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視域下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親和力的路徑探析

2023-09-07 05:35李剛
新聞研究導刊 2023年13期
關鍵詞:路徑探析親和力思政教育

摘要: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親和力即讓學生認同、親近思政教育的一種吸引力。親和力能夠充分展現思政教育的底蘊,為思政教育的開展提供強大的助推力。高校學生正處于個性發展的關鍵時期,只有他們感興趣的教育內容,才能吸引他們的關注,獲得他們的認同。在高校學生成長的過程中,思政教育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引導他們客觀地看待世界,還能培養他們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從而更好地適應未來的社會環境。近年來,互聯網技術迅速發展,涌現出大量的新媒體,對高校學生的思想、言行、生活及學習產生了極大影響,高校思政教育的內容和形式也因此發生了相應的變化。新媒體與思政教學相融合,既提高了思政教學效率,豐富了思政教學內容,也為高校開展思政教學工作提供了更多新的思路。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如何更好地運用新媒體增強思政教育的親和力,成為各大高校關注的重要課題。鑒于此,文章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法,結合高校思政教育開展的實際需求,分析新媒體對高校思政教育的影響,探索運用新媒體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親和力的可行性,并進一步結合思政教育實踐,提出運用新媒體提升思政教育親和力的路徑,希望為廣大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思政教育;親和力;提升;路徑探析

中圖分類號:G206;G6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3)13-0184-03

近年來,微信、抖音、快手等新媒體的快速興起,對高校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很多高校學生習慣在課余時間通過刷視頻、聊天、上網沖浪的方式休閑娛樂。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都發生了轉變,而高校思政課的教學生態也因此改變。在開展思政教育的過程中,合理運用新媒體,可以將思政教育的優質內容和現代化的教學方式進行融合,從而增強思政課對學生的吸引力,彌補思政課說教性過強,內容枯燥乏味的不足。

一、新媒體對高校思政教育的影響

(一)對思政課教學內容的影響

我國高校思政課教學內容以理論為主,主要的作用在于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成長為符合社會需求的高素質人才[1]。但是,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獲取信息的途徑變得更加豐富,他們除了可以通過各種報刊、廣播等傳統媒體獲取自己感興趣的信息以外,還可以通過多種類型的新媒體,與不同身份、不同年齡的人交流,從而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在這樣的情形之下,一味說教的理論內容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他們需要更豐富的思政知識,更生動的信息形式,以解答自己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惑。因此,高校需要對思政教育內容進行創新,將思政課與學生生活、社會現實結合起來,通過思政理論引導學生客觀地認識各種事物、評價各種社會現象,才能幫助學生擺脫負面因素的影響,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學習。

(二)對思政課教學方式的影響

很多高校教師在開展思政教學時,傾向于采用講授的方式,即由教師負責傳授相關的知識,學生只能被動地聽講和記筆記,師生之間的互動不足,導致思政教學效率不盡如人意。相較于思政課單一的教學方式,新媒體靈活的互動方式明顯更受學生歡迎。很多學生在學習之余,喜歡通過微信、QQ等社交軟件與朋友聊天,或者運用拍攝短視頻等方式記錄生活,上傳到新媒體平臺,與更多人分享自己的生活或者心情,從而獲得他人的認同[2]。在這樣的形勢下,高校必須正視新媒體帶來的影響,及時轉變思政教育理念,通過全新的方式開展思政教學,才能獲得學生的認同,從而順利完成新時期思政教育目標。

二、運用新媒體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親和力的可行性

首先,現階段大部分高校學生擁有平板電腦、手機等智能設備,而且十分熟悉新媒體的使用方法[3]。與此同時,高校普遍配備了運用新媒體進行教學的硬件設施,部分學校的無線網絡甚至覆蓋整個校區,學生無論在教室、寢室還是其他場所,都可以比較自由地運用移動網絡設備,從而為線上教學提供了完善的保障[4]。新媒體快速發展的同時,各類網絡學習平臺越來越完善,高校學生可以隨時通過智能設備,學習思政課程。其次,不同類型的通信軟件可以創新思政教育的交流方式。近年來,微信、釘釘等多種軟件已經成為人們常用的通信工具。不同的通信軟件為高校教師開展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多有效的途徑,也為創新高校思政教學方式提供了支持。無論在課堂上還是下課之后,教師都可以通過類似的軟件,及時與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從而顯著增強思政教育的親和力。最后,隨著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其在各個學科教學中的運用越來越廣泛,尤其是以新媒體為支撐的慕課,為思政教學的開展提供了大量的資源。許多重點院校紛紛結合本校資源,開發慕課(MOOC)并上傳至網絡平臺,而思政網絡課程在其中占有極大的比例[5]。與此同時,很多高校的精品在線課程也紛紛上線,為新媒體平臺提供了大量優質的免費資源,在開展思政教學的過程中,高校教師可以運用各種在線課程,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引導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思政課程內容,從而顯著地提高高校思政教育的親和力。

