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讓“個性化學習”在小學音樂課堂上閃光

2023-09-06 07:54周潔
教育界·A 2023年21期
關鍵詞:個性化學習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摘要】小學音樂學科對于學生的成長、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小學音樂教師應重視音樂教學的內容,讓學生得到良好的熏陶,提升審美能力,實現個性化發展。文章分析了在小學音樂課堂上開展個性化教學的注意事項,并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七個方面的建議。

【關鍵詞】個性化學習;課堂教學;小學音樂

作者簡介:周潔(1993—),女,江蘇省南通市海安市城南實驗小學。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已經逐步取代了“以教師為中心,以分數論成敗”的教學理念,小學課堂呈現出新的氣象。然而,教師不應止步于此,在突出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同時,教師還應重視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在部分音樂課堂上,教師使用了傳統教學方式,強硬地向學生灌輸音樂知識,使本該充滿樂趣、充滿活力的音樂課堂變得乏味、枯燥,嚴重地影響了音樂教學的質量以及音樂本身藝術性的展現。為此,教師需要堅持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并根據學生的思維特點和學習需求為學生安排更具特點的學習活動,讓學生愛上音樂課堂,享受音樂的精彩和學習的快樂。

一、設定個性化目標,指明學習方向

教學目標可以為課堂教學指明方向,然而在音樂課程中,如果教師為學生設定完全一致的教學目標,部分學困生可能會因無法達成教學目標而產生心理壓力,這會影響音樂教學的效果。為了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進步,教師有必要基于學生的音樂素養以及發展需求等設計差異化的教學目標[1]。

例如,在教授《太陽出來喜洋洋》這首歌時,為了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節奏完成學習任務,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設定個性化的教學目標。具體來說,教師可以先在課前使用電子問卷與學生交流,了解不同學生的預習質量,以及學生的音樂素養等。隨后,教師可以基于學生的學習情況設定個性化的教學目標。針對能力稍強的學生,教師可以設定如下教學目標:1.能夠在體驗、實踐中感知山歌的特點;2.明白五聲調式、上波音的特點;3.了解四川地方語言的特色,體會歌曲的意境;4.能夠有感情地演唱歌曲。而針對能力稍弱的學生,教師則可以安排相對基礎的教學任務,以便這部分學生順利達成教學目標,保持興趣學習音樂知識。

顯然,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和發展需求設定個性化的教學目標,以滿足每個層次學生的成長需要,促使學生更好地發展。

二、制訂科學的教學方案,促進個性化發展

教師是課堂活動的設計者,音樂教學的效率與教師的教學設計有很大關系[2]。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接受音樂熏陶,教師還需要積極地調整自己的教學定位,制訂科學的教學方案,讓音樂教學內容展現自身的魅力,同時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比如在教授《頑皮的小杜鵑》這首歌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思維習慣制訂如下教學方案。首先,教師可以播放展示春季自然景象的視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播放《頑皮的小杜鵑》這首歌,讓學生沉浸在這一教學情境中。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在熟悉音樂后跟著音樂哼唱。其次,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知道這首歌主要講了什么嗎?”在學生回答后,教師可以接著引導道:“是的,這是一只頑皮的杜鵑,老師還想考考你們,大家知道這只小杜鵑是從哪里飛來的嗎?”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會將注意力集中在歌詞上,進一步走入教學情境。最后,教師可以和學生一起唱這首歌,讓學生帶著自己感受唱歌,將自己的情感展現出來。

教師雖然是課堂活動的制訂者,但歸根結底教師的工作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在選擇教學方式、制訂教學方案時不能僅根據個人的喜惡,而應根據學生的思維習慣和學習特點,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學習能力提升。

三、進行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想象力

在開展音樂教學時,教師應該充分發揮音樂學科的優勢,利用美妙的音樂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通過多種方式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3]。小學時期的學生正處于充滿童趣和好奇心的階段,同時他們思維活躍,有諸多天馬行空的想法。在音樂教學中,教師可以應用啟發式教學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創造力,讓音樂課堂更好地發揮作用。

比如在教授《豐收歌》這首歌時,筆者詢問學生:“大家聽了這首歌,認為農民伯伯在豐收后,心情會是怎樣的呢?他們臉上會有怎樣的表情呢?請大家說說自己的看法!”在筆者提問后,有學生主動分享了自己的想法:“我認為農民伯伯會很高興,他們捧著自己的勞動成果,一定會非常欣喜!”隨后,筆者鼓勵學生根據自己學習時的體會以及歌詞的內容,想象農民伯伯收獲作物時的場景,并在紙上畫出來。在學生完成繪畫作品后,筆者還組織了評選活動,引導學生評選最有個性、最有美感的畫。這一教學活動從《豐收歌》出發,既讓學生學習了音樂知識,表達了自己的想法,又讓學生擁有發揮想象力創作的機會,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和審美能力。

在開展啟發式教學時,教師需要提示學生根據所學的部分內容去想象,這一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想象力,也有利于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發展。

四、重視作品分析,提高學生素質和修養

音樂教學中包含大量關愛他人、孝順父母的內容,教師可以據此開展音樂教學,讓學生獲得良好的熏陶,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為此,教師需要選擇具有教育意義的音樂作品,并采取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分析音樂作品,進行深入思考。

比如在教授《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這首歌時,筆者先問道:“同學們,你們覺得自己的媽媽是怎樣的呢?”有學生說道:“我的媽媽是和藹的?!币灿袑W生說道:“我媽媽非常嚴厲?!痹趯W生回答后,筆者不急著說出自己的想法,而是播放了《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這首歌,然后鼓勵學生討論這些問題:這首歌中的媽媽是怎樣的?為什么說“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筆者又播放了《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并鼓勵學生結合這首歌進行分析,以加深學生對歌曲內容的理解。

