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敦煌”:把過去獻給未來

2023-08-19 23:17趙丹平閔捷張文靜馬莎賈釗
中國名牌 2023年8期
關鍵詞:敦煌研究院洞窟莫高窟

趙丹平 閔捷 張文靜 馬莎 賈釗

炎炎夏日,飛機一路向西,飛過綠色植被,越過大片戈壁荒漠,終于又看到綠洲的時候,敦煌到了。

這里,曾是古代東西方文明交匯之地和古絲綢之路重要驛站,商業繁華,石窟密布。

敦煌莫高窟,藏在中國西北大漠深處的藝術瑰寶。風沙掠過,繁華散盡,歷經磨難的莫高窟寂寞、孤獨地矗立千年,靜觀世代更迭、風云變幻。

一撥又一撥探險的、淘寶的、研究的人,來了又去。一些人留下了,傾盡畢生精力,記錄、保護并詮釋著敦煌文化。

從常書鴻、段文杰到樊錦詩,再到今天敦煌研究院的新生力量,一代又一代人遠離都市繁華,矢志不渝地守護著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

隨著數字化技術的廣泛應用,將文化品牌與數字化相結合是讓文化遺產在當代延續的必然選擇。敦煌這樣的文化產業領先品牌,其數字化建設早已在路上,“數字敦煌”正在從夢想變為現實。

“數字敦煌”:三代人薪火相傳

在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大型球幕電影《夢幻佛宮》以180度視角的逼真畫面、全方位立體聲音效,帶領游客漫游千年佛國世界。鏡頭拉近、再拉近,那精美絕倫的彩塑、壁畫似乎觸手可及。

2014年8月投入運營的敦煌莫高窟數字展示中心,是莫高窟保護利用工程的核心項目。依托數字化資料制作的4K超高清寬銀幕主題電影《千年莫高》和8K高分辨率球幕電影《夢幻佛宮》,給人們帶來洞窟游覽疊加高科技數字游覽的新體驗。

“我們這些人用畢生的生命所做的一件事就是與毀滅抗爭,讓莫高窟保存得長久一些、再長久一些?!狈\詩說。

20世紀80年代末,時任敦煌研究院常務副院長樊錦詩首次提出“數字敦煌”,希望利用數字化技術永久地、高保真地存儲莫高窟內的文化遺存。30多年來,一批又一批人才投入到數字化保護工作中來,將青春和熱愛獻給了莫高窟。

吳健1981年來到敦煌研究院,以光影為筆,為莫高窟“作傳”。2006年4月,敦煌研究院數字中心成立,吳健帶領團隊攻克一個個技術難題,數字化保護工作日益高效精準。從75DPI到150DPI、再到300DPI,圖像采集精度不斷提高;從膠片拍攝到數碼采集,文物保護方式不斷豐富。

“每平方米壁畫需要拍攝80多張照片,完成一個中小型洞窟的拍攝大約30到40天,后期拼圖還需要時間?!备毖芯筐^員安慧莉正在和同事搬設備、鋪軌道,準備對第341窟壁畫做數字化采集。

“采集周期與洞窟大小不成正比,小型洞窟采集難度更大。如果壁畫有煙熏、起甲等問題,會影響采集質量和效果,采集周期更長?!卑不劾蛘f。

文物保護就是與時間賽跑。安慧莉和同事們在反復試驗中追求最佳效果,每張照片的色彩、光線都盡量保持一致。

“孿生世界”:窟內文物窟外看

2008年,中國美術館和敦煌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盛世和光——敦煌藝術大展”在北京展出,源自莫高窟第61窟、以高保真復制技術完成的《五臺山圖》,吸引觀眾駐足鑒賞。

《五臺山圖》長13.6米、高3.6米,是莫高窟規模最大的山水人物壁畫,以鳥瞰式的透視法描繪了五臺山全景?!皬牟杉狡唇?,這張照片用了我們3個月時間,四十多平方米的畫面完整復制,連一個發絲都不會缺少?!爆F任敦煌研究院文物數字化研究所所長、當年參與《五臺山圖》數字化采集的俞天秀說。

