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陌生化”理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探究

2023-09-06 07:54朱曉琳
教育界·A 2023年21期
關鍵詞:陌生化理論閱讀教學

【摘要】小學語文是學生獲取語文知識的基礎階段,也是培養學生語文閱讀習慣的關鍵階段。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語文教師需要注重教學理念以及教學方法的創新,在日常的閱讀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輕松且愉快的閱讀氛圍,提高學生對閱讀的興趣。文章對“陌生化”理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具體分析。

【關鍵詞】“陌生化”理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

作者簡介:朱曉琳(1986—),女,江蘇省昆山市玉山鎮第三中心小學校。

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小學語文教學涉及諸多的閱讀教學內容,需要語文教師合理地選擇教學方法,以培養與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及閱讀能力為目標,創新性地開展語文閱讀教學?!澳吧崩碚撌且环N新型教學方法,具有培養學生閱讀興趣、改善閱讀教學氛圍以及深化閱讀教學的作用。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嘗試在閱讀教學中運用“陌生化”理論,提高閱讀教學水平。

一、“陌生化”理論的相關概述

(一)含義

“陌生化”理論源于藝術創作,是俄國形式主義的核心概念。俄國文學理論學家什克洛夫斯基曾表示,“陌生化”實際是一種感覺的更新,即人類看待人生、事物以及世界的傳統感覺的更新,其具有將人類從狹隘的日常關系當中解脫出來的作用,在減少人類生存束縛的同時,助力人類擺脫習以為常的慣性思維及行為習慣等。除此之外,當人類面對習以為常的事物時,“陌生化”理論脫離了自動化以及機械化的方式,選擇使用創造性的方式讓人類從事物中找尋新的發現,以便于提高人類對事物的新鮮感。什克洛夫斯基認為,“陌生化”理論會增加藝術形式的感受難度,在強化審美效果的同時延長審美時間,其在文學作品的創作中具有多種實現途徑[1]。

(二)應用

“陌生化”理論常被應用于現代文學當中,例如邱江寧創作的《清初才子佳人小說敘事模式研究》在研究方法上融入了“陌生化”理論,作品的內容以及寫作方式等較為新穎,屬于第一部從文本視角對清初才子佳人小說的敘事模式進行創作與研究的作品。首先,該作品引用了“陌生化”理論,從清初的民族文化入手,主要研究清初才子佳人小說的整體語境[2];其次,該作品將才子佳人小說具體作品的敘事模式與以往的文學作品的敘事模式進行縱向比較,例如曹雪芹的批判以及張竹坡對于《三國演義》的評點等,論述的重點內容是我國古代文學傳統;最后,作者還對古代文學理論進行了提煉,并在考察小說的基礎上對才子佳人小說進行了分類,例如排障敘述類、故事套故事敘述類以及對稱性敘述類等。

二、“陌生化”理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意義

(一)產生閱讀距離

人們往往會忽略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物,并疏于思考。例如國內外遠近聞名的旅游勝地,每年都會吸引來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進行游玩,但是對當地的居民而言,這是十分常見的風景,因長期身處其境,便逐漸對風景的魅力產生熟悉感,久而久之,可能會產生審美疲勞。從“陌生化”理論的角度進行分析,導致審美疲勞的是已知事物,并非未知事物。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閱讀內容較為固定,是“已知事物”。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讓閱讀“陌生化”,拉大學生與閱讀內容之間的距離,適當增加閱讀學習的難度,并通過延長閱讀時間的方式培養學生對于閱讀的敏感度。

(二)體驗閱讀過程

閱讀是一個享受的過程,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應加深理解與體驗,而非僅是學習知識。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情境,讓學生自行展開想象。例如,教師可以創設欣賞藝術展覽的情境,讓學生想象自己在未開始進行藝術欣賞時,便有他人在旁夸夸其談作品的藝術價值。這種行為存在一定的負面影響,容易讓其他人失去欣賞的興趣。缺乏感受作品的過程,學生便無法親身感受作品的創作魅力,進而無法體驗感受之美,難以靜心體會藝術魅力。事實上,無論是對藝術作品的欣賞,還是對文學作品的閱讀,體驗感都十分重要,因為心靈的震撼、感官的刺激、某種復雜的感情都是無法用語言進行形容的,其可以被稱之為“領略”[3]。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不能僅重視知識的傳授,還要帶領學生親身感受,體驗閱讀過程。

