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基建背景下的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創新研究

2023-09-13 03:41孔高敏陳雅
新世紀圖書館 2023年7期
關鍵詞:新基建智慧圖書館

孔高敏?陳雅

摘 要 隨著以5G基站、人工智能、數據中心等建設為代表的新基建發展,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獲得了更高效、更場景化、更泛在化的新機遇。論文通過文獻分析與案例分析法,分析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新型經驗與現有短板,提出“線上+線下”雙向場景融合、“資源+信息”多維流通管理的公共圖書館集成式網格化延伸服務模型,并對新基建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實施方向進行了創新探討。

關鍵詞 新基建;圖書館延伸服務;文化服務供給體系;大數據中心;智慧圖書館

分類號 G258.2;G252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23.07.002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of Public Library Extended Servic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Infrastructure

Kong Gaomin, Chen Ya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nfrastructure represent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5G base statio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data center, the extended services of public libraries gain a new opportunity of being more efficient, scenario-based and pervasive. Through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ase analysi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experience and existing shortcomings of extended service of public libraries, and puts forward the integrated grid extended service model of “online + offline” two-way scene fusion and “resource + information” multi-dimensional circulation manage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This paper also discusses the implementation direction of public library extension service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

Keywords New infrastructure. Library extended services. Supply system of cultural services. Big data center. Smart library.

0 引言

近年來,以5G基站、特高壓、高速鐵路、充電樁、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這七大領域為代表的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以下簡稱“新基建”)成為多領域熱議的焦點[1]。新基建是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技術創新為驅動,以信息網絡為基礎,面向高質量發展需要,提供數字轉型、智能升級、融合創新等服務,涵蓋信息基礎設施、融合基礎設施、創新基礎設施三個方面的基礎設施體系[2]。在新基建背景下,公共圖書館作為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陣地,不僅迎來了由數字圖書館邁入智慧圖書館的變革時期,也迎來了實施進一步延伸服務的融合創新契機。

2021年4月印發的《“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也為新基建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的發展指明了多維度的具體方向。規劃強調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資源分配上的共享性與公平性,在用戶服務上的精準性、日?;c差異化,在平臺升級上的數字化與智慧化,以及在數據管理上的開放性與共享性,并提出了要推動建立“訂單式、菜單式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平臺”“智慧圖書館、公共文化云服務體系建設”“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與“建立健全數據開放和共享機制”等[3]。

在這一大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如何擺脫單一的線下服務模式,打破時間與空間的服務限制,通過創新性的延伸服務觸及更廣泛的人群,向社區、鄉村等基層延伸,以進一步助力文化振興與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并助力打造文化數字化背景下的“線上線下融合互動、立體覆蓋的文化服務供給體系[4]”,已成為具備重要研究價值的課題。

1 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與新基建的契合度

近年來新基建所涵蓋的相關技術的發展,為圖書館延伸服務新需求的實現創造了技術可行性基礎,使得讀者與讀者、讀者與圖書、圖書與圖書之間的信息交流或信息資源流通顯著加快,信息資源管理效率也顯著提高。在新基建背景下,延伸服務變得更具有共建共享性、更智慧化、更具有場景融合性,服務的實現渠道也更為多元化、多維度與高效率。因此,在新基建背景下,對于公共圖書館的延伸服務發展研究呈現以下特點:

一是單一技術在圖書館發展變革方向的研究較多,主要集中于5G技術、VR/AR、人工智能等方面在數字圖書館與智慧圖書館內部建設方面的動態應用,如各類圖書館機器人的應用、館內智慧空間的再造與紙電數一體化的圖書館線上服務平臺等[5],向外的場景融合型與平臺型延伸服務應用研究較少;二是在新基建融合創新背景下已有了一定圖書館發展整體方向性的研究,楊新涯、羅麗等認為新基建賦予圖書館的三大發展機遇為信息基礎設施的重構、人工智能應用及“數字記憶”建設[6];何林認為新基建將創造和重構更多的服務場景,驅動圖書館的數字化轉型特別是場景外拓的過程,圖書館將從知識儲存、服務中心向知識分發中心躍進[7];但涉及到延伸服務領域整體性的具體應用模式規劃與研究較少。而在關于新基建的整體方向性研究中,郭朝先提出,“新基建”中的“基”與其說是“基礎設施”,還不如說是數字化“平臺”更貼切[8]。他主張要“以平臺思維去構建應用生態系統,促進平臺功能豐富與海量使用雙向迭代、互促共進的良性循環。[8]”因此,加快“上云用數賦智”創建一體化集成式的公共文化服務云平臺,并推進相關基層設施網絡平臺的觸角式網格化全覆蓋,以實現平臺信息流的線上線下雙向流動和高效管理,正是“新基建”帶給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未來發展路徑的新視角。

區別于單一技術發展對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的局部性與內部性影響,筆者認為新基建的整體發展會更傾向于給公共圖書館帶來一體化集成式云平臺為載體、更具場景融合性與信息雙向流通性的延伸服務創新發展新機遇,將使圖書館的各類業務因新基建所帶來的系列變革發生巨大變化。

首先在信息資源管理方面,新基建為圖書館延伸服務提供了更具統籌性的資源管理環境與更集成化的管理流程載體,使得信息資源管理趨于電子化、平臺化與一體化,大大提高了資源管理效率,使得圖書館的延伸服務有了信息共享的資源基礎。比如古籍數字化系列數據庫與平臺的運用,通過數字化與人工智能技術的運用,使得寶貴的古籍資源得以數字化存儲、展示與被檢索,大大方便了古籍資源的管理與流通,通過共建共享模式讓古籍資源“活起來”并發揮出巨大價值[9]。

其次在平臺建設與智能技術應用方面,新基建為圖書館延伸服務提供了更智慧化的智能設備與場景更多樣化的實際應用,提升了平臺建設的場景融合度,更提高了智能技術應用的場景多樣性。與此同時,為了保障圖書館內部的貫通與圖書館服務覆蓋的基層網絡的連接,“以新技術為支撐,以通信網絡為手段,以算力基礎設施為中心,是新基建保障圖書館智慧化建設的首要原則”[10]。比如總分館體系下的流通服務一體化平臺、AI導航機器人與掃書機器人等,都能極大化節省人力物力,使得圖書館延伸服務能深入基層融入用戶的周邊生活,為用戶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務。

最后在用戶服務方面,新基建為圖書館延伸服務提供了更泛在化的服務手段與更具參與度的服務場景,使得以“書”為中心的傳統被動服務轉向了以“讀者”為中心的創新主動服務。新基建的運用讓用戶服務朝著“無所不在、無時不在”的泛在化方向發展,破除了用戶獲取圖書信息資源的時空壁壘,把延伸服務的時空范圍無限延展,“實現文獻、讀者和圖書館人無縫連接、和諧共生?!盵11]比如數字圖書館的出現就讓用戶能夠隨時隨地獲取圖書館資源,使得用戶獲取與利用信息資源的效率無限加快;比如圖書館內部AR展覽的出現也顯著提升了用戶主動獲取信息的積極性等。

2 基于新基建的我國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類型

圖書館延伸服務是“圖書館新思想、新觀念的容器,也是展示圖書館生機與活力的windows(窗口)”[12]。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廣義上指基于讀者需求而拓展的動態服務[13],隨著時代的發展與技術的進步,內涵也在不斷拓展,類型也更加多樣化。

