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現狀分析

2023-09-08 05:21繆煬向苡心
國際公關 2023年14期
關鍵詞:自媒體時代現狀分析

繆煬 向苡心

摘要:自媒體時代,網絡信息的生產制造、媒介載體、影響范圍等方面都已展示出不同的特質,如信息的海量性、傳播的裂變性、社區的繭房性、身份的隱匿性等。這些特質改變了以往信息傳播自由度與傳播生態。在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支持下,高校網絡輿情具有主體特殊、內容多元、線上線下聯動傳播等特點,網絡輿情管理難度進一步提升。自媒體技術的發展對高校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思想觀念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我們必須看到自媒體時代背景下高校網絡輿情的各方面特點,創新高校網絡輿情的管理及應對機制。本文對自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的現狀及新特點進行分析,以期為提升我國高校網絡輿情應對水平提供參考。

關鍵詞:自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現狀分析

輿情是民意理論中的一個概念,它是民意的一種綜合反映。[1]網絡輿情是伴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出現而產生的輿情的一種重要組成部分,是指網民在網絡領域通過網絡語言和其他方式,圍繞社會公共事務性的熱點或普遍關注的議題所表達的情緒、態度和意見的集合。[2]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輿情進入了自媒體時代,自媒體的時代特征使得新聞傳播自由度顯著提高,傳播生態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當前我國高校學生基本與中國互聯網發展同步,是互聯網網民的主力軍。高校學生正處于角色轉變與價值觀養成的拔節孕穗期,易受到網絡輿情的影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人生的扣子從一開始就要扣好?!睉匾暰W絡輿情在高校的發生與傳播,做好高校學生的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本文對自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的現狀及出現的新特點進行分析研究,為完善我國高校網絡輿情應對發揮參考作用。

一、自媒體時代的界定及特征

(一)自媒體時代的界定

“自媒體時代”的概念最早于2003 年7 月由美國新聞學會提出,其認為自媒體就是普通的民眾借助數字化、網絡化以及全球信息體系,對各種新聞事件進行采訪、傳播、評論等,借以反映普通民眾對于現代新聞事件的真實看法和客觀報道。[3]截至2022年12月底,中國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突破12億大關,同時,用戶黏性也進一步增加,月人均使用時長和使用次數分別突破177.3小時、2 633次,[4]在中國,相較于傳統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用戶已占據主導性地位。伴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及我國移動互聯網網民的大量增長,以 “微信”“微博”“抖音”等為代表的各類自媒體平臺也趁勢而起,在各自領域躥紅。目前,全世界正處于自媒體時代的風口期。

(二)自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特征

1.信息的海量性

自媒體時代的信息繁雜,源源不斷,五花八門。自媒體領域中出現了許多新的媒體形式,如新聞、視頻、社交媒體等,網絡的普及和技術的迅猛發展也為自媒體時代的信息爆炸增添了助力。智能手機的普及使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收取信息,從而增加了信息的發送端和接收端。另外,社交媒體的出現,使人們可以在網上自由地傳播、獲取信息,從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外部社會。人們通過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完成信息的 “挖掘—編輯—發布”這一完整流程,自媒體時代信息量極大,涵蓋面廣,講究時效性,但在真實性和可靠性方面不盡如人意,不僅表現為整體專業知識水平低,在對社會事件的報道上也有失偏頗。

2.傳播的裂變性

“裂變”一詞來源于物理學中的 “核裂變”,意為熱中子轟擊鈾原子會放出2到4個中子,中子再去撞擊其他鈾原子,從而形成鏈式反應而自發裂變,過程詳見圖1。

自媒體時代的信息傳播裂變過程與之如出一轍,傳播路徑為自媒體賬號從A在第一階段制造或發布信息,經由自己的自媒體社交圈層傳播給B們,B們又可以在各自的自媒體社交圈層中進行傳播,從而形成裂變式傳播 (詳見圖2)。

裂變式傳播中,信息一經發布便很難在傳播過程中加以干預,強行切斷傳播反而會招致民眾的懷疑與抵觸心理,進一步加劇網絡輿情管理的難度。自媒體時代的裂變式傳播與集聚擴散效應相結合,使信息傳播呈網狀發散,短時間內不斷地反復疊加、醞釀和發酵,熱度指數不斷升高,即可引發輿論風暴。

