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村透谷抒情詩意象闡釋

2023-09-06 07:55楊穎
關鍵詞:抒情詩意象

摘要:北村透谷的后期創作主要集中于抒情詩。描寫對象遵循“地下→地上→空中→露水”的線索,從無眼無鼻的蚯蚓、被拋棄于海底的螃蟹、無家可歸的乞丐寫到自卑的螢火蟲、田野中飛翔的迷途的蝴蝶等??雌饋砗敛幌喔傻膶ο?,其實正是蟬一生生長過程的寫照。通過對不同意象變化過程的分析,不僅闡釋了北村透谷筆名“蟬羽”的意義,更揭示了北村透谷政治運動敗北后,希望通過文學實現政治理想的心路歷程。這是北村透谷在現實生活種種重壓之下,充滿青春苦悶的體現,也是明治維新后,更加理性地吸收西方文化的時代影響,更是北村透谷始終站在浪漫主義精神解放運動前列的體現,顯示了其作為作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關鍵詞:北村透谷;抒情詩;意象

作者簡介:楊穎,哲學博士,華僑大學文學院講師,主要研究領域:中日比較文學、日本近現代文學(E-mail:yangying1982214@163.com;福建 泉州 362021)。

基金項目:華僑大學高層次人才科研啟動項目(15SKBS208)

中圖分類號:I31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6-1398(2023)04-0152-09

日本近代詩人、評論家北村透谷(1868—1894)的文學創作涉及詩歌、評論、小說、戲曲等多種題材,但唯有詩歌創作貫穿始終。根據目前最權威的巖波版《透谷全集》(全三卷)(勝本清一郎編)來看,從1889年4月北村透谷自費出版的處女作自由律長詩《楚囚之詩》開始,到1893年秋北村透谷自殺前發表的最后一篇短詩《露的生命》為止,其間共創作了24首詩歌(見表1)。

在日本近代詩歌史上,普遍以《蓬萊曲》為分界線將北村透谷的詩歌創作分為前期和后期兩個時期。前期創作以《楚囚之詩》(1889)和《蓬萊曲》(1891)兩部敘事詩為主,后期創作主要以《蚯蚓》、《平家蟹》、《路倒》、《彈琴與嬰兒》等抒情詩為主。自費出版的處女作《楚囚之詩》被稱為日本近代第一部長詩,是不滿17歲的少年北村透谷在經歷了自由民權運動失敗后,決心通過文學途徑實現自由與民權理想的初次嘗試。兩年后自費出版的劇詩《蓬萊曲》被認為是日本近代戲劇史上的第一部長篇劇詩,也是北村透谷作品中最長篇的詩作,全詩描寫了一個既否定現實,又反抗仙境統治的青年形象,通過這一形象寄托了北村透谷對自由理想的強烈追求,也表達了其對人生、世界以及藝術等多方面的觀點。其間發表的幾篇有關夢和春的詩,可以看做是《楚囚之詩》的余韻之作,反映了作者試圖從民權挫折中重新站起來,和愛人開始新生活的愿望。后期創作由敘事詩轉向抒情詩。與前期以反映政治失敗后的心境為主的敘事詩相比,后期創作不僅體裁短小精悍,表現手法也逐漸轉向意象的展現。通過對不同意象的分析可以揭示作者的內心世界。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說:“意象是融入了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是借助客觀物象表現出來的主觀意象”。在有關北村透谷抒情詩的研究中,雖有對詩中不同事物的具體分析進而上升到精神領域的探索,如橋詰靜子的《透谷詩考》(1986),黒古一夫的《北村透谷論―向天空的渴望》(1979)、《<蝶>的行蹤》(1977)等,但缺乏將不同事物的軌跡分析與北村透谷的筆名聯系起來,以及對背后原因的綜合考察。

本文通過對抒情詩中蚯蚓、螃蟹、乞丐、骷髏、蝴蝶等各種意象變化軌跡的具體分析,不僅展現了其與北村透谷筆名“蟬羽”的呼應關系,還試圖從個人、時代等角度揭示北村透谷后期集中于抒情詩創作及抒情詩中意象變化的深層動因。