2.1 內部功能性上的延伸服務

該類型的延伸服務主要偏向于公共圖書館單一個體利用優勢資源面向讀者端的時空型延伸,指“利用本館文獻、館員、設備、館舍、品牌影響力等各種優勢資源,為讀者提供外延性服務”[13]。實現方式主要為流動服務方式、合作辦館方式和現代網絡技術方式等,表現形式主要包括延長開館時間、建立流動圖書車、建立圖書流通點、“讀者選書圖書館買單”、網上借書、館員利用館藏資源形成新知識體系、舉辦專家講座、開發讀者資源等[14]。

2.2 基層拓展性上的延伸服務

該類型的延伸服務主要偏向于公共圖書館利用自身資源面向基層圖書館端的單向資源援建與技術型延伸,主要表現為基層圖書館圍繞地區中心圖書館形成體系化運行的“總分館制”[15],和公共圖書館面向農村圖書館、偏遠地區圖書館等以項目制運行的公益性書籍定點援建等。比如金陵圖書館在總分館制下的“一卡通通借通還”實現了全市社區圖書館與流通服務點的書籍通借通還;南京圖書館的文化援疆項目,到2020年援建新疆克州圖書館各類資源達400余萬元等。

2.3 多方融合性上的延伸服務

該類型的延伸服務主要偏向于公共圖書館利用多方資源面向多平臺進行共建共享模式下的多要素型延伸,服務模式主要包括文旅融合、場景融合、跨界融合與數據融合等。比如,招燕飛以云浮城市書吧為例研究了全民閱讀視角下的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凸出了其共建共享共用模式[16];齊東鴻基于數據挖掘對少兒圖書館數字資源整合與延伸服務進行了研究,以提升少兒閱讀推廣的智能化與高效率[17];陳幾香等關于圖書館設立“軍營書屋”閱讀空間的實踐研究[18],王麗以深圳市福田區圖書館“創意工坊”活動為例進行的公共圖書館體驗式閱讀推廣探究[19]。同時,利用全媒體時代與新基建技術的應用案例也給了圖書館延伸服務新的應用模式參考,如羅亞泓以Facebook的應用為例總結了國外高校圖書館社交媒體延伸服務的實踐研究與思考[20],孫冬雪也進行了面向融合創新的公共圖書館“多媒體+”服務研究[21],王茜、張寧歸納了中美圖書館開展“VR+文化”服務的進展研究[22]。此外,在后疫情時代圖書館的延伸服務也保障了讀者足不出戶就能獲取圖書館信息的功能實現[23]。采用更靈活化的模式如直播[24],拓展更新穎的閱讀推廣平臺[25],都是新基建背景下多場景與多要素融合的良好嘗試。

3 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發展的趨勢特征

“圖書館延伸服務與圖書館基礎服務既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同時也屬于一種動態的概念。延伸服務具有可轉化性,它經過演化而成熟,可以變為基礎服務。而新技術在圖書館服務中廣泛應用,使得圖書館的服務范圍不斷擴大?!盵12]新基建背景下,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利用新技術克服現有困境并謀求新發展的趨勢共性呈現出以下特點。

3.1 內部功能性服務呈現出常態化與智能化

隨著網絡的廣泛普及與智能化自助設備的覆蓋,本屬于延伸服務概念內的公共圖書館各類時空延伸性服務,如24小時圖書館、網上借書、電子圖書館等已成為公共圖書館的常態化服務。時代在發展,“圖書館基礎服務的范圍在慢慢擴大,延伸服務轉化為基礎服務的步伐也在加快。圖書館基礎服務的質量要獲得提高,必須將延伸服務常態化;圖書館服務要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就必須實踐工作中不斷開發新的延伸服務”[13]。在新基建模式下,隨著數字圖書館邁向智慧圖書館,如圖書館機器人與AR/VR等各類新技術會進一步覆蓋與成熟,會使得公共圖書館內部功能性服務越來越智能化,也會使得原先此類型的延伸服務成為未來公共圖書館必備的基礎服務。

