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現狀及對策建議研究

2023-09-11 21:33李宜衡王振強朱培武
品牌與標準化 2023年5期
關鍵詞:碳中和碳達峰標準化

李宜衡 王振強 朱培武

【摘要】本文基于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發展現狀以及相關方面的標準化建設和有關標準文件,對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實施現狀進行了分析研究,與此同時,在收集相關數據的基礎之上提出了對碳達峰碳中和所涉及眾多行業綜合標準體系的構建原則、思路,并進一步分析了相關標準化領域的工作對策與建議,實施和發展以不斷優化碳達峰碳中和的后續建設以及管理模式,加速推動我國碳達峰碳中和事業科學有序發展。

【關鍵詞】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4977.2023.05.007

Study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zation Standardization

LI Yiheng, WANG Zhenqiang, ZHU Peiwu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18, China)

Abstract: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zation in China and the standardization construction and relevant standard documents of relevant parties,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tudies the implementation status of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zation standardization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on the basis of collecting relevant data, it correspondingly puts forward the construction principles and ideas of the comprehensive standard system of many industries involved in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zation, and further analyzes the work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implementation and development in relevant standardization fields to continuously optimize the follow-up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mode of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zation, and accelerate the scientific and orderly development of Chinas carbon peak and carbon neutralization.

Key words: carbon peak; carbon neutralization; standardization

第三次工業革命后,化石能源作為工業發展的主要能源,使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增加。2020年9月,我國提出至2030年底之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實現碳中和。因此本文在此視角下對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相關現狀的研究展開分析及對策研究。

1國內碳達峰碳中和發展現狀

目前,我國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僅有7.2噸。區別于發達國家“先污染、后治理”的發展策略,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目標采取低碳或零碳的綠色技術和產業體系,同時實現高生產率,力爭減碳和增長雙贏。但是,我國單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仍然偏高。以2019年為例,我國的GDP為99.0865萬億元,每萬元人民幣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為0.99噸。對此,我國政府莊嚴承諾,二氧化碳排放量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從我國近二十年的碳排放趨勢來看,2000年以來,我國的碳排放經歷了快速增長到趨穩的過程。2000—2012年,我國碳排放復合增長率達9.24%。2014年后,我國的碳排放增速企穩,部分年份增速轉負。從排放來源看,我國排放的二氧化碳主要由煤炭相關用途生成。2000年以來其占比均超過70%,其中比例最高點為2012年的76.54%,最低點為2017年的70.54%。

整體而言,不同于歐美等發達國家,我國的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標準不僅涉及占據社會發展重要地位的傳統能源,還延伸到近年來發展極為迅速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就目前所搜集到的數據研究表明:我國的能源消費結構仍以火力發電為主。截至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占比不到16%。同時,為了保障相關產業鏈以及供應鏈的穩定發展,我國仍需高質量發展第二產業,從而完成向智能制造的轉變。但是第二產業仍存在高耗能、高排放、低能效等亟待解決的重點問題。此外,我國的總體生態系統碳匯能力偏低,從而導致森林質量整體不高,并且草原退化、土地沙化等問題突出也進一步影響并導致了一些濕地及湖泊嚴重的萎縮,而部分耕地固碳潛力亦是未得到充分挖掘,加之不合理地使用化肥農藥致使土壤的生態功能降低或喪失。在碳交易的相關經濟領域中相關機制依然有待健全,有關的碳匯調查監測基礎工作依然薄弱,重點領域仍缺少相應的懲罰措施和補償機制。

2國內碳達峰碳中和標準現狀分析

2.1國內碳達峰碳中和發展及相關標準現狀

2.1.1國家標準現狀

截至目前,通過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信息檢索,我國的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標準約2100項,主要涉及煤炭等傳統領域,風能、水能、天然氣等可再生能源領域,還涉及綠色低碳環保、碳交易碳循環經濟等領域。據統計,目前我國涉及綠色、節能、可再生能源、循環經濟、能效、能耗、溫室氣體等領域的國家標準共計990項,石油類國家標準300余項,煤炭類國家標準40余項,天然氣類國家標準200余項,電力類國家標準近300項。在現有國家標準中,節能類國家標準390項,現行強制性能耗限額與能效標準分別為112項和75項。碳排放領域已發布溫室氣體管理相關16項國家標準。此外,綠色制造、包裝和評價等國家標準有50余項,循環經濟類國家標準有10余項。

