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學生的抗逆力生存樣態研究

2023-08-29 13:29廖志平
經濟師 2023年8期
關鍵詞:抗逆力高職院校學生

摘 要:近年來,我國在不斷加大針對職業教育的發展力度,同時高職院校學生數量相較于從前而言不斷增加,并且高職院校本身的辦學規模也在不斷擴大??墒菑膶W生的實際情況來看,學生的整體質量并不高,尤其在90后學生走入大學校園之后,學生們經常會呈現出“問題群體”的情況,并且這類“問題學生”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其占據的比例也越來越大。文章從學生抗逆力生存的視角出發,針對現階段高職院?!皢栴}學生”的情況進行分析,重點提出了相對有效的改進對策,為改善其生存樣態提供更多可能。

關鍵詞:高職院校 學生 抗逆力 生存樣態

中圖分類號:F061.3;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3)08-210-02

引言

為響應國家高等教育的結構優化調整,我國部分省份已采用政策性調整方式使半數青年在學考之后進入高職院校學習,以滿足社會發展對職業技能人才的需要。然而,高職院校大學生受生源類型、文化水平差異以及認知能力的影響,存在自制力弱、自卑和人際交往障礙等心理與發展困境,是亟需關注的大學生群體??鼓媪κ峭瑯釉庥瞿婢车匀荒軌蛄己冒l展的能力,對高職院校大學生抗逆力生成與干預路徑的研究,能夠通過外部保護網絡的構建和內在潛能動力的發揮,幫助他們順利成長、良好發展,這對社會職業技能人才的培養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大學生抗逆力的相關研究中,國外側重于研究大學新生適應、大學生求職等內容,比如:抗逆力水平的高低會影響大學新生適應大學生活。因此,建議學校應該從加強預防措施、開設廣泛的興趣課程以及注意學生的認知變化等方面提升他們的抗逆力水平,從而防止大學生中途退學和無法適應大學生活(劉東橋,2019)。求職壓力會增加大學生的自殺行為,而較高的抗逆力水平會降低大學生的自殺概率(劉勁松,2013)。一些大學生有高度的心理社會困擾和心理健康問題,并且不太可能接受醫生推薦的治療與護理方案。為了改善這種狀況,特別是在大學期間,社會工作者應尋求討論心理社會問題并找出旨在提升其抗逆力的干預措施(劉夢,2013)。楊可瀚運用抗逆力理論和生態系統理論,對患重病的貧困大學生進行個案工作介入,干預過程主要是兩個階段:一是對服務對象的家庭抗逆力進行挖掘,鏈接相關資源,減輕家庭負擔;二是為案主本人提供直接服務,促使其提升抗逆力,恢復正常生活(陳香君等,2012)。朱淑蘭主要是對貧困大學生進行社會工作實務介入,運用新的社會工作服務模式——在抗逆力理論的指導下,為貧困生大學生提供社會工作專業服務,即用抗逆力理論的六個步驟來解決貧困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但要注意每個個案的特殊性(丹尼斯著,李亞文等譯,2004)。溫欣通過以“情緒抗逆力”為核心的小組工作方法,以提升大學生情緒管理的能力(風笑天,2009)。從目前的研究來看,對于大學生抗逆力提升已經提出了一些措施,但還需要進一步完善。

一、高職院校學生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生”情況

論文研究對象為高職生,對象的選擇依據困境的類型和結果兩個層面進行界定,困境類型分為:(1)學習困境,包括:效率較低、效能感降低、方法和手段嚴重不足;(2)負性情感困境普遍存在,具有普遍性、易感性和起伏波動性;(3)高職生的就業焦慮在擇業、就業過程表現明顯,甚至影響身心健康。威脅包括兩類:(1)個體成長與發展受到威脅;(2)高職生教育機會受到威脅。困境和威脅各滿足其一即可確定為本研究對象。依據生命發展周期的觀點,不同生命歷程中個體的核心發展任務不同,其抗逆過程也存在差異。青春期是個體自我發展的重要時期,也是人格發展和自主能力提升的關鍵期。根據學業發展階段,本課題研究將對象的界定為高職生(19~21歲),以了解高職生在青年成長期這一重要自我成長關鍵期中適應困境的過程機制。

