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新媒體時代下廣播電視媒體人如何轉型

2023-08-29 11:49尹雪飛
記者觀察·中旬刊 2023年5期
關鍵詞:廣播電視新媒體

尹雪飛

摘要:在現代信息技術與傳媒手段的飛速發展下,為了適應大眾對信息的需要,以及當今社會的新聞傳播特征,傳統媒介都在不斷地向融合媒介轉變,而廣播電視產業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因此,在整個傳媒大環境中,廣播電視的變革勢在必行。而要實現廣播電視行業的轉變,必須實現新聞工作者的角色轉變,這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要適應新媒介環境的變遷,必須對新聞角色進行轉型。

關鍵詞:新媒體;廣播電視;轉型與發展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科學技術的廣泛運用,對各行各業都有很大的影響。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從而使傳統的廣播電視媒介向現代新媒體平穩過渡;這不但方便人們獲得資訊,同時也使新聞的時效性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因此,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必須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質,以適應時代的發展潮流;同時,要樹立全新的工作理念,提高新聞采訪工作的效能,以保證新聞的影響力和感染力不斷提高,為新聞事業的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廣播電視新聞媒體人 轉型的必然趨勢探析

隨著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網絡平臺在人們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越來越普遍。網絡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新媒體的發展,使其在新媒介中所占的比重逐步提高,同時也使新媒介的使用者數量逐年增加。面對高速發展的新媒體傳播媒介,傳統的廣播電視傳媒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需要積極進行轉型以求獲得更好的發展。

適應新媒體發展的趨勢

在新媒體時代,傳統的廣播電視傳媒要想在新的環境中實現自身的創新和發展,必須依靠媒體融合。加強對傳統傳媒的輿論引導,是增強傳媒傳播影響力的重要途徑。在新的歷史條件下,要想有效地實現新聞傳播的目標,必須從多個方面進行正確的引導,增強傳媒的可信度。從整體上看,在融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的轉型與社會發展趨勢相適應,是實現廣播電視媒體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

多元化的電視新聞節目

在媒體融合時代,傳統傳媒和新媒體在相互競爭、相互影響的基礎上,出現了更多的問題。廣播電視新聞節目在內容上呈現出同質化的特征,新媒體技術逐漸出現在廣播電視節目中,充分保障了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公信力和權威性,同時也充分地反映了節目本身的價值和內涵,使得受眾可以獲得更多有價值的資訊。在新媒介的基礎上,有效地推動了融合傳媒的發展,展示了其獨特的重要性,推動傳統廣播電視新聞節目轉型。

受眾對新聞內容的需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經濟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們對畫面感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同時,在新媒體平臺的影響下,為了滿足大眾的審美需要,必須在內容上更加精細、多樣化;同時要突出其內容的獨特性和新穎性,以吸引大眾的眼球,有效地滿足大眾的審美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因此,在融媒體的時代背景下,推動廣播電視新聞的轉型是十分必要的。

新媒體環境下廣播電視媒體工作者面臨的現狀

同質化的新聞內容,缺乏創新性

在現階段,許多廣播電視節目存在著“雷同”的現象。在某些新聞節目中,由于與現實生活并沒有密切的關聯,因此難以有效地引起大眾的注意,難以調動受眾的觀看熱情。另外,隨著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傳媒產業的競爭形勢日趨激烈,許多新聞工作者為了吸引受眾的注意,過分關注新聞的點擊率,在選擇新聞主題時,往往會選擇最熱門的新聞。因此,在新聞獲取的過程中,受眾所看到的新聞主題呈現出同質的特征,并以內容為基礎,這類新聞報道的相似性很強,難免會產生視覺疲勞感。

新聞報道深度有待提高

當前,我國廣播電視傳媒發展的格局較為穩定,但在制度與工作方式上卻呈現出明顯的定型特征。受這種思想的影響,有些新聞工作者的思維習慣較為根深蒂固,在新聞報道中常常遵循一定的規律。另外,一些新聞工作者為了增加新聞的點擊率,挖掘嘩眾取寵的新聞,從而吸引受眾。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部分新聞工作者過分注重表面現象,而忽視了深度報道,從而影響了新聞的可讀性。當前,一些新聞工作者缺乏足夠的采訪經驗,難以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其現實價值又不明顯,不但會影響到廣播電視臺的工作,還會使新聞的權威性受到沖擊。同時,部分記者在采訪中的技術水平較差,在訪談中,對報道對象的把握不夠清晰,在搜集材料的時候,并沒有從新聞的角度來考慮問題,這會增加采訪過程中的錯誤,讓采訪的重要性變得不確定,這對提高記者的素質是不利的。因此,要使新聞具有吸引力,就必須重視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的效能作用,即要重視新聞工作者的采訪經驗和技巧。

