人格培育和德性的養成中蘊含不同層次及與其相適應的道德潛能。道德潛能作為人內在的心理狀態,能夠在德育引領中得以激發,并隨著人的道德體驗的推進而不斷深化。新時代下,黨和國家將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反映出對教育本真的追求和道德教育的重視。以德育為先,能夠引導教育對象在追問道德之于自身、他人、社會乃至世界意義的過程中激發出道德潛能,在崇高理想的指引下自覺追尋道德至善的目標,不斷修正自身的道德行為,升華自己道德品質。一方面,激發時代新人的道德潛能需要發揮教育者的示范作用。教育者是德育影響傳導的透鏡,其高尚的品德和崇高的人格影響是最直接的德育方式。教育家陶行知曾言:“先生不應該專教書;他的責任是教人做人。學生不應該專讀書;他的責任是學習人生之道?!盵6]教育者是道德認知的模范者和效仿對象,其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教育對象的道德感知力和認知力,幫助其建立正確的道德觀,激發出道德潛能,最終轉化為自覺的道德行為。另一方面,激發時代新人的道德潛能需要良好教育倫理環境的熏陶。新時代“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課程思政”以及“大思政課”建設等為育人工作營造了有益的德育環境,有效提升了育人效果。同時,豐富多彩的實踐育人活動、優良的校風學風及和諧的師生關系都為時代新人思考和解決道德疑問提供現實支撐,為其道德反思提供了充分的外部條件,有利于時代新人在道德養成中實現綜合發展。

(三)推進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深化倫理主體的道德認知

人的道德認知反映了當前社會關系和意識形態的基本狀態,是倫理文明不斷演進、社會變遷以及人的發展的產物。個體道德發展需要社會道德的約束和指引,社會道德的發展和推進也離不開個體道德水平的提升。隨著社會的發展和個體需求的多樣化,人與人之間的倫理交往日益頻繁,倫理矛盾和倫理沖突也更加多元,個體道德表現出有限性和局限性。為應對日益復雜多變的倫理社會和道德生活實踐,社會倫理也應與時俱進作出規范。社會道德規范只有符合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要求,才能產生較大的道德推動力。社會的道德建設需要建立在道德教育和個體道德自覺的基礎上,同時也需要加強符合倫理要求的制度建設,將道德理想、道德原則和道德規范有機地融入到制度建設之中,從而使倫理要求集規范約束和價值引領于一體,兼具強制性和普適性。

新時代以來,我國為推動社會精神文明建設,從制度層面明確指出公民道德建設的要求?!缎聲r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以下簡稱《新綱要》)為塑造新時代中國公民的道德品格提供根本性指引,同時也為時代新人的培育提出新的道德要求?!缎戮V要》指出,加強公民道德建設,“要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作為著力點”[7]。這旨在促進時代新人道德素養提升和道德行為自覺,推進社會倫理文明的進步和發展。倫理文明新形態以主流道德價值觀標注出了外部的道德規范、道德秩序和道德價值對于個體的約束與要求,能夠激發個體道德自覺的生成。隋牧蓉等學者認為:“個體經過分析、概括、比較、綜合、具體化和系統化等一系列過程,完成主流道德價值觀的內化和道德自覺之思維的構建,從而形成在主體內起統轄和支撐作用的理性與力量?!盵8]時代新人在倫理文明的熏陶下,通過審視自己的行為和價值觀念是否符合社會和人類的共同價值標準,有利于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從而構建和維護良好的社會倫理文明。同時,主體性道德意識在實踐中不斷增強,道德素養不斷發生變化,從而催生出新的道德要求和道德規范,不斷推動社會的文明與進步,最終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二、強化價值認同,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

人類文明新形態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和文化發展的集中呈現,其在發展和豐富的過程中具有鮮明的價值目標導向和價值觀取向。倫理文明新形態反映出人們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應當秉持的價值觀念。將這種價值觀念延伸到時代新人培育之中,則意味著引導時代新人樹立對民族、社會、國家的價值認同。當今中國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價值觀多元化使國與國之間、人與人之間產生諸多倫理沖突和社會矛盾,西方“普世價值”也使我國意識形態領域面臨多重挑戰。因此,我們需要充分挖掘和運用倫理文明新形態的育人作用,確保新時代主流意識形態的價值導向,不斷增強時代新人的價值認同,使價值認同成為維系社會穩定和柔化人心的力量源泉,并將其轉化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行動力。