三、運用新媒體提升高校思政教育親和力的路徑

(一)挖掘新媒體信息資源,提高思政教學內容親和力

新媒體平臺中擁有大量豐富的信息資源,比如圖片、動漫、短視頻等,類似的信息深得高校學生的喜愛。高校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的資源優勢,和思政課進行融合,確保思政課可以擺脫原本刻板的印象,增強思政課的感染力。

首先,與傳統的思政課程相比,新媒體平臺運用充分體現了“以用戶需求為導向”的思維,提供的資源內容十分豐富,而且更貼合學生的需求,更容易吸引學生[6]。合理地運用類似的資源,可以引導學生將網絡思政課程的內容逐步內化為自身的行為及道德意識,從而達到通過思政教學陶冶學生情操,提升學生素養的目標。其次,MOOC、SPOC等線上課程的內容極為豐富,能夠充分滿足不同個性學生的需求,也可以作為思政課程的有益補充[7]。思政教師在傳授課本知識的同時,可以結合教學的需求,從網絡中搜索查找相關的資源,與課本內容相結合,提高思政課的趣味性,增強思政教學效果。最后,教師可以運用新媒體中的資源,自行制作相關的課件,將不同形式的資源融合成一個整體,然后進行加工提煉,通過直觀形象的形式,向學生展示思政課的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以思政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例,在教學時,教師可以從新媒體平臺中下載各種優質的短視頻,如《70年70秒見證中國速度》《新征程,我們再出發》等,通過畫面精美、內容凝練的優質短視頻作品,讓學生在短時間內了解中國崛起的輝煌征程,見證黨百年奮斗的豐功偉績,讓學生充分感受思政課的巨大魅力,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發揮新媒體技術優勢,提高思政教學方法親和力

新媒體誕生之后,借助新媒體的技術優勢,可以為教師開展思政教育提供極大便利。在教學實踐中,思政教師可以充分借助新媒體在技術方面的優勢,改變教學方式,提升教學親和力。

首先,可以運用微信、QQ等軟件開展線上教學,提高思政教學效率[8]。高校學生大多出生于21世紀,很小就開始接觸網絡,熟悉各種通信軟件的用法,更習慣于通過微信、QQ等軟件交流信息,發表看法。高校思政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點,創建微信群、QQ群,通過群文件的方式推送各種與思政教學相關的文章,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和討論,從而提升思政教學親和力。其次,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嘗試通過線上會議、移動直播等方式,引出相關的話題,鼓勵學生通過彈幕、發帖等方式主動發表意見[9]。對于表現積極的學生,教師可以給予相應的鼓勵,吸引更多學生踴躍參與發言,顯著增強教學的親和力。再次,教師可以運用新媒體技術,設計各類在線競賽活動,將書面知識轉化成形象生動的頁面游戲,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讓學生獲得更豐富的體驗,增強思政課程的趣味性。最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將思政課內容與現實生活相結合,通過Vlog、短視頻、動漫等方式記錄自己平時的生活,或者身邊的小事,在此基礎上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使思政學習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互融合,以提升思政課的親和力[10]。以關于“文化自信”的思政課教學為例,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結合生活中的文化現象,談談自己的感想,比如“漢服熱”“文博熱”等,既能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傳統文化,又能激發學生對優秀民族文化的興趣,從而讓學生體會思政學習的快樂。

(三)創建新媒體交流平臺,提高思政課師生互動的親和力

信息技術迅速發展使新媒體介入人們生活成為常態,尤其是以智能手機等設備為依托的新媒體,對人們的思想觀念、行為習慣產生極大的影響[11]。高??梢越柚旅襟w在信息傳播方面的優勢,建立專門的平臺,通過更加生動形象的形式將思政課的內容傳遞給學生,吸引學生積極學習[12]。