新聞采編的創新能力不足

相較于傳統的廣播電視媒介,新時代,新聞報道呈現出多種特征:信息量大、傳播速度快,而且它所涵蓋的領域也很廣泛,其以記者為主體,對相關的新聞資訊進行采寫,并以即時的采訪方式,將多個來源的信息以碎片化的報道方式呈現。一些電臺和電視臺出于自身利益考慮,存在著搶頭條、搶時間的現象,同時也考慮到了同質新聞的競爭優勢,有時無法查證消息的真實性。同時,新聞的點擊率、收視率的提高、虛假新聞的出現,使得新聞真實性還有待甄別。

受眾群體在價值觀念、職業等方面都存在著差異,當他們對新聞資訊的辨別能力較差時,就容易受到新聞資訊的誤導。在新媒體時代,新媒體的新聞報道既要確保其內容的真實性、完整性、客觀性,又要具備一定的傳播和閱讀價值。面對這種情況,傳統的廣播電視新聞采編工作者必須認識到傳統的傳媒創新不足,創新采編工作方式方法,以“廣播電視+互聯網”的模式,使傳統廣播電視媒體在新媒體發展中能夠占據一席之地。

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 新聞工作者的轉型策略

充分利用現有的優勢,展示傳媒的權威

在新媒體時代,要實現廣播電視新聞業的轉型,就必須充分利用現有的優勢,更好地展示傳媒的權威。一方面,要強化廣播電視新聞從業人員的素質,充分發揮其媒介的“把關”功能;必須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念,適時發表意見,有效地消除群眾的懷疑和有關的流言。同時,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要確保其客觀性、真實性、公正性,正確引導主流輿論,有效地提高其公信力,并擔負起社會責任和職業操守。同時,廣播電視新聞媒介要適時地改變其節目形式,必須認識到新聞的本質在于客觀真實和實事求是。根據融媒體時代各個媒介平臺的差異性,找到差異性新聞傳播的平衡點,把握不同受眾的差異性創新需求;對新聞敘述的敘述方法進行適當的調整,可以有效地提高受眾的感知體驗。另外,要改善以往的固定廣播電視傳播模式,對受眾進行有效的引導,使受眾更好地理解新聞,從而有效地提高新聞的可信度,展示傳媒的權威,促進傳媒行業順利、有效地轉型。

拓寬傳媒渠道,充分利用傳媒矩陣

在融媒體的大環境下,廣播電視新聞傳媒必須拓寬其傳播途徑,充分發揮其媒介矩陣的功能,使其得以有效地轉變和發展。一方面,要建立立體新聞傳播平臺,必須全面整合普通的網頁信息、微博信息、其他相關媒體信息,建立一個完整的新聞信息互動發布體系,并允許受眾評論、轉發相關新聞信息,使廣播電視的互動性得到有效體現。同時,在拓展傳播途徑時,也要意識到,新媒體如微信、快手、抖音等,有其獨特的傳播特征。所以,在新聞報道的過程中,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必須按照不同的方式進行報道,從而有效地擴大廣播電視新聞的傳播范圍,提高廣播電視新聞的可信度。

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新媒體矩陣的功能,必須加強與其他媒介平臺的協作,比如微信、微博、抖音等新興媒介,做好自己的原創內容,從而達到雙贏的目的。在構建新媒體矩陣的過程中,必須保證信息的準確、及時,以達到交互融合的目的。而且,在建立了矩陣賬戶后,還需要加強媒體的互動,讓用戶可以享受到客戶服務的服務;針對用戶所生產的新聞內容,在新媒體平臺上進行展示,并根據用戶的反饋信息進行合理、科學的優化和調整,以使受眾對新聞信息的個性化需求得到有效滿足。在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媒體要想實現轉型發展目標,則需創新采編工作方式;例如,合理地使用網絡平臺,收集有用的信息,再與電臺新聞工作者所收集到的新聞進行最優整合,以確保其真實性,從而有效地保障廣播電視新聞的傳播價值。同時,應合理運用現代網絡技術,實現對新聞線索的搜索、新聞事件的追蹤、新聞內容的編輯和傳播等方面的技術支持,有效地保障新聞的時效性和精確性,從而進一步提高電視新聞的傳播效果和傳播質量。

