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加強重慶市農村科普工作的對策建議

2023-09-03 16:24陳文軍馬強
南方農業·上旬 2023年6期
關鍵詞:對策建議重慶市現狀

陳文軍 馬強

陳文軍,馬強.新時代加強重慶市農村科普工作的對策建議[J].南方農業,2023,17(11):266-270.

摘 要 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時代大背景下,急需提高農村居民的科學素質,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介紹重慶市農村科普工作存在城鄉居民科學素質差距大、獲取科普知識渠道多樣化和科普工作成效明顯等現狀,分析當前重慶市農村科普工作中存在農業科技創新成果宣傳推廣應用不夠、文化氛圍不濃、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等問題,提出加大農村科普經費投入、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成果應用、明確農村科普工作參與各方職責、確保高質量農村科普產品有效供給和加強農村科普服務人才力量等建議,助力重慶市鄉村全面振興。

關鍵詞 農村科普工作;現狀;問題;對策建議;重慶市

中圖分類號:G315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1.067

科普工作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一項基礎性工程。2002年6月我國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第二十條明確“國家加強農村的科普工作”[1]?!度窨茖W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明確“實施農民科學素質提升行動,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22〕53號)提出“加強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欠發達地區科普工作”[3]。

重慶位于我國西南地區,地處四川盆地東南部,集大城市、大農村、大山區、大庫區于一身,總面積8.24萬km2,丘陵占15%,山地占76%,農業生產條件差。2022年末常住人口為3 213.34萬人,其中農村常住人口993萬人。重慶是我國少數民族最主要聚居地之一,共居住著49個少數民族217萬人,主要居住在經濟和交通相對落后的山區,人們的科學素質相對較低[4-5]。重慶市委辦公廳、重慶市政府辦公廳《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實施方案》中明確“加強民族地區、欠發達地區科普工作”[6]。因此,在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新時代大背景下,如何提高重慶市農村居民的科學素質,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是科技工作者和科普人員必須認真思考并推動解決的現實問題。

1? 重慶市農村科普工作現狀

1.1? 城鄉居民科學素質差距大

近年來,重慶高度重視農村科普工作,除農村日??破展ぷ?、科技宣傳下鄉活動外,各區縣都開展了農民職業技能鑒定和技能等級認定、農民技能大賽、鄉土人才創新創業大賽等科普活動,在重點幫扶縣選派國家三區科技人才,涉農區縣選派市級科技特派員,推動農村科普快速發展。然而,重慶科普資源城鄉分布不平衡,區域間差異明顯,農村居民人口龐大,受教育水平相對較低,科普難度相對較大。2022年末全市鄉村常住人口933萬人,全市大專以下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為78.3%,小學及以下、初中階段受教育程度人口占比分別為29.8%、29.6%[7]。重慶市公民科學素質的地區差異十分明顯,城鄉地區差距明顯,尤其是位于渝東北的秦巴山區和渝東南的武陵山區農村的科普場所、科普設備、科普人員等還非常欠缺,是重慶市農村科普工作的重點和難點地區。第十一次中國公民科學素質抽樣調查結果顯示:從城鄉分類來看,重慶市城鎮居民的科學素質水平明顯高于農村居民,城鄉差距小于全國相應水平的差距。2020年,重慶市城鎮居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12.63%,略低于全國城鎮居民水平;重慶市農村居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為6.52%,與全國農村居民的水平相當[8]。

1.2? 獲取科普知識渠道多樣化

張禮建等通過對重慶、貴州、四川和云南3 757份有效調查問卷的分析,公眾對健康與醫療、食品安全、應急避險、氣候與環境、信息科技、科學育兒、農業技術、前沿技術、航空航天、能源利用、軍事科技、科幻作品和其他等領域科普知識關注度,分別占樣本總數的67.85%、62.55%、45.99%、30.21%、26.88%、26.27%、16.80%、14.88%、13.97%、13.81%、13.18%、11.76%和3.27%[9],對農業技術的關注度僅有16.80%,排名第7位。2020年調查顯示,重慶市公民通過電視、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獲取科技信息的公民比例分別為88.6%、76.2%,其中將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作為首選的公民比例為50.2%,明顯高于首選電視34.6%的比例;市民參觀科普場館、利用科普設施的比例持續提升,參觀過動物園、水族館、植物園的達56.3%,公共圖書館達52.3%,自然歷史博物館達40.6%,科技館等科技類場館達39.8%[8]。重慶市科協公布65個2023年重慶市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實施項目中,科普助力鄉村振興計劃項目39個,包括鄉村科普場館建設、鄉村科普設施建設、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農村科普示范基地等項目[10],加快推進農村科普設施的建設,拓寬農民獲取科普知識的渠道。