(一)增強中華民族倫理實體的認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倫理的產生和發展需要客觀實在的承擔者,即可以結成社會生活共同體的倫理實體。中華民族不是簡單的對中國各民族的總稱,而是“多元一體”的民族實體。從倫理視角看,中華民族是具有特殊“民族性”的,這種特殊性既體現了各民族之間的共同性,也強調中華民族的“民族性”,即將中華民族看作一個整體或稱為一個倫理實體。倫理實體既蘊含著內在倫理關系,也包含著內在倫理秩序,而這種倫理關系和秩序是在相對穩定的環境中得以鞏固和發展的。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以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為主線,加強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一步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從根本上看,是鑄牢人們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意識,匡正中華民族的“民族性”被弱化的問題,突出了中華民族的實體意義,構建起科學的中華民族倫理觀,進而引導人們增進對中華民族倫理實體的認同。

倫理文明新形態凝結了中華民族的歷史追求,展現出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盵9]“四個與共”的理念強調以共生共存的倫理關系增進各民族對中華民族的認同感、以共生共存的價值認同增強國家命運與民族命運緊密相連的倫理共識。中華民族長期以來所形成的倫理精神,既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柱,也是凝聚全民族人心的精神橋梁。例如,守望相助、患難與共、共克時艱、團結友愛、同心同德、攜手奮斗等內容,對于加強各民族的歷史認同、深化各民族間的感情,促進各民族和睦相處、和衷共濟,增進時代新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作用。

(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社會道德規范的倫理共識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蘊含著社會價值共識的倫理訴求,凝聚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追求。它是國家意志、社會主張和人民意愿的具象化表達,是對時代新人行為遵循的多維概括。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既是維系社會倫理文明秩序的重要抓手,又是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關鍵,有利于引導時代新人自覺認同和接受社會主義價值原則和道德規范。

從倫理規范的角度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主流的價值觀來教育和引導時代青年,成為時代青年判斷是非對錯、真假善惡的倫理規范,幫助時代新人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人們倫理規范的價值方向,使得人們在紛繁復雜的社會思潮中辨明真相,解決困擾人們思想認識的歷史虛無主義等錯誤思潮,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增強時代新人對中國主流意識形態的認同度。從倫理行為的角度來看,青年一代的言行舉止是衡量一個國家公民文化素質和文明素養的重要指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時代新人提供了內在價值尺度,展現了倫理文明新形態對社會性的人的具體要求。從道德素養的角度來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的層面,對時代新人的道德認知、道德實踐和道德品質的培育起到價值引導的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特有的社會價值導向在培育具有強大團結力、凝聚力、奮斗力的時代新人進程中,起到精神定力的作用。時代新人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啟迪熏陶中不斷汲取營養,增強了對時代目標和時代任務的深刻體悟和強烈認同,切實促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由主導形態向主流形態的轉變,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逐漸成為時代新人內化的精神追求和外化的行動自覺。

(三)深化對新時代愛國主義的認識,加深國家認同的倫理情感

倫理視角下的愛國主義作為重要的道德范疇,既表現出傳統倫理文化中國家和個人在發展進程中所積累的政治倫理,也承載著社會集體成員對國家的情感的凝練與表達。愛國主義能夠反映出個人對國家的情感依賴、心理寄托、發展訴求等方面的內在需要,是倫理文明得以延續和發展的價值皈依。引導時代新人加深對新時代愛國主義的認識,從本質上就是引導其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一,引導其正確看待國家、民族、社會與個人之間的關系,在知情意行上不斷增進對愛國主義的認識,進而增進對國家的倫理情感和價值認同。

