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軟交換系統的應用與分析

2023-08-22 01:24胡芳芳傅星文
通信電源技術 2023年11期
關鍵詞:程控網關交換機

王 昆,胡芳芳,傅星文

(92146 部隊,廣東 湛江 524000)

1 軟交換的發展

傳統電話網運用電路交換技術實現,依次經歷了人工交換、模擬自動交換以及數字程控交換3 個階段。20 世紀末期,隨著因特網的迅速發展,人類進入了網絡時代,IP 技術因其廉價、開放的特點在全球范圍得以應用。運用分組交換網絡提供傳統語音業務,使得傳統電話網受到強烈沖擊,在此背景下提出了下一代網絡的概念。

下一代網絡(Next Generation Network,NGN)指大量采用創新技術,以IP 技術為中心,同時可以支持話音、數據以及多媒體業務的網絡體系。各類通信網將按NGN 框架在接入層、傳送層、控制層以及業務層等層面進行融合。從傳輸網的角度來看,NGN是以自動交換光網絡為核心的智能全光網絡。從計算機網絡的角度來看,NGN 是以高寬帶和互聯網協議第6 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IPV6)為代表的下一代互聯網。從移動網的角度來看,不同時期的NGN 分別是4G、5G、6G。從電信交換網的角度來看,NGN 是以軟交換、IP 多媒體系統(IP Multimedia Subsystem,IMS)為核心的下一代交換網[1]。

軟交換是實現NGN 的最初方案,其來源于IP 的語音傳輸(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VoIP)技術。通過在電話網和因特網之間引入一個網關設備,負責實現2 個不同網絡之間的呼叫控制、語音格式的轉換,包括IP 地址與電話號碼的映射、呼叫的接續控制、電話網中的脈沖編碼調制(Pulse Code Modulation,PCM)語音與因特網中分組化話音之間的媒體格式化轉換等。

隨著VoIP 技術的進一步成熟,運營商開始推出IP 電話,其價格低廉,成為20 世紀90 年代廣泛應用的電話通信方式。隨著IP 電話業務的迅速增長,人們對IP 電話網關的功能要求不斷提高,網關設備的功能越來越復雜,電信級可靠性難以得到保障。網關設備逐漸成為網絡發展的瓶頸,于是人們提出了分解電話網關功能的思想,即將電話網關的呼叫控制功能和媒體轉換功能進行分離,這就是軟交換的來源[2]。

國際分組通信協會(International Packet Communications Consortium,IPCC)對軟交換的定義是提供呼叫控制功能的軟件實體,其思想是將呼叫控制功能和媒體承載功能分離,通過軟件實現基本呼叫控制功能。由于傳統的程控交換機將傳輸接口、呼叫控制、數字交換硬件以及業務與應用功能等全部集中到單個交換設備內,是一種垂直集成的單廠家專用封閉系統,無法適應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和多樣化的用戶需求,新業務的開發成本高、周期長[3]。軟交換概念的提出打破了傳統電話交換機封閉的交換結構,將傳統電話交換機的功能進行解耦。將傳輸、呼叫控制以及業務管理3 大功能進行分離,采取開放的接口和通用協議,形成一個開放的分布式系統結構。具體而言,使用現有的分組網代替程控交換中的數字交換網絡,實現分組化語音的傳輸和交換。將程控交換機中處理器的呼叫控制功能從交換機的軟件中獨立出來,將其升級為軟交換功能。同時,將業務系統與呼叫控制分離,實現控制和業務的功能分離。

軟交換提出后便被人們所接受,各國電信運營商將傳統的電路交換網陸續升級為軟交換網絡,軟交換在全世界范圍內得到大規模應用。從2003 年開始,我國通信行業就對軟交換的標準進行研究,逐步引入公網,在固定電話網和移動核心網中均采用軟交換技術,特別是在以語音業務為主的公用電話網和移動通信網中,可以實現電路交換向軟交換的平滑過渡。

2 軟交換的網絡結構

國 際 軟 交 換 協 會(International Softswitch Consortium,ISC)提出分層體系結構,從底向上依次為接入層、傳送層、控制層以及業務應用層。

2.1 接入層

接入層利用各種接入設備實現不同用戶的接入,并實現不同信息格式之間的轉換。接入層的設備均無呼叫控制功能,需要和控制層設備相配合才能完成所需的操作。接入層的設備主要有信令網關(Signaling Gateway,SG)、媒體網關(Media Gateway,MG)、綜合接入設備(Integrated Access Device,IAD)以及無線接入媒體網關(Wireless Access Gateway,WAG)。

SG 是跨接在7 號信令網和軟交換網之間的功能實體,其功能是完成7 號信令與IP 網絡中分組格式的轉換。

MG 負責將各種終端和網絡接入核心分組網絡,同時將一種媒體格式轉換成另一種媒體格式,例如將話音信號轉換為IP 包。MG 包括中繼網關(Trunk Gateway,TG)和接入網關(Access Gateway,AG)。TG 是跨接在公共交換電話網絡(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PSTN)和軟交換網絡之間的功能實體,主要在軟交換設備的控制下實現時分多路復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語音和IP 分組語音之間媒體流格式的轉換。AG 主要是將用戶終端接入軟交換網絡,常用于電路側。

IAD 是適用于小企業和家庭用戶的接入產品,可以提供IP 電話和普通電話的接入。

WAG 用于將無線接入用戶連接至軟交換網[4]。

以上接入設備中,AG、TG 以及SG 共同完成了程控交換機業務接入功能模塊的功能,實現了普通PSTN 電話用戶的語音業務接入,并將語音信息適配為適合在NGN 網內傳送的IP 包。