簡單概括,從心理學研究的范疇和領域來看,問題學生并不是說其存在其他的問題,而是指那些本身智力處于正常水平,但是其在認知層面以及情緒方面都會存在著一定的偏差,所以會存在違反教育教學規定的行為,其所表現出的負向行為構成了另外一個群體,即“問題學生”群體。從其具體的類型劃分來看,主要包括四類問題生:第一類為學習問題生,這類學生大多存在學習基礎比較薄弱并且對于學習活動本身存在畏難以及抵觸情緒的情況,長期以來他們普遍存在自信心降低的情況,更有甚者會存在厭學的狀況,比如曠課、作弊等。第二類為習慣問題生,這類學生常見的問題表現在其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比如張口閉口滿嘴臟話,抽煙喝酒、撒謊成性等,這種學生經常容易無故制造出各種各樣的事端,并且做許多事情毫無底線與原則。第三類為貧困問題生,這類學生要么是因為家庭經濟收入較少從而產生自卑心理,要么是因為家人的身體殘疾或者是其他的疾病困擾導致了其家庭負擔更為沉重,這類學生大多存在孤獨、自卑的心理特點。其往往認為自己的人生是無法被自己完全掌控的,無論是結果還是機會,最終都會被他人所掌握。第四類為情感問題生,這類學生會將大多數的時間以及精力放在情感層面,并且針對兩性關系的處理也往往無法妥善解決。針對各類型的問題學生,其大多都存在著這樣或者那樣的問題,若不加以妥善處理,則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后果。

二、抗逆力介紹、分析與研究

抗逆力一詞最初來源于心理學的研究范疇,其可以理解為在面對困境的時候,需要具備回彈、回復以及對于成功的適應力。將其與現階段高職院校學生所面臨的各類型壓力來看,需要具備其形成適應社會發展、滿足學術研究要求以及符合職業競爭要求的基本能力,從具體的內涵角度來看,需要具備兩種常見的形態和表現形式。

第一,抗逆力本身是人類一種與生俱來的轉換能力,我們作為自然界當中的一個類型的物種,必須要具備自我糾正的能力以及適應健康生活的能力,不然是無法在自然界當中存活到現在的。所以,抗逆力本身可以理解為是個體具備的一種與生俱來的能力,其可以保護自身免受到來自于外界的影響,是提高自身安全意識與能力的關鍵,也是消除負面消極影響的關鍵舉措。簡言之,抗逆力也是人的一種本能反映,是作為人所必須要具備的一種能力,更是求生過程當中所必須掌握的基本要求??鼓媪ψ顬轱@著的特征就在于當一個人或者個體面對困難、逆境的時候,可以獨立并且自主的運用到諸多的保護性因素,幫助自己盡快地擺脫困境的影響,積極適應新的社會發展環境,產生更多的正能量。

第二,抗逆力的產生實則也是諸多的保護因素和危險因素之間相互較量的過程??鼓媪Ρ旧?,并不單純是一種絕對的能力表現??鼓媪Φ墨@得,并不是說這一個體就具備很強的抵抗能力。個體對于抗逆力的適應情況,主要表現在其面對壓力的實際解決情況。當危險或者是危機出現的時候,個體會出現本能的自我保護行為,通過采用保護性的因素與方法,對其進行抵御。當發現確實可以與之形成很好的抗擊作用時,那么就形成了對自身的切實保護,并且形成一種自平衡的狀態,避免了自身受到壓迫以及陷入更為窘迫的困境。

三、抗逆力背景之下針對高職“問題學生”的深入分析和解讀

(一)針對“問題”的認識與解讀

第一,從理論層面來看,保護因素無論是在數量層面還是能量方面都會明顯弱于危險因素。從抗逆力分析的角度來說,問題的出現本身就是保護性的因素和危險性的因素在彼此博弈的過程。在博弈的過程當中,危險性因素往往會上升到主體地位甚至是足夠控制的地位,但是作為保護性的因素則往往會處在劣勢的位置。簡言之,保護性因素從數量上看,明顯少于危險性因素。而保護性因素從能量上看,也明顯低于危險性因素。

第二,從實際問題的角度來看,這些問題大多都是誘發于家庭、校園以及社會層面的,而這些高職院校的問題學生,看似這些問題的產生和出現是其進入到高職院校之后,但是實際上其往往在早期的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等方面就已經出現了相應的苗頭,并且大多數的學生存在問題也是因為最初的學習問題所導致的。針對這類學生存在的問題,可以優先從學生的家庭找原因,即教育理念存在問題。比如有一些父母片面地認為孩子的教育是學校的工作,而自己對于孩子的任務就在于為孩子賺取更多的錢,給其更好的物質生活??墒?,這就會導致家長對于孩子的情感世界關注度明顯不足,甚至完全不明白孩子內心對于精神、情感的需要,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孩子在出現基礎心理問題的時候家長無從得知。再比如許多家長對于教育的態度也會存在著一定的差別,有一些家長希望孩子可以考上理想的大學,有一些家長則渴望孩子可以更早的接觸社會。這就會導致學生自身喪失了對自己的科學判斷,無法找到明確定位的同時也造成了自身的成長受阻。

