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臺賦能翔安創新實驗室助推廈門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2023-09-02 02:45翔安創新實驗室
廈門科技 2023年4期
關鍵詞:翔安生物醫藥疫苗

翔安創新實驗室(簡稱實驗室)于2021 年12 月31 日獲福建省委、省政府批復成立,由廈門市政府和廈門大學共同舉辦。作為福建省唯一聚焦于生物醫藥領域的省創新實驗室,實驗室圍繞生物醫藥科學與技術的創新、轉化和產業化,持續進行生物醫藥相關的基礎科學、底層技術、應用技術和轉化技術攻關,研發疫苗、檢測試劑和儀器、治療藥物等創新產品,致力于成為廈門市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的重要引擎,支撐生物醫藥產業快速發展,服務國家戰略需求。

平臺賦能打造生物醫藥創新生態體系

翔安創新實驗室項目包括核心區和配套生物醫藥產業園區, 其中核心區總投資30 億元, 總建筑面積約83800m2;配套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總投資20 億元,前期規劃100000m2地建設產業園加速器和定制廠房。

建設伊始, 實驗室的目標就是瞄準生物醫藥領域,建設可支持新型疫苗和抗體等藥物研發轉化的藥品生產質理管理規范(GMP)中試平臺和通用研發實驗室平臺。作為省市政府全方位、大力度支持下新建的實體化運營的產學研融通平臺, 實驗室的成立將助力生物醫藥的基礎研究、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等方面的戰略探索和機制創新,打通科研成果落地轉化“最后一公里”。 眼下,依托實驗室有多個創新平臺建設正如火如荼,致力于打造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創新生態體系。

實驗室牽頭申報的傳染病疫苗研發全國重點實驗室已獲批建設,將推動疫苗理論和技術的重大創新,培養高水平的人才,產出標志性創新成果,打造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疫苗創新基地,服務我國人口健康事業和社會可持續發展。

由廈門大學牽頭、實驗室參與建設的國家醫學攻關產教融合創新平臺(疫苗研發)已獲批建設。實驗室為本項目提供場所載體,負責建設疫苗臨床前研究子平臺,將提供疫苗臨床前實驗、工藝放大和評估驗證等工作場所和研究條件,與廈門大學負責建設的疫苗模式技術研發子平臺相互形成上下游銜接配套,共同支撐平臺建設。

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傳染性疾病檢測技術研究與評價重點實驗室,是福建省首個、目前唯一獲得認定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重點實驗室,將依托實驗室建設優良實驗室規范(GLP)實驗室,提供對外服務,同時建設小型車間制備由模擬樣本構建的樣本盤和體外診斷設備檢定實驗室。 該平臺將針對新發突發傳染病進行病原學與防疫技術體系建設、 診斷及治療產品的研發和評價等, 開展新發突發傳染病診斷試劑性能評價、治療和預防藥物研發與評價體系研究,形成相關技術規范指南和評價標準, 更好地服務藥品及醫療器械行業發展。

GMP 中試平臺作為實驗室生物制品工藝研發及轉化的關鍵平臺和中試孵化器, 主要承擔疫苗、抗體及治療藥物等的工藝開發、中試放大及轉移轉化工作。 項目將建設CHO 細胞、病毒載體、大腸桿菌和桿狀病毒昆蟲細胞等4 種表達系統的中試技術平臺,滿足可供轉化產品的多樣性需求,廣泛適用于臨床前研究和I/II 期臨床試驗規模的產品生產。 目前平臺正在進行基礎建設和關鍵工藝設備的采購。

實驗動物平臺作為實驗室的研發創新平臺配套建設項目, 主要承擔疫苗和治療藥物的臨床前研究以及質量評估工作, 為實驗室研發的新型疫苗和治療藥物在實驗動物體內的評價與篩選工作提供支持,加速相關研發進程。

隨著各個創新平臺的建設和完善, 實驗室將打造一支擁有從研發、技術到臨床、產業等涵蓋全鏈條的專業隊伍,團隊瞄準“防、診、治”鏈條的轉化和產業化方向, 致力于打造一個完整的生物醫藥創新生態體系, 提供全方位的產業轉化鏈條服務, 推動孵化出一批生物醫藥企業, 建成國內領先、 國際有影響的生物醫藥創新和轉化的綜合型平臺。

人才引培構建生物醫藥高水平人才聚集區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 人才是第一資源、 創新是第一動力”。

人才是翔安創新實驗室的基礎和最重要的資源。 在廈門大學的大力支持下,實驗室以雙聘雙跨形式聘任多名科研人員參與科研工作, 目前共有成員68 人,其中全職人員34 名,雙聘雙跨人員34名。 所有成員中核心研發人員59 人,行政管理人員9 名,博士學位人員占47%,碩士學位及以上的人員占78%,具有副高級及以上職稱者占41%。 實驗室擁有中國醫學科學院學部委員1 名、 國家級人才7 名、入選《自然·生物技術》全球前20 位轉化研究者2 名。