以倫理文明為基礎,深化新時代愛國主義內涵,有利于引導時代新人正確理解國家與民族、國家與個人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凝聚各族群眾的價值共識與力量。在時代新人培育中,要引導青年從民族和國家這兩個倫理實體的統一關系上深化對國家認同的理解,每個個體既屬于某個民族,也屬于某個國家,民族認同與國家認同共存于個體的觀念和意識中,是有機的統一體。同時,國家認同的倫理情感也來自時代新人對個體與國家倫理關系和內在聯系的認識。個體是認同的主體,無論是民族認同還是國家認同都是通過主體的思想和行為展現的。時代新人作為現代公民首先要認可自己是國家的一部分,并將國家視為構成自我的一部分,這也是促進公民身份認同到國家認同的過程。國家認同與時代新人的道德素質密切相關,是公民道德的基本體現。對國家公民來說,任何個體在享有國家賦予的各項基本權利的同時,也承擔著國家賦予個體的基本義務,愛國就是最基本的義務之一。因此,培育時代新人的過程中要以愛國主義教育為基礎促進國家認同,努力培養時代新人的公民意識,增強國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不斷激發時代新人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

三、增強倫理文化自信,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強國之路

中華傳統文化從本質上來看是倫理本位的文化,強調社會生活中的倫理關系和價值觀念。倫理文明新形態承載著中華倫理文化的歷史積淀,反映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質,其本身就具有鮮明的文化屬性和以文化人的育人價值。在時代新人培育中,倫理文明新形態以獨特的文化魅力,啟迪智慧、引領精神,將中華文化的基因沁入時代新人的骨髓,不斷增強時代新人倫理文化的自信自強,為中國式現代化道路提供豐厚的文化滋養。

(一)傳承中華傳統文化的倫理思想,筑牢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根基

中華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倫理精神追求,蘊含著豐富的倫理理念和道德觀念,如“克己復禮、天下歸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和而不同”“天下大同”,這些倫理思想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倫理追求和精神氣質,形成了中華民族獨特的倫理文化標識。有學者認為,“中華文化遇苦難百折不撓、對強勢不隨波逐流的文化氣質,使其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獨特的風景”[10]。中華倫理文化的特質是中華倫理文明得以延續發展的內在基礎,體現了中國自古以來的倫理思想和價值觀念。在新時代的語境中,倫理文明新形態既繼承和弘揚中華傳統倫理文化,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出新詮釋,激活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現代生命力,賦予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新的大眾形態。

從文化根源上來看,中國式現代化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根基,其發展離不開借鑒吸收一切人類優秀文明成果,代表人類文明進步的發展方向。在新時代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倫理思想對推進現代化進程、塑造時代新人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倫理文化自信來源于對中國歷史的尊重和對中華文化的理解。對中國傳統文化的認知的過程是對既有文化的思考與內省的過程,也是文化判斷的養成過程。倫理文明新形態的發展有利于增強對中華傳統文化的認知和認同,同時,倫理文明新形態也使中華倫理文化在新時代的語境里煥發出新的生機活力,拓展了中華文化的發展場域和空間,有效防御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文化滲透”“文化入侵”和“文化殖民”,抵制了歷史虛無主義。另一方面,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育人過程中發揮著凝聚人心、成風化人的道德教化和價值引領的作用。在時代新人培育中,倫理文明新形態以優秀傳統文化的倫理思想喚起時代青年文化自豪感的共鳴,為時代青年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養分;同時,倫理文明新形態的推進也需要時代新人增進中華優秀文化的廣泛傳播,提升中華優秀倫理文化的宣傳力度、廣度和深度,推動中華優秀倫理文化社會化、大眾化、生活化,在潛移默化中增強中華優秀文化的凝聚力和引領力,為中國式現代化筑牢文化根基。

(二)推進中華倫理文化的自信自強,增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底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倫理思想是深化中華民族倫理文化認同的根基,更是中華倫理文化自信自強的堅實堡壘。中華倫理文化的自信自強是對過往倫理文化歷史的自信,以及對當代倫理文化自強的綜合體現。從歷史維度看,中華兒女對中華倫理文化的自信根植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沃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革故鼎新”的自信力量,賦予中國文化旺盛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使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基因得以鞏固和發展。從時代維度看,持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創造是增進中國式現代化文化底色的重要路徑,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提供有力支持、為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注入強勁動力。中華倫理文明新形態賦予人民求真、向善、至美的文化解釋力和創造力,為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自信自強創造重要平臺。