1.3? 科普工作成效明顯

“十三五”期間,全市加強科普能力建設,全市科普事業取得了長足發展。公民科學素質大幅提升,2020年重慶市公民具備科學素質的比例達10.20%,比2015年提高5.46%,躍升至全國十二、穩居西部第一[8]。全市每年開展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等品牌科普活動和“世界氣象日”“世界地球日”“防災減災日”“世界環境日”等主題科普活動3萬余場次,受眾數量超2 000萬人次;科普專兼職人員數量近5萬人,每萬人擁有科普專兼職人員數量達15.56人??破諅鞑バ问礁佣鄻?,精品科普圖書、科普期刊、廣播電視科普欄目不斷涌現,“互聯網+科普”迅猛發展,“兩微一端”等新媒體成為科技傳播的重要平臺[11]。全國政協副主席、致公黨中央主席、中國科協主席萬鋼2021年8月在“中益鄉華溪村向家壩黃精農村科普示范基地”為重慶市農村科普工作點贊,指出基層科協就是要把科技工作者的創造性調動起來,引導廣大農民依靠科學技術振興農業,為鄉村振興提供科技支撐[12]。

2? 存在的問題

2.1? 農業科技創新成果宣傳推廣應用不夠

農業科普是科普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種圍繞農業基本常識、農業生產技術、種植和養殖等科技知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弘揚科學精神社會教育,在提升農民科學素質,滿足群眾科技需求,實現農業產業興旺、農民生活富裕、農村有效治理等方面都具有積極作用[13]。農業科技創新是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動力,重慶市特殊的自然條件決定必須走特色效益型現代化農業之路[14],然而目前重慶對自育分枝小麥、一級米優質稻、高含油油菜等農業科技創新成果宣傳推廣應用不夠,不能充分發揮科技對重慶特色糧油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重慶加快推進鄉村全面振興,2021年全市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綜合產值達到4 800億元,跑出了高質量發展加速度。然而,目前重慶農業科技創新與科學普及“一體兩翼”不平衡,科學普及對農業科技創新成果應用支撐不夠,科普經費投入不足[11],導致鎮(鄉)基層黨委和政府、各行業主管部門在落實農業科普工作力度不夠,未把科普工作納入與農業科技創新工作同謀劃、同部署、同落實,嚴重影響農業新品種及配套新技術的推廣應用。

2.2? 農村科普文化氛圍不濃

農村科普工作是助力鄉村文化振興的一項重大舉措,需要加大農村科學技術和科普知識的宣傳力度,進一步提升農民的農業科學和科技知識素養,讓農民能夠更好地掌握農業技術[15]。然而,目前重慶科普活動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有待增強,科普活動內容、形式較為單一,對公眾的吸引力不夠,尤其是農民群眾對科普工作的重要性認識還不到位,缺少科普文化氛圍。一方面農村土耕地零散,現代集約化生產程度低、種地不賺錢,導致農民小農思想十分普遍,多數農民還沒有樹立起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的觀念,也沒有進行現代農業科學生產的理念。另一方面農村科技人才少,農業科學研究受長期性和漸進性影響,使得廣大群眾對農業研究人員并不十分了解,甚至存有一定誤解,“學習農學就是學習種地,工作條件又臟又亂”的認識普遍存在,這導致目前我國農業類高校在招收學生時存在著很大的難度[16]。同時,相關部門、科普工作者對科普工作認識不到位,體制機制不健全,推廣科普知識方法不多,科普對象僅限于國家公職人員,忽視了普通百姓的科學技術的科普,導致城鄉公民科學技術文化水平差異大。

