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十三師紅星一場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

2023-08-21 09:07馬潤芳
農業災害研究 2023年6期
關鍵詞: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優勢

摘要 經過多年的發展,十三師紅星一場設施農業特色越發凸顯,產業定位明晰,五大產業基本成型。通過引進新品種、新技術及現代化設施裝備,逐步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實現農業生產規?;?、集約化、高效化發展。當地政府積極爭取項目資金,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設施農業正處于高質量發展“黃金期”。但仍存在設施基礎設備整體投入不高、各產業現代化設備分布不均、高端珍稀蔬果占比不高、品牌意識不強等問題。通過對產業發展現狀、優勢、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分析,對今后發展提出加強產業基礎設施改造提升、釋放新型經營主體引領示范作用、強化品牌意識及加快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等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對策。

關鍵詞 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優勢

中圖分類號:F327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3305(2023)06–0064-03

作為現代化農業發展的一個方向,設施農業可以充分利用現代化農業生產裝備,對作物生長環境因素進行調控,突破自然環境的制約,實現生產環境相對可控,達到作物周年連續生產。通過在有限土地資源上進行精細化管理,增加土地、光熱及水資源的綜合利用率,形成高產、優質、高效、可持續發展。

隨著國家對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的工作部署和設施農業裝備與配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團場以推動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為出發點,逐步進行設備與技術的更新,實現農業生產規?;?、集約化、高效化發展,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升級,設施農業已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途徑。

1 基本情況

紅星一場地處哈密市東郊8 km處,距離十三師新星市15 km,緊鄰大營房,由3條穿場公路連接,交通便利,屬于典型的城郊團場。2009—2010年,積極響應上級要求,大力發展設施農業,以壽光機打土墻日光溫室為樣板,后墻多以干打壘土墻為主,磚混結構為輔,有立柱設施日光溫室。2020年至今,圍繞設施農業現代化高質量發展,新建、改建33座現代化高標準日光溫室,推動設施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發展。通過10余年的發展,現有各類日光溫室704座,其中,現代化高標準日光溫室33座,普通日光溫室671座,面積113.53 hm2,占十三師設施農業總面積26.3%,各類果蔬總產3 000余t,產值2 600余萬元。同時,根據“良種、良料、良舍、良養”科學飼養管理方式,圍繞“一棚十舍”探索、創新草畜一體化(沙培牧草)產業,開展設施裝備在畜牧業的推廣應用。

1.1 產業發展方式及現狀

初期,以設施葡萄高密度定植技術和設施蔬菜反季節栽培為主,聘請東北葡萄專家開展設施葡萄密植平茬技術的推廣,大力發展火焰無核、全球紅設施春季促早栽培,實現當地設施葡萄5月上市。同時,圍繞“菜籃子”工作,聘請山東蔬菜專家,進行西紅柿、黃瓜及辣椒等蔬菜的反季節周年栽培;中期,圍繞采摘業開展草莓、桃的種植,填補當地采摘業的空白,初步形成以“設施反季節蔬菜生產為主,草莓采摘為輔”的經營模式,主動適應市場大環境[1]。目前,團場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立足“三服務”,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契機,緊緊圍繞“發展城郊休閑經濟”的定位,充分發揮地緣優勢,積極利用資源稟賦,開展重點項目攻堅行動,興特色產業之路,推動當地“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近3年來,成功獲批“國家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等項目,不斷夯實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產業基礎,做強、做大城郊休閑設施農業,逐步形成番茄、草莓、桃、花卉、菌類五大產業,產業層次逐步提升,農業轉型升級步伐不斷加快,推動設施農業高質、高效、可持續發展。

1.2 各栽培技術、裝備水平及經營模式

由表1可見,根據設施產業發展實際,不斷優化棚室結構,提高現代化先進技術裝備水平,但在各產業應用不均衡。新品種引進多為種植戶自育,暫未開展工廠化育苗,標準化生產管理技術、水肥一體化管理及有害生物防控技術基本普及。各設施種植區積極施用有機肥、生物菌肥、開展綠色防控,減少了化肥、農藥的使用,提高化肥利用率,改變種植區連年種植棉花造成的農業面源污染,極大地改善了土壤生境條件,推動農業產業向環境友好型良性循環方向發展。

2 優勢及存在的問題

2.1 優勢

2.1.1 區位優勢 紅星一場場部與哈密市伊州區接壤,距離原師部大營房東南7 km,距離十三師新星市15 km,距離轄區內兵團級經濟開發區——新星經濟開發區7 km,距離哈密市火車站15 km,距離哈密市飛機場8 km。多條公路、鐵路穿場而過,其中,大營房至一場至黃田農場城際快速道路全長22 km,西連師部大營房,東連新星市;紅光路全長10 km,連接哈密市與紅星一場;紅星大道全長8 km,連接哈密市伊州區與紅星一場;312國道、蘭新線和蘭新高線穿場而過。當地交通便利,屬于典型的近郊團場。