一抒情詩蘊含的不同意象

(一)蚯蚓和螃蟹

《蚯蚓》創作于1891年6月9日。就內容而言,它僅相當于《蚯蚓之歌》的開始部分,僅寫了兩段就沒有再寫下去。同年5月12日的日記中,北村透谷寫道:“《蚯蚓》、我看到蚯蚓輾轉的樣子,于是期待以此作一首小詩?!痹凇厄球尽返幕A上創作的《蚯蚓之歌》相對比較完整,共二十二連,據研究者勝本清一郎的推算應該創作于《蚯蚓》后不久。全詩一改《蚯蚓》中的漢文調,采用了和文的對話形式。講述了一個名叫“云水”的主人公漫步于朝陽中,正想要低頭去系松掉的草鞋帶,突然一只蚯蚓闖入了他的視野。主人公本因失戀而流浪,好不容易被途中花園的景色吸引,心情轉好,卻又被突然闖入的蚯蚓打亂了心情,于是遷怒于蚯蚓。但之后通過與蚯蚓的對話,先前欲打蚯蚓的主人公反而對蚯蚓產生了欽佩之情。這是一只“無眼”“無鼻”“無家”的蚯蚓,它既不知道“時間”為何物,也不知道“仇”為何物。盡管生來凄慘,但蚯蚓卻展現出了常人無法企及的無欲無求的狀態。但正當主人公充滿感慨與欽佩之時,事情又出現轉機,蚯蚓被大群螞蟻圍攻,最終沒能逃過死亡的命運。至此,詩人意識到,不論你的人生是高貴還是卑賤,世間的萬事萬物最后都要歸于塵土的道理。與此相對,在《平家蟹》中,詩人卻塑造了一只充滿無盡恨意的蟹的形象。它被諸神拋棄,常年待在暗無天日的海底,總是帶著恨活著。期間,盡管蟹也曾試圖用它的角和鉗子去剪斷胸中的恨意,但結果卻是徒勞的。

《蚯蚓》和《平家蟹》中塑造的持不同生活態度的兩個生物,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存在于北村透谷內心的兩種矛盾生存狀態的體現。他一方面渴望無欲無求的生存境界,另一方面卻又無法擺脫作為“浮世人”的世俗觀念,只能過著充滿苦悶和矛盾的“地底生活”。這種矛盾在其前期創作的《蓬萊曲》中,通過主人公柳田素雄掙扎于“神性”與“人性”之間的內心糾葛中就已經表現出來了。在《平家蟹》的最后,詩人感嘆到:“夢、記得曾經的榮華、何時能看清現實”,暗示了詩人對自己無法達到無欲無求的理想境界的失望之情。關于“浮世人”所表現出的世俗觀念與世間萬事萬物終將歸土的思想在其后創作的《路倒》與《骷髏舞》中得到了進一步展現。

(二)乞丐、骷髏和嬰兒

《路倒》發表于1892年11月19日《女學雜志》第332號。全詩由五部分組成,每一部分都用“”符號作為分界線。圍繞著一個博通古今的“乞丐”和“浮世人”的對話展開。詩人在開篇部分集中筆力展現了一個又瘦又丑,似因病而痛苦的乞丐形象?!澳窍莸纳碥|、那頹廢的姿態、是何病痛讓你形容枯槁、是何煩惱讓你頹廢殆盡?!痹陔S后的描寫中,詩人突出了乞丐的身份與其行為所表現出的強烈反差。如,乞丐會對世人們所謂的“幸?!毖哉摫憩F出不屑一顧的態度;當人們可憐乞丐準備贈給他食物時,他卻面對唾手可得的食物選擇了離開;當乞丐面對即將到來的死亡時,卻表現出深邃的心境等。盡管北村透谷所塑造的自尊、率直、甚至有些固執的乞丐形象是受到了陶淵明《乞食》的影響,但通過這一形象的塑造從另一方面卻反映出北村透谷對世俗觀念的不認同,甚至是鄙視的態度,相反,對死亡卻表現出極其平靜的心態。

之后創作的《骷髏舞》更是集中表現出北村透谷對現世和死亡的清醒認識。全詩由六連組成,描寫了一個常年生活在“土中”的名為“小町”的骷髏?!靶☆北弧暗厣稀钡那僖艉退曃莱瞿嗤?,在面對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的變化時,心境也發生了變化。她回憶起過往的奢華生活,并與現在無人問津的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進而感嘆到:“談笑往西莫回首,今朝骷髏復殘香?!迸υ诩磳⒒氐健巴林小敝白鲎詈蟮奈璧?。通過對乞丐和骷髏形象的塑造,可以看出北村透谷對現世和過往的思考,“小町”的一生無疑是現實生活中人們的縮影,而乞丐所表現出的深邃則是北村透谷所向往的境界。在隨后發表的有關嬰兒的詩歌中,北村透谷進一步為我們展現了一個令人向往的無垢世界。

