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小學科學教學中育人途徑的探索

2023-08-28 22:48劉霞
電腦迷 2023年5期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方法

劉霞

【摘 要】 在核心素養視域下,小學科學教學應當加強各單元知識之間的聯合性,運用有效的教學方式增強學生的學習能力與知識整合能力。在小學科學教學中,教師應當以綜合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為前提,促進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有效運用,在增強學生科學意識的基礎上穩定加強學生對科學知識的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關鍵詞】 小學科學;教學方法;育人途徑

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學要求逐步增多,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逐步地去培養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學生在學習中不能死讀書,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也要做好復習,通過不斷地探究問題的根本屬性,拓展科學學習的思維模式。

一、小學科學教學的現狀分析

在現在的科學教學中,學校和教師對科學教育不夠重視,大多覺得科學只是一個副科,沒有語文、數學、英語等學科重要,科學教育的課時量也在相應地減少,學生對于科學教育的學習沒有強大的興趣作為支撐,持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階段學生個性都比較活潑好動,因此,在小學科學教育的過程中要抓住學生的心理狀態,利用學生的特點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課堂教育。在教學方式改革背景下,小學科學教師可以應用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小案例幫助學生解決一些理論知識上的難點。小學科學教育的難點就在于如何讓學生了解科學的奧秘,了解科學的知識內容結構和知識體系,在科學的課堂如何快速有效地抓住學生的共同點。

二、小學科學課堂教學的有關背景

近年來,教育部發布文件,指出小學科學核心教育的重要性。為積極響應教育部要求,做好科學教學,讓小學生健康成長,需要加強對小學生核心能力的培養。但是,一些教師認為教育不需要創新,教學方法是一樣的。隨著新時期國家教育改革的推進,小學科學教師開始認識到小學科學對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重要性。小學科學教學不再只是學習科學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能力學生的思維能力。

教育目標和教學要求明確了促進學生基本技能發展在教育教學中的重要作用。在中國,培養學生核心能力是小學科學教師培訓教育的重要內容,也是當前和今后工作的重要方向和內容。在這樣的教育需求下,教師的教學活動不再只是教學生學習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讓學生獲得思想品德方面的成長,重點是培養發展、愛國主義、文化自覺、學生的綜合能力和素質水平。根據當前新課改的要求,小學科學教育要以全體學生為中心,不再關注他們的考試成績,而是要根據新的評分體系,做出客觀的評價。當前,探索以核心教育為基礎的小學科學創新課堂迫在眉睫。

三、限制小學科學教育的因素

(一)科學課程教學缺乏設備和條件

目前,小學科學課程教學缺乏設備和條件是當前小學科學教育工作中面臨的主要問題。很多小學在開設科學課程時,并沒有配備相應的教學設備。特別是在農村地區,由于經濟條件和教育資源的不足,小學科學教學工作難以順利開展。一些小學的教師受傳統教學思想和模式的影響,對科學教學重視不夠,認為科學教學只是一門副科。因此,在小學科學課程教學中并沒有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也沒有安排相應的實踐活動。由于沒有足夠的設備和條件開展科學教學工作,學生學習興趣不高,影響了科學課程的教學效果。因此,必須加強對小學科學教育設備和條件的投入,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效率。

(二)對小學科學教育重視不足

目前,小學科學教育已經得到了廣泛的重視,但由于小學科學教育自身的特點,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在小學科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更多的是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認為科學教育對學生以后的學習生活并不會產生太大影響。這種想法是錯誤的,而這種錯誤的認識也影響了小學科學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由于小學生年齡較小,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不足,對科學教育沒有正確地認識和理解,更需要教師加以正確引導。因此,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轉變傳統教學觀念,充分認識到小學科學教育對學生發展的重要作用。

(三)教師專業素質有待提高

小學科學教育對教師的專業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但是,當前很多小學科學教師并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學培訓,沒有學習過相關的科學教育理論知識,也沒有掌握相關的教學方法。以致在教學中無法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教學中,更無法有效地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最終導致教學效率低下。由于教師不懂學生心理,其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無法達到預期的教育效果。

四、小學科學多元化育人途徑方式

(一)通過情境教學法開展創新實驗教學

創新實驗教學方式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快速地理解科學的學習內容和知識體系,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用情景教學的方式,幫助學生進行學習。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可以先預設一個教學情境,讓學生逐步走進預設的情境,然后在這個情境里不斷地探索科學知識的奧秘,深刻地理解科學的真實含義。教師在情境教學的時候要引導學生,帶領學生一步步地進入科學的殿堂,發現身邊到處充滿著有關科學學習的真實案例。

例如在教學《食物鏈和食物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動物與生存環境之間的關系,進而重點研究動植物與食物之間的關系。本課具體分為兩個部分,一方面是“誰”被“誰”吃的部分,在學習過程中要認識食物鏈之間的聯系。對于一些動物而言,它們主要的食物來源于田野里的植物,像田鼠,就是依靠高粱而生活;一些蟲子和蚯蚓就喜歡生活在泥地。動物和植物之間可以是一種相互依存的關系,植物可以依靠一些動物吃掉害蟲,保證自身的健康;動物依靠植物獲得自己的食物,學生會認識到食物鏈是一環扣著一環的,在大自然當中,缺少一環都不行,這樣就會對生態造成破壞,使學生意識生態環境的重要性且初步形成一個生態環境的概念。在大的生態環境當中,植物和動物相互聯系、相互依存,這樣可以更好地促進生態平衡的發展,大自然有自己的法則,人們應當尊重它,維護好生態環境。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可以認識到大自然就是一個巨大的食物鏈,食物鏈又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食物網,由此在生活中不斷地探索食物網的結構,哪些事物是食物鏈的最底端,哪些是最高端。