2.1.2行業、地方及團體標準現狀

在我國現有行業中,涉及碳達峰碳中和相關領域的行業標準700余項,地方標準1900余項,團體標準200余項,共涉及綠色低碳、節能環保、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交通、傳統第二產業、溫室氣體吸收排放等多個領域。依據各類標準平臺所查詢的數據,石油、天然氣、煤炭、電力等傳統能源領域的行業標準共計6100項,其中煤炭類行業標準1300余項(推標1000余項),電力類行業標準2300余項(推標2200余項),石油天然氣類行業標準2400余項(推標2200余項);碳排放領域涉及計量、監測、核算、管理和評估等系列標準正在制修訂的標準30余項,其中行業企業溫室氣體核算與報告標準28項,項目減排量核算標準4項,核查系列標準3項,企業碳管理系列標準3項,單位產品碳排放限額標準4項??傮w來看現有標準基本覆蓋所涉及的重點行業領域。

2.2重點領域標準化進展

2.2.1節能和能效領域

節約資源作為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而愈發受到重視。國家實施節約與開發并舉,并把節約放在首位的能源發展戰略。節能標準作為我國節能領域相關制度的理論和實踐基礎,是推動我國由高速轉向高質量發展、推動碳達峰碳中和進一步實現并建設綠色生態文明的重要手段。目前節能領域中有353項與節能相關的國家標準(目標、設計、建設、運行、評估、優化),其中強制性標準占53%,其余為推薦性標準。重點包括強制性標準184項,其中包含強制性能耗限額標準111項、強制性能效標準73項;推薦性標準137項,其中包含節能基礎標準40項、檢測和計算方法標準24項、能源管理體系系列標準15項、重點工業用能設備節能檢測系列標準21項、重點工業用能設備經濟運行系列標準13項、能量計量器具配備系列標準13項、節能評估系列標準和指導性技術文件11項。此外,節能涉及能源、電力、交通、工業、建筑等多個領域,相關行業標準300余項。我國還出臺了相關產業政策,限制“兩高”,發展“環保產業”。

2.2.2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

1)太陽能。目前,我國的太陽能利用主要分為被動式利用(光熱轉換)和光電轉換兩種方式,并且太陽能標準化以光伏發電和太陽能熱利用為主。我國現已發布相關領域標準共計171項,其中國家標準91項,涉及光伏發電領域49項,太陽能熱領域42項;而行業標準則主要集中在太陽能領域,且數量少于國家標準,僅為80余項,其覆蓋領域包括能源、有色金屬、環保等。目前我國已基本建立了太陽能光熱發電和太陽能熱利用標準體系,相關標準在太陽能開發利用方面發揮了重要的支撐作用。

2)風能。我國在風能領域的開發應用具有較為成熟的標準體系構建基礎。截至目前,我國共擁有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179項,其中已發布的國家標準90余項,占比47,5%,涵蓋風能發電廠的規劃設計、運行、管理、設備檢修以及后續管理等。而行業標準共計94項,占比52.5%,稍高于國家標準,其覆蓋領域較國家標準也更為廣泛,內容包括:各類設備的施工與安裝、并網修建、技術管理、檢修、發電等,在我國的風能領域發揮了重要支撐作用。

3)生物質能。當前,我國涉及生物質能方面的各類標準共250余項,其中國家標準90項,占比36%;行業標準163項,占比64%。標準主要涵蓋領域包括但不限于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生物質焚燒發電、沼氣發電、生物天然氣、生物質解氣化、生物質液體燃料、生物質成型燃料等。雖然標準涵蓋領域較為廣泛,但是我國尚未在生物質領域建立全面系統的標準體系,有關生物質能方面的技術性研究、開發以及后續的推廣應用與實施監管仍存在較大改進空間。

2.2.3溫室氣體管理及碳捕集、利用與封存

作為在碳達峰、碳排放環節中起著極為重要作用的溫室氣體管理以及碳捕集、利用與封存領域,其標準體系的構建應成為重點關注的方面。截至目前,我國共發布相關標準80余項,其中已發布的國家標準共17項,涉及鋼鐵、煤炭、電網、交通等眾多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核算,以及與之相對應的報告要求標準——《煙氣二氧化碳捕集純化工程設計標準》。此外現有涉及溫室氣體排放與碳捕集標準的行業標準共32項,團體標準30余項,其中涉及碳排放核查、管理等眾多專業領域以及相關的核算、報告、核查、碳排放限值、檢測、管理體系等基礎管理領域。