2.2 傳輸層

傳輸層為軟交換網絡和各種信息提供一個統一的傳送平臺,主要由各種路由器、網絡交換機以及傳輸設備構成。傳輸層是軟交換網的承載網,其他各層的網元都直接掛接在該網絡上,由其進行統一的網絡路由和轉發功能。

2.3 控制層

控制層完成基本的呼叫控制、媒體接入控制、路由和資源管理等,主要設備有軟交換機。在軟交換機與其他網關、終端設備之間,通過信令交互完成呼叫控制等功能。

2.4 業務層

業務層在呼叫控制的基礎上為用戶提供各種額外的增值服務,如話單統計、計費等。該層主要設備包括應用服務器、數據庫服務器等。

3 軟交換的特點

相比傳統的封閉電信網絡,軟交換的分層業務結構主要有以下3 個特點。

(1)開放性。軟交換采用集中控制、分散接入的方式,可以根據用戶需求快速進行業務開設。軟交換采用開放接口和通用協議,其各組成模塊可由不同廠商生產,引入良性競爭。具體實踐中,用戶可以靈活選擇方案組合來構建網絡。

(2)擴展性。軟交換網絡允許用戶更加方便地進行擴容,并能根據需要選擇增值業務。

(3)靈活性。由于其可以滿足不同的終端類型的接入,使得業務應用具有較大的靈活性,根據實際規模、線路資源等情況進行施工,實現較大范圍的網絡覆蓋[5]。

4 傳統程控交換設備應用分析

程控交換機業務實現方式有3 種:一是連接近端用戶,通過總配線架連接至分線箱,再從分線箱通過音頻線連接至用戶話機;二是連接遠端用戶模塊,通過2M 線纜連接至遠端模塊后,再由音頻配線架連接至用戶;三是與其他局向的連接,通過2M 線纜連接數字配線架并接入光端機,完成出入局。程控交換設備連接如圖1 所示。

圖1 程控交換設備連接

采用電路交換原理的程控交換設備存在電路利用率低、電路接續時間較長、通信雙方必須完全兼容等缺點,實際應用中主要有以下問題。首先,設備使用時間較長,元器件老化,服務器、部分板件偶爾出現故障。備板庫存時間較長,無法確定板件狀態的好壞,自主測試存在困難。其次,由于廠家停保,不常見的故障無法獲得廠家的幫助。同型號的程控交換設備已經逐步退網,相關維護人員缺乏維護經驗,對維護要求較高。最后,與數字程控交換機配套使用的總配線架提供用戶線路接入,需要人工跳接,人工成本較高。配線模塊使用時間較長、損耗較大,模塊的更換、擴容或業務割接都難以實現。

通過開展相關業務培訓,可以強化技術人員對設備和網絡連接等內容的熟悉程度,便于日后維護。合理選擇設備廠家,解決售后服務和技術支持的問題。新業務的內容更加豐富,個人電話業務可定制,更好地滿足用戶的需求。

5 軟交換組網方案

5.1 設計需求

(1)與電路交換網的兼容??紤]到成本與資源規劃,電路交換網的改造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分階段進行。升級改造后的軟交換網絡既要能保證與其他軟交換網絡的相通,還要兼容已存在的程控交換網絡。為了防止業務割接導致中斷過長,可以考慮保留部分電纜,逐步實現終端的IP 化。

(2)網絡安全問題。一方面,確保網絡設備安全。使用2 臺軟交換機互為備份,正常情況下由主機控制運行,從機定時監控狀態,出現故障則立即擔負起主機工作。另一方面,確保終端設備的安全。數據中心可以對終端用戶進行鑒權和認證,與數據庫中信息一致時才能接入網絡,防止非法終端接入。

5.2 設備選擇

綜合實際業務需求,選擇華為公司生產的SOFTX3000 軟交換設備。其系統容量、系統處理能力、協議處理能力、話單處理能力以及可靠性等性能均能滿足原有需要,同時存在很大的擴展空間。該設備可以提供豐富的業務,適配多種接口。此外,SOFTX3000 軟交換設備一般配合UMG8900 使用。

5.3 組網方案設計

站內配置2 臺SOFTX3000 軟交換設備,分別作為主用和備用。通過UMG8900 實現信令網關和中繼網關的作用,接入其他局向的軟交換機或其他數字程控交換機。通過UA5000 用戶接入設備完成近端、遠端用戶電話的放置,可以是IP 電話,也可以是模擬用戶電話。使用N2000 網管系統與維護終端維護交換機,管理SOFTX3000、UMG8900、UA5000 以及承載網絡設備。具體組網方案如圖2 所示。

圖2 組網方案設計

6 結 論

將軟交換與傳統電路交換進行對比,結合現有知識,初步進行了替代方案的設計,為下一步替換傳統電路交換設備做好了準備。軟交換作為成熟的技術,能夠更好地為專用網絡中內部消息的傳遞提供高效、便捷的方式。

猜你喜歡
程控網關交換機
基于Multisim10和AD603的程控增益放大器仿真研究
修復損壞的交換機NOS
使用鏈路聚合進行交換機互聯
程控增益射頻寬帶放大器
基于STC89C52的程控移相器的設計
LTE Small Cell網關及虛擬網關技術研究
應對氣候變化需要打通“網關”
PoE交換機雷擊浪涌防護設計
一種程控功率因數可調開關電源設計
一種實時高效的伺服控制網關設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