2.3? 農村科普產品和服務供給不足

與城市相比,受經濟、文化、地域、教育水平的影響,重慶農村科普公共服務能力有待提高,農村科普產品和服務供給嚴重不足,導致科普工作發展在城市和農村之間呈現出較大差異。農村相對城市地處偏遠且分散,道路交通不便,基本沒有重大科普基礎設施,科普基地建設數量較少,科普專兼職人才隊伍總量嚴重不足,農民獲取科學知識的途徑狹窄,現代新興媒體運用不足,農村高質量科普電子書籍、視頻、語音等媒介極少,一些低俗甚至科學知識出錯的書籍、視頻、電子產品大量流入農村,不僅起不到科普作用,反而加劇了偽科學傳播,誤導了農民對科學的認知。同時,農村科普服務宣傳運用新媒體、新技術手段還不夠,科普品牌欄目較少,宣傳力度和廣度不夠。

3? 對策建議

3.1? 加大農村科普工作經費投入

農業科普工作離不開充足的資金支持,要想推動農村科普工作的高效推進,就必須充分發揮各方力量的資金支持,協同推進農村科普工作高效有序運行,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的應用。1)增加政府對農業科普工作的經費投入,各級政府部門在制訂本區域財政預算時,應將農業科普工作的經費列入其中,并進行有目的、有計劃、有針對性的資金支持,保證資金真正有效地使用,促進農村科普發展[17]。2)加強社會資本的投資,遵循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鄉村的模式,引導社會資本設置農村科普工作的專項資金,并構建農村科技服務平臺,推動農村科學素質全面提升。3)汲取發達國家的相關先進經驗,從政府對農業科技投資中,抽出一部分資金來支持農村科普工作,提供高質量的農村科普產品,從而確保農村科普工作的持續運行,同時也確保了農業科技成果的產出能切實發揮實際效應,為農村群眾生產實踐和農村經濟發展所用,達到雙贏的推廣效果。

3.2? 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成果應用

科技是推動農業現代化源泉和動力,農村科普是新時代鄉村振興的必經之路。各級政府部門應強化資金統籌安排,優化資源配置,建立農村科普工作機制,落實中辦發〔2022〕53號文件中“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制度安排,切實推動農村科普工作,加快農業科技創新成果應用。1)通過創建一批具有農業科技普及價值的農業科技知識普及示范園區、科普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戶,培育一批以科技致富為己任的先進典范,借助于科普示范基地和科技致富典型人物的宣傳效應,加強分枝小麥、一級米優質稻、高含油油菜等農業科技創新成果的宣傳推廣應用,將新品種、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推廣到農民群體中,打破農戶傳統的種植和養殖模式,達到輻射帶動一片的作用,鄉村振興才是農村科普工作的最終目的。2)利用農村特色產業基地、農業科技型企業、鄉村振興示范村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科技與科普服務站所等建設一批農村科普基地,通過介紹農業產業知識、農耕文化等普及科學知識。3)打造一批農村科普活動,以“三農”為中心,在農村基層辦好全國科技活動周、全國科普日、科技工作者日等活動,通過現場培訓、展覽、科技三下鄉、農村科普長廊等方式,開展具有地域性和綜合性的高質量農村科普宣傳活動。4)鼓勵科研人員、工程技術人員、文學藝術人員等把科技下鄉與鄉村文化活動深度結合,創造更多鮮活的、易于被農村群眾接受和喜聞樂見的短視頻、脫口秀、曲藝、小品等科普宣傳作品,并將科普宣傳內容制作為線上微課或視頻形式,以及專業刊物《農家參謀》《科技報》等內容形式,以進一步拓寬科普宣傳途徑,促進農村科普工作的深入推進和發展[18]。

