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仰望星空的教育行者

2023-09-03 07:54沈海泯
江蘇教育研究 2023年13期
關鍵詞:六中望月心靈

望月:那時明月照今人

2018年,我的《設計十六日》終于付梓。古人覺得經過十六日的刻苦努力,可實現當初的階段性目標。農歷十六,月明亮至盛,稱為“望月”。望月,由望而得月,是望向自身的心境。望向的“月”,是自然之月,也是心靈之月。

因為都是在繁忙工作后的挑燈夜戰,且持續整整2年,故對書稿的撰寫出版有著五味摻雜的回味。歷經多年高考一線教學,我發現學生需要這樣一本設計書:既能從中感悟中國傳統裝飾之美,又能結合現代創意理念,進行熟練技法表達的實用書籍。市場上多是應試的圖式書籍,或是面向大學生的專業設計書籍??嘤谝恢睕]有找到適合中學生的書籍,為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我實地走訪高校,并通過設計案例、自編講義進課堂,美其名曰“帶你看美院”。通過這樣的觀察、行走和表述,引導學生感悟設計之美,喚醒本真的設計潛能,在有趣好玩中愛上藝術、愛上設計。2015年,魯迅美術學院田喜慶教授來蘇州六中,對我們的設計繪畫很感興趣,并給予鼓勵,說學生的作品已趕上大一學生的水平,可考慮結集出版。那一刻,我想:設想應該由自己來完成,做一回仰望星空的教育行者。

近年各大美院通過有一定高度的考題改革,探索一條符合時代需求、面向未來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之路?;诟咝λ囆g人才培養的需求,也為讓教學有更好的脈絡呈現。我重溫了導師葉蘋、林家陽、尋勝蘭教授所著的設計類書籍,再讀了雷圭元、姜今和馮健親教授的系列專著。在書海中得遇各位前輩,進行跨時空對話。他們學識淵博、治學嚴謹、善于總結、不斷創新,給予我無限智慧的啟迪。那時明月照今人,在前輩們的知識引領下,我把原本獨立的傳統裝飾、現代圖形和構成基礎三大體系,重新組合成設計美學、設計創意和設計基礎三部分,并進行主題教學。書中六百幅圖例,都是教學所得。整理這些畫作,讓我重溫了與學生們共度的美好時光,并得以將這些年的教學思考和創作實踐,系統、完整、真實地再現。學生是我成長之師,是我前行的動力。

慧月:引領心靈拾級而上

據說清涼的月光照拂于身時,可幫助人們遠離日間的喧囂,帶來無限智慧,是為“慧月”。

猶如設計需要眼與心之間的追索。通過設計,使心靈遠離可感知事物的存在,去看到更真實的東西,引領心靈拾級而上,得以“慧于月”。我在書中總結的項目訓練不是簡單地應對高校設計類??嫉挠洃浕?,而是一套將發散性思維和集中思維辯證統一,把創造想象和現實定向有機結合的訓練過程。設計學習的過程恰如教學探索的過程,如“鯤魚化鵬”般“水擊三千里”,是屬于自我超越的突破。30萬字的書稿是基于22年的教學積累,歷經五個半月重新整理,恰如書中所繪“鷹”的重生周期。我想,望是一種無限遙遠處的凝視,“望月”是“問向月”,望問之間開啟心靈之道。這是一個向內觀照、自我思辨的過程。望了月、問向月,然后慧于月,實現向外觀照、路徑探索。這是一個向內心尋找的過程,也是自我思辨、成長的過程。書稿的撰寫得到美院教授、設計人士的關心幫助,使我在最短時間內完成了任務,把遙不可及的設想變為可能?!对O計十六日》,我以為是對過往的回望,卻不知是走向未來教育的開始。

2022年的“蘇教名家”學術周,我有幸聆聽南京大學周憲教授“科學與藝術”講座。感悟著“科學求真,藝術求美,創造是兩者共有屬性”時,開啟了科藝融合教學探索。品讀著2300年前,愛國詩人屈原向天地自然發問的長詩《天問》“冥昭瞢暗,誰能極之”,我和學生們共啟了對自然對宇宙的探索。少年的畫筆追隨著中國行星探測“天問系列”,載著好奇與向往奔向天際,尋找答案。在感悟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時,我們探究人類的生命起源。如果將地球從開始形成到現在所經歷的46億年時間,濃縮成一天24小時,人類是何時誕生的呢?每小時約合18750萬年,每秒鐘約合5.2萬年。也就是說,直到晚上11點59分40秒,人類才在地球上誕生。人,這一充滿奇跡的生命,作為地球上最高等的生命形態,卻也是最年輕、資歷最淺的居民。浩瀚無垠的宇宙中,我們從天文學家、哲學家、心理學家的思辨中,思考百年人生意義何為。

蘇州六中藝術教育30年,我代表師生們寫信給諾貝爾獎得主李政道先生,展呈了學??扑図椖拷ㄔO。希望在科學家精神引領下,以藝術創作為牽引,將科技科普協同融合,讓學生逐步具備融會貫通、化知成智的信心和能力,擁有直面現實、綜合應用多學科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2023年李政道先生為六中親題“李政道科學與藝術教育基地”。同年,上海交大李政道圖書館教職員工一行,蒞臨六中共建科藝基地。在偉大新時代,特色高中美育將多姿多彩的藝術創作與科技迭代、文明發展交織在一起,化作藝術構想的澎湃動力,突破并再建藝術教育新坐標。

心月:一輪明月耀天心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輪月,或許自己不自知,只有找尋到如月般明靜的“心”,才能感悟這自在的光明,此謂“心月”。每每擱筆,抬首仰望夜空中那如玉鉤、又幻作銀盤的月。不由想起禪宗把直指人心稱為“指月”,指著天上的明月教人看見了“月”就應忘卻“指”,當人心里有月亮的光明時就應舍棄教化,這恰恰也是教的本意。

我們所生活的這個時代,時勢正在面向問題而變革,探索、創新和實踐已成為時代主題。學校的核心使命是幫助學生更好地走向未來。2018年,中國美術學院90周年校慶之際,許江院長在致辭中借用納蘭詞“辛苦最憐天上月,一昔如環,昔昔都成玦”,可見治校辦學的辛勞。教育心路如天上月,一次望月背后,有著新月、朔月、晦月、彎月和殘月。今天,我更愿把它讀作“辛苦最憐天上月,昔昔如玦,終有一昔成環時”。歷經再多的月缺,教育人的月圓是充盈著希望的必達結果。教育最深遠的作用是點燃一個人,讓學生能用青春、獨立、敢為來踐行自己的夢想。激蕩萬千的AI時代,我們改變以往純粹的模仿、再現方式,通過跨學科主題智學、科藝融合數字探究的實踐,依托“高校+高中”雙高協同美育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路徑,幫助青少年找尋人生前行的快樂和意義,并賦予他們正確對待過程與結果的勇氣和信心。以教育實證研究直面時代之問。2023年5月,我有幸在上海交大再遇許江院長,向他述說了今日六中的故事,許院長欣然題寫“天語解物? 大道恒永”,祝賀我們走向科藝融合之路。

望天上之月,得遇心靈之月,湛然清凈、自心光明!

(沈海泯,蘇州市第六中學校副書記、副校長)

責任編輯:賈凌燕

猜你喜歡
六中望月心靈
沁園春·喜學“六中”公報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鷓鴣天·喜學“六中”決議
清供、望月
心靈真正的荒涼來自太多的快感
望月懷遠
擴充心靈的“兼容性”
搖號、陪讀、拼高考
喚醒心靈
錄唐·杜甫詩《望月》(草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