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熟出土二方明代鄒氏墓志銘釋讀

2023-08-22 09:30
東吳學術 2023年3期
關鍵詞:虞山錢氏宜人

鄒 亮

1958年12月,常熟虞山東麓人民體育場出土《明故夢椿鄒君墓志銘》。2004年4月,常熟博物館考古部搶救性發掘了虞山北麓桃源澗左側常熟市社會福利院老年公寓基建工地,出土《明誥封南京吏部郎中鄒公暨宜人錢氏墓志銘》。筆者細讀后發現二方墓志銘之墓主,是常熟鄒氏家族的重要人物。前者是常熟樂志堂翁氏開創者翁長庸的本宗五世祖鄒元德之墓,之后成為鄒、翁兩家共同祖墳地;后者系明代弘治六年進士、山東左參政鄒韶及弟潯州知府鄒武家族墓地,墓主為其父,鄒氏家族因與常熟城北錢氏家族聯姻,走上科舉仕途,成為官宦之家。二方墓志與傳世文獻可相互比較,釋讀墓志銘,可以訂正傳世文獻的一些訛誤,彌補缺漏。既能補充常熟鄒氏、翁氏家族歷史史料,也能展示明代士人交往、家庭婚姻關系以及日常生活細節。

《明故夢椿鄒君墓志銘》[正德二年(1507)十二月二十二日葬,志長41厘米、寬40厘米、厚6厘米。志文27行,滿行23字,正書,青石質。1958年12月常熟虞山山麓(虞山鎮北門大街人民體育場)出土]

圖1 明故夢椿鄒君墓志銘

[志文]明故夢椿鄒君墓志銘

賜進士承直郎處州府通判前刑部主事昆山陶纘撰文

賜進士中順大夫知寧波府事前刑部郎中邑人禇圻書篆

弘治乙丑六月六日,夢椿鄒君卒于家。臨終語子復曰:“陶公嘗知我、愛我,我銘是愿?!痹饺?,正德丁卯十二月廿二日,復乃舉柩葬城北祝家山新阡。先期,持庠友張君士祥狀來乞銘,遵治□也。以余平時所知見,質諸狀皆不誣。遂按:君姓鄒,諱禎,字元德,別號夢椿,世居常熟邑城里。曾大父商。大父仲謙,嘗壻于任君,初亦系任姓,久乃還于鄒。父明善,母徐氏。君生而識敏,暨(既)長,能敦孝義。年十六,父明善歿,明年祖復歿。君匍匐兩喪,豐儉惟中。祖母任悲慟成疾,君必□進湯藥,任后得以終余年。時二弟祚、祀尚幼,君撫育□誨,務觀其成。次第冠婚,曾無靳費,悉推遺業讓之。二弟今克樹立,君之力也。其教子嚴而有法,自文藝外,一言一行,動以規矩相繩,肆□彬彬,望之自別。君初嘗業儒,因家就(貧)棄去,熟觀世故,益以練達,凡事后成敗,皆能意料不謬。故鄉人有疑事必質于君,是非紛委,君以一言折之,眾服其斷。至其晚年,厭棄事累,每風晨月夕,偕一二朋輩壺觴自怡,不醉不止。有復以事問者,輒不應,君子謂知退云。疾革,諄諄以老母在堂不及終養囑其子復?!跛啦煌H,茲亦人所難也。溯生景泰癸酉九月初四日,享年五十有四。配秦氏。子男四:長泰,娶王,先卒。次鼎,贅徐。次復,邑庠生,即乞銘者,娶錢。次坤,娶顧。孫男二:天與,娶屈。天錫,聘曹。女三,一諾張文章□相。嗚呼!君之為人也有足銘,余之于君也不可不銘。于是乎銘曰:

天可必乎,而無遐壽。不可必乎,而則有后。我思鄒君,殆不可復。虞山峩峩,終古常秀。

撰文者陶纘,字述之,昆山人,生于天順三年(1459)五月十三日,成化二十三年(1487)進士,曾任刑部主事,處州通判。①龔延明主編:《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點校本·上),第 591 頁,寧波:寧波出版社, 2016。

