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舉國體制的理論基礎、歷史演變與重大作用

2023-09-09 11:01郭欣
科學導報 2023年56期
關鍵詞:理論國家發展

郭欣

舉國體制就是以國家調控來動員和集中調配資源,把發展重心放在國家迫切需要的關鍵領域或重點環節,將國家利益放在首位,凝聚全國力量投入到重大科研項目或國家急需領域中,力求在行業尖端領域或國家重大工程項目上獲得突破的行政管理體制與運作機制。從根本上說,舉國體制充分彰顯了中國式國家治理模式的優越性與凝聚力,是國家的一種體制機制或制度安排,是我國破解劣勢陷阱、推進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政策舉措。同時,在其他如我國籌辦重大賽事、抗震救災、科研創新、對口援助等方面也離不開舉國體制保駕護航,它體現了我國強大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對增強國家競爭力、提升政府形象、回應社會關切有著重要作用。

? 一、理論基礎

? 1.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淬煉濃縮

舉國體制有著深厚的文化根基,蘊含著深刻的中國古代哲學思想。儒家文化中的“大一統”思想和道家文化中的以“一”為本主張均強調國家政治上整齊劃一,制度文化上高度集中,從而為舉國體制奠定了政治基礎、提供了理論源泉。法家提倡重“勢”,君主要獨掌軍政大權。秦孝公重用商鞅進行軍事、農業、經濟改革,頒布嚴刑峻法來保證政令暢通,建立軍功爵位制度,迅速提高國家競爭力,終于完成了“六王畢,四海一”的理想偉業。由此可見,中國古代哲學思想是形塑中國力量的內在源泉,是舉國體制的強大理論支撐。

? 2.馬克思主義經典學說的自覺運用

舉國體制也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矛盾分析法的核心。舉國體制要解決的重大任務關乎全局,是關涉主要矛盾和沖突的重點方面。舉國體制,是抓主要矛盾和解決矛盾的主要方面。我國已經進入了新時代,在新發展階段實行舉國體制就是要破解發展中遇到的卡點瓶頸、補足短板,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 3.西方前沿理論的本土化重構

從經濟角度來看,舉國體制就是要在國家重大任務的實施中更好地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系,以促進社會生產力發展和國家競爭力的提升。因此,舉國體制既體現了亞當·斯密的自由市場經濟理論和凱恩斯國家宏觀調控理論兩種經濟學思想的融合,也包含了熊彼特創新理論及波特國家競爭優勢理論,是結合中國情境,對西方前沿理論的運用與創新。

? 二、歷史演變

1.舉國體制的國內歷史演變。本文通過總結1949年至今中國的發展歷史,可以把舉國體制的發展大體概括為三個階段:一是傳統舉國體制階段(1949~1977),新中國百廢待興,實行舉國體制集中全國力量用于發展工業,推進社會主義建設,在這一階段,我國成功研制出了核武器,構建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國防體系。二是舉國體制轉型過渡階段(1978~2014),我國進入改革開放新時代以后,明確提出了以國民經濟發展為核心的發展導向,通過統籌調配全國資源,結合國家宏觀調控和市場機制的優勢,快速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我國的綜合國力和國際影響力獲得了大幅提升。三是健全新型舉國體制階段(2015年至今),在這一階段突破重要核心技術成了我國實現發展的關鍵,而舉國體制就是對“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有效闡釋,我國在發展中充分結合國情、勇于探索創新、發揚團結協作精神,真正做到了“全國一盤棋”。

2.舉國體制的國際歷史演變。舉國體制非中國獨有,西方發達國家的科技研發與專利技術也離不開政府的投資扶持,前沿重大技術成果依舊掌握在政府手中。例如,到了20世紀80年代,日本已經制定了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趕超計劃來應對日美貿易戰;到21世紀,日本政府在2015年發布了機器人扶持項目,通過設立1000億元的專項基金推進國內機器人研發。同樣的,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開啟了“曼哈頓計劃”,2017年美國又公布了DARPA電子復興計劃(ERI),政府在上述重大計劃中起到了決策、協調、項目評估等作用。德國人于2006年提出了國家高科技發展戰略規劃,于2013年又提出了“工業4.0”的發展模式,包括其2018年頒布的“高科技戰略2025”??梢?,一向以“自由化”為口號的西方發達國家,在國家重點項目上仍要依靠政府主導。

中外的歷史經驗表明,舉國體制是一個任務體系和制度安排,要實現重要任務就需要突破現行的運行機制。對于我國而言,雖然舉國體制在不同階段的特征不同,但無論處于哪個歷史時期,都要堅決貫徹中央的決策部署,統籌規劃戰略格局,在中央的集中統一帶領下形成統籌調度資源的運行機制,發揮協同精神,推進重大項目的建設運行。

? 三、重大作用

? 1.聚四海之氣,賦能科學技術的重大突破

習近平在院士大會上強調“重要核心是買不到、要不到、討不了”的。技術的研究需要跨部門、跨行業、跨學科的資金統籌配置工作,全面規劃、統籌兼顧布局。作為舉國制度的重要部分,“點將配兵”是一種典型的人才、資源集中型研發模式,體現了“大科學”的特色,有利于優化技術關鍵技術突破格局、促進技術突破方法向體系化格局構建過渡,從而實現關鍵核心技術自主可控,降低“卡脖子”風險。

? 2.借八方之力,保障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

在中國推行計劃經濟體制的背景下,為了補齊民生領域短板,實行舉國體制對于推廣掃盲運動、阻隔疾病傳播、普及農村醫療保險、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等方面是行之有效的。過渡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后,民生問題的表現形式發生了變化,只憑借市場作用不僅無法解決民生問題甚至會激化矛盾,為了應對新的社會形勢,必須依靠舉國體制的制度優勢,革新現有的舉國體制,切實有效地解決我國社會運行中出現的短板缺陷、推動我國社會整體發展水平穩步提高,從而推動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 3.集萬民之心,支撐國家實力的持續提升

舉國體制的根本出發點是以民為本、為人民服務。我國實行舉國體制把民生福祉和國家發展作為根本目標,具有國家利益至上的特點。這種我國權益至上化體現為舉國體制的全域性、戰略地位、危急性。通過舉國體制能夠推動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使得我國在日益錯綜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環境中具有獨特的競爭優勢。

(作者單位:西北大學法學院)

猜你喜歡
理論國家發展
堅持理論創新
神秘的混沌理論
邁上十四五發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續發展的“未來牌”
理論創新 引領百年
相關于撓理論的Baer模
能過兩次新年的國家
砥礪奮進 共享發展
把國家“租”出去
改性瀝青的應用與發展
奧運會起源于哪個國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