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是紅色基因和紅色文化的源泉,內在嵌刻于倫理文明新形態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文化向度上看,黨的精神譜系匯聚多樣的文化要素,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底蘊、中國革命文化為源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主體,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注入發展的動能,現已成為時代青年追逐精神文化的重要來源。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里具有當代價值和世界意義的文化精華萃取出來,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和現代表達形式,是時代的使命,更是倫理文明發展的重要路徑。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激發中華民族奮發向上的時代精神,開拓了中華民族精神的新領域,增強了民族文化建設發展的信心,為倫理文明新形態提供了精神的武裝和價值的指引。在中華倫理文明新形態的推動下,中華倫理文化發揮了以德育人、以文化人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以文化人研究,更加注重文化中的價值引導,關切文化在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養成中的影響和作用,發揮文化在堅定理想信念、道德觀念和法治精神中的效用[11]。同時,中華倫理文明新形態從整體上賦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創新轉化的鮮活動力,發揮出社會倫理文明道德感染力和感召力,使時代新人在精神文明建設中引領主流文化的價值導向,建構起與當前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社會倫理秩序,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鑄就中華文化新的輝煌。

(三)促進中華倫理文化的交流互鑒,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文化標識

縱覽人類文明史,國力興盛與文化繁榮相輔相成。中華文明生生不息,歷久彌新,在于其博大胸襟與有容乃大之韌性,只有不斷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才能激活中華民族的文化創新和文化創造活力。中華文化在求同存異、開放包容的交流互鑒中堅守中華倫理文化立場,鞏固中華文化的一脈相承、弘揚中華文化的精神品格,將中華優秀文化轉化為中國式現代化發展道路上的價值塑造和文化標識。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西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外國文化及文化產品充斥著當代青年的視野。在多種文明形態交織下,給予時代新人以正確價值導向變得尤為重要。倫理文明新形態既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倫理精神底色,又有深厚的馬克思主義倫理精神品格,具有嶄新的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展現了中國自信和中國自覺。而倫理文明新形態以兼容并蓄、開放包容態度為中外文化搭建起交流互鑒的平臺,能夠引導時代青年拓寬中華文化的國際視野,樹立正確的文化認知觀,增強文化發展的責任意識。在文化交流中,時代新人需要以正確的文化觀正確對待外國文化與中國文化的關系:面對西方外來文化要進行辯證地取舍,有選擇地創新;對橫貫古今的中華倫理文化,則應與外來文化相融合和創新,以創造出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和中國特色的文明形態。同時,時代新人在文化的繼承與弘揚、交流與互鑒中,要通過不斷挖掘中華倫理文化的現代魅力,增強中國倫理文化的自信,推進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創新中國文化發展,塑造中國式現代化文化標識,提升中華文化的傳播力,增強中國文化的國家影響力和競爭力,并以新型國際關系為渠道,以全人類的共同價值為引領,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導向,努力構建多主體、全方位、立體化的中華文化國際傳播新格局。

四、構建倫理文明新秩序,增強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意識

隨著全球工業化、現代化和城市化的發展,人口、資源、環境、生態等各種危機和人道災難促使人們反思人類發展模式,探索新的全球范圍內的治理之道。倫理文明新形態的構想立足國際視野與人類道義,主張在世界范圍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以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倫理目標,致力推進世界倫理文明的發展,為解決人類文明的沖突與矛盾提供中國方案,貢獻中國智慧力量。倫理文明新形態革新了教育理論,提升了教育格局,拓寬了教育路徑,對培育具有家國情懷、全球視野和責任擔當的時代新人具有重要價值。