3.社區的繭房性

信息繭房是哈佛大學的凱斯·桑斯坦教授首次在 《信息烏托邦》一書中提出,他認為人在獲取信息時只會注意到符合自己需要的以及能使自己愉悅的信息,長此以往便會形成一種慣性思維,接觸到的信息面也會越來越窄,就像蠶吐出的絲一樣,把自己束縛在 “繭房內”。而自媒體時代的信息繭房甚至不需要本人去搜集,各大網絡平臺就會將經過精心搜集和計算的、符合各人喜好的信息推送至眼前。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和智能手機的更新換代,各類移動垂直社區取代了以往PC時代的綜合型BBS。移動垂直社區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社交屬性為主的社交媒體平臺,如微信、QQ、微博等;第二類是以內容分享屬性為主的內容分享平臺,如知乎、得物、小紅書等;第三類是以短視頻直播屬性為主的創意社交平臺,如抖音、快手、B站等。比起綜合型BBS,各類社區平臺的這種做法能夠 “小而精”地為不同客戶群體提供契合的服務。但這種做法也會造成信息繭房的出現,讓每個人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接收信息、發表相似觀點、互相支持,進而造成網絡群體的極化以及社會黏性的缺失。

4.身份的隱匿性

網絡身份隱匿為網民提供了一個不同于現實社會的虛擬身份,該身份的年齡、地位、性別都可以是隨意偽造的。自媒體時代的匿名性特征雖然可以為自媒體用戶提供各種便利,但其帶來的不良影響也是無法忽視的。第一,身份隱匿特性會加劇信息的虛假性,并且這些虛假言論和謠言也會讓輿論產生不良的導向。虛擬隱匿的身份、匿名發言的形式,讓網民可以毫無責任地肆意發表評論、宣泄感情,從而導致他們回避現實中的自我、沉浸在網絡世界不能自拔,在法不責眾的心理支配下,容易出現非理性、情緒化傾向,產生盲目從眾、態度偏激的行為偏差。[5]第二,身份隱匿特性容易招致自身責任感缺失,甚至突破人的道德底線,導致錯誤言論的出現,如網上的辱華言論、恐怖主義等不當言論,都有形成不良網絡輿情的風險。再加上網絡法治建設、網絡監管力度、網絡文明教育尚在發展階段,往往難以對參與主體的網絡行為進行有效的管理與處置,無法很好規范自媒體用戶的言論與行為。

二、自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現狀

(一)主體的特殊性

高校網絡輿情的參與主體一般指在高校中學習、生活、工作的高校師生、員工等,由于高校學生人數占比最多,本文中的主體皆為高校學生。高校學生的主體特殊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網絡使用熟練

當前,00后已成為高校學生的主力軍,00后的成長與我國互聯網突飛猛進的發展基本同步。在網絡與電子設備陪伴下成長的大學生對于網絡的使用有著先天的優勢,許多大學生在校期間就能夠利用網絡做自媒體。如在B站擁有千萬粉絲的up主 “老番茄”“何同學”,在做自媒體賬號時,一個是復旦大學在校生,一個是北京郵電大學在校生。但部分大學生的網絡依賴程度較高,面對較為寬松的高校管理,他們有了網絡成癮現象。課余時間被游戲、短視頻、微博等占據,對現實生活中身邊的事情不聞不問,卻對網絡上的 “熱點話題”十分關心,可能在未做深入了解的情況下成為網絡輿情的推動者和傳播者。

2.看客心理嚴重

魯迅筆下的 “看客”是思想麻木、缺乏同情心的,他們把自己的快樂建立在別人的痛苦之上,只為了滿足自己的觀賞欲和收集日后的談資。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人們的精神文明素質有了極大的提高,但看客依然存在,不過是換了一種面目,這種現象在網絡上尤為突出。由于大學生社會閱歷較少、心理不成熟、偏向感性認識,在自媒體賬號良莠不齊、信息內容泥沙俱下的時代,經常在不辨析真假、不考慮后果的情況下就充當 “吃瓜群眾”,“動動手指轉發、評論”,這種 “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看客心理,使得輿情升級,導致高校網絡輿情工作難度加大。

3.網絡與現實割裂

一是網絡身份與現實身份的割裂。游戲中呼風喚雨的 “大佬”,現實中可能是家境困難的學生;在自媒體平臺散布不實信息的造謠者,現實中可能是老師同學眼中的好學生。二是網絡心態與現實心態的割裂。在優酷視頻的 《對白》節目中,來自蘭州文理學院的學生向白巖松提問:“如何看待當代年輕人一邊在B站上看著愛國視頻熱血沸騰,一邊又面對著生活、就業壓力感到無能為力;一邊對國家的命運前途感到樂觀,一邊又對個人的發展前景感到悲觀的這種‘精分現象?”這個問題指出了大學生在網絡世界與現實世界心態的一種割裂。得益于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當前我國民眾的愛國情緒是高漲的,大學生的愛國情感也達到了高潮。但正如提問中所說,網絡上的熱血沸騰與現實中的生活、就業壓力形成對立,對大學生的思想狀況和情緒情感造成沖擊,從而加大他們網絡與現實心態的割裂。

