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圖像學的陶瓷飾品裝飾設計解釋研究

2023-09-01 04:33秦玉
佛山陶瓷 2023年8期
關鍵詞:圖像學紋樣

秦玉

摘 要:陶瓷飾品是陶瓷材質開始在首飾設計中發展起來的新的設計形式,在我國發展不過數十年,它的發展需要更多的推廣和創新。本文使用圖像學的研究方法,將陶瓷飾品裝飾設計進行分析和解釋,從形式分析開始到主題概念進而深入分析其裝飾設計的審美價值、內在意義和產生原因。希望能對陶瓷飾品的裝飾設計帶來理論意義和設計啟發。

關鍵詞:圖像學;陶瓷飾品;紋樣;裝飾圖案

1 前言

飾品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產物,我國的飾品發展從原始社會便有雛形,有貝殼、花朵、鳥骨等。商周時期出現由骨頭、玉石、銅制作的飾品。漢代開始大量出現金銀、玉石、珍珠,之后我國的飾品都是以金銀、寶石材料為主。

陶瓷飾品是一種以陶瓷為主要材質的新興藝術飾品,從現代才開始走進人們的生活。世界上第一位陶瓷首飾設計師是德國的克勞斯·戴姆布朗斯基教授,他對陶瓷飾品進行了長期專業的研究和設計。但據資料記載,“陶瓷首飾”這一概念的正式提出,不源于千年瓷都的中國,也不源于德國,而是來自于法國著名的陶瓷城市利摩日,在1999年,著名的法國瓷藝家貝爾納多提出了“陶瓷首飾”的理念。[1]

如今陶瓷飾品在世界各地都在迅速發展,國際著名的奢侈品牌比如香奈兒、寶格麗、也開始進行陶瓷飾品的設計。我國的陶瓷飾品也已經開始出現品牌化和特色化,圍繞著全國各地的陶瓷產區出現了不同帶有中國傳統特色的陶瓷飾品。

陶瓷飾品作為綠色首飾有著很大的發展空間,相比于珠寶、金銀等材質的飾品而言,陶瓷材料來源廣泛,成本較低,并未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對陶瓷飾品圖案設計的研究對陶瓷飾品的發展有著積極的意義。

圖像學是一種方法論,是擅長闡釋視覺藝術的理論,目的是根據藝術作品的圖像來解釋主題的意義和風格象征解釋作品的深層含義。本文的目的是在潘諾夫斯基圖像解釋學理解基礎上進行陶瓷裝飾的圖像學分析方法的構建,并對該方法進行陶瓷飾品裝飾的意義探討。期望對的現代陶瓷飾品裝飾設計應用具有一定的理論指導意義。

2圖像學理論依據

2.1潘諾夫斯基的圖像解釋學理論

潘諾夫斯基的圖像解釋學思想是其美學觀在視覺藝術領域的具體化,他的圖像學解釋思想也可稱為圖像審美思想,他指出圖像解釋學方法的目的是進行“意義的重構”。他將圖像解釋學思想分為三個層面。

第一層面前圖像學描述(Pre-iconographical description)層次,反映事實意義,表現第一性或自然的主題,關注形象的辨認,特點是把某些視覺形式與從實際經驗中認識的對象簡單的等同起來,對色彩、線條,總體輪廓等判斷出基本的藝術母題,是人物畫還是風景畫?是愉快的還是悲傷的?是單個的對象還是群體的?這一層次的圖像解讀,依據一般的生活經驗來進行視覺辨認,不需要專門的知識,而是需要把握形式的表面內容和意義。

第二圖像學分析的層次(Iconographical-analysis),反映第二性或程式主題,這一階段將藝術母題與主題或概念聯系起來,理解這一聯系就必須熟悉由對象和事件構成的實際社會,還必須熟悉某種特殊文明中由習俗和文化傳統構成的超越實際的社會,圖像揭示的是從屬的或約定俗成的含義,關注圖像所再現的故事, 通過研究這幅繪畫所表現的故事、寓言、傳說,來認知這幅畫的“世界”。 潘諾夫斯基清楚的將圖像學分析和形式分析區分開來。雖然沃爾夫林的形式分析了主題或主題的組合形式,但潘諾夫斯基分析的是主題的問題。

