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遮光度對紅錐播種容器苗生長的影響

2023-09-07 09:36張超
南方農業·下旬 2023年6期
關鍵詞:生長指標紅錐

張超

摘 要 為了探究不同遮光度對紅錐播種容器苗生長的影響,分別采用65%遮光度(Z1)、45%遮光度(Z2)、25%遮光度(Z3)和不蓋遮陽網(Z0)對紅錐播種容器苗進行遮陰處理,然后測試不同遮陰處理對紅錐播種容器苗的發芽率、保存率、苗高、地徑等生長指標的影響程度。試驗結果發現,不同遮光度處理對紅錐播種容器苗的影響達到顯著水平以上,紅錐幼苗對低光強的適應性很強,適當遮光有利于提高紅錐幼苗的光合能力;建議在紅錐播種容器苗生產實踐中,盡量采用65%遮光度的遮陽網對苗床進行覆蓋,以利于紅錐播種容器苗的生長和苗木等級的提高。

關鍵詞 紅錐;遮光度;播種容器苗;生長指標

中圖分類號:S792.17 文獻標志碼:A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2.023

紅錐(Castanopsis hystix)又名刺栲、紅柯、紅栲、紅黎及赤黎等,為殼斗科(Fagaceae)錐屬(Castanopsis)常綠闊葉高大喬木,是南亞熱帶優良速生用材樹種,主要分布于廣東省、廣西壯族自治區、云南省南部、貴州省西南部、福建省南部及湖南省南部[1-2]。紅錐具有速生性強、適應性強、天然更新良好、材質優、改良土壤、保持水土及經濟價值高等一系列優良特性;萌芽力極強,萌條生長迅速,能長出根出條,具有無性繁殖的特性;枝葉濃密,較耐蔭蔽,混生性能較好。近年來,紅錐作為珍稀用材和水源涵養林樹種進行純林栽培,亦可作為生態公益林改造、松林改造的混交造林樹種在福建省西北部推廣應用[3-7]。

目前,在紅錐種苗繁育方面,國內外有關專家主要側重于研究紅錐的采種、處理、貯藏及容器基質育苗等[4-19]。而關于遮陽網不同遮光度對紅錐實生苗生長影響的研究甚少,只有王明懷、姜英等對紅錐光合特性、光合作用特征及不同光強下的幼苗適應性進行一些研究[20-23]。因此,本試驗在紅錐引種地——福建省三明市,結合紅錐播種容器苗生產實踐活動,針對紅錐播種容器育苗設置了4個不同遮光度處理,旨在探討遮陽網不同遮光度對紅錐播種容器苗的發芽率、保存率、苗高和地徑的影響,為做好紅錐播種容器育苗、苗期管護等工作提供技術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概況

試驗地位于福建省永安市燕東街道新橋村,海拔215 m,地理坐標為東經117°22′19″、北緯25°58′15″,屬海洋性兼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7~16.5 ℃,極端低溫-7.7 ℃,極端高溫40.6 ℃;1月最冷,月平均氣溫8.0~11.5 ℃,7月最熱,月平均氣溫26.3~29.2 ℃;無霜期296 d,年平均降水量1 510~1 569 mm,年蒸發量1 403~1 455 mm,全年相對濕度為81%,土壤為山地黃壤[4-6]。苗圃地地勢平坦,視野開闊,交通方便,排水通暢。

1.2 試驗材料

紅錐播種容器育苗試驗的種子來源于福建省華安金山國有林場紅錐種子園,采自生長健壯、無病蟲害的母樹[7-11]。試驗所需的托布津、高錳酸鉀、復合肥、尿素、遮陽網等材料均購自永安市供銷合作社。

1.3 試驗設計

按單因素完全隨機區組設計,共設置4個處理,分別為65%遮光度(Z1)、45%遮光度(Z2)、25%遮光度(Z3)和不蓋遮陽網(Z0,對照),每個處理設5個重復,共設有20個樣地。

1.4 試驗管理

1.4.1 種子處理與儲藏

2020年12月中旬采種,種子采收后,用溫水浸泡種子,至溫水自然冷卻后,繼續浸泡24~48 h,去除劣種,期間每隔24 h換1次清水。在5~10 ℃環境里用濕度60%的新鮮河砂進行層積貯藏,每層沙厚度約為5 cm,2~3層為宜[12]。

1.4.2 播種床準備

深耕碎土做床,長10~15 m、寬1.0~1.2 m、高15~20 cm,步道寬30~40 cm,也可用新鮮河砂做床。

1.4.3 育苗容器和基質準備

育苗容器為塑料薄膜袋或無紡布網袋,規格為12~14 cm。將黃心土和河砂按照7∶3的質量比混勻配制基質,把裝好基質的容器擺放在平整過的育苗圃地,寬1.0~1.2 m,移苗前1 d用0.3%~0.5%高錳酸鉀(KMnO4)溶液淋透基質消毒[12]。