書篆者禇圻,字弘望,常熟人,父禇玙,南京國子監博士。生于天順二年(1458)十二月二十六日,弘治六年(1493)進士,廣東鄉試第一名,授刑部主事、遷員外郎。慎于聽獄,有冤濫必申之,不以成案為難。湖廣參將趙晟殺指揮某,其家訴于朝,圻往鞫之。圻知晟力能移獄,兼程以至,按論晟死。擢知寧波府,舉荒政、修廢堰、建小學。劉瑾②劉瑾(1451—1510),明宦官,陜西興平人,本姓談。侍武宗于東宮,正德時掌司禮監,引聚私黨,斥逐大臣。掌管東廠、西廠,屢興大獄,后被宦官張永告發圖謀反叛,伏誅。索貨外郡,圻拒之。遷廣西按察副使,尋致仕。

鄒禎,字元德,別號夢椿。2000年嘉德公司拍賣的翁氏收藏典籍中,有翁長庸的《蓼野年譜》,最后由翁萬戈售予上海圖書館。翁長庸(1616—1683),字玉宇,號山愚,翁同龢上溯七世祖。順治丙戌(1646)舉人、丁亥(1647)進士,戶部山東司主事、奉敕督榷蕪湖鈔關,出為山東濱樂分司運同,充山東鄉試同考官,遷長蘆轉運使司運使,擢河南布政使參政,分守河南道。翁長庸乃東始莊塾師鄒達所次子,過繼給翁萬春,為常熟樂志堂翁氏的開創者。③參見鄒亮:《常熟翁氏與無錫鄒氏血緣關系考述》,《東吳學術》2019年第3期?!掇ひ澳曜V》載:

余本鄒姓,先世汴人,宋忠公官龍圖閣待制,諱浩字志完之裔也。浩子柄為御史,與弟招扈南渡時,占籍海虞之東始莊。五傳至宗瑞,元平江路總管。又四傳諱立大,讀書好古,號甕天居士。甕天居士有子曰九思,諱立誠,入明,洪武二年庚戌登賢書,三年辛亥成進士,仕陜西金州守。九思公生士堅,諱貞,以人才薦任山西絳州二守。士堅生商,以字行,為元清。商生仲謙,仲謙生明善。明善初建迎暉樓,里中有樓下之名,生元德。溯九思至元德數世皆單傳。元德資稟勤敏,達世故,凡懷疑者就正,多中肯綮,人重之,號夢椿。生子四:泰、鼎、復、坤。復字東陽,邑庠生,習毛詩,號山泉,配錢氏,生子四:可大、可久、可學、可立。弟坤未有子,命子可學嗣之。年六十有二卒,葬虞山東麓元德墓次,都御史陳察為作墓志銘。是為余高祖父母。①翁長庸:《蓼野年譜》,上海圖書館藏。

對照《明故夢椿鄒君墓志銘》(以下簡稱《鄒君墓志銘》)和《蓼野年譜》,可以得出以下五點結論:

1.幾代世系明確。鄒禎,字元德,號夢椿,曾祖父商,祖父仲謙,父明善,生泰、鼎、復、坤四子,兩文可對應?!掇ひ澳曜V》稱“溯九思至元德數世皆單傳”?!多u君墓志銘》載,元德公鄒禎有二弟:祚、祀,二弟尚幼,元德公撫育教誨,培養成人,并為二弟成家立業。按照慣例,應以當時或最早的記載為準,從《鄒君墓志銘》說。

2.元德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鄉紳,擅長替鄉人排憂解難?!多u君墓志銘》云:“熟觀世故,益以練達,凡事后成敗,皆能意料不謬。故鄉人有疑事必質于君,是非紛委,君以一言折之,眾服其斷?!薄掇ひ澳曜V》稱:“元德資稟勤敏,達世故,凡懷疑者就正,多中肯綮,人重之,號夢椿?!眱晌目上嗷ビ∽C。

3.元德次子鄒復,是個有影響的讀書人?!多u君墓志銘》云:“次復,邑庠生,即乞銘者,娶錢?!薄掇ひ澳曜V》稱:“復字東陽,邑庠生,習毛詩,號山泉,配錢氏?!编u復是元德四個兒子中讀書最為出色,較有影響的一個。元德病重時,臨終囑咐的便是鄒復,并由他出面請曾任刑部主事、處州府通判的陶纘為其父作墓志銘,而他本人去世后則由都御史陳察作墓志銘。鄒復是翁長庸的高祖父。