3.2 基層拓展性服務越來越精細化與網格化

隨著基層網格化社會治理模式的成熟,將文化服務融入網格化管理中進行精細化服務,尋找服務盲點,開展織網工程,提升服務覆蓋面與資源利用率已成為大趨勢?,F有的社區圖書館與農家書屋等農村圖書館的發展,尚面臨著許多的問題亟待解決,如書籍資源與經費的緊缺、基層圖書館的認知度不足、書籍的流通性低、專業運營管理人員的短缺、部分基層圖書館形式主義盛行等[26],新基建模式下推進基層各類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的覆蓋與促進公共圖書館的資源雙向流動,是真正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公平性與均等性的重要發展方向,也是公共圖書館向鄉村、向社區、向基層延伸的實踐性探索舉措。

3.3 多要素融合性服務趨向于場景化與平臺化

要在文旅融合、數智融合、媒介融合等多要素融合領域,利用新基建模式探索線上一體化集成式平臺與線下的場景化融合應用的強連接,提升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的覆蓋面,提高信息資源流通的有效與有序性。但目前公共圖書館在相關技術發展背景下所做的融合性延伸服務實踐,大部分還停留在創新型的點對點之間,尚未由點及面地連接并形成一個全面融合的信息資源流通空間,尚未有一個相對統一的信息資源流通管理平臺承載起多維度延伸服務的實現,這使得現階段公共圖書館的延伸服務尚存在多方阻礙難以解決,信息資源不對稱、系統重復性開發等問題較為突出。

4 新基建背景下的圖書館“網格化”文化服務模型

基于目前的種種阻礙,為提升信息資源的流通管理效率與多維度延伸服務的廣度深度,筆者從新基建技術特征與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的多場景融合特征出發,構建了“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云上綜合體”的服務模型(圖1)。該模型涵蓋“下架書籍調配云平臺”“電子資源共建云平臺”“閱讀推廣活動云平臺”與“讀者用戶交流云平臺”四大云平臺的搭建與打通,以搭建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的云上綜合體形式,實現“線上+線下”雙向場景融合與“資源+信息”多維流通管理。

該模式基于已有的線下總分館體系,融合延伸服務的現有成果,將公共圖書館與社區鄉鎮基層圖書服務網點、城市書吧等文旅融合網點、高校圖書館與專業圖書館這四大類型圖書館,通過新基建模式的一體化集成式云平臺搭建將其打通形成“網格化”延伸服務覆蓋網,以公共圖書館為中心共建四大功能性云平臺,并在集成式云平臺上接入社會力量、基層力量與第三方合作機構,以完成圖書信息、活動信息等高質量信息資源的高效流通共享與管理,并實現閑置資源的再分配,以最大化提升信息資源獲取的均衡性與覆蓋面。

在信息資源流通方面,該模式需擬打造以“人”為中心的圖書館體系,以用戶為中心發揮“人”的信息創造與信息整理的主動性,力圖通過信息資源的雙向流動,并實現對抗信息資源的無序性,提高信息有序性和有效性。在閱讀推廣活動云平臺與讀者用戶交流云平臺上擬借鑒豆瓣、今日頭條的去中心化信息創造模式打造虛擬數字社區,以激發讀者的閱讀積極性與幫助公共圖書館通過讀者實時性建議提高服務質量。在電子資源共建云平臺讓公共圖書館、高校圖書館、專業圖書館、各基層圖書館、各級社會力量與讀者之間相互連接,大大提升了電子資源共建的廣度與深度,并使得用戶高效獲取海量電子資源。在下架書籍調配云平臺上,使得公共圖書館與高校圖書館閑置的下架書籍資源能夠再流通,并結合社會力量的捐贈資源進行資源統一再分配,讓閑置或捐贈書籍向農村地區、偏遠地區等書籍資源匱乏的基層圖書館進行需求匹配型的精準化流動,提升資源的利用率并提升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的均衡性。

