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紅色資源有效融入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

2023-08-26 23:47王新
大學·課外閱讀 2023年7期
關鍵詞:路徑探析紅色資源高校大學生

王新

摘? 要:新時代紅色資源是高校大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運用好紅色資源對于學習黨史、賡續精神血脈、傳承紅色基因至關重要。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學生思想道德修養和綜合素質的重要手段之一。新時代,將紅色資源有效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個過程,引導大學生對紅色文化的深刻理解,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細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文章通過融入課程思政、思政課堂、校園文化、紅色網庫等豐富高校紅色育人載體,推動紅色資源與高校教育資源深度融合和有效轉化,在知識傳授的同時提升當代大學生的使命感、責任感,為祖國的發展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

關鍵詞:新時代;紅色資源;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探析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3)21-0017-04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中國進入新時代意味著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實質性飛躍。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艱苦奮斗中留下的紅色歷史印記,蘊含著革命先烈對馬克思主義的堅定信仰、對黨和人民的忠誠,凝聚了革命英雄為了黨和人民艱辛奮斗的歷程,把對信念的執著轉變為報國的行動[1]。新時代賦予青年一代新的歷史使命,只有充分發揮紅色資源的作用,詮釋好革命先烈的使命擔當,讓青年一代追尋革命歷史根源、感悟初心使命,使青年學生的心靈和靈魂得以滋養、凈化,思想境界得以提升,要讓初心使命在青年一代中不斷延續,將紅色資源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在精神維度上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的內在要求,在價值維度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外在動力,在實踐維度上推動大學生“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紅色資源在高校育人中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建黨以來,在革命斗爭中沉淀積累下來的共產黨人鑒定的精神修養與崇高的革命精神,記錄著中國共產黨人篳路藍縷的來時之路,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奮斗的理想信念,集聚著中國共產黨人偉大的歷史使命,構成了中國共產黨人唯一的生命密碼。將紅色資源融入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發揮了其在高校育人中的重要作用,也是高校積極響應國家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高校應將紅色資源與育人相結合,使學生自覺做到關心國家大事,真正成為建設祖國的一分子;將紅色資源與思想政治課程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將“被動教”轉化為“主動學”,增加了青年學生樹立遠大理想信念的內驅力;將紅色資源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在社會實踐中發揚紅色精神,激發當代學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

(一)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樹立正確理想信念

習近平總書記始終把“理想信念”作為“靈魂”,并在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加以強調[1]。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比缃窀咝W生作為新一代青年,即將踏入社會,成為建設祖國的新鮮血液,沒有誰比他們更適合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角色,在其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及理想信念教育對其而言缺一不可。紅色資源是高校堅定學生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樹立學生正確理想信念的基本途徑。高校理想信念教育有助于培育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國精神,理想信念作為立德樹人的關鍵環節,需要汲取紅色資源的精華,將紅色資源與高校教育密切結合,可以讓學生從紅色文化上汲取“養分”,從紅色精神上做到“補鈣”,引領其樹立正確理想,堅定信念,使其自覺做到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將小我力量轉變為中國力量,從而做好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

(二)增強國家認同感,培養家國情懷

紅色資源反映了革命先輩為了人民幸福生活艱辛奮斗的每一段歷程,凝聚了深厚的中國革命精神。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其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中國人民的行為,將紅色資源融入高校,可以讓學生在了解革命英雄艱辛奮斗的歷程時更懂得銘記歷史,增強文化認同和民族自信,從而更好地認識中國。歷史是最好的清醒劑,紅色資源中蘊含的歷史是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如今強起來的偉大歷史,時刻警醒著中國人民走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高校以紅色資源育人,不僅讓學生清醒地認識歷史,還能找準自我定位,自覺在學習、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中傳承革命精神,厚植家國情懷。

(三)激活當代大學生的使命感與責任感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與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當下,社會生產力不斷增強,物質財富的增長帶來了人民物質生活的極大改善。迄今為止,中國已經完成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已經開始,接下來的任務更加艱巨、挑戰更加嚴峻。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不斷強調“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意義,在物質時代,當代大學生更應該堅守初心,擔起建設祖國的使命和責任,做新時代的領跑者。紅色資源的融入毫無疑問堅定了當代大學生的信念和共產主義理想,激活了當代大學生的使命感、責任感。