1.4.4 種子播種及管理

2021年2月上旬至3月中旬,選擇苗圃地中立地條件、光照、水分等基本情況大致一樣的20個樣地

(1 m×1 m)。采用密播的方式播種,先用清水淋透播種床,播種量為5~6 kg·m-2,播后將種子壓入土或沙中,蓋細土或沙約1.5 cm,然后在4個處理試驗地上搭建高度為50~60 cm的拱架,蓋上相應遮光度的遮陽網(含未蓋遮陽網),播后30~180 d待種子長出小苗時,將紅錐小苗移植到每塊試驗樣地的容器袋里(詳見1.4.5小苗移植),用毛竹片或鐵線條搭成高度為40~70 cm半圓形小拱架,然后再覆蓋上塑料薄膜及相應遮光度的遮陽網(含未蓋遮陽網)。

1.4.5 小苗移植

當小苗高達4~5 cm時可進行移植,于主根基部2~3 cm處切斷,并植于容器袋中[12-15]。移植后澆定根水,并蓋塑料薄膜及相應遮光度的遮陽網(含未蓋遮陽網)。

1.4.6 苗期管理

小苗移植后,每隔10~15 d噴水,補充水分,同時每間隔30~45 d噴施1次托布津1 000~1 500倍液。小苗移植后30 d,每間隔30 d噴施300~600倍液追肥1次(復合肥或尿素,先稀后濃)[7-8]。并做好田間拔草、揭開塑料薄膜和遮陽網等日常撫育管理。

1.5 試驗數據測定

播種發芽時及小苗移植后,從2021年3月15日開始調查紅錐播種容器苗的發芽率、保存率、苗高、地徑等相關生長指標。

1)4月15日統計種子發芽數量,按照公式(1)計算發芽率。

(1)

式中:R為種子的發芽率,%;N1為種子發芽數量,株;N0為播種數量,粒。

2)4月15日統計種子發芽數量,11月15日統計苗木存活數量,按照公式(2)計算保存率。

(2)

式中:RP為種子保存率,%;N2為種子發芽后存活數量,株;N1為種子發芽數量,株。

3)紅錐苗的苗高、地徑在12月中下旬集中調查1次,每個樣地(觀測小區)調查30株苗木的苗高及地徑,苗高、地徑分別用一般鋼卷尺、廣東省東莞三量量具有限公司生產的數顯卡尺(防水二代)測量。

1.6 數據處理

試驗數據利用Excel進行統計,再用DPS數據處理系統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及顯著性檢驗。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遮光度對紅錐播種容器苗發芽率的影響

從表1可以看出,不同遮陽處理均可極顯著提升紅錐播種容器苗的發芽率,即Z1、Z2、Z3與Z0之間存在極顯著差異,Z1與Z2、Z3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同時,紅錐播種容器苗發芽率隨著遮光度的降低而降低,即遮光度65%(Z1)處理的苗木發芽率最高,其次是遮光度45%(Z2)處理的苗木,再次是遮光度25%(Z3)處理的苗木,未蓋遮陽網(Z0)處理的苗木發芽率最低。說明適當遮陰有利于提高紅錐播種容器苗的發芽率。

2.2 不同遮光度對紅錐播種容器苗保存率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不同遮陽處理對紅錐播種容器苗的保存率有著顯著影響,具體為Z1、Z2與Z0之間存在極顯著差異,而其他處理之間差異達不到顯著水平。同時,紅錐播種容器苗保存率與發芽率一樣,呈現出保存率隨著遮光度的降低而降低的趨勢,即遮光度65%(Z1)處理的苗木保存率最高,其次是遮光度45%(Z2)處理的苗木,然后是遮光度25%(Z3)處理的苗木,未蓋遮陽網(Z0)處理的苗木保存率最低。說明適當遮陰有利于提高紅錐播種容器苗的保存率。

2.3 不同遮光度對紅錐播種容器苗苗高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不同遮陽處理對紅錐播種容器苗的苗高有極顯著影響,即Z1與Z3、Z0之間存在極顯著差異,Z2、Z3與Z0之間存在極顯著差異。同時,紅錐播種容器苗平均苗高也是隨著遮光度的降低而降低,即遮光度65%(Z1)處理的苗木平均苗高最高,遮光度45%(Z2)處理的苗木平均苗高次之,遮光度25%(Z3)處理的苗木平均苗高再次之,未蓋遮陽網(Z0)處理的苗木平均苗高最低。說明紅錐苗期喜陰,紅錐播種容器育苗早期適度遮陰有利于幼苗的生長。

2.4 不同遮光度對紅錐播種容器苗地徑的影響

從表4可以看出,不同遮陽處理對紅錐播種容器苗的地徑有顯著影響,即Z1、Z2與Z3、Z0之間存在極顯著差異,Z3與Z0之間也存在極顯著差異。同時,紅錐播種容器苗地徑也是隨著遮光度的降低而降低,即遮光度65%(Z1)處理的苗木地徑最大,遮光度45%(Z2)處理的苗木地徑次之,遮光度25%(Z1)處理的苗木地徑再次之,未蓋遮陽網(Z0)處理的苗木地徑最小。