小學生具有很強的可塑性,良好的熏陶對其十分重要。在開展音樂教學時,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教學方式來帶領學生分析具有教育意義的音樂作品,使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這也是音樂教育的最終目的。

五、運用多媒體設備,增強教學直觀性

隨著經濟和科技的發展,多媒體設備已經被運用到各個階段的教學中。單純依靠教師的口語表達,學生可能難以深刻地感受到音樂作品的美,使用多媒體設備時,教師可以展示豐富的教學資源,使原本抽象的音樂知識形象化,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4]。因此,在開展小學音樂教學時,教師也應積極地運用多媒體設備增強教學的直觀性,讓學生順利地進入音樂情境學習音樂知識,獲得豐富的感受。

比如在教授《憶江南》這首歌時,首先,筆者使用多媒體設備展示了江南地區的風景名勝以及眾多小吃。在學生觀看視頻資料后,筆者才播放這首《憶江南》,并鼓勵學生結合自己看到的視頻討論這首歌的歌詞。其次,筆者展示了自己課前制作的演示文稿,讓學生了解《江南好》這首歌的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以及這首歌的靈感來源——江南絲竹名曲《歡樂歌》。最后,筆者播放了古箏、鋼琴、二胡版本的《憶江南》,然后鼓勵學生思考這一問題:哪種樂器更適合這類音樂作品呢?

為了讓學生獲得切實的感受,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豐富的教學資源,隨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獨特想法,鍛煉學生的思考、表達能力。

六、關注學生之間差異,踐行因材施教原則

多元智能理論認為,不同學生的學習背景和學習經歷是不同的,這會導致學生建構知識體系的方式存在較大的差異。然而,在以往的音樂課堂上,教師往往只為學生提供同樣的學習活動,這樣做無法滿足全體學生的學習需求,難以讓全體學生構建科學的知識體系。為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需要營造更具開放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基于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進行分析、表達,真正踐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比如在教授《映山紅》這首歌時,教師就可以營造更具開放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基于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進行分析、表達,以滿足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傲私飧枨械那榫w,分析歌曲表達的情感”是本次教學的重點,但是不同學生的情感分析能力不同,偏好的情感分析方法也存在較大差異,倘若教師布置統一的探究任務,部分學生可能難以順利完成任務。因此,教師可以設計如下任務:“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對歌曲表達的情感進行分析?!边@樣的任務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分析歌曲表達的情感。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提供一些引導,如播放《閃閃的紅星》這部電影的片段,讓學生了解這首歌曲的創作背景,從而正確解讀歌曲蘊含的情感。面對通曉樂理、音樂常識積累較為豐富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通過反復聆聽歌曲等方式解讀這首歌。

在開展音樂教學時,教師可以設計開放式學習任務,鼓勵學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對樂曲的分析。這樣做不僅能夠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還可以使學生更有學習的動力,更為主動地探索音樂知識。

七、設計合作學習任務,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優勢

要想更好地踐行個性化教學,教師不能只看到學生之間的差異,還要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個性,讓學生在音樂課堂上看到自己的價值。合作學習活動無疑可以滿足學生的成長需求,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價值。因此,在開展音樂教學時,教師也應當主動地設計合作學習任務,鼓勵學生組成合作學習小組,并引導學生合理分工,明確自己在小組中的位置和價值,從而有效地貢獻自己的力量[5]。

例如,在教授《我的祖家是歌鄉》這首歌時,教師便可以設計合作學習任務,讓學生通過合作探究深入學習這首歌?!段业淖婕沂歉栲l》這首歌是一首民歌,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民歌的獨特魅力,教師可以在學生學習演唱這首歌后,鼓勵學生組成學習小組,構思與之對應的舞蹈表演。在學生分好組后,教師需要輔助學生明確組內各成員的作用,以便每個成員順利地發揮作用。

在組織合作學習活動時,教師需要先整體分析學生的音樂素養和教學目標,然后鼓勵學生分組,并根據組員的能力、特點分工,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個性的平臺,在小組中取長補短,獲得更有效的發展。

結語

總而言之,音樂教學應該是讓學生感到快樂、輕松的,教師不應讓知識教學成為音樂課堂的主要內容,這不僅會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會讓音樂教學的作用無法充分發揮出來。新時期的音樂教師應探究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來開展個性化教學,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音樂課堂參與度,讓學生得到良好的熏陶,通過學習音樂知識發展多方面的素養和能力。

【參考文獻】

[1]劉艷玲.基于小學音樂教學踐行“生本”理念的思考[J].黃河之聲,2020(6):120.

[2]米曉培.創新理念,提高素質:探究小學音樂有效教學策略[J].才智,2020(9):22.

[3]翟鈺佳.運用綜合性的教學手段創設小學音樂課堂情境教學[J].藝術評鑒,2020(7):126-127.

[4]陳淳.新時代背景下小學音樂學科課堂教學改革初探[J].新課程導學,2020(增刊2):52-53.

[5]沈莉.網絡新技術支持下的小學音樂個性化學習思考與實踐[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1(10):93-94.

猜你喜歡
個性化學習小學音樂課堂教學
教學資源支持下的Sakai個性化學習研究
微視頻在初中英語聽力教學中的應用探索
基于SOA的在線學習資源集成模式的研究
提高小學音樂課堂提問有效性的策略
開啟學生智慧,構建快樂課堂
如何走出小學音樂教學的困境
素質教育背景下音樂欣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且行且思,讓批注式閱讀融入課堂教學
對初中化學課堂教學的幾點思考
初中歷史課堂教學的導入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