(二)內容的多元化

自媒體時代,智能設備可提供各種不同類型的內容,如文章、視頻、音頻、圖片、游戲等。多元化內容的優勢在于它可以滿足更多的用戶需求,也可以更好地增強用戶的網絡體驗,讓用戶可以通過不同的方式獲取信息。高校學生在網絡上接觸到海量的信息,從不同角度看,高校網絡輿情的類型大致有以下幾方面:一是與高校學生密切相關的事件,如校內學習生活、教育政策管理等;二是時政熱點事件,表現為學生針對國際局勢、外交關系、意識形態等形成的輿情討論,如俄烏戰爭、安倍晉三遇刺、沙特伊朗復交等,都在高校學生的社交媒體平臺中引發了不小的討論;三是社會民生類事件,指在各個平臺爭相轉發討論的全網大事件,如旅美大熊貓丫丫、貴州 “村BA”、淄博燒烤熱潮等,這些事件在全網熱議的時間段,高校學生也會參與到討論中去。

(三)線上線下聯動傳播

自媒體時代信息的裂變式傳播,與高校在校學生眾多、密度大這一特點相結合,造就了高校網絡輿情線上線下聯動傳播這一特征。當高校網絡輿情與學生切身利益相關,則可能出現以下的演化路徑:①學生通過QQ群、微信群等平臺發表自己的意見,不同意見匯集到一起,在短時間內持續互動、互相影響,引發初步輿情;[6]②推選學生代表在網絡上詢問學校老師、工作人員等,希望得到答復;③短時間內未得到答復,學生便由線上轉向線下,約定時間地點進行線下輿情傳播;④線下輿情傳播又被配上照片、視頻等放到網上,營造出 “有圖有真相”的 “真實大事件”,不斷傳播發酵后形成輿情危機事件。

線上線下聯動傳播這一特征讓自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發展演化得極為迅速,短時間內就可能造成不良影響。

三、結束語

在自媒體時代的背景下,高校學生群體因其成長于互聯網野蠻生長時代的特殊身份,人人都能熟練利用網絡和自媒體設備。而00后面對互聯網上海量的信息、多元化的內容,享受著迅捷的傳播,使他們被互相割裂的網絡與現實所裹挾,于是只能以虛擬的身份在網絡與現實之間徘徊,卻仍可能遇到深陷 “信息繭房”、被人所利用等危險。在深刻剖析自媒體時代的高校網絡輿情現狀后,面對挑戰,下一步工作的主要內容是探究在多方協同模式下,創新高校網絡輿情的管理及應對機制,以便更好應對自媒體時代高校的網絡輿情事件。

參考文獻:

[1] 余才忠,熊峰,陳慧芳.輿情民意與司法公正:網絡環境下司法輿情的特點及應對[J].法制與社會,2011(12):120-121.

[2] 周子明,高慎波.高校網絡輿情的生成邏輯、風險特點及應對策略研究[J].情報科學,2022,40(03):152-158.

[3] 耿玉磊.自媒體時代:從傳播到互播的轉變研究[J].科技傳播, 2016,8(05):76-78.

[4] 中研網.2023移動互聯網行業發展現狀及前景分析[EB/OL].[2023-02-27].https://www.chinairn.com/news/20230227/ 152148379.shtml.

[5] 陳培源,秦玉海,李也桐.新媒體時代高校網絡輿情危機應對研究[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2(03):89-91.

[6] 張瑜,方錄.互聯網時代高校網絡輿情特征與輔導員引導策略研究[J].安徽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38(06):103-104+114.

基金項目: 2022年度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項課題“自媒體高校網絡輿情應急處置及對策研究” (課題編號:Djsz2022007)。

作者簡介: 繆煬,男,漢族,江蘇宜興人,碩士,思政輔導員,研究方向:黨建與思想政治教育;

向苡心,女,漢族,四川南充人,碩士,思政輔導員,研究方向:思政教育、職業教育。

猜你喜歡
自媒體時代現狀分析
自媒體時代的公安微博和公安微信發展研究
自媒體時代下廣播的發展現狀
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分析與指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