在服務生態搭建上,該模式擬推廣延伸服務流程的“電子化”與“一站式”,讓文化服務融入到網格化的社會治理模式中來,鼓勵基層力量與社會力量作為線下實施主體參與進來,讓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每個要素主體通過集成化一體式云平臺進行更深度的連接,打破信息交流與服務對接壁壘,增強線下與線上的融合互動。與此同時,通過提供“訂單式”服務模式為圖書館延伸服務所涵蓋的海量讀者提供更精準化、差異化的服務,讓讀者提升信息辨別能力與享受優質文化服務的同時,也能激發其創作與評論積極性,切實參與到公共文化良好生態的搭建中來。

5 基于“網格化”文化服務模型發揮公共文化云服務體系數據中心作用

目前,國內公共圖書館數據統計仍僅限于縣級以上公共館,國內社區圖書館(室)與鄉鎮(街道)的總體數量尚是一個未知數[27]。與此同時,區域內公共圖書館大數據統計雖有江蘇省公共圖書館大數據實驗室等先行性實踐項目,但尚未在全國范圍內實現系統化、一體化、自動化的公共圖書館大數據采集與分析。由此,筆者認為基于“網格化”文化服務模型,可搭建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的集成式一體化云平臺,形成涵蓋線下書籍資源與活動資源、線上電子資源與用戶行為等信息的雙向流動與管理。在這一過程中將沉淀下海量的高質量公共圖書館文化數據,對公共圖書館與文化服務體系研究與未來發展路徑選擇具備重要價值?;谠破脚_上存在的海量數據信息,在尊重保護個人隱私與個人信息數據的前提下,我們可以創建以公共圖書館為中心的文化服務數據中心(圖2),來支撐起智能城市綜合體的場景化應用與完成基層圖書館的立體覆蓋,以提升信息資源流通的效率與有序性。

目前,在服務基礎上,社區圖書館、流動圖書站(流通服務點)、城市書吧、鄉鎮圖書館(室)、農家書屋的各類圖書館延伸服務觸及點的線下覆蓋面已較廣,街道社區網格化管理的社會治理模式也較為成熟,新基建技術的高速發展也提供了構建一體化平臺的可能性。在服務設施上,新基建的發展雖帶來了智慧化設備的革新,但各級圖書館間資源差距較大,多數圖書館設備更新換代慢,鄉鎮圖書館資源更加匱乏,構建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的網格化云上綜合體,有助于在有限的設備經費限制下提升資源流通效率,使新基建的技術紅利真正惠及到人民群眾。在服務方向上,該模式有助于提升信息資源流通的共建共享性、高效便捷性、安全有序性與讀者交互性等,更方便滿足新基建背景下的各類用戶新需求。此外,一體化集成式云平臺也能將各個服務節點的參與主體連通起來,并能通過大數據平臺精準捕捉讀者需求,提升服務上的個性化與差異化。綜上所分析,當下所產生的大爆炸式信息,以及無序的信息流,將會通過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云上綜合體的模式,有望使無序信息流轉化為有序信息流來輔助智慧城市綜合體的信息決策,并基于物聯網、可穿戴智能設備等技術的連接,將圖書館延伸服務云上綜合體與整個智慧城市綜合體連接,在其中尋找更多的場景化應用模式與創造更多的文化服務新方式。此外,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云上綜合體將與基層圖書館、讀者用戶直接連接,大數據統計的觸角將通過平臺完成從管理端、服務端到用戶端的立體覆蓋,掃除現存的基層圖書館視野盲區,便于利用數據分析精準定位問題與定制問題解決方案,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均衡性。

6 基于新基建的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實施方向

新基建下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的發展,是挑戰與機遇并存的。要切實把握住新一輪技術革命的時代脈搏,在公共圖書館從數字圖書館邁入智慧圖書館的過程中擴大延伸服務的延展性與提高服務的有效性,我們可以考慮從下列延伸服務實施方向上進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改造升級。