4.墓葬地在虞山東麓。墓葬出土地原體育場,在今常熟虞山東麓虞山公園。而《蓼野年譜》稱鄒復“葬虞山東麓元德墓次”,明確元德墓在虞山東麓,兩者亦一致。

5.元德與陶纘交好,志趣相投?!多u君墓志銘》載,元德臨終語其子鄒復,要由陶纘撰墓志,因為“陶公嘗知我、愛我,我銘是愿”。陶纘為昆山陶峴后裔,陶峴乃陶淵明第九世孫,唐開元年間從江西九江遷昆山。明代方鵬撰《昆山人物志》言陶峴:逢佳山水,必窮其勝。陶纘本人仕途坎坷,如《明孝宗實錄》卷六十九就記錄一次追責事件,弘治五年(1492),刑部郎中車霆等、員外郎蔡相等、主事陶纘等均受到處罰。陶纘或有其祖陶峴寄情山水遺風?!多u君墓志銘》載元德“至其晚年,厭棄事累,每風晨月夕,偕一二朋輩,壺觴自怡,不醉不止”,可證元德與陶纘或情趣相投,成為知心好友。

翁同龢將鄒元德視為家族歷史上的重要人物,曾撰《鄒元德公墓表》:

嗚呼,此我山愚公本宗五世祖鄒元德公之墓。子東陽公坿焉,其昭穆皆鄒氏冢也。山愚府君承姓翁氏,其曾孫同贈光祿文安公寄葬東偏最南一穴,西偏迤南則公之曾孫子司,其下手處東則贈榮祿慶貽公,西則贈奉政音保公,其余累累者皆翁氏之殤也。嗚呼,文安公之歿也,未娶,家貧不能具禮,故偈葬于鄒氏之兆域,然系姓雖別,精氣實通,褒贈有加,百世式仰,子孫其敬念之哉!同治十二年十二月己丑,同龢敬述并書。②翁同龢:《瓶廬叢稿》卷6,謝俊美編:《翁同龢集》,第972 頁,北京:中華書局,2005。

鄒元德死后所葬陳家山門,遂成鄒氏的家族墓地,子孫歿則環墓而葬。東陽公鄒復附葬在側,翁長庸的不少后人也葬入該墓地,成為鄒、翁兩家血脈相依的見證。據《海虞翁氏族譜》載:翁慶貽,翁心存兄,“早卒,誥贈榮祿大夫、陜西巡撫,葬陳家山門鄒氏祖塋下,未娶無子,以先公三子同爵為后”;翁音保,翁同龢兄,“嘉慶壬申生,早卒,葬陳家山門鄒氏祖塋下,以仲公次子曾榮為后”。①翁心存輯,翁同龢等補:《海虞翁氏族譜》,同治十三年(1874)刊,常熟圖書館藏。虞山公園在虞山東麓,正門臨北門大街,為舊時半巢居及陳家山門處。虞山東麓原常熟市中醫院后山,亦名祝家山,陳家山門是一條沿原常熟市中醫院南側上山的小路,在今言子墓北側山麓,20世紀80年代還存在。鄒氏祖墳地陳家山門,正是現在《鄒君墓志銘》的出土地點。

《明誥封南京吏部郎中鄒公暨宜人錢氏墓志銘》[正德五年(1510)十二月二十日葬。志、蓋均長59厘米、寬61厘米、厚11.5厘米。蓋文3行,滿行6字。篆書。志文32行,滿行33字,正書,青石質。2004年4月21日虞山北麓桃源澗市老年公寓出土]

