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縣域發展的視域下探析指導思想的實踐研究

2023-08-29 12:09謝慧敏
經濟師 2023年8期
關鍵詞:歷史文化三農

摘 要: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曾3次到邵武市考察調研,對邵武的扶貧開發、小康村建設、災后重建、古鎮開發與保護、鄉鎮企業發展等相關領域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文章從“三農”工作、工業強市、歷史文化三個方面總結邵武市20多年來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拼搏奮進所取得的新成效。

關鍵詞:“三農” 工業強市 歷史文化

中圖分類號:F12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8-123-03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黨和國家必須長期堅持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這一思想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成功應用于新時代中國的發展建設與改革的偉大實踐中。福建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孕育地和實踐地。從1985年6月到2002年10月,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17年半,先后在廈門、寧德、福州和省委、省政府擔任重要職務,親自領導和推動了福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曾3次到邵武市考察調研,對邵武的扶貧開發、小康村建設、災后重建、古鎮開發與保護、鄉鎮企業發展等相關領域提出了自己的獨到見解。20多年來,邵武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對邵武的重要指示精神,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效。

一、堅持以“三農”思想為指引,在鄉村全面振興上實現更大突破

習近平同志在在福建工作期間,始終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在“三農”領域,他提出“滴水穿石”“弱鳥先飛”的扶貧開發精神,并指出要在建設現代特色農業、提升糧食產能、優化農業結構、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等方面下大力氣,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針對福建“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特殊省情,指出要走“發展特色農業、培育農業品牌、保證現代農產品的安全和質量、強化科技人才支撐、深化兩岸農業合作”的現代特色農業道路,為福建實現農業現代化發展指明了路徑。1998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任福建省委副書記時,前往邵武市調研了解扶貧開發和小康建設情況,為當時邵武市的增糧增收保供給、脫貧致富奔小康、農業農村穩發展等方面提供了思路和方向。期間,習近平總書記結合考察水北鎮龍斗村的實際情況,在農業現代化、產業融合、美麗鄉村建設、生態環境、加強農村黨建等方面提出了重要的指示,內涵豐富,意味深遠,20年來,持續指引著邵武“三農”工作的實踐探索。

20多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邵武市堅持貫徹執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深刻把握“三農”發展形勢,依托“三組團”,建立完善“一村一檔”,全面有效實施鄉村振興促進法,推進農業、農村、農民全面發展。

(一)守住糧食安全底線

踐行糧食安全的“國之大者”,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堅持最嚴格耕地保護制度,探索推行“田長制”,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出臺《2022年穩定發展糧食生產若干措施》,深入開展“百家機關聯百村,千名干部共耕田”活動,完成撂荒地復墾。完成高標準農田新建和改造提升任務,加強生豬及蔬菜生產基地等建設,推動糧食全產業鏈各環節節約減損,鞏固全國產糧大縣地位,爭創種業大縣。

(二)提升現代農業水平

完善現代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培育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成功創建國家級農業科技園區、省級閩臺農業融合發展產業園。優化農業生產結構和區域布局,加快推進“一村一品”發展,抓好制種、中藥材、果業、茶業、煙業等特色農業,加快多花黃精、百香果、獼猴桃等良種繁育基地建設,獲評首批“百縣百品”中國農產品上行百強縣。暢通農產品物流,建成閩贛(邵武)互聯網產業物流園,獲評全國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如龍斗村依照習近平總書記指示,在農業現代化、培育產業和村民致富方向持續發力。完成瑤理然村22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保證龍斗村農業現代化發展基礎。因地制宜,依托云靈山旅游資源,打造國家4A級景區,將云靈山峽谷流域資源使用權入股云靈山旅游發展公司,開發峽谷漂流、體育康養、特色餐飲等旅游項目,實行規定的期限內逐年遞增的固定分紅機制,每年給村財增收30萬元。同時,龍斗村定向發展“七彩”健康休閑產業,即紅色黑炭楊梅2800畝、黃色有機水稻300畝、藍色水產400畝、綠色花卉苗木600畝、金色休閑旅游、白色富硒蔬菜500畝和黑色中藥種植300畝,幫助100多名村民實現家門口就業。

(三)強化農業品牌效應

圍繞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大文章,做大做強“邵武碎銅茶”,加快推進萬畝標準生態茶園建設,全力爭創全國綠色食品原料(茶葉)標準化生產基地。截至2022年10月,已完成生態茶園建設3.2462萬畝,占邵武市茶園面積59%,其中100畝以上連片示范片8個,在北京天安門地鐵站播放“碎銅茶”品牌宣傳短視頻,全天滾動播放180次,進一步提高邵武茶業品牌知名度。同時,做優做強符合邵武實際的現代特色農業,加快推進農產品精深加工,強化品牌培育,大力發展數字農業、休閑農業、文旅康養等新型業態,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四)發揮“三支隊伍”作用

