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黨媒新媒體平臺發展的思考

2023-08-29 12:26梁爽王雪
記者觀察·中旬刊 2023年5期
關鍵詞:黨媒新媒體平臺信息傳播

梁爽 王雪

摘要:新媒體在當今傳媒行業占據著重要位置,其傳播信息速度快、更新頻率高、交互性突出,與傳統紙媒相比,受眾擁有更高的話語權,并且傳播形式靈活多變,內容豐富多彩,更能吸引受眾目光。在新媒體環境下,黨媒未能和群眾建立起密切聯系,致使其影響力出現下降趨勢,信息真實性得不到保障,權威性也受到了威脅。黨媒在新媒體環境下的發展,可以從三方面入手,第一,傳播高質量的內容,為社會傳遞正能量;第二,采用多樣化的傳播方式,壯大新媒體矩陣;第三,加強自身建設,打造專業化的新聞采編團隊。

關鍵詞:黨媒;新媒體平臺;信息傳播;發展研究

21世紀是信息化時代,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影響著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為社會各行各業帶來全新的發展機遇和前所未有的挑戰。在這一社會背景下,黨媒入駐新媒體平臺,創建融媒體矩陣,是其自我完善、不斷進步的必然選擇,黨媒如何改變自我以適應新媒體環境也成為了業內關注的熱點課題。作為政府部門的喉舌,權威性和嚴肅性向來是黨媒的重要特征,但新媒體平臺以年輕人為主,崇尚活力多彩的社交文化,這與黨媒傳統形象產生了矛盾,因此,平衡好權威與親民、嚴肅與活潑的關系,是黨媒在新媒體平臺繁榮發展的關鍵。

新媒體平臺的信息傳播特點

傳播速度快,信息更新頻率高。在紙媒盛行時期,黨媒通過報紙、期刊、廣播電視等途徑傳播信息,從新聞采編到信息發表間隔時間較長,受眾不能實時獲得最新消息。新媒體依托互聯網信息技術傳播信息,互聯網突破了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在任何時間、地點,只要使用手機或電腦接入網絡就可以發布消息,這為媒體工作帶來了極大便利。尤其在突發新聞和重大事件中,采編人員可以用手機拍攝視頻,通過微博平臺發布文字短消息,在視頻平臺進行直播等,及時公布事件進展,信息從發布到被受眾接收僅需幾秒鐘的時間,傳播速度更快,更新頻率更高。

受眾擁有更高的話語權。紙媒時代幾乎是媒體的“一言堂”,受眾只能被動地接受信息,也無法發表自己的看法。而在新媒體平臺,受眾可以在評論區留言,群眾的聲音被更多人聽到。受眾還可以創建視頻賬號、個人微博賬號等,針對時勢形式、社會熱點新聞發表評論,作為“意見領袖”引導社會輿論。再者,新媒體時代信息數量豐富,受眾擁有更多的選擇空間,在接收到信息后會先根據自己的經驗和知識積累進行分析和判斷,挑選符合自己價值需求的內容進行閱讀,受眾需求是新媒體時代的流量密碼。

傳播形式靈活多變。傳統紙媒在傳播信息時以文字、圖片等形式為主,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途徑更廣,傳播形式也更加豐富。以微信平臺為例,公眾號不僅可以發布文字信息,還可以添加各種格式的圖片、視頻、語音文件等,受眾可以從多個視角更深刻地了解信息內容。除此之外,近年來短視頻平臺異軍突起,其內容簡短、趣味性強、傳播速度快,深受群眾喜愛,在新媒體中占據了重要位置。隨著信息技術的進步,新媒體傳播形式在未來會愈加豐富,黨媒在發展中應當充分利用不同媒體平臺的優勢,為群眾提供更優質的信息服務。

新媒體環境下黨媒發展面臨的挑戰

新媒體環境下受眾結構發生變化,黨媒的影響力有下降趨勢。在傳統的紙媒時代,黨媒受眾涵蓋范圍廣,任何年齡段的人都會接觸報刊。但在新媒體時代,中老年群體對計算機技術不夠熟悉,也不適應電子閱讀形式,媒體受眾以青年人為主,而年輕人的審美趣味比較多樣,對以往套路化的內容不感興趣,追求新鮮感和刺激感。再者,當代社會教育普及程度高,用戶都具備一定的文化知識基礎,可以鑒別信息真偽,也形成了自己的審美價值觀,追求權威性和嚴肅性的黨媒在青年群眾中的影響力較以往下降。

傳播內容的真實性無法得到保障,黨媒的權威性面臨挑戰。在人人都能成為自媒體的時代,新聞生產成本大幅降低,新聞真實性也難以保障。部分人為了博人眼球,用幾張不相干的圖片再加上幾句煽動性的文字捏造出“爆款”新聞,這類信息幾經轉載,來源不詳,真假難辨,極易對社會造成不良影響。部分黨媒在轉載信息時篩查不夠嚴格,沒有深入挖掘這些信息的來源,不實信息不僅會誤導群眾,引發社會動亂,更會嚴重影響黨媒的媒體形象,導致其權威性和公信力下降。