(三)轉變閱讀視角

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常見課程,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轉變閱讀視角,重視感受生活,幫助學生形成正確且健康的生活態度。生活需要用心去感受,當人們打破原有的慣性思維,試著跳出生活中的常態化感受,重新以藝術的視角看待生活事物,會發現生活如此美好。在閱讀中,學生轉換視角進行閱讀,可能會領略到不一樣的美。例如,《七律·長征》的韻律以及畫面是美的,并且詩中充滿著豪情與革命情懷,而如果學生換一個視角進行閱讀,可能會領略不同的感受,此時單一的閱讀文本又會散發出新的魅力與感染力[4]。

三、“陌生化”理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合理利用文本解讀“陌生化”

1.明確要素核心,重新構架文本

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優先明確閱讀要素核心,并依據學生的知識框架重新構架文本。例如,《父愛之舟》這篇課文的閱讀目的是引導學生了解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詳細閱讀場景、細節的描寫以及人物的刻畫等,此為閱讀的重點內容。相比于其他閱讀文本,《父愛之舟》的描寫設有多個場景,每一個場景都蘊藏著作者不一樣的情感,此種情感的表達看似較為分散,但實際上是一種場景的融合,其更容易將學生帶入作品的情景當中[5]。為此,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可以挑選三個具有代表性以及教學意義的場景,利用“先扶后放”的教學方法指導學生掌握寓情于景的寫作方式,隨后讓學生試著對生活中的場景進行描寫。

2.緊扣主旨細節,感悟內心獨白

作者在創作文本時都會設有明確的主旨,因此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需要緊扣文本主旨,注重感悟作者的內心世界。例如在《父愛之舟》中,作者描寫了一個趕廟會的場景,通過一系列的細節描寫形成對比,以此吸引學生繼續閱讀。教師可以將逛廟會的場景作為教學樣本,引導學生重點閱讀“我”獲得全班第一名后回家向父母報喜的情節,將該場景中對于人物動作的簡單刻畫與文本的其他細節描寫作對比,讓學生感受人物刻畫的魅力,領略文本中心理活動、語言以及行為等描寫的精彩,并知曉這三者在寫作中的重要性[6]。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朗讀細節處的描寫,讓學生了解細節描寫的美感。此種教學方式實際上是應用了“陌生化”理論,從主旨細節的角度展開教學,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探究意愿。

3.逐級登階而上,培養表達能力

小學語文的閱讀教學較為基礎,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引導學生逐級登階而上,完成從基礎知識到難點知識的學習,重點培養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陡笎壑邸纷畲蟮膶懽魈攸c是場景描寫與情感表達的自然融合,教師可以通過閱讀指導,讓學生將此種寫作方式應用至實際的學習生活當中,鍛煉學生的情感表達能力。教師可以運用“陌生化”理論對閱讀教學進行設計。首先,教師需要選取三個場景[7]。場景一:趕廟會,指導學生學習場景細節的描寫;場景二:籌錢上學,指導學生學習情感表達的描寫;場景三:送“我”上學,引導學生自主完成閱讀并進行相關知識的總結,讓學生自行領悟寓情于景的寫作方式。其次,教師可以適當地開展實踐練習,指導學生通過對生活場景的描述抒發自身情感。

(二)巧妙設問置疑尋找“陌生化”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任何一篇閱讀文本都具有一定的價值。為此,教師需要圍繞教學目標展開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走進閱讀文本,體會作者的創作情懷以及文本的創作價值等。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陌生化”理論,通過提問引發學生的思考,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這一篇課文時,部分教師常常會選擇幾個景物描寫進行分析,此時,學生的閱讀積極性不高[8]。為了改變教學現狀,教師可以應用“陌生化”理論,從常見的景物描寫中挖掘出全新的學習問題,如“作者是如何將見聞與聯想結合的?”“文中作者的見聞有哪些?”等,以此激發學生的閱讀與探索欲望。