實驗室始終堅持人才是第一資源的理念,把引進人才、培養人才、用好人才、評價人才、穩定人才作為人才工作的核心內容, 創新人才建設與發展機制, 完善人才引進政策, 通過多渠道引進人才,搭建人才梯隊,提高人才層次,形成人才聚集效應。

同時, 翔安創新實驗室基于廈門大學相對全面的學科體系和完整的多層次人才培養體系,開展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人才培養。 充分利用平臺資源,通過校企、校室合作的方式培養學生的產業和轉化經驗,讓學生提前了解產業需求,突出平臺人才培養的產業化特色。 此舉不但能進一步充實完善實驗室的人才梯隊體系, 還有望將實驗室打造成高層次人才的蓄水池和高素質產業化人才培養的搖籃, 為廈門生物醫藥產業和醫療健康事業提供高水平人才供給。

“創新+轉化” 助推廈門生物醫藥產業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 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抓創新就是抓發展, 謀創新就是謀未來。 習近平總書記在《求是》雜志發表的重要文章《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強大科技支撐》中指出, 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1]。 作為抗擊傳染病的核心技術支撐,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與健康中國戰略、維護國家安全、世界科技競爭、全球衛生治理等國家戰略密切相關。

生物醫藥以藥品、 醫療器械等產品作為載體發揮作用,是醫藥工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生物醫藥產品的創新和產業轉化是一項高投入、高風險、高收益、長周期的系統工程:從原創靶標的發現和原始技術的突破,到最終形成產品,需要經歷漫長的轉化環節。 受制于上述系列環節上的不足,我國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大量基礎創新發現, 難以有效地快速轉化為可應用于臨床和公共衛生實踐的生物醫藥產品。

翔安創新實驗室依托廈門大學醫學與生命科學學部, 以夏寧邵教授團隊等生物醫藥前沿創新轉化群體為主體力量建設。 核心研發團隊在疫苗和診斷試劑的基礎和應用領域深耕多年, 構建了較為成熟的轉化技術體系, 已牽頭研制出全球首個戊肝疫苗、首個國產HPV 疫苗、全球首個艾滋尿液自檢試劑等產品, 被譽為我國生物醫藥領域產學研合作的典范, 是當前生物醫藥尤其是疫苗和檢測試劑關鍵核心技術創新和應用轉化領域內的公認中國領軍團隊和國際一流團隊。

團隊牽頭研發的鼻噴流感病毒載體新冠疫苗(以下簡稱鼻噴苗) 于2022 年12 月2 日獲批緊急使用。 該疫苗是我國布局新冠疫苗應急攻關的五條技術路線之一, 也是全球最早進入臨床試驗以及迄今唯一一個在三期臨床試驗中驗證了安全性和廣譜有效性的黏膜免疫新冠疫苗。 2023 年2 月18 日,鼻噴苗作為新冠疫苗新劑型入選2022 年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十大進展。

實驗室團隊服務國家重大需求、 擔當國家戰略使命,還特別重視創新型企業的孵化,服務區域經濟發展。 團隊與隸屬于養生堂集團的北京萬泰生物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萬泰生物)開展了長達二十年的產學研合作, 成功將萬泰生物培育成上交所主板上市企業, 催生了廈門萬泰滄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廈門優邁科醫學儀器有限公司、廈門萬泰凱瑞生物技術有限公司3 家廈門高新技術企業,分別承接團隊在疫苗、檢測試劑和檢測儀器方面的技術成果, 成功轉化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并在廈門實施產業化。 團隊牽頭研發的首個國產HPV 二價疫苗, 已在國內上市并通過世界衛生組織PQ 認證,2022 年首次突破百億元產值。 當前,團隊研制的國產HPV 九價疫苗正在開展國內三期臨床試驗, 國產HPV 二十價疫苗也進展順利,正在進行臨床前研究。

未來, 實驗室將繼續按照國家和廈門重大需求布局研究領域,以創新作為核心動力,推動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 服務于生物醫藥產業和醫療健康事業發展。

結語

既要“從0 到1”,突破原始創新;又要“點石成金”,讓成果落地產業化。 作為省市政府全方位、大力度支持下新建的實體化運營的產學研融通平臺, 翔安創新實驗室的成立正在助力生物醫藥的基礎研究、 應用研究和技術開發等方面的戰略探索和機制創新,形成高水平人才集聚區,打通科研成果落地轉化“最后一公里”,為國家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展現更大擔當, 為推動廈門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驅動發展貢獻更強力量。

猜你喜歡
翔安生物醫藥疫苗
翔安三日游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我是疫苗,認識一下唄!
我是疫苗,認識一下唄!
我是疫苗,認識一下唄!
翔安老區變新顏
綜合巖土工程勘察方法在翔安國際機場填海工程中的應用
守護
生物醫藥潔凈管道系統
生物醫藥潔凈管道系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