第三個層次,是圖像解釋學的闡釋(Iconological interpreting)的層次,關注畫中圖像的引申含義,探討具體作品與當時文化語境的關系。為了理解作品的本意,需要對構成作品創作環境的國家、時代、宗教、哲學信仰等有基本的認識,這些因素對創作者的影響以及對藝術形式的影響貫穿整個創作過程。

他的圖像學解釋活動可以歸結為三個層次:描述、分析和解釋。雖然三個層次表現為三個獨立意義的不同范圍,但實際上,它們指的是一種現象,適用于作為一個整體的美術作品的各個方面。因此,看起來三種互不相關的研究方式,但在實際的工作中卻彼此融合,成為一個有機的不可分解的過程。[2]

2.2研究方法

本文參考潘諾夫斯基的圖像學方法,分三個層次進行研究,第一層前圖像學階段,主要探求陶瓷飾品的工藝形式、色彩和構圖,是對外在形式的解讀,因為陶瓷飾品裝飾的基本形式由這幾個部分組成。通過形式分析的方法去解釋。第二層圖像學階段,主要是對陶瓷飾品裝飾設計的主題概念和創作理念的呈現,這部分分為吉祥圖案、現代圖案和古瓷裝飾三個方面,是對創作者更深層意識的表達,感受設計者的內心和設計意圖。第三層圖像解釋學階段是對陶瓷飾品裝飾的內在含義進行分析,需要熟悉相關文化和歷史,在歷史文化背景下對時代精神的把握。表1陶瓷飾品裝飾設計圖像學解釋方法。

3 前圖像學階段

3.1工藝形式

陶瓷飾品的工藝形式主要包括了刻劃花、印花、貼花、剔花、捏塑、堆塑、絞胎、鏤空。不同的工藝形式有不同的裝飾效果和風格。

刻劃花是刻花和劃花的統稱??袒ǖ奶攸c是線條較深,紋路寬窄有致,圖案層次分明,流行于五代以后。劃花是用竹,骨,或金屬制成的針狀工具,在坯體上劃出花紋。瓷器劃花始見于漢代,唐宋時期的越窯盛行劃花裝飾,線條流利,圖案秀美,宋以后各窯仍較流行。[3]與刻花相比,劃花的線條較淺力道較小,層次沒用刻花鮮明。實際使用時常常是刻、劃結合??虅澔ㄍㄟ^刻、劃線條的深淺不一,呈現出濃淡不同的效果,常施以白釉、青釉,表現出浮雕效果。表現出隱約、含蓄的美感。印花是在模具上雕刻好花紋,然后在未干的坯胎上壓印或拍印出凹凸的花紋,然后施釉入窯燒成。印花也是表現出浮雕效果,相較于刻劃花更適用于批量生產,工藝更加精致典雅。貼花是現代陶瓷最廣泛使用的一種裝飾工藝,分為釉上貼花和釉下貼花兩種,這種工藝形式應用范圍更為廣泛,花形圖案設計更加靈活自由,可表現為多種裝飾形式,適用于批量生產。剔花是指刻好紋飾后,把紋飾以外的部分剔去,有留花剔地和留地剔花兩種,出現于五代晚期至北宋早期的磁州窯,具有相當濃厚的北方文化特色。流行于宋代北方各大窯系,當時峪窯的黑釉剔花瓷器最有代表性。以褐地襯托出潔白的紋飾最具特色。剔花裝飾可分為剔化妝土、剔胎、剔釉三種,風格各不相同。目前市場上比較少見這種工藝形式的飾品設計。捏塑是將泥料用手的靈活度和表現力捏塑成型,新石器時代早期即已出現,一般表現出浮雕或圓雕的效果。整體效果更加生動自然。堆塑,也稱堆貼、塑貼、堆雕,是引出或者塑出立體狀的紋飾貼與胚體上的一種裝飾方法。絞胎通常是用兩種不同顏色的瓷土分別制成泥色,然后像擰麻花一樣將它們擰在一起,制成新的泥料,待用,或直接拉坯成型,或切成片狀作鑲嵌使用。 鏤空是用工具將瓷胎進行鏤空透雕,花紋更加立體,整體具有通透性和透光性。