《嬰兒》《彈琴》和《彈琴與嬰兒》是三首以嬰兒為主題的詩?!秼雰骸钒l表于1892年11月26日的《平和》第8號,創作的契機與同年6月北村透谷的女兒英子的出生有很大關系。而《彈琴和嬰兒》發表于1893年5月3日的《平和》第12號上?!稄椙佟繁徽J為是《彈琴和嬰兒》的草稿,因此被推測是1893年5月3日之前創作的,并最終發表于1894年6月30日的《文學界》第18號上。在1893年4月8日發表的《明治文學管見(一)》中,北村透谷寫道:“對于幼小的嬰兒來說,看著可愛的玩具總是會笑,凝神聽著音樂的聲音是常有的事?!庇纱?,島崎藤村推測,“這部作品(《彈琴》—筆者注)是最初的草稿,而在《平和》上發表的或許是作者自己加筆完成的作品吧?!痹凇秼雰骸分?,詩人描寫了一個剛出生不久,能夢到世間人所夢不到的浮世外的夢,還可以單純地將母親的膝蓋當做最歡樂的地方的嬰兒形象。而在之后創作的《彈琴》和《彈琴與嬰兒》中,母親的形象卻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父親與嬰兒的對話。作品描寫了一個不知浮世苦惱,一味凝視彈琵琶人的手,聽琵琶音的純真的嬰兒形象。三首詩中,嬰兒的天真無邪、能夢到浮世外的夢是詩的共同主題,而母親形象的消失或許與北村透谷與妻子美娜子的關系破裂有很大關系。但無論如何,詩中對嬰兒所表現出的純真、無憂無慮,甚至能與浮世外的世界有所關聯的描寫可以看做是北村透谷對無垢世界向往的進一步體現。

(三)螢火蟲、蝴蝶與露水

《螢》發表于北村透谷去世后的1894年6月30日的雜志《三籟》第4號上。整首詩塑造了一只“在日暮來臨的草叢中”“寄生于腐草”的螢火蟲的形象。它“追逐著昆蟲”,略過“淺灘細川”,“悲傷地由月亮照耀著”,最后“漸漸消失在夜空中”。這一形象的塑造與杜甫的《螢火》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但不同的是北村透谷塑造的是一只更加弱小和卑微的螢火蟲。他不僅借鑒了杜甫詩中的“幸因腐草出”,更是將杜甫詩中的“敢近太陽飛”改為了“悲傷地由月亮照耀著”,甚至詩中的螢火蟲還因為太過卑微,只能在“日暮來臨的草叢中”,“微微”地“留下它的影子”。整首詩不免讓人產生一種壓抑感,這種壓抑感無疑與自殺前的北村透谷逐漸喪失了對生的渴望有很大關系。

之后創作的《蝴蝶的芳蹤》《睡蝶》到《雙碟的離別》 均圍繞“蝶”展開,“蝶”的意象是北村透谷去世前創作的最后一個意象。實際上,這并不是北村透谷在作品中第一次觸及“蝶”的意象。處女作《楚囚之詩》中已經蘊含了很多和蝶相關的情節。如,描寫獄中的主人公思念自己的“新娘”,想象著自己的靈魂追著新娘逃出獄窗,“我的靈魂也不在獄中,每日每夜悄悄地逃出獄窗。去追蹤我愛戀的少女之魂,在往日的花園里比翼飛翔?!蔽闹须m然沒有“蝶”的字樣出現,但詩人在想象自己的靈魂“逃出獄窗”,“追蹤我愛戀的少女之魂”,“在往日的花園里比翼飛翔”的情景時,不難讓人聯想到翩翩起舞的蝴蝶?!杜钊R曲》中,北村透谷直接用輕舞的蝴蝶來形容自己死去的新娘的魂魄?!八m將空蟬身留在塵世,靈魂卻高飛在云端深處。仔細想來,如果我擺脫了塵世的束縛,也能夠飛上天去把姬那,飛舞如蝶的水晶之魂追逐?!贝送?,北村透谷在評論和隨筆中也使用了“蝶”作為喻體,如在《最后的勝利者是誰》中,北村透谷談到“世相戰,人相爭,相戰是否有盡頭,相爭是否有終結?!瓌贁≌l決定。凱撒的勝利,拿破侖的勝利,只不過是屈指幾十年,也如蝴蝶的夢般虛幻。誰是最后的勝利者,誰是永久的勝利者?!?。以上的作品通過對蝶的化用使我們看到北村透谷對精神至上的追求,對自由浪漫的追求,也從側面反映了其對世俗社會的厭惡,渴望像一只蝴蝶一樣能“逃出獄窗”,“擺脫塵世的束縛”。而對于戰爭,在北村透谷看來,即使是勝利者,在歷史的長河中也不過“如蝴蝶的夢般虛幻”,這也體現了北村透谷反戰的一面。