3.3? 明確農村科普工作參與各方職責

要想提升農村科普工作效力,需優化構建多方聯動的農村科普工作新體系,明確農村科普工作參與各方職責,創新農村科普工作模式,與新時代的農村發展和農業生產需求相結合,提高農業科普內容的吸引力,強化科普工作重要性認識,讓農業科普工作真正發揮出實際效應。1)建立健全農村科普工作制度。建立市、區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聯動”的科普服務體系,依托各類基層綜合服務設施組織開展科普活動。加強部門間協同配合,建立健全農村科學普及工作目標責任制,做到農村科普工作責任能夠落實到相關職能部門和具體崗位,促進農村科學普及工作的高效進行,為科學普及工作營造良好的政策氛圍,切實推進農村科學普及工作的順利進行。2)統籌規劃布局科普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農村重大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遠郊區縣科技館,促進科普基礎設施均衡發展。鼓勵在基層建設主題博物館、主題科普公園、科普創意園、科普產業園等,引導高校、科研院所、企業、醫院、社會組織、科普基地等在基層科普設施中廣泛開展科普展覽、科普講座、科技咨詢、農技推廣等活動。3)健全農村科學推廣工作激勵機制。把農村科學普及工作和科技創新作為同等重要的一項特殊專項工作,在高等院校、農業研究單位中設立專職科普部門和職能,確立專業的科技人員負責這一專項工作,更好地推動農村科學宣傳普及工作高效進行[19]。4)建立科技創新工作者相同的科普工作者的獎勵制度和考核制度,把科學傳播納入職稱評定系列在全市推廣,以更好地服務于“三農”事業,為新農村的發展和農村社會經濟的發展奠定堅實的科學知識基礎和人才基礎保障。因此,應鼓勵各區縣政府以科普示范(區)縣創建為契機,依托高等院校、農業研究機構等采用農民喜歡形式開展科普工作,加強對農民的農業專業知識科學普及。

3.4? 加大高質量農村科普產品有效供給

農村科普工作不僅需要農民群眾認識到重要性,更需要地方各級政府的重視,各區縣政府應以《重慶市科普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實施方案》為引領,明確農村科普工作參與各方職責,優化構建多方聯動的農村科普工作新體系,創新農村科普工作模式,與新時代的農村發展和農業生產需求相結合,提高農業科普內容的吸引力,強化科普工作重要性認識,讓農業科普工作真正發揮出實際效應。1)拓寬農村科普工作的宣傳渠道和平臺,利用手機 APP、網絡等現代傳播媒介,提高農業科學知識普及的趣味性和高效傳播力度,借助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大眾傳播媒體信息量大、及時方便、覆蓋面廣、影響力強等優勢特點,拓展農村科普工作宣傳渠道。相關政府機構要加強推進農村經濟和農業新科技推廣等相關協會的組建和發展,農業協會的發展還要充分適應當地農業經濟發展和特色農業、農業產業化發展的需要,構建融合產、供、銷、科技引進、示范、推廣為一身的服務平臺,有助于提升農戶的組織水平,有利于緩解個體小農戶的管理與大市場對接之間的沖突[20]。2)充分發揮基層組織作用,鼓勵和支持農村基層科普組織、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拓展高效的農村科普工作運營方式,開展一批以商業運營方式、示范性運營方式、服務性運營方式、項目運營方式等多種綜合形式的農村科普宣傳活動,讓科普工作能真正地適應不同類型目標群眾的實際需求,并以此構建強大的農業科技影響力,提升農村群眾的現代化生產理念和先進的農業發展知識。3)豐富農村科普工作形式,激發廣大農村群眾的參與興趣和積極性。建立符合現代化農村建設和農業發展需求的高質量科普展示基地,讓公眾能夠真真切切地體驗到農業生產的樂趣,對農業的認識更加直觀和形象,并引進現代高科技,讓公眾對農業知識的了解更加深入。開展具有互動性的農業科普教育活動,構建“互教互學”的農業科技交流平臺和交流環境,創新科普宣傳活動形式,研發具有較強吸引力的農業科普產品,提升農村科普知識的獨特魅力和科普工作效力。

3.5? 加強農村科普服務人才力量

要想把農村科學普及工作做得更好,除了需要構建一套科學完善的科普工作知識體系,還得組建一支專業化的農村科學普及人才隊伍。1)建立科普專家人才庫??茖W整合高等院校、農業研究單位、農業科技型企業等農村科普工作的權威性專家人才,系統策劃農村科普工作,加強農村科普工作的專業化和系統化。2)組建科普志愿者隊伍。充分利用退休科學家、有影響力的中青年科學家、農業專業技術人才、農業專業大學生等資源優勢,組建結構合理的科學傳播隊伍,確??破杖瞬诺呐囵B和科技事業的延續。3)要對農業研究單位的研究人員進行科學的科普工作培訓和技術指導,提高他們對“三農”現狀的認識,建立一個新型的、多層次的科普宣傳聯動工作機制,實現科普宣傳進村入戶、科學技術與農田的無縫銜接。同時,充分發揮各級科技協會和專業協會的作用,深入開展農村地區的科學素養提高行動[21]。

參考文獻:

[1]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EB/OL]. (2002-06-29)[2023-05-01].https://flk.npc.gov.cn/detail2.html?MmM5MDl mZGQ2NzhiZjE3OTAxNjc4YmY2MTQ5MTAyYTM.