(一)立足國際視野與人類道義,優化國際社會倫理規制

國際社會倫理規制的構建與優化是運用倫理手段使國際社會中的國際組織和國家在適度約束中保持良好狀態的重要活動。倫理規制側重秩序性、有序性,對國際社會倫理規制的優化需要立足國際視野和全人類共同道義,使國際社會在合法合理的狀態下得以順暢運行。中國不僅在國家治理層面對國內社會倫理秩序進行了變革和調整,呈現中華倫理文明新形態,更在國際上為推動世界倫理制度的新規范提供了中國范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命題的提出,指向建設美麗和諧的世界家園,既回答了“人類向何去”的時代之問,也回應了全球挑戰和世界難題。人類道義既是中國倫理文明的核心,也是世界倫理文明的基礎。以人類道義為基本原則建立國際社會倫理文明秩序才能贏得民心、凝聚民心,為追求人類共同美好的生活匯聚廣泛力量。

中華倫理文明致力于以全球倫理的價值指向和道德指引,變革全球化時代下的人類生存方式,構建國際社會倫理文明新秩序,引領人類倫理文明的新發展。在時代新人培育中,倫理文明新形態創造了人類道義觀的教育環境,使個人社會化功能得以深化,個人社會化價值得以擴展。一方面,倫理文明新形態能夠增進時代新人的中國情懷和國際視野,增強自身改造世界的自覺意識。通過接受知識、道德、行為、規范等教育,使個體在主觀意識上自愿為推進世界和平發展、構建國際社會倫理新秩序付出切實行動,將個人發展融入到全人類社會整體中,以世界公民的角色擔當起構建倫理文明新秩序的主體責任。另一方面,倫理文明新形態能夠促進時代新人堅守人類道義精神、踐行國際社會責任,增強自身改造世界的擔當意識。在國際社會交往中,對照社會倫理需求與周圍世界的發展變化,不斷地進行自我反思與批判,以強化個體改造世界的使命感,建構起倫理文明的新秩序,繼而不斷地改造和提升自我,在為共同的目標而奮斗的過程中實現自我價值。

(二)倡導全球倫理精神,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

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既是中國在現代化發展道路中所堅持的倫理價值,也是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基本準則和發展方向,凸顯了道德規范的價值要義,體現了中國對全球倫理精神的倡導,對塑造世界范圍內的倫理關系具有重要意義。從實體倫理的精神特質上看,人類命運共同體彰顯了中華倫理精神所蘊含的命運與共、和衷共濟、和合共生、平等共處、合作共贏、責任共擔、協商共進等倫理特質,為全球交往提供基本價值理念和倫理精神指引。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中國堅持對話協商,推動建設一個持久和平的世界;堅持共建共享,推動建設一個普遍安全的世界;堅持合作共贏,推動建設一個共同繁榮的世界;堅持交流互鑒,推動建設一個開放包容的世界;堅持綠色低碳,推動建設一個清潔美麗的世界”[12]。我們倡導以“共同價值”替代虛假的“普世價值”,遵循寬容、平等、尊重等基本道德原則,肩負起大國責任與道義擔當,以自身的實際行動積極建設新型國際倫理秩序與發展空間,推動人類價值秩序與交往規范的深層變革,促進了世界和平安全與全球共享發展。

人類命運共同體所蘊含的全球倫理精神是一種和而不同、有容乃大的精神,體現各國交往主體的平等性和交往過程的公正性,尊重和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在各文明形態、多樣文化交流中,鑄造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的國際社會。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背景下推進倫理文明新形態融入育人過程,應當以全人類共同價值為時代新人培育的內在遵循,通過日常生活中的倫理價值引導,喚起時代新人對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進而增強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責任擔當。同時,要注重發揮倫理文明新形態在改變時代新人認知上的獨特功能,引導時代新人正確認識文明之間存在“異”的客觀合理性和“同”的內在共性,從而使時代新人尊重文明差異性,增進文明間的了解,通過交流互鑒開闊眼界、增進共識,在踐行全球倫理精神中自覺弘揚全人類共同價值。