俞天秀從事數字化工作近20年,利用攝影采集、3D建模、構建智能知識庫等形式記錄下莫高窟全貌?;凇皵底侄鼗汀钡暮A繑底仲Y源,結合空間定位、虛實融合等技術,敦煌研究院相當于在莫高窟創造了一個虛擬“孿生世界”,實現“窟內文物窟外看”。

如今,可視、可聽、可感、可觸的敦煌文化,在數字化技術“加持”下開啟充滿想象力的文化應用:

——2016年,“數字敦煌”資源庫平臺上線,首次通過“互聯網+”實現30個經典洞窟整窟高清數字化圖像及全景漫游的全球共享。

——2018年,敦煌研究院聯手騰訊地圖推出智慧景區小程序,打開一扇扇遠程感知莫高窟的窗口。

——2020年,首個集探索、游覽、保護敦煌石窟藝術功能于一體的微信小程序“云游敦煌”上線,至今已有超2億人次參與線上互動。

——2022年,敦煌研究院與騰訊公司聯合建立“文化遺產數字創意技術聯合實驗室”,發布敦煌莫高窟官方虛擬人“伽瑤”,啟動“數字藏經洞”項目。

——2022年,全球首個基于區塊鏈的數字文化遺產開放共享平臺“數字敦煌·開放素材庫”上線,來自莫高窟等石窟遺址及藏經洞文獻的21類壁畫專題、6500余份高清數字資源檔案向全球開放。

“莫高千窟列鳴沙,崖壁紛披五色霞?!苯柚冗M的數字技術,更多人走近莫高窟,了解燦爛的中華文化。

數字化團隊:讓莫高窟“容顏永駐”

“見到莫高窟的第一感覺是震撼、感動,但是也有迷茫,因為不知道來了以后能做什么?!被叵氪髮W畢業初來敦煌研究院,安慧莉說那時自己對敦煌還談不上熱愛,后來在工作中逐漸了解莫高窟,慢慢地建立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心。

6月的敦煌,窟外高溫酷暑,窟內寒氣逼人,長時間在窟內作業,老一輩敦煌人大多患有風濕病。安慧莉和她的年輕同事們用厚厚的棉衣把自己“武裝”成“太空人”,在窟中一干就是一整天。

文化需要傳承創新,文化守護者也要薪火相傳。敦煌研究院年輕的數字化團隊以“堅守大漠、甘于奉獻、勇于擔當、開拓進取”的莫高精神,與時偕行、推陳出新,讓敦煌文化走入更多百姓家。

截至2022年底,敦煌研究院已完成289個洞窟的數字化攝影采集,178個洞窟的圖像處理,45身彩塑、140個洞窟、7處大遺址的三維重建,162個洞窟的全景漫游節目制作,以及5萬余張檔案底片的數字化。

敦煌研究院融媒體中心副主任杜鵑說,研究院2022年度全媒體平臺瀏覽量達4億人次,訪客覆蓋120個國家和地區,真正實現了藝術與數字相結合,讓洞窟里的文物“活”起來、“走”出來。

盡管莫高窟數字采集工作已持續30余年,但也只完成了洞窟總量的不到一半。敦煌研究院院長蘇伯民表示,研究院將不斷提高科技創新能力,為每一個洞窟、每一幅壁畫、每一尊彩塑都建立各自的數字檔案,讓敦煌壁畫、彩塑信息永久保存、永續利用。

“我們愿意和前輩一起,共同守護歷史的真實,留住人類的文化遺產,讓它永不消失?!卑不劾蛘f。

文化產業數字化建設任重而道遠。

猜你喜歡
敦煌研究院洞窟莫高窟
洞窟驚魂
莫高窟,走過千年
《麥積山石窟初期洞窟調查與研究》介評
莫高窟第245窟主尊定名考
莫高窟第445窟的造像組合與功能
敦煌研究院與大英博物館首簽合作備忘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