2.2.4生態環境

生態環境對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與其相關的標準制定值得我們重視。目前,我國擁有生態環境相關領域標準1600余項,其中國家標準724項,國家標準計劃94項,行業標準790項。生態環境標準體系總體框架主要由環境質量與污染物排放檢驗監測管理、污染防治與控制、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等部分構成,涉及內容包括環境管理、環保產業、環境質量與污染排放、污染治理以及生態系統評估與修復。

2.2.5綠色金融

全國能源基礎與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積極推動相關標準研制,并于2020年正式發布國家標準《能效融資項目分類與評估指南》。2021年7月,人民銀行首次發布《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和《環境權益融資工具》2項綠色金融行業標準。同時湖州擁有10余項地方標準,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其內容覆蓋綠色金融標準體系建設、綠色融資項目和企業評價、綠色金融產品要求、綠色金融發展指數等方面。

3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工作對策建議

3.1政府加強標準制定工作并加強宣傳,推行適度獎罰措施

相關部門應及時構建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標準的協調統籌機制,加快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的制定和實施,進一步在國內實現碳排放重點行業和領域的全覆蓋,并對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以及企業標準的整體規劃進行銜接配套。同時,應加快推動實現標準數字化技術創新,建立以能效能耗指標為核心的標準數字化智能機制體制,并且能夠提升企業應用相關標準的實際效能,積極實現我國節能降碳的目標。對于大眾關注度及社會關注度較低的部分標準,相關部門應適度公開有關標準的制定進程,并在標準發布時進行一定程度的宣講以提高社會的重視程度。對于標準執行度較好的企業,有關部門應對其進行公開表彰并授予其一定的產品認證。低碳產品認證制度作為我國推行的自愿認證制度,可借鑒ISO的標準認證方式適當給予鼓勵與引導。中國質量認證中心(CQC)作為我國認證領域的國家級機構,亦可在碳排放碳中和相關領域內對標準執行良好的企業頒發國家級認證書,以鼓勵其他行業或企業嚴格約束自身碳排放量并合理安排碳中和。對經濟較為落后、技術存在問題的地區或行業相關部門應適當給予對口幫扶,進行技術指導與設備支持,以提高整體的減排升級效率,減少不必要消耗損失,從而進一步提升標準的最低要求并帶動整體發展。而對于部分碳排放量依然較高,超出標準規定過高并消極整改的企業,有關政府部門可對其進行適當的行政處罰,并對其后續的發展進行實時監管,如依舊消極整改,則可讓其關停整改并提供一定幫助。

3.2行業組織帶動引導,企業推廣行業標準

在有關碳排放碳中和以及碳達峰的標準中,強制性標準占比較少,更多的則是推薦或指導性標準。因此,社會組織及相關行業應及時響應國家發展方向,依據本行業協商制定本行業標準,并且選擇市場化程度較高、技術創新活躍的區域以及具有較大影響力的社會組織及企業率先進行試點標準推廣,同時建立標準自我公開聲明制度,鼓勵企業將所執行的排放標準在企業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上向社會公開,通過領頭企業的引領作用帶動整個行業以及相關的上下游產業行業發展,并在標準的實際使用中對所出現的問題進行適當的修改和補充完善,以便更加適合行業的發展方向。面對部分強制性標準,相關行業及標準化組織可以因地制宜,針對不同企業自身特點協助其生產轉型,并幫助企業制定符合自身發展的方向和相應的碳排放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并進一步修改完善行業所共同使用的標準,使之更符合實際發展需要。

3.3企業合理利用優勢,提升適應力,進一步完善標準

在企業層面,由于企業在自身生產方面各有優勢和不足,因而不同企業在發現并利用自身優勢的同時,應嚴格執行強制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及地方標準,并合理安排對不同推薦性、指導性標準的執行情況。此外,對標國際標準,把握國際市場風向及總體大環境要求,為企業制定更為適合自身發展布局的標準尤為重要。企業自身還應加大研發力度,通過技術上的進步以減少不必要的資源損耗和碳排放數量,并且通過政策及市場導向合理安排技術更新重心,在參考其他標準的同時形成高于行業平均水平的企業標準,以增加自身競爭優勢,從而帶動標準的持續發展更新。