二、紅色資源有效融入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徑探析

紅色資源有效融入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點在于其“有效”,要做到真正有效而不是表面形式主義,就需要將紅色資源具體到每一個學生,廣泛滲透到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才能讓紅色資源發揮真正的效果。要做到育人,就要使學生主動接受、普遍接受紅色資源,自覺學習紅色文化,才能使紅色資源育人效果從量變到最終質變。紅色資源有效融入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然離不開高校的具體路徑,具體路徑的探索與實施更要切合高校育人實際,將紅色資源融入課堂,融入日常學習、生活等全過程,發揮育人高效性。

(一)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做到與專業學科相結合

高校教師要深入挖掘紅色資源和精神內涵,通過“樣板黨支部”“學院品牌特色”等活動舉措,考察紅色基地、革命老區、人民英雄紀念碑等紅色文化的遺址,學習其基本內容,挖掘紅色革命精神存在的內涵實質,且將其有效融入“大思政”課堂中,努力打造特色專業課程,力爭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新模式,全面實現紅色資源向高等教育資源的有效轉化,使課堂充滿無限的生機與活力。例如旅游管理專業全國導游知識課,重點講解中國歷史文化部分。了解中華民族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偉大飛躍的過程,在黨的理論知識影響下促使大學生積極做好時代新人的表率作用,在日常的點滴事件中做到以黨的成功經驗為方法論指導,運用到自我發展中去,從而達到“邊際效應”。其次通過實踐方式,教師改變常規的實訓方法,將實踐與紅色研學相結合,做到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雙重紅色資源輸入。學生在實訓過程中通過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紀念地、標志性建筑等,近距離感受紅色文化,從探索歷史、學習事跡、感受精神、更新思想中不斷地提高學生的家國情懷[2]。

(二)利用思政課堂陣地,結合紅色藝術、影視等作品創新課程內容

思想政治教育課堂(以下簡稱“思政課堂”)是大學生正確思想形成地、紅色思想啟蒙地。要做到紅色資源與高校育人的有效融合,高校需從思政課堂著手,以課堂為陣地使每一位學生能夠全面接觸紅色資源,從而搭建“紅色課堂”。一方面,思政課堂需要進行課程內容創新,在傳統教學基礎上結合紅色藝術作品、影視作品,通過感官認知達到助學效果,形象地展現紅色資源的鮮活性。例如電影《地道戰》以通俗易懂的藝術形式展示了中國抗日戰爭時期,在華北、冀中平原上抗日軍民利用地道打擊日本侵略者的作戰方式,讓學生深刻體會那個時期中國的時代特征與人民的智慧。再如家喻戶曉的《白毛女》后來被京劇、電影、連環畫、四扇屏、幻燈片、皮影戲、芭蕾舞劇等多種形式表現,走出國門。另一方面,思政課堂應改變課堂教學的單方面枯燥知識輸出模式,采用學生與教師進行課堂對話的雙向教學模式,通過每一次創新性的“紅色課堂”為載體,讓學生即時反映自己的所思所感所惑,使紅色文化以最快的速度與學生的思想相碰撞,以免讓紅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缺乏精神實質。

(三)加強校園紅色文化建設,豐富育人載體

紅色資源與校園文化相結合,將紅色基因灑滿校園的每個角落,照亮學生的內心深處,有助于營造美好的校園文化氛圍,發揮文化育人的功能,提高大學生的綜合素質?;诖髮W生對紅色文化存在淺顯認知的現象,加強校園紅色文化建設是紅色資源融入高校育人的一個有效路徑,各大高??梢酝ㄟ^多途徑、多方式、多載體挖掘紅色資源,結合信息化技術、傳統宣傳模式、網站、微博等多種傳播渠道,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 高校定期組織學生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使師生做到“學黨史”“強信念”“跟黨走”,以百年黨史為鑒,正確肩負起時代新人的重任,走好新時代新征程。

2. 班級組織紅色文化主題教育班會。將紅色文化精確到班級和個人,學生黨員要做好紅色文化的傳播者,不僅要自學黨的理論知識,更要將紅色文化傳播給班級同學、宿舍同學、院系的其他同學,充分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3. 拓寬紅色宣傳基地。成立紅色文化宣傳報亭,宣傳近期重要會議、系列講話等時事,實時更新。通過紅色廣播站增加紅色資源,如五四精神、長征精神、抗戰精神等主要題材的內容,學習革命先輩敢于斗爭、不怕犧牲的革命精神。開辦紅色資源外語角,不僅開拓了學生其他語種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將多種語言與紅色資源融合,創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

4. 組織開展大型紅色文藝晚會。以傳統節日為橫向主線,如端午節、中秋節、國慶節等;以專業為縱向主線,紅色革命為背景的舞臺劇、詩歌朗誦、歌曲欣賞等大學生喜聞樂見的傳播方式建設校園紅色文化,展現給多種多樣、個性發展的學生。