黨媒傳統嚴肅莊重的形象無法適應全新的媒體環境,與群眾的聯系不夠緊密。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工作路線,只有了解人民需求,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黨媒是黨和政府的發言人,代表著權威,在紙媒時代,黨媒嚴肅莊重的形象深深印在了受眾的腦海。但在新媒體環境下,受眾的話語權提升,與群眾互動,打造親民形象才能抓住受眾的眼球,黨媒傳統嚴肅形象與新的媒體環境產生沖突,部分黨媒仍然堅持傳統工作方法,與群眾的關系漸行漸遠,不利于其長久發展。

黨媒新媒體平臺發展路徑

傳播高質量和高品質的內容,傳遞正能量

第一,堅持黨的領導,黨媒姓黨始終不變。黨媒作為黨和政府的喉舌,擔負著宣傳黨的思想政策,傳播新聞消息的職責,對社會輿論有著重要的引導作用。黨媒在新媒體平臺發展中也應當始終堅持黨性原則,服從黨的領導、維護黨的尊嚴,將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及時關注社會輿論走向,作出正確引導,為社會傳播正向能量,為人民樹立正確榜樣。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調整后,社會上出現哄搶風熱感冒用藥的情況。作為黨和政府權威發言人的《人民日報》關注到這一情況,迅速在各個媒體平臺及時公布疫情防控用藥指南,并邀請張文宏、鐘南山等權威專家講解用藥方法、注意事項等,及時安撫了民眾的恐慌情緒,也提醒大家不要盲目囤積藥物,正確有效防疫?!度嗣袢請蟆芳皶r抓住社會熱點,并作出正確的引導,有效緩解人民群眾的恐慌情緒,向社會傳遞了積極的正能量。

第二,堅持真實性原則,樹立黨媒的權威性。黨媒是黨和政府的發言人,代表黨和政府的態度,相比較其他媒體,黨媒具有更高的權威性和公信力。尤其在新媒體環境下,人人都能成為自媒體,網絡信息數量巨大,新聞消息真假混雜,群眾在無法分辨新聞真假時會選擇相信黨媒發布的信息,真實性不僅是新聞的生命,更是黨媒權威性的來源。新華社一直秉持真實性的新聞原則,持續跟進“神舟”系列載人航天飛船的工作進展,將航天員在太空站的工作內容、生活情況展現給大家看,和群眾一起見證神舟飛船與空間站對接過程、航天員首次出艙工作、機械臂艙表爬行工作,帶大家了解航天員在天空中如何進食、怎樣對抗失重鍛煉身體等等,同時也向世界宣告了中國航天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展現出我國作為世界強國的綜合實力。

第三,堅持公共性原則,傳播社會正能量。為人民服務,維護社會公正秩序是黨媒肩負的責任與義務。在互聯網環境下,點擊量和閱讀量成為衡量新聞熱度的標準,部分媒體一味追求經濟利益,以低俗內容或者虛假標題吸引受眾眼球,忽視了低質量的信息對社會產生的不良影響。黨媒作為黨和政府的代言人,應當專注于傳播高質量的內容,肩負起傳播社會正能量的責任,堅守公共性原則。新華社、《人民日報》等黨媒不僅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更重視對社會價值觀的引導。新華社在2022年12月發布了一條視頻消息“國潮手繪動畫,追光30年”,回顧我國航天事業三十年。這三十年來,一代代航天事業工作者自力更生、自主創新,向著星辰大海,一步步腳踏實地,從無到有,打造出屬于我們自己的空間站。新華社用極具渲染力的視頻動畫向大家展示了中國航天人不屈不撓的精神,這一品質在任何領域都值得發揚,更值得我們每個人學習。

采用多樣化的傳播方式,壯大新媒體矩陣

第一,抓住不同新媒體平臺的傳播特征,在不同平臺采取與之相適應的傳播形式。在當今社會,短視頻、現場直播、文字圖片等各種傳播形式層出不窮,每個新媒體平臺都有著自身獨特的傳播優勢,黨媒在發展中要抓住不同新媒體平臺的特征,選擇與之配適的傳播形式以獲得更好的傳播效果。例如,抖音等短視頻平臺以信息內容精練、傳播速度快為優勢,黨媒在這類平臺發布消息時要精簡內容,控制視頻時長,迎合平臺受眾的口味;微信公眾號以文字和圖片信息為主,受眾也有足夠耐心閱讀較長的文章,因此比較適合發布長消息和一些深度報道;微博涵蓋了文字、圖片、視頻等信息形式,信息編輯簡便,更新速度快,不受硬件設備的限制,非常適合報道突發事件。此外,多數新媒體平臺都擁有視頻直播功能,可以直觀地報道信息,給受眾身臨其境之感,常用于對重大事件的報道。