去世前的北村透谷再次聚焦于“蝶”,只是這次的“蝶”與以往作品中的蝶有所不同:它已不是想象中的“蝶”,也不是作為喻體的“蝶”,而是實實在在飛舞在秋風中迷途的蝶。由三連十二行組成的《蝴蝶的芳蹤》中處處渲染著哀傷、蕭瑟之感。第一連的“在那秋天的原野盡頭,我向迷途的蝴蝶問詢”一句定下了全詩哀傷的基調。蝴蝶飛在“秋天的原野盡頭”這般荒涼和毫無生氣的季節中,而“我”卻向這只“迷途的蝴蝶”問詢,似乎注定一切都是沒有結果的。第二連的“在百花盛開的山野飛舞,蕭索的野外也是本身的歸宿”中,“蕭索的野外”再次讓人感受到秋的蕭瑟。之后創作的《睡蝶》同樣由三連組成,詩中描繪了一只在秋的原野,在殘破的花朵上睡著的蝶的身影。開頭的“今晨所起秋風中,改變了‘自然的色彩”一句說明突然來臨的秋季給昨夜還是繁華的夏季,給世間萬物都籠罩上秋的色彩。接著具體通過“低微的蟬聲”“悲哀的蟲音”“沙啞的鳥叫”等自然景物來突顯秋風使萬物衰退的景象,同時也給人以生命衰微之感。恰在此時,一只蝴蝶“睡在破敗的花叢中”,此情此景更增強了破敗和寂寥之感。最后一首《雙碟的離別》一改之前《蝴蝶的芳蹤》和《睡蝶》中只圍繞一只蝴蝶為中心的視角,將視線集中在一個枝頭棲息的兩只蝴蝶,描寫它們經歷了突然飛起、飛回原處、再次飛起、最后仍逃不過各奔東西的結局。詩的基調、季節的定位仍然是秋天,以“秋寒無情”“原野寂寥”“寒風”“秋風似劍”等語言繼續傳達著秋的殘酷和死的意象。

“露水”是北村透谷去世前創作的最后一首詩《露的生命》中的意象,于1893年11月30日發表在《文學界》第11號上。詩中描寫了一滴居無定所,在寒風中,形成于夜晚消失于早上的純潔的露水表現了北村透谷對生命的短暫和無常的感慨。同時,露水又是高潔的象征,也顯示了北村透谷的人生追求。

縱觀北村透谷后期創作的22首抒情詩,從蚯蚓寫到螃蟹、從乞丐寫到嬰兒、從螢火蟲寫到露水,意象不斷變化,內容充斥著大量的死亡意識,同時蘊含著豐富的情感。從地下的生物寫到地上的人,再到空中飛翔的昆蟲,最后凝結成一滴“不開不散,夜晚凝結清晨消失”的露水。這一變化過程正是蟬一生生長過程的寫照,暗合了作者“蟬羽”的筆名。

二暗合筆名“蟬羽”