2.1.2 基礎設施條件 團場3個設施生產區均擁有較好的基礎設施條件,經過多年生產栽培,形成一定的栽培習慣以及番茄、草莓、桃、花卉、菌類大大產業區,同時,在鄉村旅游服務方面有著較好的基礎條件及發展前景。其中,三連片區緊鄰紅星大道,種植草莓、圣女果、桃等蔬果花卉,具有良好的觀光采摘基礎。周邊現有5 000 m2的智能溫室大棚,其中3 700 m2的農業種植觀光區,種植作物200余種;占地3.33 km2牡丹園,種植馴化牡丹花卉10余種,新星高科農業有限公司、花唄花市以及紅星農產品批發市場等,為游客提供了更多可看、可玩的項目,吸引了大量游客采摘觀光。另外,一連片區緊挨大營房—紅星一場—黃田快速路,依托“一連一品”項目,積極發展羊肚菌特色產業;二連片區緊鄰場部及新星市經濟開發區,通過能人帶動,大力發展桃產業,具有較大的休閑農業發展潛能[2]。

2.1.3 發展環境優越定位清晰 團場緊盯“發展城郊休閑經濟”的定位,充分發揮資源優勢,立足服務于十三師、哈密市、新星市及文化旅游產業,通過打造“五大基地、十大工程”,重點“抓規劃、抓項目、抓招商、抓合作、抓示范、抓推廣”,聚力建設“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中國休閑美麗鄉村”“全國農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全國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兵團現代農業產業園”“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全國休閑農業重點縣”“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形成“兩村、兩園,一縣、一鎮,一區、一試點”的新發展格局,爭取到更多的政策扶持資金,步入高質量發展的“黃金期”,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步伐加快,有力推進第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有力推動鄉村振興。

2.2 存在的問題

2.2.1 設施基礎不夠堅實 現有設施僅33座為現代化高標準日光溫室,其他溫室多為機打土墻和磚混結構,與現代化高標準日光溫室有很大的差距。溫室結構簡易,環境控制能力薄弱,抗御自然災害的能力差,土地利用率低,保溫、采光性能差,作業空間小,不便于機械操作?,F有設施主要配備卷簾機放風,進行粗放式控溫,個別溫室配備簡易施肥灌,整體生產過程農事活動主要依賴人工,機械化管理水平低,勞動強度大,不便于種植戶規?;?、標準化生產。由于設施生產屬于高投入、高產出產業,大多數種植戶不注重運用現代科技改造和發展設施生產,在設施建設投入上存在“等”“靠”“要”思想,單純依靠政府的扶持,自身投入不足,標準不高,導致現代化設施生產設備在各產業之間分布不均,同時,隨著多年的生產經營,棚室設備逐漸老化。

2.2.2 設施高產高效發展潛力有待進一步挖掘 生產單位仍以“小家庭”為主,種植戶綜合素質能力不強,種植模式單一,品種繁雜,以生產大路菜為主,珍稀蔬果所占的比例小,整體效益提升空間較大。各產業在栽培管理過程中已形成一定的標準化生產管理技術,但在指標量化生產管理方面存在不適,新技術的引進推廣速度較慢,在合力共謀發展,拓寬市場方面不足。龍頭企業和新型經營主體示范帶頭作用未得到發揮,轄區現有各類合作社36家,其中,國家級示范社2家,兵團級示范社5家,師市級示范社11家,4家農工專業合作社完成“兩品一標”認證工作,2家合作社進行商標注冊,但“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發展模式不深入,各產業之間未建立利益連接機制,沒有建立“產加銷”有機結合、相互促進的市場相運行機制,合作意識淡薄。

2.2.3 土壤條件和生產環境不完善 各生產區因多年連坐土壤理化性質改變,由于設施屬于相對封閉的生產環境,缺少雨水淋洗,復種指數高、產出高,需肥量大,加之種植戶在化肥施用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大量化肥的使用和灌水不當,導致耕作層土壤次生鹽漬化問題逐年加劇,土壤板結,病蟲害加重,影響農作物生長,連作障礙問題逐年突顯,產量和品質受到影響。

2.2.4 品牌意識薄弱 種植戶品牌意識較為薄弱,目前,轄區涉及設施領域公司2家、合作社2家,創立品牌1個。果蔬生產銷售以批發采摘為主、包裝簡易,在銷售推廣過程中,不注重品牌宣介,商超對接開展訂單農業意識淡薄,導致現有品牌知名度低,市場認可度低,競爭力薄弱。