3 小結與討論

不同遮光度對紅錐播種容器苗的發芽率、保存率、苗高、地徑均有顯著影響,說明紅錐播種苗苗期比較喜陰。與劉春苑、姜英等關于紅錐苗期生長特性、對光的需求、生長節律等研究結果一致[20-24]。因此,在紅錐播種育苗早期采用適度遮陰的措施有利于種子發芽及幼苗保存、生長。同時,也可以看出在紅錐播種容器苗生產實踐中,遮光度65%處理的發芽率、保存率、苗高均為最高,但各項指標與遮光度45%的處理組無顯著差異,且苗木地徑偏小,離紅錐播種容器苗的壯苗標準有一定差距。為此,綜合各方面因素,建議盡量采用遮光度65%的遮陽網進行覆蓋,同時在9月后及時揭去遮陽網進行煉苗,以促進苗木地徑生長,適度降低紅錐苗木高徑比,提高紅錐播種容器苗的苗木質量等級。

參考文獻:

[1] 陳煥庸,黃成就.中國植物志:第22卷[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8.

[2] 陳存及,陳伙法.闊葉樹種栽培[M].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00.

[3] 葉群,蔣皴.廣西派陽山林場發展紅錐的前景與對策[J].廣西林業科技,2008,37(2):112-114.

[4] 林俊平.紅錐不同模式造林效果分析[J].福建林業科技,2002,29(3):59-61.

[5] 陳清根.紅錐木荷混交林生長狀況及間伐試驗效果研究[J].林業科技,2011(13):182-184.

[6] 唐玉貴,龍定建.紅椎速生豐產栽培技術[J].廣西林業科學,2000,29(1):39-41.

[7] 吳慶初.紅錐育苗試驗和經驗總結[J].廣西林業科技,1992,21(2):60-61.

[8] 韋增健.紅錐采種育苗技術[J].廣西林業科技,1991,20(2):87-91.

[9] 黎明,郭文福.紅錐容器苗基質試驗簡報[J].廣西林業科學,2006,35(1):31-33.

[10] 周新菊,洪維,黃明智,等.不同育苗基質對紅錐幼苗生長的影響[J].廣西林業科學,2008,24(4):

47-50.

[11] 郝海坤,潘月芳,曹艷云.紅錐容器育苗的試驗研究[J].西部林業科學,2009,38(2):41-46.

[12] 吳煒.福建省紅錐苗木質量分級標準[J].福建林業科技,2022,49(1):117-120.

[13] 福建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紅錐苗木繁育與豐產林培育技術規程:DB35/T 1697—2017[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8.

[14] 許春錦.紅錐切根育苗的試驗研究[J].西南林學院學報,2001,21(3):138-141.

[15] 謝文斌.紅錐苗木繁育技術[J].中國林副特產,2013(5):62-64.

[16] 駱必剛,曾建雄,繆建華,等.紅錐苗期生長節律及如何優化育苗技術的研究[J].林業科技情報,2019,51(3):10-17.

[17] 梁武靈.紅錐苗期生長節律及育苗技術要點[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1(8):41-44.

[18] 賴登產.紅錐繁育技術要點[J].鄉村科技,2017

(10):23-24.

[19] 史芳源.紅錐繁育技術研究進展[J].鄉村科技,2019(22):89-90.

[20] 劉春苑.紅錐生物學特性及其人工培育技術[J].安徽農學通報,2022,28(8):97-99.

[21] 姜英,何琴飛,唐慶蘭.不同光強下紅錐幼苗葉綠素熒光參數的日變化[J].廣西林業科學,2013,42(4):351-354.

[22] 黃志玲,姜英,郝海坤,等.不同光照強度對紅錐光響應曲線的影響[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2014,34(8):30-33.

[23] 姜英,黃志玲,郝海坤.不同光照強度下紅錐幼苗葉綠素熒光參數的季節變化[J].西南林業大學學報,2014,34(2):8-12.

[24] 王明懷,陳建新.紅錐等8個闊葉樹種抗旱生理指標比較及光合作用特征[J].廣東林業科技,2005,21(2):1-5.

(責任編輯:劉寧寧)

猜你喜歡
生長指標紅錐
珍貴樹種紅錐的培育和管理技術要點
紅錐種植與管理技術
紅錐造林技術試驗研究及分析
紅錐人工林培育研究
紅錐純林與杉木及馬尾松林下套種生長研究
不同造林密度對巨尾桉生長指標的影響
飼喂酸化奶對犢牛生長、血液指標和腹瀉的影響
不同LED光源對溫室黃瓜幼苗生長和生理特性的影響
紅錐種質早期生長表現
外源水楊酸對高溫脅迫下甘藍幼苗生長及生理特性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