深入實施“南平機制”,堅持用好用活科技特派員制度這一習近平總書記為福建、為南平樹立的金字招牌,深入推進新時代科技特派員制度三年行動,據統計截至2021年底共選任15批1824名科技特派員。建立永晶公司中科院上海高等化學研究所姜標院士和金塘園區企業安全服務北京科技大學蔡美峰院士等兩個“科特派”院士工作站。打造拿口、衛閩、高峰三個教學示范點,衛閩鎮科技特派員現場教學點被列為福建省委黨?,F場教學點。2022年出臺《邵武市科技特派員貸款貼息管理辦法》,持續推進“科特貸”產品創新迭代,實現免擔保、免質押、低利率?!翱铺刭J”從過去的中行、農行、郵儲等3家金融機構向邵武市9家金融機構全面鋪開,邵武市財政每年從專項經費中列支100萬元進行貼息,為“科特派”創新創業提供金融支撐。截至2022年10月,已有23家企業獲得了累計3722萬元的專項貸款資金扶持。

二、堅持以工業轉型為根本,在新舊動能轉換上注入更強動力

工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實體經濟是我國發展的本錢,是構筑未來發展戰略優勢的重要支撐。工業,尤其是制造業已然成為新一輪城市競爭的主要“競技場”。工業興則經濟興,工業強則發展強,在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的新形勢下,穩住工業對于穩住經濟基本盤至關重要。1999年習近平同志在邵武調研時說:“邵武工業是希望所在?!鄙畚涫凶鳛殚}北工業重鎮,因工業而立、因工業而興、因工業而強。無論過去、現在還是將來,工業在邵武市發展的歷程中都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無論處于哪個階段、形勢如何變化,工業始終是邵武市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主要支撐、最大優勢。

2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邵武市堅持不懈地沿著邵武市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線圖”,堅定不移實施工業強市發展戰略,持之以恒培育項目帶動、創新驅動、服務促動三大動能,全力打造強市硬核支撐。

(一)突出鏈式發展

堅持突出優勢,緊盯標志性產業鏈,做大邵武市工業產業“蛋糕”,搶占產業發展新賽道主動權。邵武市原有氟化工企業生產產品僅涉及無機氟化物、含氟精細化學品兩個系列,產品包括氫氟酸、氟表面活性劑、六氟化硫等50多種,產業鏈條不齊全。隨著上海三愛富、浙江永和、深圳新宙邦、中化藍天、浙江永太等5個全國前十氟新材料產業領軍企業落戶金塘工業園區,突破了產業鏈核心環節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偏氟乙烯單體產品,帶動產業鏈向下游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產品延伸拓展,填補了含氟聚合物及其加工品、氟氯烴及其替代品兩條產業鏈空白,有力地推動了氟新材料產業集聚發展。除了在氟新材料產業方面取得成就,在生物醫藥產業依托金山準點制藥、道御醫藥、海豚藥業等科技含量高、環境污染少、市場前景好的原料藥、醫藥中間體企業,引進原料藥及成品藥生產的上市公司進行重組,升級提標。通過補鏈、擴鏈,引進成品藥國有或上市企業為龍頭,形成龍頭帶動的產業鏈集聚。

(二)強化創新支撐

加快推進氟新材料創新中心、中試基地、國家重點實驗室邵武工程化研究基地建設,以科技助力永晶科技、永太高新等年產值3億元以上重點企業的平穩運營。圍繞綠色產業新體系,構建覆蓋產業發展的創新鏈和產品科技服務體系。實施一批科技成果轉化及推廣示范項目,探索實施“科特派”團隊利益共同體試點和“揭榜掛帥”等做法,促進成果轉化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如福建遠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作為一家生產中高端硅材料企業,長期與中科院物構所研究員陶有勝帶領的“科特派”團隊建立合作關系,共同建設國內首家“納米硅碳材料工程技術中心”,通過不斷對二氧化硅進行改性研究,加快了產品與技術升級,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產品品質優于國內同類產品,成功替代同類國外進口的高附加值產品,產銷量均位列高溫硫化硅橡膠用二氧化硅細分領域市場份額的30%,2022年8月福建遠翔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在深交所上市交易,該公司是今年福建第五家上市的企業,也是福建邵武市首家登陸資本市場的企業,標志著邵武市企業赴深交所上市“零”的突破。以產業創新帶動人才加速聚集。邵武市采取深化高質量發展人才顧問團模式,與福州大學等6家科研院所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據統計從2019年近3年來,金塘園區已有92個項目落戶,其中55個投產。隨著項目的落地,各類專業博士及高層次人才迅速增長,已由7人增加至36人。其中:國內外知名大學博士后工作經歷人才7人,國際知名大學博士學歷人才9人,國內知名大學博士學歷人才17人,福建省高層次引進人才3人。