增強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對新聞的敏感度

作為一名新聞工作者,要注意增強新聞敏感度,這是一項重要的職業技能。就新聞敏感度而言,是新聞工作者能夠快速地判斷和分析新聞的價值、發掘其內涵。與傳統媒體的新聞報道相比,新媒體具有明顯的社會價值,在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在新媒介環境下,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必須重視自身的專業能力和新聞敏感性。

創新新聞采編觀念

當前,新聞媒介競爭日趨激烈,為了增強競爭優勢,必須在新聞媒介的采編觀念上進行創新,即“內容為王”。目前,由于新聞報道的同質化,受眾群體的視覺疲勞是不可忽略的,因此,必須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從廣播電視媒介的角度來看,“內容為王”是其核心的問題,因此,必須引起電視新聞工作者的高度關注,并明確受眾的喜好,從而有效地進行新聞報道的創新。在新聞內容上,要注意增強報道深度,強化專題報道。要避免過分地報道新聞的表面現象,深度發掘其內在的內涵,從而為提高新聞可讀性提供有利的媒介環境。

創新新聞采編模式

新聞采訪與新聞品質的關系往往是緊密聯系、密不可分的。在新聞采訪中,要注意運用恰當的采訪技巧,保證新聞的及時獲得,從而提高采訪的準確性。在確保信息質量的前提下,要防止“無意義”的采訪,為受眾提供有權威性的新聞資訊;持續提升受眾對廣播電視新聞的認同與滿意程度。例如,記者要注重和重視“接地氣”的采訪對象,使其與群眾的生活實際相符,從而增強受眾的滿意度。此外,新聞工作者還應該不斷地深入到現實生活中去,發掘其內部的新聞內容,并不斷地發掘具有更高、更深層次的新聞報道??傊?,新聞工作者要善于運用自己的新聞采訪技術,向受眾提供有深度的新聞內容。

增強廣播電視新聞媒體人的實地考察能力

在新聞現場采訪中,廣播電視新聞媒體人必須站在實地考察的高度,把每一個細節都清晰化,并把采訪的重點挖掘出來。因此,必須加強新聞工作者的觀察力。所以,新聞工作者應注重觀察、發現、關注細節,因此,新聞傳播的廣度和深度也在不斷地提升。

總之,在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視新聞要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加快新聞工作者的轉型和提升是當務之急。為此,廣播電視新聞工作者要不斷創新,與時俱進,提升職業能力和綜合素質,使成為推動廣播電視事業發展的中堅力量,從而保證廣播電視新聞永葆生機與活力。

傳統媒體在轉型過程中,新聞記者需要提高自己的新聞敏感性,要樹立“內容為王”的采編理念,善于從新聞事件的表象挖掘出背后的故事;要加強學習,提高自己的采寫能力,盡可能通過受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采編新聞。如此,才能提高新聞報道的質量,進而增強廣播電視新聞的競爭力。綜上所述,在社會經濟穩步發展的背景下,以新媒體時代為依托,促進廣播電視新聞行業轉型發展,與社會發展需求相符,且能夠滿足群眾對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需求。但是,由于現狀下廣播電視新聞行業存在一些較為明顯的問題。因此,需發揮廣播電視新聞行業的既有優勢,展現媒體權威,需擴展傳播渠道,發揮媒體矩陣作用。此外,廣播電視新聞媒體工作者需要創新采編工作方式,通過利用新媒體技術,提升新聞信息影響力等??傊?,未來廣播電視新聞行業能夠實現順利、有效轉型發展,進一步使廣播電視新聞行業穩步、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得到有效實現。

參考文獻:

[1]王田.基于新媒體時代下的廣播電視臺新聞記者的轉型對策[J].傳播力研究,2019(35).

[2]楊建國,張祎博.淺談新媒體時代下傳統廣播電視媒體的轉型與發展[J].產業科技創新,2022,4(01):53-55.

[3]陳珺.全媒體時代新聞播音主持人發展新路徑[J].新聞文化建設,2020(4):53-54.

猜你喜歡
廣播電視新媒體
周二廣播電視
周四廣播電視
周六廣播電視
周日廣播電視
周五廣播電視
周三廣播電視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