首先,高??梢蚤_設微信公眾號,通過微信公眾號平臺向學生宣傳各項新的政策方針,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研發專門的APP,通過客戶端將相關的信息傳遞給學生,讓學生及時了解校園內外的各種新聞事件,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觀念,使思政教育成為學生的指路明燈。其次,不同高校之間可以共同合作,建立新媒體平臺,面向廣大學生宣傳思政知識,從而達到通過思政教育規范學生言行的作用[13]。從實際的情況來看,不同高校相互聯合,既可以提高思政教育資源利用率,降低新媒體平臺建設的成本,又可以最大程度地發揮思政課在提高學生素養方面的作用。最后,由于疫情的影響,近幾年來很多高校開設了線上平臺,將線下課程搬到了線上。所以,在課余時間,教師可以通過線上平臺,主動和學生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及時為學生解答心中的疑惑,幫助學生更好地克服各種困難,增進師生之間的情感,真正實現師生之間知識信息的雙向互動,從而顯著提升思政教學親和力。

(四)拓展新媒體運用場景,提高校園思政文化活動親和力

高校學生不同于其他年齡段的學生群體,他們來自不同的地區,生活環境和家庭背景存在較大差異,但是在高校中共同匯聚成一個集體,接受高等教育。除學習之外,高校學生其他時間幾乎也在校園中度過,因此,校園文化氛圍對他們的一言一行有著深遠的影響[14]。高校運用新媒體營造相應的校園文化氛圍,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觀念。

首先,高??梢赃\用新媒體,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校園文化活動,通過直觀形象的方式,向學生呈現思政教學內容,從而顯著增強相關活動的效果,幫助學生了解更多的思政知識。其次,除課堂之外,高校還可以打造不同的新媒體運用場景[15]。比如在校園圖書館,可以通過大屏的方式,播放各種與思政教育相關的視頻、紀錄片等,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了解最新的政策動向,提高學生的思想覺悟水平。最后,高??梢猿浞诌\用當地的思政教育資源,比如地方先進人物的事跡、地方建設成果等,拍攝制作專題片、微視頻,再通過新媒體進行播放,體現校園文化特色,傳播正向能量,營造濃郁的思政文化氛圍,通過潛移默化的方式感染學生,讓學生發自內心地認同學校所宣傳的理念,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素養。

四、結語

社會發展的同時,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越來越突出,只有做好思政教育工作,才能營造良好的氛圍,促使學生更加積極地參與思政學習活動。新媒體興起對高校思政課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式和教學內容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高校要正視新媒體帶來的挑戰,抓住新媒體快速發展創造的契機,充分運用新媒體的優勢,將新媒體與思政教學相結合,通過發掘新媒體資源、運用新媒體技術、創新教學方式、舉辦豐富的校園思政文化活動等多種策略,提升思政教學親和力,從而實現通過思政教學為社會培養更多高素質人才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劉曉昱.思政教育視域下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浙江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3,24(1):77-80.

[2] 楊蕾.融媒體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融合創新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3(3):96-98.

[3] 陳武元,吳彬.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協同育人的路徑探析[J].中國高等教育,2023(1):42-45.

[4] 章忠民,于元.以“八個統一”破除思政課親和力提升的壁壘[J].理論與評論,2022(6):29-36.

[5] 鐘清蓮,吳凡.提升高校思政課親和力四維探析[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2(32):39-42.

[6] 簡愛,史曉眉,馮小衛.運用圖像敘事提升高校思政課親和力探究[J].大學,2021(28):152-154.

[7] 張敏雅,梁涌.高校思政課親和力生成的四重邏輯及其提升策略[J].高教論壇,2021(3):11-15.

[8] 趙軍平.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親和力和針對性的途徑探究[J].吉林教育,2021(8):61-62.

[9] 耿愛華,周蓉,師瑞峰.獲得學生認同感在踐行課程思政中的關鍵作用[J].教育教學論壇,2020(45):33-35.

[10] 申小軍.論獨立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的提升[J].山西青年,2020(17):103-104.

[11] 王自芳.試析學生思政課獲得感的提升路徑[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20(14):47-50.

[12] 喬宏明.運用情景劇教學法提升思政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親和力[J].高考,2020(19):29.

[13] 黃東升,劉武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的影響要素及其建構路徑[J].教育評論,2019(5):96-99.

[14] 金煒康.論思想政治理論課親和力的生成機制[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9(2):105-107.

[15] 佘遠富,李億.以提升親和力為導向的高校思政課教學創新與實踐[J].江蘇高教,2018(9):99-102.

作者簡介 李剛,助教,研究方向:思政。

猜你喜歡
路徑探析親和力思政教育
高端訪談節目如何提升親和力
高端訪談節目如何提升親和力探索
基層檢察院檢委會規范化建設路徑探析
新課標下的小學生數學自主學習路徑探析
新媒體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
互聯網+背景下的渝東南家庭農場發展路徑探析
親和力在播音主持中的作用探究
基于美國紐約與長三角地區比較視閾下的總部經濟轉型發展路徑探析
將親和力應用于播音主持中的方法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