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圓明園四十景圖》賞析活動研究

2023-09-03 07:53姜寶宏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 2023年7期
關鍵詞:圓明園園林實踐

姜寶宏

摘? 要:本研究是結合疫情背景下,以“國畫中的園林”網絡欣賞活動設計為切入點,從作品選擇與育人要素考量、美育實施的途徑與方法、課題研究中聚焦具體內容三個維度,提出問題并展開研究,實踐了欣賞活動與網絡平臺的整合,探討了大課題與“小切口”式局部性研究的關系,形成了水墨園林欣賞課程的系列內容,具備了相關文獻及作品資料。通過欣賞活動達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總目標。

關鍵詞:園林? 圓明園? 寓美啟志? 實踐

一、源于問題——“我”的思考

水墨園林教學是宣武少年宮“陶然國畫苑”市級特色項目中五個教學模塊里最具特點的一個,學齡為小學高年級到初中。其中,欣賞教學的目標指向多層面,一是了解中國園林繪畫與古典園林間的關系,體會中國審美取向;二是領略優秀作品中表現的技法特點和風格特點;三是通過賞析經典優秀作品,實現寓美怡情、寓美啟志、寓美養德的美育目標。

依據上述目標,針對校外水墨園林欣賞課的開發,筆者有如下思考。

(一)基于作品選擇與育人要素考量的思考

在眾多的中國古代園林美術作品中,選取什么作品進行欣賞,如何挖掘作品背后的育人元素,發揮美術作品的審美教育價值,以達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的作用。

(二)基于疫情期間美育實施途徑與方法的思考

在疫情形勢下,如何發揮網絡教學特點,以更為形象化的美術語言和恰當貼切的學習形式設計,引導學生賞析作品、了解歷史、浸潤文化、激發情感。

(三)基于大課題研究與“小切口”實踐的思考

“校外水墨園林教學實踐研究”是北京市校外“十四五”重點課題,當下處在課題深入研究階段,在整體論證與結構梳理基本完成的前提下,從小處入手,把具體內容細化并進行深入探討。

二、著眼實踐——“我”的策略

(一)著眼于發揮美育功能,制定研究策略

圖示研究主要是針對美術學習中視覺傳達的特點制定的,針對古代優秀的園林繪畫作品展開檢索,對唐代至清代的優秀代表作品進行收集整理,并按照題材、年代、畫家、代表作等關鍵詞進行查找收集。

通過圖示研究,整理出唐代至清代園林題材的繪畫作品百余幅。再通過圖示比較,從作品歷史價值及作品蘊含的教育性兩方面進行文獻研究,從而選擇出倪瓚的《獅子林圖》、沈周的《東園圖》、沈源和唐岱的《圓明園四十景圖》等適合賞析的優秀作品。通過對有關園林繪畫作品的論述的研究,最后選擇清代沈源、唐岱的《圓明園四十景圖》作為欣賞對象。

之所以選擇此作品,原因有三:

1.此作品是圓明園盛世時期皇家園林的代表作,繪制了乾隆時期圓明園四十景,繪畫風格較為寫實,讓我們了解不復存在的圓明園盛景,有不可替代的圖示審美作用和歷史文物價值。

2.圓明園被毀滅背后的那段歷史有很強的愛國主義教育價值,在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材中有《圓明園的毀滅》一文,有利于學生了解作品背景。

3.畫作反映的景與境充分體現了中國古典園林與繪畫的審美特點。

(二)著眼于網絡視頻欣賞教學的設計與方法,以實踐美育功能

疫情期間,校外教育實行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欣賞教學受網絡限制相對較少,對于互動性不足問題則可以通過學習后的線上答題、撰寫評述等方式加以彌補。

本次視頻欣賞活動采用“畫中游”的方式,帶領學生在繪畫作品中按順序游覽園林,同時分析表現技巧、構圖特點、設色方式、意境氣韻等,并結合小學語文材教中的《圓明園的毀滅》一文,介紹歷史,激發愛國情感。

活動設計上體現了以下幾個特點:中國古典園林基本常識與作品賞析相結合;作品分析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圖詠介紹與作品圖示賞析相結合;靜態圖片與動畫演示相結合;線上學習與活動后參與平臺答題相結合。

通過上述結合,形成了圖文并茂、聲畫相融、動靜結合、文道并存的活動特點。

(三)著眼于微研究與大課題的關系,以微研究帶動大課題的深入

“校外水墨園林教學實踐研究”的目標是:

1.結合校外國畫教學特點,以水墨園林課程培養學生在不同美術發展階段的意識與能力。

2.通過水墨園林畫的學習,深化學習體驗,拓展校外美術活動的形式與內容。

3.挖掘園林背后的育人要素,促使校外國畫教學立德樹人、以美育人、全面育人的目標達成。

結合課題,運用圖示、文獻相結合的研究方式,從微觀的視角切入,針對具體內容與方式開展研究,形成活動課程。把大課題做深、做細,并為今后相應的課程開發研究提供樣式與方法,從而促進課題深化。

三、基于實踐——“我”的成果

本次欣賞活動分為四個部分:

1.什么是園林。重點是了解園林的分類,理解園林的概念,體會園林的美感特點。

2.萬園之園——? ?圓明園。重點是了解圓明園的位置、建造時間、規模,介紹圓明園慘遭劫掠的歷史,激發愛國情感。

3.《圓明園四十景圖》畫中游。重點游覽正大光明、勤政親賢、九州清晏、鏤月開云四個景點,最后回到洞天深處,結合圖詠介紹繪畫形式以及欣賞園林美景,進一步體會繪畫和古典園林的美感特點。

4.《圓明園四十景圖》給我們的收獲和啟示,重點是總結學習收獲。

通過欣賞《圓明園四十景圖》,行程包含賞析作品、了解歷史、浸潤文化、激發情感的綜合性審美活動,其價值主要體現在:學生從畫作中領略了圓明園的盛世風景,體會了中國古典園林“雖由人作,宛若天開”的造園意境;了解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在造園理念上體現出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觀念;認識了中國古典小青綠山水畫的特點,體會到其工整秀麗又講求意境的美感形式;同時在欣賞活動中,通過了解圓明園慘遭劫掠的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從而培養學生的技法理解、文化認知、藝術感受、創造表現等綜合能力養,達到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的總目標。綜上所述,本次研究有以下幾點收獲。

(一)形成“《畫中游園林》——從《圓明園四十景圖》看中國畫中的園林”網課設計與制作。

(二)通過大課題“小切口”式研究,為后續課程開發和案例實施提供研究思路。

(三)形成水墨園林欣賞課程的系列內容,具備相關的文獻及作品資料。

四、回味實踐——“我”的反思

(一)發揮校外教育優勢,深入挖掘優秀傳統文化中的精華,實踐寓美怡情、寓美啟志、寓美養德的美育目標

在校外美術教學中開展水墨園林教學實踐具有較高的文化價值和美術技能訓練的繪本價值。將中國古典園林藝術發展的歷史、繪畫的演變、繪畫技法與園林文化中優秀的育人元素相結合,形成校外水墨園林課程的內容基礎,結合校外美術教育活動特點,融入新的教育理念與方法,從立德樹人、以美育人、培養學生的美術核心素養出發,構建校外水墨園林教學課程體系和系列綜合實踐活動,具有很強的現實意義和可操作性。

(二)實踐型課題研究在整體研究結構明確的前提下,開展“小切口式”的研究方式有利于課題深入,形成實踐成果

本次微研究針對市級重點課題“校外水墨園林教學實踐研究”,在完成開題及研究計劃的基礎上,筆者將課程開發、資源整合、活動手冊等問題逐一進行深入研究,針對課程開發中的欣賞與評析模塊開展,立足于形成欣賞課程的研究模式,并從形成的課例成果中反思課題研究的思路與方法,促進課題研究落到實處。

(三)網絡化欣賞教學有利于新的教育環境下的校外美育實踐

美術課堂充分發揮網絡的作用,促進美育的普及,減少疫情對校外活動的影響,這是當下校外美術教育積極嘗試和實施的手段。

【參考文獻】

[1]金學智. 《中國園林美學》 (第二版)[M].北京: 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05.

[2] 周維權. 《中國古典園林史》(第三版)[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

[3] 陳從周. 《說園》(典藏版)[M].上海: 同濟大學出版社,2017.

[4] 李芮芝,胡希軍.《圓明園四十景圖》

猜你喜歡
圓明園園林實踐
珍貴老照片,還原圓明園
清代園林初探
古代園林里的“美人”
游圓明園有感
和千年園林的今世之約
雪中園林的七個片段
圓明園里過大年
滿江紅·圓明園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