2.2.5 設施技術人員較為欠缺 當前,設施農業正加速朝現代化、標準化、智能化高質量發展,但現有設施農業技術人員2名,均為兼職,人數少,雖有一定的栽培技術推廣經驗,但已不能適應現在的發展需求。同時,大多數種植戶仍憑經驗進行日常生產,設施農業新技術、新裝備的推廣速度較為緩慢,產業升級的帶動作用不明顯。

3 對策

3.1 開展設施基礎升級,打造高端設施農業示范區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爭取政策扶持資金,創建現代化設施示范區,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吸引社會資本參與設施建設,對現有老舊設施大棚進行升級改造,提高棚室質量。加大對設施農業裝備農機購置補貼力度,通過政策扶持引導種植戶加大對現代化設施裝備的安裝與應用力度,提高裝備技術水平。

3.2 強化引領示范,加大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力度

加大對現有設施農業經營大戶的培育扶持力度,加強校企合作,合作攻關研究,有針對性地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的示范推廣應用,立足園區生產實際條件,加大研究推廣與設施配套的農業技術力度,形成技術支撐體系。各龍頭企業打破合作壁壘,充分提高社會效應,利用現有優勢資源,為種植戶提供學習互鑒平臺,將“龍頭企業+合作社/協會+種植戶”發展模式走深、走實,使龍頭企業成為農產品加工流通和種植戶增收的主體。多途徑、多形式地發展經濟合作組織,引技術、打品牌,通過市場條件下的“五統一”引導種植戶進行標準化、規?;?、品牌化生產,發展訂單農業,帶領職工闖市場,不斷提高設施農業生產經營組織化、規?;?,引導設施農業向園區化、產業化方向發展,實現貿工農、產加銷一體化經營,提高設施農業發展質量,增強市場核心競爭力。

3.3 樹立品牌意識,強化產品包裝及品牌推介

以提質增效為目的,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引領示范,形成產業化經營。以打造綠色有機品牌農產品為方向,積極推動落實食用農產品合格證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根據現有產業創建特色品牌,利用現有儲運加工設備,提升產品附加值。積極利用“線上+線下”宣傳模式,多方位開展產品推介,打造知名度高、帶動力強、輻射面廣的綠色有機優質品牌,依托大數據推動產業融合升級,不斷拓寬市場。

3.4 合理輪作,培肥地力

面對當前初步形成的產業類型,種植戶已經養成一定的種植習慣,需合理引導種植戶根據不同蔬菜的科屬類型、根系深淺、吸肥特點開展輪作換茬,同時,結合作物生長周期需肥特點,合理施肥,增施有機肥及生物菌肥,控制“N”肥施用量,開展配方施肥,消除連作障礙。

3.5 加大設施專業技術人員培養力度,提高綜合服務能力

設施農業生產涉及種植技術面廣,面對不同品種高效種植、不同栽培模式及病蟲害防治等都需要大量專業知識技能儲備,專業技術人才培育迫在眉睫,利用現有專家工作站、技術服務專家,加大對現有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打造一支技術過硬的科技服務隊伍。同時,做好種植戶的技術培訓,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式,培育一批“土專家”“田秀才”,助力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王巖平.吐魯番市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及對策[J].農業工程學報,2005(S2):227 -228.

[2] 肖林剛,宋兵偉,曹新偉,等.新疆沙漠地區皮山縣設施農業發展的SWOT分析及對策研究[J].中國農機化學報, 2021,42(5):139-147.

責任編輯:黃艷飛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Hongxing First Farm Facility Agriculture in the Hami 13th Division

Ma Run-fang (Hongxing First Farm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Service Center of Xinxing City, Xinjiang Hami 13th Division, Xinxing, Xinjiang 839108)

Abstract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13th Red Star facility agriculture were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e industrial positioning was detailed, and the five major industries were basically formed. Through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varieties, new technologies and modern facilities and equipment, we have gradually transformed and upgraded to modern agriculture, and realized the large-scale, intensive and efficient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e local government has actively strived for project funds and created a good development environment. Facility agriculture was in the “golden period”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However, there were still problems such as low overall investment in infrastructure and equipment, uneven distribution of modern equipment in various industries, low proportion of high-end rare vegetables and fruits, and low brand awareness. This paper,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advantages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upgrading of industrial infrastructure and release the leading and demonstration role of new business entities for future development Strengthen brand awareness and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echnical personnel team and other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facility agriculture.

Key words Facility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status; Advantages

作者簡介 馬潤芳(1989—),女,山東濟南人,農藝師,主要從事園藝工作。

收稿日期 2023-03-28

猜你喜歡
設施農業發展現狀優勢
矮的優勢
畫與話
蘇南地區設施農業發展經濟效益分析
朝陽市設施農業科技信息資源建設開發SWOT分析
天然氣儲運技術經濟分析
巨災債券在風險管理中的應用
淺析家庭農場發展現狀及面臨困境—以麗江市為例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談“五老”的五大特殊優勢
第二優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