(三)優化園區功能

做好拓展工業平臺空間文章,優化金塘工業園區功能布局與提能升級建設,推進園區標準化、智慧化建設,完善提升園區企業公寓、熱電聯產、事故應急系統、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項目,有序推進?;穫}儲物流等配套設施建設,積極創建國家級綠色園區和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園區。實施千億產業園園區培育計劃,創建產業集群,推進產教融合、產城融合。同時,強化技術引進和技術儲備,推動數字技術應用于主導產業,為工業園區注入“數字核心”。

(四)增強服務質效

大力弘揚“馬上就辦、真抓實干”的優良作風,持續深化企業家“下午茶、晚餐會”“三全機制”“百千工程”等工作機制,對各類企業、項目實行全周期跟蹤、全過程服務,推動增資擴產項目加快建設、竣工達產。落實《抗擊疫情助企業發展十六條措施》《推進工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意見》等惠企政策,創新“倉單質押”“訂單貸”金融產品、用工補助等措施,為企紓困解難,用好“便利邵武”十二條措施“項目落地一件事”,增強企業群眾的獲得感。

三、堅持以“活舊探新”為路徑,在古建文脈延續上煥發更新活力

從《福州古厝》序到對于保護三明萬壽巖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意見的批示,可見習近平同志不論是對文保工作的報告批示,還是到地方考察調研,他始終高度重視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身體力行推動建設和保護協調統一,并對提升文物保護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他指出:“歷史文化遺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不僅屬于我們這一代人,也屬于子孫萬代。要敬畏歷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態,全面保護好歷史文化遺產,統籌好旅游發展、特色經營、古城保護,筑牢文物安全底線,守護好前人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绷暯酵?002年調研和平古鎮時,對古鎮純樸的民風和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給予高度評價,指出要保護、開發、利用好和平古鎮旅游資源,以旅游興鎮帶富一方,并強調,“和平是一塊寶地,大家要一起來保護愛護它!”

2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邵武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和平是塊寶地”的殷切囑托,持續加強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大力推進文保單位、歷史建筑、村落古宅等的保護,在古鎮傳承發展中踐行初心,在保護修繕活用中延續歷史文脈。

(一)修繕保護

堅持以保護為先、規劃引領、安全為重的原則,策劃和平古鎮保護建設項目,加大對古鎮的保護力度,先后邀請專家團隊實地考察指導,因地制宜抓好古鎮歷史建筑保護修繕相關規劃編制工作。對黃氏大夫第、廖氏大夫第、謝氏莊倉、岐山公祠、郎官地等文物進行摸排梳理,按照輕重緩急原則和“安全第一、修舊如舊、最小干預”原則,堅持采用原結構、原材料、原工藝修繕方式實施修繕。推進古鎮智慧安全消防建設,定期開展古鎮安全隱患大排查,筑牢古鎮安全防線。

(二)做活業態

堅持市場化運作思路,委托第三方運營管理和平古鎮,建設和平靈境元宇宙項目,打造邵武旅游新地標。深挖黃峭文化、書院文化、張三豐文化、“孝廉”文化等文化底蘊,主動融入大武夷旅游聯盟,打造民宿創設文創街區,建成非遺活態、書畫院、楓林窯體驗等場館,讓游客有地方去、有項目玩。建設和平游漿豆腐即食品產業化項目及黃精面、黃精茶加工生產,開發“農業+種植”“農業+旅游”“農業+健康運動”功能,實現田頭、田間、車間、貨架一體化融合發展,保留古鎮原真生活形態又添“生氣”。? ? ? ? ? ? (下轉第126頁)(上接第124頁)

(三)講好故事。

積極對接各類數字化研究團隊,開展古建筑數字化“上云”和“講述和平建筑故事,挖掘古建價值”系列活動,通過構建H5、VR等全場景旅游體驗,全方位宣傳推介古鎮、講好邵武古鎮故事,打響邵武品牌。開展“牢記囑托、感恩奮進”“七個一”系列活動,常態化舉辦張三豐古道越野賽、自行車挑戰賽、鄉村美食節暨豆腐王大賽、黃峭文化節、和平碎銅茶開采節等文旅賽事活動,亮相《鄉土》《記住鄉愁》《遠方的家》《探索發現》《發現古村落》等系列節目,繁榮活躍古鎮人氣商氣。

20多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邵武人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托,在“三農”工作、工業強市、歷史文化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成就,彰顯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強大力量。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 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4] 習近平.論“三農”工作.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

(作者單位:中共邵武市委黨校 福建邵武 354000)

[作者簡介:謝慧敏(1987—),女,福建順昌人,中共福建省委黨校2021級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現代化在讀碩士研究生。]

(責編:若佳)

猜你喜歡
歷史文化三農
數說2021“三農”新變化
商務部:多措并舉惠“三農”
“五個堅持”做好“三農”工作
2020年“三農”十大新聞
40年,時光軸下的“三農”演進
歷史文化街區環境標識系統設計初探
城市化下的歷史文化與現代商業共存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