[2] 國務院.關于印發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2021—2035年)的通知(國發〔2021〕9號)[EB/OL]. (2021-06-25)[2023-05-01]. http://gybz.cast.org.cn/bzdt/info/2021/10802.html..

[3]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EB/OL]. (2022-09-04)[2023-05-01]. https://www.gov.cn/zhengce/2022-09/04/content_5708260.htm.

[4] 重慶市統計局.重慶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情況[EB/OL]. (2021-05-13)[2023-05-01]. http://tjj.cq.gov.cn/zwgk_233/fdzdgknr/tjxx/sjjd_554 69/202105/t20210513_9277447_wap.html.

[5] 王麗娟.西南少數民族地區農村科普模式探析——基于重慶后溪鎮科普現狀調查[A]//第二十屆全國科普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北京:中國科普研究所,2013:507-512.

[6] 中共重慶市委辦公廳 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實施方案[N].重慶日報,2023-05-04(001).

[7] 重慶市統計局.2022年重慶人口發展概況[EB/OL]. (2023-04-13)[2023-05-01]. https://tjj.cq.gov.cn/zwgk_233/fdzdgknr/tjxx/sjjd_55469/202304/t202 30413_11873987_wap.html.

[8] 張亦筑.“十三五”時期重慶公民科學素質大幅提升[N].重慶科技日報,2021-03-09(03).

[9] 張禮建,冉歡.西南地區公眾科普需求現狀研究——基于3757份問卷的調查分析[J].高等建筑教育,2019,28(6):171-182.

[10]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關于公布2023年重慶市基層科普行動計劃實施項目的通知[EB/OL]. (2023-02-22)[2023-05-01]. http://www.cqast.cn/htm/2023-02/22/content_51983846.htm.

[11] 重慶市科學技術局,中共重慶市委宣傳部,重慶市教育委員會,等.關于印發《重慶市科普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的通知[EB/OL]. (2022-03-09)[2023-05-01].http://www.cqkepu.com/html/content/22/03/275.shtml.

[12] 重慶市科協.萬鋼點贊重慶市農村科普工作[EB/OL]. (2021-09-07)[2023-05-01].https://www.kpcq.org.cn/work/133/418968133.shtml.

[13] 李曉梅,高立均,胡建波.《農業科技應用100例》系列科普作品創制探索與實踐[J].南方農業,2022,16(19):224-227,234.

[14] 葉志強,何春媛,皮竟,等.重慶市農業科技創新戰略探討[J].湖北農業科學,53(12):2945-2947,2954.

[15] 董擎輝,鄭妍妍,趙璞,等.淺析農業科普宣傳的有效路徑[J].河北農業,2022(2):49-51.

[16] 曲洪巖,張曉民.新時代農業科普著陸點問題思考[J].新農業,2022(1):85.

[17] 河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局.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科普宣傳工作[J].河北農業, 2021(7):12-13.

[18] 耿亭,余雙雙,劉明娜.中國農業科學院廊坊科研中試基地科普工作的實踐與建議[J].甘肅農業科技, 2021,52(11):90-95.

[19] 司菲菲.司爾特:開展農業科普實踐活動[J].中國農資,2021(11):14.

[20] 歐善國. 數字化時代農村科普工作創新策略研究[J].現代農業研究,2022,28(12):88-93.

[21] 劉洪明.網絡科普宣傳在農業產業發展中的作用[J].云南農業,2022(9):14-15.

(責任編輯:易? 婧)

猜你喜歡
對策建議重慶市現狀
重慶市光海養蜂場
重慶市光海養蜂場
鑄造輝煌
——重慶市大足區老年大學校歌
我國融資租賃業發展現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關于惠城區發展農業的調研報告
職業高中語文學科學習現狀及對策研究
語文課堂寫字指導的現狀及應對策略
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的現狀與發展分析
我國建筑安裝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構建與實施的措施
重慶市關工委舉行成立二十周年紀念大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