陶瓷的工藝表現形式很豐富,陶瓷飾品裝飾設計的創新需要對各類工藝形式熟練掌握,并能融會貫通,在實際設計時能合理應用各種工藝形式表現自己的設計理念,對工藝形式的傳承和創新對飾品裝飾設計具有指導意義。

3.2色彩特點

陶瓷飾品的色彩和陶瓷釉料及表明繪畫裝飾有很大的關系,釉色和彩繪裝飾決定了陶瓷飾品的整體色彩特點。

3.2.1釉色裝飾

陶瓷釉色種類繁多,應用在陶瓷飾品上的有白釉、青釉、顏色釉幾大類。釉色讓陶瓷飾品顏色豐富多彩,與其他材質的不同,陶瓷本身就具有材質美感,加上釉色的搭配使得陶瓷飾品更具特色。

白釉有代表性的是定窯的釉色。釉的呈色一般為牙白、青白、米黃或泛青、泛黃多種。不論哪種色彩,均能再現其特有的玉質美。白中泛青或白中泛黃使其形體的自然線條在釉色的映襯下,顯得更加靈動,韻味悠長,令人陶醉。[4]

青釉是我國使用最早,沿用時間最久,分布最廣的一個釉種,顏色并不是純粹的青,有:月白、天青、粉青、梅子青、豆青、豆綠、翠青等。許之衡《飲流齋說瓷》中所說:“古瓷尚青,凡綠也,藍也,皆以青括之?!鼻嘤源硇缘母G口比較多也各具自己的特色。

顏色釉是在釉料中加入不同的金屬氧化物為著色劑,在一定溫度與氣溫中燒成,呈現不同色澤的釉。顏色釉色彩豐富,窯變千變萬化,有著特殊的色彩美感,表現出自然天成的裝飾效果。增強了陶瓷飾品的藝術性、觀賞性和獨特性。

3.2.2彩繪裝飾

彩繪裝飾總體分為釉下彩和釉上彩。青花瓷是常用的釉下彩的表現形式,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青花顏色清新、雅致,具有較強的裝飾性。除了青花裝飾之外釉下彩繪還有釉里紅、釉下五彩的裝飾形式,都各具風格。釉上彩是先燒成白釉瓷,或者燒成單色釉瓷,也可以燒出多色彩瓷,在這樣的陶瓷上進行彩繪后,再入窯經600攝氏度至900攝氏度溫度烘烤而成。裝飾上主要有新彩、粉彩、古彩。這種表現呈現出豐富多樣細膩的效果。

綜合應用以上各種裝飾形式,進行靈活搭配,是進行陶瓷飾品圖案設計的創新方法之一。

3.3構圖形式

陶瓷飾品的圖案構圖形式主要追求均衡的構圖,大多數為單獨紋樣和適合紋樣圖案兩種。單獨紋樣是指沒有外輪廓及骨骼限制,可單獨處理、自由運用的一種裝飾紋樣。這種紋樣的組織與周圍其他紋樣無直接聯系,但要注意外形完整、結構嚴謹,避免松散零亂。單獨紋樣可以單獨用作裝飾,也可用作適合紋樣和連續紋樣的單位紋樣。作為圖案的最基本形式,單獨紋樣從布局上分為對稱式和均衡式兩種形式。適合紋樣是具有一定外形限制的紋樣,圖案素材經過加工變化,組織在一定的輪廓線以內。適合紋樣具有嚴謹與實行的藝術特點,要求紋樣的變化既能體現物象的特征,又要穿插自然,形成獨立的裝飾美。適合紋樣外形完整,內部結構與外形巧妙結合,常獨立應用于造型相應的裝飾上。