第二,轉變敘事方式,拉近與群眾間的距離。在以報刊為主的時代,黨媒保持著嚴肅、權威、神秘的形象,語言用法和報道形式都要嚴格遵守編輯準則,媒體與受眾之間有較大的距離感。不可否認,這樣的距離感在傳統媒體時代對黨媒維持自身權威形象有很大幫助,但是在新媒體環境下,受眾擁有更高話語權,其審美趣味也發生轉變,親民的媒體形象更能吸引受眾注意。因此,改變敘事方式,打造親民形象是當前黨媒的重要課題。共青團中央在嗶哩嗶哩平臺的運營值得一提,嗶哩嗶哩平臺的受眾以年輕人為主,共青團中央在編輯視頻標題時迎合年輕人的喜好,“這首RAP,燃炸了”“《小芳姑娘》”等,將年輕人喜歡的事物和視頻內容深度融合,用新穎有趣的方式呈現,牢牢抓住大家眼球,將俏皮活潑的形象深入人心,還被粉絲親切的稱呼為“團子”。

第三,重視互動環節,尊重群眾意見。交互性是新媒體的重要特征,用戶可以在評論區自由發表評論,也可以自己創建自媒體賬號,成為“意見領袖”,對黨媒和官方媒體發布的信息作出評價,引導輿論。在新媒體繁榮發展的社會背景下,新聞報道不再是媒體的“一言堂”,受眾擁有了更高的話語權,加強與受眾的互動是黨媒在新時代發展繞不開的話題。重視評論區的作用,可以與受眾直接互動,例如在嗶哩嗶哩平臺,各地方的共青團賬號常到共青團中央的賬號評論區留言,并和留言區的受眾進行有趣的互動,和大家建立起了友好關系。聽取群眾意見,從評論區搜集受眾反饋,吸納有建設性的意見。尤其在社會熱點新聞方面,時刻關注群眾輿論方向,了解群眾需求,及時發布群眾想了解的信息。在疫情防控“新十條”發布后,新華社及時跟進,了解群眾意見,并邀請鐘南山院士解答百姓關切點,對感染后如何用藥、為什么會復陽、重癥有哪些表現等問題作出解答,針對性地解決了群眾困惑。

加強自身建設,打造專業新聞采編團隊

嚴把招聘標準,引進高素質的專業人才。人才隊伍是黨媒發展的基礎,在新媒體時代,黨媒需要更多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熟悉新媒體特征的青年骨干力量。在招聘人才時要嚴格把關,既要看重書面成績,又要注重實務技能,既要保證人才具有較高的專業素質,又要保障人才隊伍的多樣性,引進漢語言文學、新聞專業、新媒體研究專業以及計算機專業等多個行業的優秀人才,甄選擁有豐富實踐經驗和一線工作經驗的采編人員、記者、編導、攝影師等等,擴展隊伍規模。

優化考核形式,適當提升人才待遇。適當提高薪資待遇,有助于調動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對黨媒發展有積極影響。同時,改變考核形式,新媒體環境下新聞的熱度依靠點擊量、閱讀量、評論量評判,可以將員工個人考核與其產出內容的熱度掛鉤,對產出優質稿件和作出優秀運營案例的員工給予獎金鼓勵,激發員工的創新意識。

加大資金投入,提高運營效率。資金是黨媒新媒體發展的基礎,傳統黨媒以報紙、期刊為主,產出的內容多為文字、圖片等信息,對硬件設備的要求并不高。但在新媒體時代,媒體產出內容更加多樣,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受眾對所接受信息的要求也更高,例如,高清圖片、高清晰度的視頻內容、直播過程網絡足夠流暢等。這要求黨媒采編人員有更專業的采編設備,例如直播設備、聲卡、相機等。加大資金投入,購入基礎設備,滿足員工的工作需求,為黨媒新媒體發展提供物質保障。

黨媒是黨和政府的發言人,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堅守黨性不變,將為人民服務作為工作宗旨,貫徹群眾路線。在新媒體時代,受眾結構發生變化,群眾的話語權提升,既要關注年輕群體的喜好,也要不忘中老年群體的需求,改變以往“高冷”的媒體形象,走親民路線,多和群眾互動,虛心聽取大家的意見。在這一方面,共青團中央、新華社等媒體都作出了很好的示范,偶爾會采用一些比較活潑的新聞標題,內容也更年輕化。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只有密切聯系群眾,了解群眾需求,才能更好地為人民服務。

參考文獻:

[1]郝榮.新媒體視域下黨媒的傳播策略探究——以《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為例[J].新聞研究導刊,2019,10(08):231-232.

[2]周思逸.黨媒新媒體平臺的情感治理研究——以“人民日報”和“俠客島”為例[D].浙江:浙江大學,2019.

[3]邢瑰.黨媒與其旗下新媒體的協同機制研究——以《長江日報》為例[D].湖北:中南財經政法大學,2020.

猜你喜歡
黨媒新媒體平臺信息傳播
黨媒要補足評論這個“鈣”
新媒體時代下三、四線城市臺如何打造品牌移動新聞客戶端
堅定扛起黨媒新時代“探路者”的使命與擔當——溫州日報新時代融合發展的新探索
關于加強高校新媒體平臺管理的幾點思考
網絡輿論對公共政策制定的影響
淺談新形勢下如何做好企業新聞宣傳思想工作
淺談互聯網“黨媒”新聞隊伍建設和創新
媒介融合背景下對新聞記者素質的要求
如何進行突發事件中的輿情引導
黨媒對推進馬克思主義大眾化進程的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