縱觀北村透谷的筆名,不難發現與“蟬”有著深深的淵源。如“蟬羽”“蟬羽子”“透谷蟬羽”等。同時,在其作品中“蟬”的意象也頻繁出現。如在《蓬萊曲》中 ,“空中的聲音”嘲笑柳田素雄是“可憐啊,可憐俗塵作成的五尺空蟬之身”;柳田素雄在形容自己的思緒時也以蟬作比,“如同秋蟬倚樹不停地鳴喧”;在隨筆《客居偶錄》中,更是表現出對 “傍晚的微風出來之前,越過竹簾而來的晚夏之蟬”的關注。北村透谷不斷地在作品中將思想寄托于蟬,或是將自己比喻成蟬,足見其對蟬的喜愛。但令人疑惑的是,如此喜歡蟬的北村透谷在其創作的詩作中卻沒有一首是專門描寫蟬的,或是以蟬為主題的詩。而當我們反觀北村透谷抒情詩中的描寫對象時,不難發現從無眼無鼻的蚯蚓、被拋棄于海底的螃蟹,到無家可歸的乞丐、感嘆過去的榮華與現實殘酷的骷髏、單純無垢的嬰兒,再到自卑的螢火蟲、田野中飛翔的迷途的蝴蝶,描寫視角從地下到地上再到空中,恰是“蟬”一生生長變化過程的體現。古人認為蟬是喝露水生活的,唐代詩人虞世南的“垂緌飲清露,流響出疏桐。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蓖形镌⒁獾男≡姟断s》很為后世人稱道。開篇就表明了蟬的生活習性“飲清露”,同時又暗示著詩人高潔清遠的品行志趣。北村透谷自殺前創作的最后一首小詩《露的生命》,以“露水”命名無疑正是對蟬的點睛之筆。

除了意象變遷和蟬的生長變化過程相吻合之外,蟬蛻皮為成蟲之后,在短暫的剩余生命里,它會竭盡所能去鳴叫、去吶喊,這也與去世前的北村透谷在文壇高度活躍的經歷非常相似。1892、1893的兩年時間里,北村透谷幾乎將所有的精力都傾注在對社會時事的關注上,寫了大量反映社會時事的文學評論,如“蟬”一般,為國家、民族、民生不停地吶喊。在最著名的評論《厭世詩家和女性》中,他大膽贊美戀愛,強調戀愛的純潔和高貴,這給明治時期還處在個性壓抑、受傳統愛情觀束縛的青年們以極大的精神沖擊;在《何謂相涉人生》中,他主張文學要干涉人生,提倡主觀戰斗精神,與民友社的山路愛山圍繞著文學自律性與功利性這一問題展開了明治文學史上著名的“人生相涉論爭”;在《內部生命論》中,他更是針對當時的專制政權統治下的黑暗的明治社會提出了“想世界”,提倡文學應當表現人的“精神世界”的近代文學的理想。短短兩年的時間,他先后發表了評論、感想等文章近180篇。而進入1894年,即自殺的半年前,他便幾乎不再進行創作,仿佛失去了力氣一般,變成了一只“秋天原野上迷途的蝴蝶”,不再叫喊,只是靜靜地飛,最終化成了一滴“夜晚形成,翌日清晨消失的露水”。生命結束前的不斷創作正是對“蟬”在短短生命中的不斷鳴叫精神的真實闡釋。而象征高潔的露水也正是北村透谷人生追求的典型象征。因此,“蟬”的筆名不光顯示了北村透谷作為一名作家對社會的強烈責任感,同時也暗示了其生命的高潔與短暫。

三抒情詩創作及意象變化原因探析

北村透谷后期創作的二十二首抒情詩的意向變化,從蚯蚓寫到螃蟹、從乞丐寫到嬰兒、從螢火蟲寫到露水,意象從地下的生物變為地上的人,再到空中飛翔的昆蟲,最后凝結成一滴露水。他從早期長篇敘事詩的創作轉向短小精悍的抒情詩的創作,從表達政治理想的激情到對社會底層的關注,其中蘊含著他對理想與現實的思索、對生命無常的感嘆、對死的頓悟。這些變化無不與北村透谷對政治的失望、生活的挫折,明治維新后日本社會從盲目西化到理性的近代化的時代特點、以及北村透谷作為浪漫主義精神解放運動先驅的責任感等有著不可分割的聯系。