4 圖像學階段

4.1 吉祥紋樣

陶瓷飾品圖案的主題觀念和設計理念主要傳達吉祥如意的寓意,吉祥如意的主題是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表達。題材內容包括了萬事如意、多子多福、富貴長壽、平安祥瑞、君子品格等。這些吉祥紋樣被廣泛的應用在各種裝飾工藝品以及其他藝術作品中,都反映了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不同的主題紋樣都表達了內在的傳統寓意。

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種類繁多,寓意豐富,包括動物、植物、文字、圖符等幾類。

以諧音代表美好寓意是常見的表現方法,比如蝙蝠和“?!卑l音相同,成為福的象征。除此之外被賦予吉祥寓意的圖案一般都來自于文學象征、宗教意義、民俗文化和民間傳說中的寓意。動物中的代表圖案有孔雀、龍、鳳、魚、馬、鹿、蝴蝶等。植物中代表的圖案有蓮花、牡丹、竹子、葫蘆、石榴等,多象征長壽富貴、吉祥如意、多子多福。文字類常與吉祥圖案搭配使用,如福、逯、壽、喜、樂等。圖符類包含了中國傳統祥云紋、中國結、回紋等。

中國傳統的吉祥豐富且被廣泛使用在陶瓷飾品裝飾設計當中,它代表著我們國家的文化,是民族智慧的結晶。

4.2 現代圖案

現代圖案是現代設計發展的結果,裝飾圖案更加注重簡約和個性,沒有固定的形象表達,僅僅在視覺傳達上表現新意,綜合現代設計的構成要求,表現秩序感和形式美。形式表現上以點、線、面的構成進行形式的變化、色彩的變化。產生視覺上的強烈對比。

4.3古瓷裝飾

古瓷碎片是一種獨特的古文化資源,古瓷片從古玩文物轉型為飾品,體現了人文藝術和古典文化。古瓷當中,青花端莊,粉彩秀麗,斗彩明艷,釉里紅高貴,單色釉精細典雅。古瓷碎片圖案裝飾豐富,裝飾內容上有山水、花鳥、人物等,不僅具有吉祥寓意而且還帶有古玩特點,通過選取碎片上部分圖案,結合鑲嵌等工藝手法進行組合。古瓷殘片經過新的加工設計之后變成飾品成為“可佩戴的歷史”,背后含著深厚的傳統文化。

5 圖像解釋學階段

5.1吉祥紋樣的文化背景

中國的傳統裝飾紋樣一般都具有吉祥意義,吉祥最早記載于春秋時期的《莊子﹒人世間》之中,包含了順利、美善、幸運、富貴、祥瑞等美好蘊意。吉祥文化在我國原始社會時期就已經出現,在已經是我國傳統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吉祥圖案代表的是中國傳統的民間文化,是在獨特的社會政治、經濟和文化背景下發展起來的。

原始氏族時期是吉祥紋樣的萌芽時期。從原始彩陶的裝飾紋樣中我們可以看到,大多數為動物、花卉等自然景物,從中可以看到先民對大自然和未知事物的敬畏,彩陶紋樣多表現為圖騰崇拜和生殖崇拜,但是都是對未知生活的一種美好愿景和祈福,人民在思想上已經有了吉祥的觀念。夏商周到春秋戰國是形成時期。這個時期的青銅器和漆器中大量出現饕餮紋、夔龍紋、鳥紋、龜紋、云雷紋等,與原始氏族時期不同這個時期的紋樣以抽象、變形、夸張為主要特點,給人神秘森嚴的感受。這時候的吉祥紋樣事實上已失去了原始社會服務于全體部族成員共有物的身份,而成為被奴隸主階層利用以體現威嚴的象征品。[5]秦漢到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成長時期。吉祥紋樣被社會各階層喜愛和推崇,常見的有云紋、祥禽瑞獸紋、植物紋、四神(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紋、文字等,兩漢時期,吉祥畫是繪畫中的常見題材。魏晉時期佛教盛行,與佛教信仰相關的蓮花、纏枝、忍冬紋開始出現。隋唐至元代是發展時期。隋朝的吉祥紋樣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有自己的發展,并帶動了唐代的豐盛,唐代吉祥觀念已經深入到民間文化當中,以纏枝紋、祥禽瑞獸紋居多,唐代的一個開放的時代,此時的吉祥紋樣也具有自信、開放的特征。宋代的吉祥紋樣的轉折時期,這個時期裝飾紋樣開始拜托宗教信仰的影響,崇尚理學,注重寫實,吉祥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文人士大夫也開始參與到文化活動中,創作了很多吉祥圖畫,除了常見的花鳥紋、嬰戲紋也成為流行的吉祥題材。明清時期是吉祥紋樣的高峰時期,這個時期創作者都在追求“圖必有意,意必吉祥”。這時商品經濟帶動了手工業的繁榮,文人畫家也開始創作民俗吉祥畫,吉祥畫得到很大的發展,構成了豐富多彩的吉祥紋樣體系,整體表現為精巧細致,此時的吉祥紋樣種類繁多并意義成熟。