3.4監督標準制定部門,上報整改實施問題

構建完善的標準實施和相關的配套監管體系。在進行標準研制過程中,應結合不同行業的行業特點和優勢,形成自己的標準集成應用指南。此外,不應僅將重點停留在制定方面,更應該加強“產學研用”這四個方面的綜合應用,強化標準與相對應產業政策、法規的協調,并加強與標準相關的政策宣貫、實施、監督和服務等。在發布標準后,標準制定人員應調研標準的實際執行情況,并對其中所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補充和修改。與此同時,標準制定及發布部門對地區及企業的碳中和與碳排放足跡核查,即使企業執行相關標準,也應對其進行不定期檢查,嚴格計算相應的碳排放量與碳中和、碳抵消數量,對不按標準執行的企業進行提醒,必要時可進行上報處理。而相關排放監管部門亦應構建相對應的核查清單,在適當期限內對各個企業標準的具體執行情況予以充分調查,并按標準規定合理安排分配碳排放量,起到進一步的約束監督作用。此外,根據不同地區或行業的實際發展狀況,監管部門利用技術進行評估測算,以便更合理地安排階梯狀的碳排放數量要求,并兼顧本地區的實際發展情況,在進行監督的同時,對標準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以及不同企業在執行標準面對相關問題時能夠靈活處理,并在發現標準具體實施中存在不合理要求時能及時上報。

3.5加強國際合作,吸收先進經驗

相關政府部門、標準研制團體以及企業應積極參與有關的國際標準交流合作,將更為先進的經驗因地制宜地轉化為適合我國國情的相關標準,進一步提升國內國際和區域標準一致化水平,并對可能出現的種種問題提前預防。同時,應進一步加強國際標準化專家隊伍和專業人才的培養,支持并鼓勵參與碳排放、節能、新能源、碳匯、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領域的國際、國內標準的制修訂,為全球節能減排和“雙碳”目標積極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4結束語

本文對我國的碳達峰碳中和發展進程展開研究,并依據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現狀提出相關對策建議,同時在標準數據庫中按照標準化對象查詢整理現行的碳達峰碳中和相關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等文件資料,收集相關專家的意見,通過對比分析指出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的不足,提出適用的相關標準化工作建議,為我國碳達峰碳中和的標準體系構建提供一定思路,對相關標準的立項和制修訂、整體標準化工作的開展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

【參考文獻】

[1]唐祎祺.中國及各省區能源碳排放達峰路徑分析[D].杭州:浙江大學,2020.

[2]翟萬江.實施“雙碳”戰略助力綠色發展:國內外碳達峰碳中和標準體系梳理[J].中國科技產業,2022(6):26-31.

[3]丁爽,姜玲玲,林翎,等.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發展現狀及對策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2(1):63-70,75.

[4]張佩玉.碳核算、碳交易標準化實踐與展望[J].中國標準化,2022(9):6-15.

[5]石明娟,曹雨婷,張吉興,等.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建設現狀[J].標準科學,2022(4):49-54.

[6]劉德春.為什么要打碳達峰碳中和這場硬仗[J].中國環境監察,2021(6):47-48.

[7]束蘭根,辛晴.碳達峰視角下的中國地級以上城市碳排放與經濟發展相關性研究[J].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科版),2021,23(5):1-11,23.

[8]張賢,郭偲悅,孔慧,等.碳中和愿景的科技需求與技術路徑[J].中國環境管理.2021,13(1):65-70.

[9]馬海濤.推動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財稅政策優化路徑[J].中國機關后勤,2021(11):32-35.

【作者簡介】

李宜衡,女,2002年出生,標準化工程專業本科在讀。

(編輯:于淼)

猜你喜歡
碳中和碳達峰標準化
碳中和·碳達峰
標準化簡述
關于“碳達峰”和“碳中和”——2030碳達峰與2060碳中和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應當采用何種立法思路
碳達峰碳中和要求下的設計思考
標準化是綜合交通運輸的保障——解讀《交通運輸標準化體系》
論汽車維修診斷標準化(上)
旅游風景區碳估算與碳中和實證研究
交通運輸標準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