首先,就個人而言,是北村透谷對政治失望,試圖通過文學途徑實現自由與民權的理想的途徑。少年北村透谷曾積極投身于自由民權運動。他“想要成為一個能夠恢復可悲的東洋衰運的大政治家,一個能夠為了萬民的疾苦而舍棄自己的人?!辈⒂?883年9月參加了東京專門學校(后早稻田大學)的入學考試,進入政治科學習。而同一時期的相框上記載的漢詩,“世途困難復奚疑,志存濟時望不覊……自笑身世一蜉蝣,生死窮榮何必憂,區々丹心堅鐡石,一鞭又足振神洲?!弊屓藗兛吹搅艘粋€為世途擔憂,欲為自己的政治理想努力奮斗,甚至將生死置之度外的政治少年的形象。但遺憾的是,自由民權運動終因明治政府的強烈鎮壓走向分裂。甚至,民權運動的領導者為了挽救革命還下達了強盜計劃等的命令。這讓北村透谷感到與他參加運動的初衷,渴望掃除日本的封建殘余,實現真正的自由民主的政治理想相去甚遠,最終決定脫離運動。但脫離運動后的北村透谷并沒有消沉下去,而是將他的政治理想和追求轉向了精神層面,企圖通過文學的方式來實現政治理想。正如評論家小田切秀雄所言:“透谷從政治斗爭中敗退之后,便將自由民權運動中的民主主義的精神徹底轉化為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并確立了內省的、美的人生方向?!彼粌H創作了以反映民權志士為中心的長詩《楚囚之詩》,還在之后創作的劇詩《蓬萊曲》中展現了一位不斷追求真理和真正自我的青年柳田素雄的形象。在生命結束前的最后時刻,他仍然表現出對無欲無求的蚯蚓的渴望,對自尊的乞丐的向往,對能聽到浮世外的夢的嬰兒的喜愛。甚至以蝴蝶、螢火蟲等為主題創作了一系列的詩歌,可以說徹底實現了向天空中的飛翔,完成了從政治追求到精神追求的過程。

其次,就詩的內容而言,相較于前期詩作所展現的渴望從民權挫折中重新站起來的愿望,以及對自由理想的強烈追求,后期抒情詩中則充斥著更多的死亡意識,這無疑與北村透谷自身的生活經歷有很大關系。作為家中長子,北村透谷自幼跟隨祖父母生活,缺乏父母的關愛,生性敏感。1888年3月,北村透谷曾因胃病引發腦充血。同年11月,年僅十九歲零十個月的北村透谷便步入婚姻生活,4年后迎來了女兒英子,這些都使他過早地背負了家庭的重擔。1892年初,北村透谷又相繼失去了口譯和筆譯的工作。在日記中他寫道:“我所走過的二十三年是紛繁復雜的,因為愛情,因為經濟壓力,或因為疾病,所有這些都使我一事無成地度過了二十三年?!狈泊朔N種不免引來妻子的抱怨。為此,北村透谷在1893年9月專門寫了《給石板美娜子書簡》,信中表達了自己對妻子因自己貧窮而牢騷滿腹的憤怒?;蛟S正因為生活上的種種不如意,北村透谷在這一時期的抒情詩中描寫的帶著無盡恨意的螃蟹、被成群螞蟻圍攻吞噬的蚯蚓、對世人眼中的幸福持否定態度的乞丐、追憶現世和往昔的骷髏“小町”,消失在夜空中的卑微的螢火蟲、在秋天的原野中迷途的蝴蝶、在殘破的花朵上睡著的蝶的身影無不傳達著死的信息,可以說北村透谷在文學的世界中展現出了對死的渴望。

再次,就詩的形式而言,相較于前期創作的長篇敘事詩,后期抒情詩的體裁短小,格律更為自由,是北村透谷對古典和歌與西方浪漫主義精神的吸收和超越的體現。前期創作的《楚囚之詩》《蓬萊曲》等受拜倫、愛默生等西方浪漫主義思想與個人主義的影響較大,模仿西方長詩形式創作。但隨著日本國力的增強以及甲午戰爭中取得勝利,日本人的民族自信心得到一定恢復,因而在一定程度上開始擺脫明治維新初期的盲目躁進、不加批判的接受西洋文化思想的束縛,轉而傾向于更加理性的近代化過程。因此,在北村透谷后期抒情詩中,一方面吸收了西方詩歌中的浪漫主義思想,注重情感的自由表達,另一方面也又兼具了俳句的短小形式,不忘對古典和歌的回歸。如《孤飛蝶》中的“看似西行返東去,看似東飛歸西舞”一句,笹淵友一認為此句充滿了俳文的韻味讓人不禁聯想到了江戶時代的俳文集《鶉衣》,而“曾迷途于春野,不知不覺成昨日”一句則帶有些凈琉璃的味道。與此同時,詩句中也充滿著浪漫的、素樸的情感。而《螢》《蝶的方蹤》《睡蝶》《雙蝶的離別》中所展現的自然物已不再是抽象的、觀念的事物,而是透谷自身的象征,是其情感的自然寄托。