圖2 明誥封南京吏部郎中鄒公暨宜人錢氏墓志銘

[蓋文]誥封南京吏部郎中鄒公暨配宜人錢氏之墓

[志文]□□□□□□□□鄒公暨宜人錢氏墓志銘

□□□□□□仕鄒君性之暨其弟鄉貢進士復之,缞绖踵門,奉所狀父母行實,謁□□□□□之石。予素聞鄒公伉儷之賢,及致政歸,則信符所聞。乃為敘而銘之:公□□,□□馨,別號怡梅。曾大父德恭,大父以新,父雪軒,母陳氏。世居海虞邑之鳳凰□,□□始遷于先賢吳公巷。公性度謙和,風致閑雅,望之若羽人仙客。平生孝于親、□□弟,而處姻戚尤厚。失所者,市屋以居之,且婚嫁其子女。所交有負官征者,追并□急,公憫然,欲為之償,閱其篋無余資,惟得纻一縑,即以與之,閉不以告人。少攻經學,累于公私,弗果仕志。教二子讀書,習舉子業,親為改正,卒成其科名。至老手不釋卷,諸子史、唐人詩,多能默誦。雅好吟詠,句法清新,無塵俗氣。與諸鄉彥優游林下,極暮年之歡。配錢,諱秀真,父用學,母沈氏,同邑舊族。既笄歸公,克盡內職,雪軒翁性嚴,事之無少忤其意。躬操井臼,勤紡績以相家。歲時問遺其母若弟,資助不給,終始不怠。與君子偕老一堂,雍雍肅肅,閨門刑法,內外整然。公生于正統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卒于正德五年六月五日,享年六十有八。初受敕封南京工部主事,再受誥封南京吏部郎中。厥配生于正統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卒于正德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享年六十有五。初封安人,再封宜人。子男二:長即性之,名韶,娶錢,先卒,贈宜人,繼夏,封宜人;次即復之,名武,娶陶。孫男四:兆熊,娶吳;兆龍,聘錢;兆鶴,聘朱;兆科,未聘。孫女五:長適邑庠生盛正、次適陳虞、次諾朱術、次諾徐珝、次幼。擇以庚午十二月二十日,葬于虞山北麓之新塋。性之昆季,皆有學有才,馳名科第。而性之歷官三省,出守大郡,政聲赫奕,仕祿方隆,而急流勇退,為時所稱。謂非得于家庭之訓而然乎?是可銘已。銘曰:

木之茂由于根,流之長本于源。善積厥躬,必昌其后昆。觀公夫婦之賢,宜子孫之顯且蕃,接跡仕路,今不乏人。尚有贈章,焯于墓門。

資善大夫禮部尚書欽賜玉帶前翰林學士南京國子監祭酒吏部尚書經筵講官兼東宮講讀官國史副總裁邑人李杰撰文

賜進士出身奉議大夫湖廣提刑按察使司僉事前監察御史邑人盧翊書丹

賜進士出身奉訓大夫工部致仕員外郎邑人錢仁夫篆蓋

《明誥封南京吏部郎中鄒公暨宜人錢氏墓志銘》(以下簡稱《鄒公暨宜人錢氏墓志銘》)撰文者李杰(1443—1517),字世賢,號石城雪樵,常熟人。明成化二年(1466)進士,改庶吉士,授編修,歷南京國子監祭酒。正德二年(1507),官至禮部尚書,忤劉瑾,致仕。善畫。

書丹者盧翊,字鳳翀,常熟人。弘治三年(1490)進士,以御史出按四川,兼視水利,修都江堰。進按察副使,分守松潘,修鐵索橋及棧閣。遷云南布政使參政,亦重興修水利,以解苦旱。官至廣西布政使。

篆蓋者錢仁夫,字士弘,號東湖,常熟人。弘治十二年(1499)進士,歷官工部員外郎。劉瑾專政,引疾歸。后瑾誣逮有清望者,人始服其明決。幼嗜性理,好著書,學者稱“東湖先生”。畫山水竹石有逸致,字四體皆善。能有詩,有《歸閑文纂》《水部詩歷》。

原常熟縣國立圖書館藏彭汝球、彭汝琎和彭邦俊于光緒十七年(1891)增修《虞山鄒氏世譜》。該譜記載彭汝球祖上原姓鄒氏,為明代進士鄒韶后裔。乾隆年間,因入贅彭氏,改為彭姓。彭汝球乃清代虞山畫派畫家、晚清縣丞。據李猷《近代詩介》:“彭汝球,字叔才,邑諸生,翁氏彩衣堂之西席?!痹撟V前錄鄒韶《虞山鄒氏家譜序》、鄒武《虞山鄒氏家譜圖傳序》,稱“宋元兵興,譜牒遺失”,以鄒韶兄弟的高祖鄒禮為始祖。

該譜第四世“蘭”,字惟馨,號怡梅?!妒雷V》有怡梅公家傳:

蘭,晞長子,字惟馨,號怡梅,以子貴封南京工部虞衡司主事,晉封南京吏部稽勛司郎中,配錢氏,同邑城北舊族,用學公女,封安人,晉封宜人。公早歲讀書為文,興隆昌澤,太守相資講學,后舍括不仕,書史日不去手。事父母先意承志,能得其歡心。痛父母中年謝世,事繼母孫益盡孝敬。父雖嚴厲而歡愉如一,待弟蕙尤極親愛。公私事,竭力為之,未嘗有難色,弟亦自知感,白首歡愛無間言。凡族屬姻戚婚喪事,多默助之,恒周其所不給。里人有急難,至傾囊以濟,亦不使人知者。每遇父母忌日,祭畢終日不樂,讀《蓼莪》詩輒流涕,孝友信義類如此。晚歲邑令禮請鄉飲,每修書懇辭,終未嘗與。與耆英結社,詩酒相與娛,有《怡梅集》藏于家。宜人自笄歸公,左右相助,纖悉不遺,事舅姑以孝,處妯娌以和,御臧獲以恩禮。知古今事,小學、日記皆能講說,手不能書而目善識字。遇歲歉,斗米至五十錢,宜人竭力紡績為眾婢先,以資耕種,辛苦勤劬,家賴以豐。且能詩,雖不知韻,音響多諧偶合。公在邑,宜人在鄉,遇事往往作詩以諷之。見人貧老者,饋恤恐不及,無間親疏。協公治父母喪事,奉蒸嘗,克循古典。公迎養宜人母沈于家,生事死葬咸既厥心,內外親戚待之皆有常道,為德之后,遠近頌之。生子二,長韶,次武,令讀書,俱授以詩,學公親為講解考課,而宜人每中夜作羹以資誦讀勤苦,嗚呼賢哉。公壽六十八,生于正統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卒于正德五年六月五日。宜人壽六十五,生于正統五年正月二十七日,卒于正德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合葬于虞山北麓桃源澗父塋之昭穴。作志銘者禮部尚書李世賢杰也。①[清]彭汝球、[清]彭汝斑、[清]彭邦俊增修:《虞山鄒氏世譜》,光緒十七年(1891)鈔本,原常熟縣國立圖書館藏。

對照《鄒公暨宜人錢氏墓志銘》與《虞山鄒氏世譜》怡梅公家傳,有八點結論:

1.家族世系明確。墓主怡梅公,譜名蘭,字惟馨,號怡梅;父晞,字廷玉,號雪軒;祖父鼎,字以新,號崇素;曾祖父禮,字德恭,號景虞?!队萆洁u氏世譜》與《鄒公暨宜人錢氏墓志銘》記載完全一致。又參弘治六年(1493)進士登科錄,“鄒韶。貫直隸蘇州府常熟縣,軍籍??h學生。治《詩經》。字性之,行一,年二十九,八月十四日生。曾祖以新。祖廷玉。父蘭。母錢氏。具慶下。弟武。娶錢氏。應天府鄉試第三十名,會試第一百二十九名”②龔延明主編:《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點校本·中),第90頁,寧波:寧波出版社,2016。,亦吻合。

2.《鄒公暨宜人錢氏墓志銘》與《虞山鄒氏世譜》均涉及怡梅公及錢宜人事略。前者為誥封南京吏部郎中鄒公(怡梅)暨宜人錢氏墓志銘,后者傳主雖為鄒蘭,但文中敘錢宜人事跡甚多,實為合傳。

3.怡梅公及錢宜人生卒年月明確。怡梅公壽六十八,生于正統二年(1437)十二月十八日,卒于正德五年(1510)六月五日。宜人錢氏壽六十五,生于正統五年(1440)正月二十七日,卒于正德四年(1509)十二月二十四日?!队萆洁u氏世譜》與《鄒公暨宜人錢氏墓志銘》完全一致。

4.作墓志銘者為李杰?!队萆洁u氏世譜》稱“作志銘有禮部尚書李世賢杰也”,與《鄒公暨宜人錢氏墓志銘》“資善大夫禮部尚書欽賜玉帶前翰林學士南京國子監祭酒吏部尚書經筵講官兼東宮講讀官國史副總裁邑人李杰撰文”吻合。

5.墓葬地確鑿?!队萆洁u氏世譜》稱怡梅公及錢宜人合葬于虞山北麓桃源澗,而《鄒公暨宜人錢氏墓志銘》正是出土于虞山北麓桃源澗常熟市老年公寓,《虞山鄒氏世譜》記載為確。