(三)構建倫理共同體,促進世界倫理文明的發展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一項具有時代精神的倫理實踐,推動著全球化時代人類的倫理新生與道德覺醒,其實現過程需要同生共榮的道德立場和倫理導向,也需要全球倫理共同體的合作共建。馬克思批判“虛假共同體”,并從社會主義出發探尋和關注人類“秩序”的建設。有學者指出:“在一定意義上,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適應人類生活世界和實踐活動全球化的必然道德要求,是適應整個人類存在方式變革的全球性倫理方案?!盵13]從倫理的視角看,人類命運共同體也是一種倫理共同體,它以全球倫理精神為價值導向和道德指引,彰顯了人類社會基本的道德立場和態度,跨越單一的國際交往和國際關系的界限,使得國家、國際聯盟、國際組織等都成為行為的主體,從而實現了多元化的國際交往關系。人類命運共同體作為當代最高人類倫理實體,關涉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國家、人與民族等錯綜復雜的倫理關系。面對全球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生態等多種倫理秩序,倡導構建倫理共同體對推進時代新人的培育、倫理文明新形態的傳播以及世界倫理文明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效應。

人類文明的發展推動了倫理道德的演變,倫理道德也依附文明載體而存在,倫理文明的推進與人類文明的整體發展密不可分。倫理文明新形態既是對以往的倫理共識的概括和凝練,也指向對未來普遍性倫理價值的倡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文明多元共存、共同發展,倫理文明新形態在汲取人類所創造的優秀倫理成果的過程中,展現出了中國特質和世界關切。倫理文明新形態營造出開放包容的道德環境,能夠使時代新人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參與國際社會交往,理解國際秩序中的道德規范和倫理價值,秉持倫理共同體的理念,培養理性、平和、包容的道德情感。同時,世界倫理文明的發展需要依靠全球倫理共識、全球秩序搭建,只有在國際范圍內不斷優化國際關系新范式,才能真正筑牢和凝聚倫理共同體的力量,從而推進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不斷發展繁榮。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N].人民日報,2021-11-17(001).

[2] [德]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M].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2-153.

[3] 蔡元培.蔡元培全集(第三卷:1917~1920)[M].北京:中華書局,1984:8.

[4] 楊伯峻.春秋左傳注(第三卷)[M].北京:中華書局,2009:1088.

[5] 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8-05-03 (002).

[6] 陶行知.行知書信集[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109.

[7] 中國政府網.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EB/OL].(2019-11-12)[2023-05-26].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9/content_5456804.htm.

[8] 隋牧蓉,盧黎歌.論道德教育在個體道德自覺形成中的建構、塑造與統合功能[J].探索,2022(02):179-188.

[9]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245.

[10] 涂良川,胡海波.兼蓄存異的文化交流與中華文化自我的生成[J].求是學刊,2021(01):42-54.

[11] 馮剛.深化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視域下的以文化人研究[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20(06):123-130.

[12]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001).

[13] 鄒海貴.論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倫理精神[J].倫理學研究,2022(04):119-126.

The Value Implications of a New Form of Ethical Civilization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ing a New Generation

FENG Gang? ?LI Ya-mei

Abstract: The new form of Chinese ethical civilization, with a high degree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and ethical and moral civilization, affects and shapes the progress of Chinese social morality an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Chinese civilization. The new generation carries the historical mission of promoting the spirit of Chinese ethics, continuing Chinese ethical civilization, and promot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ethical culture. They are the inheritors, creators, and promoters of Chinese ethical civilization. Integrating new forms of ethical civilization into the cultivation of new generations is an inevitable requirement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al ethics, and it is also a practical need to respond to the demands of the times and promote the prosperity of ethical civilization. The new form of ethical civilization creates an ethical civilization environment for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new generations, cultivates a fertile soil of spiritual culture, and provides rich educational resources and content. Sorting out the educational values of new forms of ethical civiliz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moral enhancement, value identification, cultural confidence, and order construction is of profound significance for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enhancing the sense of mission and responsibility of new generations, and promoting the great rejuvenation of Chinese ethical civiliz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a new order of world ethical civilization.

Key words: new generation; ethical civilization; form of civilization; value recognition; ethical consensus; ethical norms

(責任編輯? 李震聲)

猜你喜歡
價值認同時代新人道德規范
時代新人的成長環境
高等教育要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如何讓十九大精神浸潤學子心平
立德樹人與初中地理課堂的親密接觸
孔祥淵:“我”的出現有助于提升個體道德認同
素質教育的可行性實施細節研究
班主任管理藝術探析
新媒體時代大學生價值認同的辯駁與實踐
國家治理視域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路徑
傳統倫理道德現實價值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