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人調研50人陪同,有必要嗎

2023-08-27 16:00
文萃報·周二版 2023年34期
關鍵詞:講排場基層干部層級

某省直調研團一共20多人,陪同人員卻有50多人,每天六七輛中巴車呼呼隆隆,一天要跑七八個地方,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媒體近日關注到的“陪同調研”問題,打開了不少讀者的話匣子,相關討論很是熱烈。

20人調研50人陪同,有必要么?有基層干部反映,級別越高的單位調研,陪同的層級就越多,比如某部委下來調研,省、市、縣、鄉各級都會出人隨行,每個層級兩三人,一行就得十幾號。到了最末端的基層,也是有苦說不出:不是不想減少陪同,而是摸不準上級心思,如果上級單位沒有明確說減少陪同,那只能硬著頭皮能陪盡陪。還有的調研團就是奔著“明星鄉鎮”來的,不好好接待、陪同,怕被認為架子大,日后遇事不好說話。

客觀來說,下去調研有幾個了解情況的同志陪同,路上介紹些問題,有助于推動調研往深里走??善甙耸艘缓宥?,顯然過猶不及了。

一來,人多聲雜,聽的聽不清楚、說的說不透徹。每到一處,大家先得寒暄,再呼啦啦地圍著講解員,距離稍遠一點的,也不知道前面說了什么內容。到了座談會上,每個人只能粗略問問、講講,更不用說暢所欲言,聊真情況、說真問題了。

二來,一天跑七八個地方,即便發現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怕也很難在疲于趕路中展開扎實調研,很可能落得個走馬觀花、蜻蜓點水。

“這不就是把調研搞成了大呼隆嘛!”有基層干部的話道出了這種調研的根本問題:重過場、輕實質,敷衍多、走心少。一哄而上,一哄而散,陣仗很大,效果如何?恐怕除了搞得大家都很疲累,很難發現什么真問題,更不用說解決問題了。當然這一路走下來,大家各處拿的材料倒是不少,裁裁剪剪、整合包裝,形成一份調研報告也算交差了。

我們常說,調查研究要推開門、邁開腿。但如果只動腿、不動心,不帶問題去、也不拿辦法回,那就成了一種“腳尖上的形式主義”了。調研質量高不高,不在于人多人少,而在于作風虛實。輕車簡從、不講排場,不開“官腔”、不亮“官架”,直奔現場、直插一線,撲下身子虛心請教,才能讓基層、讓群眾說真話、道實情、交心底,各項工作才能更加接地氣、解民憂、得民心。(據北京日報客戶端8.18)

猜你喜歡
講排場基層干部層級
軍工企業不同層級知識管理研究實踐
有坑沒蘿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讓基層干部“心不安”
基于軍事力量層級劃分的軍力對比評估
基層干部為何“左右為難”
職務職級并行后,科員可以努力到哪個層級
基層干部“累”在哪里?——應當累在服務為民,而不是形式主義
一些基層干部“血不再熱”
討厭講排場
濫竽充數
討厭講排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