(二)針對“問題學生”的解讀

首先,大多數的“問題學生”往往都存在著比較嚴重的負向情緒,從抗逆力的研究角度來看,這些行為可以看作是有意義的。從前人們認為,父母長輩才具有一定的話語權,所以當承認將孩子的注意力引入到他們所認為的失敗,或者是不合規矩的范圍當中,那么作為孩子本身就會為自己貼上無能的標簽。甚至還會有一些成年人喜歡按照自己的解讀方式對孩子的日常行為進行干預,這就導致了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很容易出現消極的發展狀態。所以,將其作為基礎,未來需要更好地幫助學生遠離這些問題行為,即認可學生的負向行為是完全有意義的。第一,這種負向行為可以看作是學生在發展過程中一種全新的自我認同,并且學生此時也面臨著比較顯著的自我認同問題。學習的失敗很有可能會讓他們感到茫然、不知所措,甚至會使得他們覺得自己是沒有價值的。對于一些自尊心較強的學生來說,他們甚至會抵觸與教師和同學的相處。表面看來,他們這種行為是逃避學習的惡劣行為,實則他們也滿足了自己調節的欲望,在這個方面他們也獲得了一種所謂的成就感,形成了對自我的有效認同。第二,這種負向行為應該獲得更多情感的支持。由于當前高職院校許多教師對于學生的努力行為有所忽視,所以學生很難得到這些方面的支持與保障。從情感層面來看,更是會缺少關懷與安慰。面對這樣的情況,大多數的學生一般想要擺脫教師權威的控制,但是其內心則渴望得到教師的關愛。所以校園早戀行為頻繁發生,但是其大多是因為想要獲得一份愛與情感的支持而已。第三,負向行為本身可以使得學生避免受到傷害。比如許多學生會存在自卑、沉默寡言的情況,但是沉默就是一種非常典型的自我保護方式,其可以減緩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所需要面對的壓力與焦慮,減少挫敗感的同時也使得學生對自己形成了一種所謂的保護。

結束語

綜上所述,抗逆力是針對負面情緒當中個人的問題行為予以肯定的重要表現,并且其可以從根本層面將最初的研究結果、假設等完全推翻。從抗逆力的視角下來看,作為主體其具有很強的主宰能力,以及切實保護自身免受傷害的能力。問題行為的出現,只是其在成長與發展過程當中比較普遍且具有代表性的表現罷了,是成長過程當中所出現的不適應行為。所以未來更需要將這種非常規的出現情況利用抗逆力的方式來理解,盡可能為改變學生這一情況作出更多的努力,同時也為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可能。本次論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以下三個方面:(1)研究對高職生抗逆力特點及生存樣態進行描述,并建構出高職生的抗逆力生成及過程機制,能夠豐富抗逆力理論的概念體系和分析框架;(2)研究對高職生個體、家庭和社會三個層面的交互作用進行分析,希望能夠揭示個體生態系統在抗逆過程中的作用機制,使當前抗逆力理論研究能夠得到縱深推進;(3)能夠為抗逆力研究的前瞻性命題——生成機制的理論推進做出貢獻,進而為我國在高職生研究中提供新的分析視角和資料支持。

[基金項目: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南岳學者項目:高職院校大學生抗逆力生成機制與干預路徑研究(項目編號:NY2021-04)。]

參考文獻:

[1] 周海明,時勘.馬丙云.職業院校大學生抗逆力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制研究[J].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2015(02)

[2] 謝華,黃潤華.“互聯網+育人”模式下高職貧困生抗逆力提升路徑探索[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8(05)

[3] 張曄,戴文靜,李洪軍.吳東.高職生的學習心理狀況調查研究[J].教育現代化,2019(06)

[4] 魏榮.高職生負性情感的現狀及其成因[J].職業,2016(02)

[5] 王巖.高職生學習心理特點與教育教學策略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8(11)

[6] 任怡.高職學生頂崗實習期間職業壓力問題研究[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7(05)

[7] 葛志榮.抗逆力理論在提高高職學生實習期適應性中的運用[J].麗水學院學報,2020(07)

[8] 劉東橋.身心靈視角下小組工作介入高職生抗逆力提升的研究[D].江西財經大學,2019.

(作者單位:湖南環境生物職業技術學院 湖南衡陽 421005)

[作者簡介:廖志平(1975—),漢族,男,湖南衡陽人,碩士,研究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高校管理。]

(責編:若佳)

猜你喜歡
抗逆力高職院校學生
抗逆力視角下離異家庭子女研究現狀述評
學生寫話
青少年“逆反心理”的抗逆力挖掘
優勢視角下農村寄宿制小學生抗逆力的激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