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RAS對老年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的療效及炎癥因子的影響

2023-09-05 11:20唐芝翔
黑龍江醫藥科學 2023年4期
關鍵詞:圍術根治術胃癌

唐芝翔

(上饒市立醫院預防保健科,江西 上饒 334000)

胃癌是極為嚴重的腫瘤病變之一,以胃黏膜上皮細胞起源,地域差異性明顯,好發于東亞地區且病死率較高[1]。據統計,男性每10萬病例中24例死亡,女性每10萬病例中9.8例死亡[2]。目前臨床治療主要以腹腔鏡手術為主,但老年人由于體質逐漸減弱、免疫功能降低等,手術治療后并發癥的發生率較高。臨床分析發現,行手術治療的胃癌患者多數會在術后出現程度不一的并發癥及圍術期創傷,不僅對患者的免疫功能造成損害,還從生理、心理等方面對患者產生不利影響,阻礙機體康復。盡管胃癌患者整個術中存在很多不可控的因素,但結合快速康復護理方式能夠有效降低風險的發生,提升患者的疾病康復。加速康復外科(ERAS)理論于2001年由Wilemore和Kehlet提出,該理論主張采用一系列有循證醫學證據的圍術期處理優化措施,以促進患者快速康復[3],目前該理論已在胃腸外科中應用較為廣泛[4]。本研究將ERAS應用于老年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中,旨在探究其應用效果及其炎癥因子的影響。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經醫院倫委會審批,選取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胃癌患者72例。(1)納入標準:①均經病理確診;②>60歲;③預期可行腹腔鏡胃癌根治術;④均知情同意。(2)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部位惡性病變;②行姑息性手術切除;③有炎癥性或自身免疫性疾患;④合并幽門梗阻。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6例。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n=36)

1.2 方法

兩組均由同一外科組醫師完成腹腔鏡胃癌根治術。對照組:按常規圍術期方案予以術前、麻醉以及術后的指導,術后2~3d待首次肛門排氣后拔除胃管,術后5d內予以流食,術后6d過渡至正常飲食。觀察組:行ERAS管理。

1.2.1 術前:①心理及健康宣教:入院后即告知患者ERAS的主要內容,了解其心理需求,采用《華西心情指數評估量表》進行心情指數評分,對低度情緒不良患者行一對一心理護理,重度情緒不良患者填寫《自殺風險評估表》并請院內心理專家進行疏導。②營養篩查:對患者行營養風險評估(NRS),NRS≥3分者給予其營養干預,醫師與營養科交流后為患者制定個體化營養方案,NRS<3分者于7d后再次評估。術前責任護士應向患者宣教腸內營養制劑的功效、意義以及正確服用方法。③術前指導:控制患者的血糖及血壓,對有長期吸煙史的患者需進行2周的戒煙訓練,指導其學會正確咳痰及胸式呼吸,適應床上大小便。④腸道準備:術前6h內禁食,術前2h飲用≤400mL碳水化合物,合并有糖尿病者口服500mL果糖溶液。

1.2.2 術中:①保溫:借助保溫毯或暖風機等維持體溫≥36℃。②麻醉:全身麻醉聯合硬膜外麻醉。③液體治療:6~8mL/kg·h,盡量減少患者的水鈉潴留。④引流管放置:放置1根腹腔引流管至吻合口。⑤術中操作:術中操作輕柔,避免過度牽拉、鉗夾,注意控制損傷,盡量減少術中出血。

1.2.3 術后:①引流管:術后1d拔除導尿管,術后2d拔除引流管。②早期活動:術后第1d床邊站立及慢走1~2h,術后第2d床下活動2~4h,每天活動4~6h。③進食:利用“假飼”原理刺激腸蠕動,術后第1d無渣流質飲食,術后第2d流質飲食1000~1500mL,術后第3d流質飲食2000~2200mL。④輸液:保持每日總入量2000~2500mL,當口服入量≥2000mL時,停止輸液。

1.3 觀察指標

①術后療效。②炎癥因子:分別于術前、術后1d、3d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5mL,ELISA法測定白介素-6/8/10(IL-6/8/10)。③應激激素:分別于術前、術后1d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5mL,采用化學發光法測定皮質醇(COR)、促腎上腺皮質激素(ACTH)、腎上腺素(EPI)水平。

1.4 統計學方法

2 結果

2.1 術后臨床參數

觀察組術后下床活動、首次肛門排氣、術后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各臨床參數情況比較

2.2 炎癥因子

觀察組術后1d、3d的1L-6、IL-8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其IL-10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同時段炎癥因子水平比較

2.3 應激激素

術后1d,觀察組患者的COR、ACTH以及EPI水平均較對照組更低(P<0.05),見表4。

表4 兩組應激激素水平對比

3 討論

胃癌為消化系統常見疾患,治療該疾患的首選措施為腹腔鏡胃癌根治術,但由于解剖結構復雜、周圍毗鄰血管及胃周淋巴豐富,胃癌手術創傷性較大,加之大部分胃癌患者為高齡人群,手術的耐受力較差,易在術中及術后出現諸多的并發癥,因此圍術期的干預工作尤為重要[5]。目前外科已進入微創時代,其中腹腔鏡手術與ERAS為主要的發展方向,前者具有創傷小、疼痛輕及恢復快的優勢,后者則是通過圍術期的諸多干預手段來減少手術應激反應,加快術后康復速度[6]。有研究指出,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圍術期行ERAS理念干預,可有效縮短住院時間,加快患者康復[7]。

本研究中,觀察組術后下床活動、首次肛門排氣、術后住院均短于對照組(P<0.05),說明ERAS能夠顯著促進老年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的腸道恢復,縮短其住院周期,改善預后,這可能與術前胃腸道準備、術后腸內營養以及早期活動干預等有關,尤其是術后早期恢復飲食,有益于緩解機體的高分解狀態,促進胃腸功能的恢復。胃癌患者的免疫功能處于抑制中,手術的創傷則會加重機體內環境的紊亂,降低機體免疫力[8];而炎性因子則能夠調節介導免疫應答與炎性反應,進而引起組織以及器官的損害[9]。同時,手術應激以及炎性因子能夠抑制機體的免疫功能,同時手術應激也可激活應激激素,造成切口、肺部感染以及尿潴留和尿失禁等不良并發癥的出現[10]。在本研究中,觀察組術后1d、3d的1L-6、IL-8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其IL-10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同時術后1d,觀察組患者的COR、ACTH以及EPI水平均較對照組更低(P<0.05),提示ERAS可減輕老年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炎癥與應激反應。究其原因,ERAS理念注意術中患者的保溫,可減少因溫差誘發的應激反應,加之硬膜外麻醉的使用,可有效阻斷傷害性感受傳導,抑制手術應激,進而患者的炎癥因子及應激激素等水平得以改善。

綜上所述,ERAS可促進老年腹腔鏡胃癌根治術患者術后胃腸功能的恢復,縮短住院周期,減輕機體的炎癥及應激反應,具有較高的實用性及可行性。

猜你喜歡
圍術根治術胃癌
近端胃切除雙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術用于胃上部癌根治術的療效
圍術期舒適干預應用于口腔頜外科的效果
前列腺癌根治術和術后輔助治療
內鏡下食管靜脈曲張套扎術的圍術期處理
圍術期血液管理新進展
H形吻合在腹腔鏡下遠端胃癌根治術中的應用
P53及Ki67在胃癌中的表達及其臨床意義
β受體阻滯劑在圍術期高血壓中的應用
胃癌組織中LKB1和VEGF-C的表達及其意義
胃癌組織中VEGF和ILK的表達及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