6.怡梅公及錢宜人培養了兩個優秀的兒子鄒韶、鄒武。鄒韶(1465—1522),字性之,字穀城,弘治六年(1493)進士。授南京工部主事,革蘆鈔弊,歷遷刑部員外郎、吏部郎中,出為兗州知府。正德五年(1510)忤劉瑾被譴致仕。嘉靖元年(1522)擢山東左參政,未及任卒,陳寰作墓志銘。弟鄒武(1469—1539),字靖之,號近齋,弘治甲子(1504)舉人,潯州知府,亦以廉靜稱,列祀鄉賢,陳察作墓志銘。根據計宗道撰《虞山雅集記》和沈周繪《虞山雅集亭圖》,鄒韶、鄒武兄弟與沈周、文徵明、陸潤等都有交往。明代陳繩武編《二陳先生全集》(《陳琴溪文集》《陳虞山文集》)被黃山書社列入《明別集叢刊》第6輯第27冊、第28冊出版?!抖愊壬肥杖腙愬咀独谥写蠓蛏綎|左參政穀城公墓志銘》,陳察撰《中順大夫潯州府太守近齋鄒公墓志銘》,可對照參閱。

7.徙居地可考?!多u公暨宜人錢氏墓志銘》稱“世居海虞邑之鳳凰□,□□始遷于先賢吳公巷”,陳察撰《中順大夫潯州府太守近齋鄒公墓志銘》言“鄒諱武,字靖之,別號近齋。其先曾大父以新而上,世君(居)常熟鳳凰山下,大父廷玉徒(徙)居邑城之子游巷”。據《虞山鄒氏世譜》載,怡梅公之父廷玉公鄒晞,中年時“以家舊與言子游闕里相近,遂復遷于墨井之旁筑室焉,曰吾子若孫可以世居于此,挹先賢之遺風矣”。吳公巷與子游巷,當為同一地方。

8.常熟鄒氏的發達與其跟常熟城北錢氏的聯姻有一定關系。鄒韶、鄒武之母錢氏,在操持家業、助推家族發達上起到了重要作用?!队萆洁u氏世譜》云:“配錢氏,同邑城北舊族,用學公女,封安人,晉封宜人?!薄多u公暨宜人錢氏墓志銘》言:“配錢,諱秀真,父用學,母沈氏,同邑舊族。既笄歸公,克盡內職,雪軒翁性嚴,事之無少忤其意。躬操井臼,勤紡績以相家。歲時問遺其母若弟,資助不給,終始不怠。與君子偕老一堂,雍雍肅肅,閨門刑法,內外整然?!薄队萆洁u氏世譜》載:“宜人自笄歸公,左右相助,纖悉不遺,事舅姑以孝,處妯娌以和,御臧獲以恩禮?!卞X秀真治家有方、待人有度。錢氏尊老愛幼,恭敬賢良,勤儉持家,相夫教子。公公雪軒翁脾氣不好,錢氏不卑不亢、進退有度,盡量讓老人高興。錢秀真的特別之處,還在于斷文識字,且會作詩,是有個性、有情趣的女子?!队萆洁u氏世譜》載:“公在邑,宜人在鄉,遇事往往作詩以諷之?!闭驗橛写宋膶W素養,錢秀真可以協助其父用學公教導鄒韶、鄒武走上科舉仕途?!队萆洁u氏世譜》載:“生子二,長韶,次武,令讀書,俱授以詩,學公親為講解考課,而宜人每中夜作羹以資誦讀勤苦,嗚呼賢哉?!薄多u公暨宜人錢氏墓志銘》則從怡梅公角度敘述:“少攻經學,累于公私,弗果仕志。教二子讀書,習舉子業,親為改正,卒成其科名?!卞X秀真之父錢用學當為飽學之士,輔導鄒韶、鄒武中舉,起了關鍵作用。鄒韶后來娶妻錢氏,其獨子鄒龍也娶錢氏,三代與錢氏聯姻。常熟城北錢氏,即錢謙益家族,為世家大族。鄒廷玉從鳳凰山下徙居邑城之子游巷,怡梅娶賢妻錢氏,是家族立基之本。怡梅與秀真夫婦共同培育二子,憑子貴,遂成官宦人家。

猜你喜歡
虞山錢氏宜人
得金書鐵券 思家訓門風
論楊絳《記錢鍾書與〈圍城〉》中的導向問題
江蘇省常熟中學虞山文化課程基地
錢氏家族遷徙考
虞山行
朋友,請隨我來游虞山
社區睦鄰點的“宜人溫度”
秋食養生 燉補宜人
虞山城門
此處宜人(精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