(二)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應用科學知識

生活中,常會應用到科學知識,比如噴泉向上噴涌運用了什么科學知識,植物的生長和植物的分類包含了哪些科學知識。因此,小學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適當地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應用科學知識,將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相聯系,幫助學生辨別生活中哪些物質對于人體是有害的、哪些物質對于人體是有好處的,從而認識到不一樣的大自然。

例如《多種多樣的植物》是教科版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生物的多樣性》中的第三課,在前兩課,學生已經對校園中的植物和動物進行了調查,掌握第一手資料。本課的學習,是具體細化植物種類,進一步幫助學生構建對生物多樣性的認識,提升學生的分類能力。通過本課的學習可以讓學生更好地認識到植物的多樣性,學習到植物相關的知識。在學習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應用生活中的常識,分析和理解植物的多樣性和生物的多樣性,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知識內容,幫助學生認識更多的植物,提升學生的常識水平,讓學生擁有一定的辨別能力,知道哪些植物是有害的、哪些植物是受到保護的。

(三)布置創新實驗的科學課外作業

科學這門學科,不應當只局限于課堂,教師可以適當地布置一些課外作業,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知識。在布置課后作業的時候可以布置一些含有創新實驗常識的作業,讓學生去發現一些生活中的小趣味,探究一些生活里的小奧秘,像蘋果為什么長在樹上,為什么河水向低處流,水污染是由什么引起的,這樣一些含有創新實驗成分的作業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分析和了解科學知識內容。在完成科學課堂學習之后可以適當地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外作業,讓學生更好地理解科學知識內容。

例如在教學教科版《環境和我們》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觀察周圍的環境,讓學生對周圍環境有初步認知,學生在學習完過濾、沉淀等知識后可以觀察周圍的水質、水域環境,激發保護水資源的責任意識。通過實地考察,引導學生有條理地進行觀察與記錄,采集水樣,對水樣進行觀察。學生可以將考察到的一些內容羅列出來,并作出具體的考察報告。這節課是六年級的內容,對于六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已經具有基本的辨別能力,對于水的保護和水的污染已經可以分析得很具體,學生可以更好地辨別哪些行為會污染水源、哪些行為可以很好地保護水源,在學習這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給學生布置一些創新實驗作業,讓學生尋找不一樣的水質,分析水源是否受到了污染,讓學生了解水質的污染來源,更好地分析科學知識的應用給生活帶來了哪些便利。

(四)借助科學小故事激發學生興趣

在科學教學的時候,可以借助一些科學小故事,幫助學生更好地提高對于科學學習的興趣。都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科學教學的時候,要把握學生的特點,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態,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科學、了解科學的發展過程、了解科學的進程。在科學教學的時候,要幫助學生完善科學學習的框架體系,幫助學生鍛煉思維開發的能力,可讓學生指出他們對哪些科學研究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此為依據可以設立專門的研究小組,學生在組內可以更好地研究科學知識、提出具有參考價值的問題。這能夠幫助學生培養問題意識,提高學生對于未知的東西的求知欲,然后幫助學生提高對于問題意識的思維能力,提升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教學教科版《小小工程師》這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了解工程師是什么。工程師其實是指具有專業操作頭腦,擁有管理、設計、評估能力的優秀人員,是工程技術行業的一個職稱,在工程當中又會細化出很多的具體分類標準。工程師是按照工作環境的既定特點進行工作的,然而科學家則更注重研究大自然、注重創造。工程師注重的是擁有一定的設計經驗和評估經驗。因此,在教授這節課的時候,教師要幫助學生分析科學家的概念和工程師的概念,避免將兩者混淆,幫助學生運用科學知識去豐富、去創造工程概念。在豐富和創造工程概念的時候也可以提升學生對于工程的了解,使之了解工程中運用的科學知識。小學階段科學學科的學習也是綜合性工科課程和理科課程的學習,在科學學習當中也可以培養學生的理科思維意識和工科思想意識,使之運用更加具體化的科學常識解決科學問題。

五、結語

總而言之,當科學教育與生活實際相關聯的時候,學生就會感知到科學帶來的巨大便利,明白生活中科學無處不在。創新實驗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小學生對科學學習產生濃烈的興趣,學生經過課堂上的學習,就會發現在生活中對于科學的研究和探索無處不在。通過創新實驗的教學方式,學生可以更好地感知生活的驚喜、科學學習的奧義。

參考文獻:

[1] 姚曉芳. 關注核心素養優化課堂評價: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探究[J]. 科學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8(03):39-41.

[2] 馬銀平. 核心素養在小學科學課堂綜合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 中國校外教育,2019(06):137.

[3] 許蕾蕾. 花式翻轉——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J]. 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11):53.

[4] 邱麗莎. 小學科學核心素養在課堂綜合實踐教學中的應用[J]. 學理論,2018(08):221-222.

[5] 李青. 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性研究與探索[A]//華教創新(北京)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2022未來教育發展與創新教育研究高峰論壇論文集(六)[C]. 2022:1053-1058.

猜你喜歡
小學科學教學方法
初中英語寫作教學方法初探
教學方法與知識類型的適宜
以“問”發展小學生科學學習能力
基于MOOC的小學科學教學模式的探究
加強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
談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應用
簡談多媒體在小學科學教學中的運用
銳意進取,不斷提升小學科學課堂教學效率
實用型中醫人才培養中慕課教學方法的探討
文言文教學方法實踐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