5. 以大學生藝術展演為契機,通過大學生藝術團進行紅色資源再創造,實現紅色作品再創新,編排符合時代精神的紅色歌曲、舞蹈、話劇等優秀劇目作品。將大學生的創新思維充分發揮,結合藝術展演的新元素,將更多的紅色資源傳播給當代大學生。

6. 開辦紅色廣播站。在每星期固定時間進行校園紅色文化的廣播播報,內容以延安精神、五四精神、井岡山精神、長征精神、西柏坡精神、抗戰精神等為主,堅定大學生理想信念,學習革命先輩百折不撓、敢于斗爭的革命精神。此外可以開辦紅色資源英語角,以紅色資源的英文報刊為主要學習資料,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英語知識,更重要的是將英語知識與紅色資源融合,發揮協同效應。

(四)搭建網絡紅色資源平臺

紅色文化資源的網絡傳播能夠使網絡受眾在較短時間內獲得豐富、生動、形象的黨史、國史知識教育,在政治教育、道德示范、價值引領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3]。如今正處于網絡高速發展和大數據時代,其時代特征有助于紅色文化的廣泛傳播,高校整合網絡紅色資源,搭建官方認可的網絡平臺或App等進行紅色資源的整合學習。還可以通過網站、QQ、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將紅色資源在線上開放,以公眾號形式向學生推送時事政治內容,以班級為單位創建具有紅色文化色彩的微博,以此與大學生建立長期的紅色文化橋梁。

(五)加強教師自身建設,建立長效育人機制

為將紅色資源有效地融入育人過程,高校應建立長效育人機制,使育人作用發揮最大效力,以達到長期影響、可持續育人的效果。教師是高校紅色資源能夠有效融入育人的重要傳播者[4]。教師在運用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的過程中,要用人格影響人格,用情感建立情感,讓有信仰的人講信仰。教師只有具有合格的政治素養和深厚的家國情懷,才能引導青年認識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高校對教師的思想政治教育要落到實處,通過教職工政治理論學習,紅色書籍、革命電影及紅色基地的參觀學習等方式加強教師自身的建設,才能真正全面實現紅色資源向高等教育資源的有效轉化,傳承紅色基因,讓紅色文化入腦入心。高校要實行監督機制,采用由點到面,從學校行政部門到二級學院,從二級學院到各個班級再到學生個體的自上而下的監督方式,在此過程中做到定標準、定責任、不搞形式主義、不做表面功夫。要達到紅色資源有效融入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就要營造好紅色文化的長期氛圍,將紅色文化向學生的學習、生活等各環節延伸,將紅色資源細分到高校育人的目標之中,滲透到育人全過程,做到紅色資源育人有效果有結果,才能真正發揮好紅色資源育人的作用[5]。高校要保證紅色資源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對紅色資源融入高校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解決,才能使紅色資源在高校育人的路上越走越遠。

三、結語

大學生作為新時代我國發展建設的重要接班人,肩負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使命,承擔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其正確的意識形態關乎我國未來的發展方向。將紅色資源有效融入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增強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認同、政治認同和情感認同,教育引導大學生大力發揚紅色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共產黨人精神血脈,鼓起邁進新征程、奮進新時代的精氣神。

參考文獻:

[1] 張智. 用好紅色資源培育時代新人[N/OL]. [2021-06-04]. https://m.gmw.cn/baijia/2021-06/03/34896496.html.

[2] 李忠軍,鐘啟東. 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必須抓住理想信念鑄魂這個關鍵[N]. 人民日報,2018-05-31.

[3] 吳太宇. 網絡空間紅色文化資源傳播的理論價值與實踐路徑[J]. 鄭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8,51(01):142-145.

[4] 王建群,曾曉云. 新媒體語境下運用紅色文化資源培養藝術人才的探索與實踐[J]. 紅色文化資源研究,2020,6(02):76-82.

[5] 陳始發,張麗. 論全面提升高職院校教師課程思政建設能力[J]. 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20(05):188-189.

(責任編輯:莫唯然)

猜你喜歡
路徑探析紅色資源高校大學生
基層檢察院檢委會規范化建設路徑探析
革命紀念館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
有效發揮紅色教育基地作用開展兵團組工干部黨性教育
新課標下的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路徑探析
高校大學生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初探
新媒體時代高校大學生網絡安全教育研究
近代上海的“紅色資源”為何豐富
紅色資源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實現研究
互聯網+背景下的渝東南家庭農場發展路徑探析
基于美國紐約與長三角地區比較視閾下的總部經濟轉型發展路徑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