最后,對日本近現代文學史而言,后期抒情詩的創作是北村透谷始終站在浪漫主義精神解放運動前列的體現,對浪漫主義詩歌的開創仍具有重要意義。后期抒情詩中仍然充滿著北村透谷式的革命性,充滿著青春的苦悶,以及對人生和社會的探索。他塑造的出身卑微、生活凄慘的蚯蚓、螃蟹、乞丐、螢火蟲、孤蝶等的形象,不僅展現出北村透谷對處于黑暗明治之下的貧苦百姓生活的關心,也表現了其作為作家所具有的使命感和責任感。是其前期創作的長詩《楚囚之詩》和劇詩《蓬萊曲》中所表現的浪漫主義精神解放的延續。平岡敏夫曾指出,雖然北村透谷在自由民權運動敗北后 “拒絕現實,試圖進入觀念的世界。然而,最終北村透谷還是在對‘國民的不斷地關注中,賴以生存?!薄冻糁姟吠ㄟ^對獄中斗士不屈的意志的歌頌,表達了北村透谷對自由的渴望?!杜钊R曲》通過描寫一位不斷追求真理和真正自我的青年柳田素雄與大魔王的尖銳沖突,表達了詩人對黑暗的明治國家的強烈批判。評論文《德川氏時代的平民的理想》《國民和思想》《一種攘夷思想》《何謂相涉人生》等文章中,北村透谷更是追古溯今,對平民思想的產生、國民的本性、國民缺乏活氣的原因等進行了深刻的剖析。即使在生命結束前創作的抒情詩中,通過對慘死的蚯蚓、又瘦又丑的乞丐、常年生活在土中的骷髏、弱小而卑微的螢火蟲等的描寫也表現了其對國家、社會和百姓的關注。同時也通過對純潔嬰兒的描寫、“蝶”的意象的展現,表現了其對浮世外無垢世界的向往,對精神至上和自由浪漫的無限追求。最終一滴露水的設計更是昭示著北村透谷徹底實現了對精神世界的追求。

北村透谷抒情詩的創作意象從地上的蚯蚓、海里的螃蟹到自尊的乞丐、感嘆過去的榮華與現實殘酷的骷髏,單純無垢的嬰兒,從飛翔在夜晚的螢火蟲到徹底暴露在秋日中的蝴蝶,最后化作一滴終將消失在空中的露水。意象主體從低到高,從地下到地上,從夜晚到白天,暗合蟬的生長過程,與北村透谷筆名“蟬羽”形成呼應關系。去世前的北村透谷在文壇高度活躍恰如蟬的鳴叫,顯示了其作為作家的社會責任感,而只吃露水的秋蟬更是北村透谷人生追求的目標。后期集中于抒情詩的創作及抒情詩中意象變化的背后是北村透谷理想與現實的碰撞,是希望通過文學實現政治理想,是年輕的北村透谷過早背負家庭的重擔、是對古典和歌與西方浪漫主義精神的吸收和超越、更是北村透谷始終作為站在浪漫主義精神解放運動前列的先驅的體現。

On the Imagery of Lyric Poetry of Kitamura Tōkoku

YANG Ying

Abstract: The later works of Kitamura Tōkoku mainly focused on lyric poetry. His description follows the clue of “underground→ground→air→dew”, from earthworms without eyes and nose, crabs abandoned at the bottom of the sea, homeless beggars, self-abased fireflies, and butterflies flying in the fields and so on. The seemingly irrelevant objects are actually the portrayal of cicadas life growth proces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change of images, this paper not only explains the meaning of the pen name “Cicada feather” of Kitamura Tōkoku, but also reveals the psychological process of Kitamura Tōkokus hope to realize his political ideals through literature after the failure of the political movement. The concern for weak creatures shows his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mission as a writer, and it is also the embodiment of his pursuit of romanticism through literature after all kinds of pressures in real life. It is also the era influence of absorbing western culture more rationally after the Meiji Restoration.

Keywords: Kitamura Tōkoku; lyric poetry; imagery

【責任編輯:陳雷】

猜你喜歡
抒情詩意象
詩詞里的意象之美
一場細雨,攜著意象而來
優美的抒情詩——贊邱玉祥的水粉畫
意象、形神
論抒情詩的解讀模式①
解析與對話:西方抒情詩如何呈現內心
抒情詩身上的光
一株麥子的抒情詩
“具體而微”的意象——從《廢都》中的“鞋”說起
“玉人”意象蠡測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