(三)科學選擇方法應用“陌生化”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科學應用“陌生化”理論。例如,《天地人》一課屬于識字課,教學目的是理解“天地人,你我他”六個字,事實上,小學生對這六個字并不陌生,其屬于生活中常見的漢字。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注重傳統漢字文化的融入。首先,教師可以創設“陌生化”情境,通過情景對話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你我他”之間的區別,例如“我的名字叫小王,你的名字叫什么?他的名字又叫什么?”其次,教師可以設置句式填寫,通過“ 是你的, 是我的, 是他的”的句式,加強學生對文字的認知[9]。最后,教師可以開展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利用一篇閱讀文本,以分角色朗讀的方式區分“你我他”,加深學生對文字的理解。學生對這種教學形式較為陌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容易產生新鮮感,有助于學生文字學習意識的培養與鍛煉。

教師除了要教授學生字音字形的知識,還要引導學生體會文字背后的文化內涵,挖掘學生識字的“陌生點”,運用組詞法、聯系生活法、看圖法、字理識字等適當的方法開展教學,讓學生在趣味識字中掌握多種識字方法。在講授“天”這個漢字時,教師可將其與“睛天”“陰天”“雨天”這幾個學生所熟悉的詞匯聯系起來,并加以拓展。通過這種方式,學生可以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來學習新的漢字,并拓展新漢字的內涵,由此可以讓學生在原有的知識基礎上,加深對新漢字的記憶和理解,縮短學生與生活之間的距離。

大多數學生在課前都會預習,并且對課文的內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在課堂上,面對一些不夠“新鮮”的教材,教師可以采用“陌生化”的教學策略,對熟悉的教材進行拓展,使學生不斷開闊思路,增強知識儲備,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四)文本互釋比較打造“陌生化”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存在多篇意在傳遞精神或情感的文本,其本身的結構可能缺乏巧妙的構思,但其語言底蘊以及創作思想等較為深刻,此種文本可以通過文本互釋比較打造“陌生化”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了解文本的內容,再帶領學生對其進行鑒賞,最后再引入同類型的文本進行互釋比較。這種教學方式能夠較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學生通過陌生文本進行思維的拓展。例如,在教學《小英雄雨來》這一課文時,教師可以引入同類型的閱讀資料,例如抗戰時期的史實性資料以及英雄人物傳記等,如此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進行理性閱讀,還可以豐富學生學識,拓寬學生眼界[10]。此外,針對孤立存在于教材中的閱讀文本,教師也可以運用“陌生化”理論進行教學。比如教師可以從課外引入類型相關或是題材相同的文本,引導學生通過互釋比較的方式學習文本的寫作技巧、情感表達方式以及創作特色等,進而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

結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應用“陌生化”理論,可以讓學生產生閱讀距離、體驗閱讀過程以及轉變閱讀視角等。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合理利用文本解讀“陌生化”、巧妙設問置疑尋找“陌生化”、科學選擇方法應用“陌生化”以及文本互釋比較打造“陌生化”等策略合理應用“陌生化”理論,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

【參考文獻】

[1]李建,黃苓.“陌生化”理論指導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研究[J].山東教育,2021(18):40.

[2]鄭醉榴.“陌生化”理論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的運用[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21(7):40-43.

[3]王建業.高中語文文言文閱讀教學“陌生化”實踐[J]. 中學教學參考, 2021(7):4-6.

[4]孫秀麗.略論運用“陌生化”理論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J].中國校外教育,2018(17):129-130.

[5]李金和.基于陌生化藝術的教學設計[J].小學教學研究,2022(12):41-42.

[6]張淑娟. 陌生化視域下的閱讀教學探微[J]. 小學教學參考, 2021(25):32-33.

[7]王先紅, 陸劭桓. “陌生化”理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活用[J]. 廣西教育, 2018(33):51-52,56.

[8]易志軍.教學新思維:“陌生化教學”的理論架構[J].小學語文教學,2018(33):7-10.

[9]熊鶯. 易志軍老師的“陌生化教學”[J]. 小學語文教學, 2018(33):56-58.

[10]陳景溢.小學語文課堂應用陌生化理論吸引小學注意力的研究[J]. 文淵(高中版),2019(2):658,697.

猜你喜歡
陌生化理論閱讀教學
堅持理論創新
神秘的混沌理論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塵埃落定》中“陌生化”成分的英譯研究
談閱讀教學中的快樂
談高中研究性閱讀教學
如何進行初中英語閱讀教學
人間奇劇——論易卜生筆下倫理身份的陌生化
閱讀教學中的“追問”略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