總體來說我國的吉祥紋樣是在對神明的崇拜和宗教的信仰下逐漸發展起來的,儒釋道三者的融合和發展也奠定我國古代的整體意識形態,從而也決定了吉祥紋樣的內涵意義和發展變化。

5.2現代圖案的文化背景

我國的現代設計是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逐漸建立,我國的藝術設計在多年的發展逐漸受包豪斯設計等西方設計思想的影響,設計注重構成語言和形式美的法則,具有較強的裝飾感和明朗的色彩。圖案構成的規律由最簡單的點、線、面、體來組成,通過他們之間的對比、均衡、節奏、韻律等來表現美感。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新的設計理念和設計思潮不斷更新,消費者的審美也在發生著變化,陶瓷飾品融合了流行、時尚、創意的設計風格。從而在內在意義上開始表現獨特、創新和個性。

5.3古瓷裝飾的文化背景

近年來我國的傳統文化開始復興,文化自信開始扎根在人民的心中,很多古窯口也開始走向恢復發展的道路,文化創意產品開始大量興起,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古瓷片特有的歷史價值和審美價值被發現和利用。選取碎瓷片上部分圖案,運用現代手段進行切割和打磨,搭配金屬、皮革等應用鑲嵌工藝等手法進行組合成為一種新的潮流。既有文化內涵又獨特的陶瓷飾品形式成為人們所喜愛的一種形式。

6 結語

用圖像學分析陶瓷飾品裝飾設計,從第一層次可以了解到陶瓷飾品裝飾的工藝形式、色彩及構圖方面的基本特征。第二層可以剖析出陶瓷飾品裝飾設計的主題范圍,分為傳統吉祥圖案、現代圖案和古瓷裝飾三個方面。第三層從歷史文化角度看到陶瓷飾品裝飾設計受到社會背景和經濟、技術的影響發生著變化。整體反映了一個民族的時代精神。

陶瓷作為環保材料,和獨特的材料美,陶瓷飾品的開發和設計還有很大的空間,本文以圖像學為切入點對陶瓷飾品裝飾進行解讀,對現代的陶瓷飾品裝飾設計具有啟發意義,能夠為陶瓷飾品設計的研究起到一定的補充和豐富,給今后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理論上的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彭瀟雅. 陶瓷飾品研究與設計實踐[D].昆明理工大學,2013.

[2]劉丹婭. 基于潘諾夫斯基圖像學方法探討圖案意義的生成路徑[D].山東藝術學院,2021.

[3]王銀華. 陶瓷飾品中的圖案設計與應用[J]. 鞋類工藝與設計,2021,1(23):76-78.

[4]錢王浩. 現代龍泉青瓷首飾設計研究[D].南京藝術學院,2020.

猜你喜歡
圖像學紋樣
傳統裝飾紋樣衍生圖一四季
《2020年杭州亞運會紋樣設計》
藏族傳統紋樣中幾何紋樣的類型及其文化解讀
音樂圖像學在中國的發展
貢布里希對圖像學的修正
梁楷《釋迦出山圖》之圖像研究
圖像學視閾下的廣安沖相寺摩崖石窟造像
袁飛紋樣設計
經典的藝術幾何紋樣
城鎮景觀建設視角下的環境設計手繪圖像學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