(1)在體系管理上進行各級圖書館的權責厘清。首先,明確國家圖書館的牽頭作用與省級圖書館的實施主體作用,提升延伸服務集成式云平臺建設的一體性。其次,將此前游離于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體系之外的部分農家書屋、鄉村圖書館、社區圖書館等以總分館等形式納入進來,避免基層圖書館的多頭無效管理,提升延伸服務體系的覆蓋度,讓“網格化”延伸服務模式有可實施的基層土壤。

(2)在經費管理上進行由國家圖書館牽頭、各省級圖書館參與的統籌專項管理,避免因人員經費、資源購置費等占用大頭財政預算造成的智慧化升級技術經費短缺與地區性兩極分化,以提升資源分配上的均等性,并保障相關云平臺建設的技術經費投入與活動經費投入來提升云平臺建設水平。

(3)在績效管理上進行科學化的考核認定。第一,將延伸服務體系中的所涉及到的服務主體進行科學規范的績效考核評估,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考核細則的落實程度。第二,對體系中所涉及到的服務人員進行專項評估與評優,提升服務人員的專業能力與服務水平。

(4)在流程管理上進行規范明確與數字化升級,推動服務主體的上云賦智,推廣一體化集成式云平臺上的服務流程電子化無紙化操作,消除各大服務主體與服務對象之間的交流隔閡,提升延伸服務的實施效率。

(5)在生態建設上進行各大服務主體與服務對象之間的閉環打通,通過以公共圖書館為中心的“網格化”延伸服務云平臺載體,與社區網格服務點、農村文化站等合作推動“書網融合”服務,加大對基層相關人員的服務支撐,充分調動以志愿者與社會捐贈為代表的社會力量的積極性,提高信息資源的流通共享,共同建設數字化與智慧化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生態。

7 結語

十四五規劃中,“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一體建設”與“推動公共文化數字化建設”是公共文化服務領域的兩大重要舉措。公共文化服務的特點是“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其中“均等是核心、公益是保障,基本是公益的尺度、便利是均等的前提”,而公共圖書館便是這一體系中的重要一環。

因此,基于新基建去探究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的模式,利用新技術設備來打通壁壘,構建集成化、一體化的云平臺,建設以“人”為中心的圖書館,保障“人”和“信息”的雙向管理流動,促成“線上+線下”雙向場景融合、“資源+信息”多維流通管理,并以此為基礎構建公共圖書館構建公共文化云服務體系數據中心,以提升信息資源流通的均等性和便利性,或許會是基于新基建的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的一種值得探究的新形態。

參考文獻:

張保淑.新基建科技成色十足[N].人民日報海外版,2020-03-16(09).

鮑一凡.國家首次官宣“新基建”范圍:3 大方面 7 大領域全曝光[EB/OL].[2023-05-21].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7064342.

中國政府網.文化和旅游部關于印發《“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的通知[EB/OL].[2023-05-21].http://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1-06/03/content_5615106.htm.

中國政府網.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實施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的意見》[EB/OL].[2023-05-21]. http://www.gov.cn/xinwen/2022-05/22/ content_5691759.htm.

李亞設.我國智慧圖書館研究現狀淺析[J].圖書館學刊,2022,44(1):93-101.

楊新涯,羅麗,楊斌,等.論“新基建”賦予圖書館的新機遇[J].圖書館論壇,2020,40(12):95-101.

何林.新基建背景下的圖書館發展動能與服務升級[J].圖書與情報,2020(5):111-114.

郭朝先,王嘉琪,劉浩榮.“新基建”賦能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路徑研究[J].北京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0(6):13-21.

陸宇婷.用數字化讓蒙塵的古籍重獲新生[N].文摘報.2021-09-18(08).

周杰.新基建賦能圖書館智慧化建設與融合創新服務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8):22-30.

朱愛瑜.紙電一體化與智慧圖書館建設研討會綜述[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21,39(2):7-10,24.

王子舟,白興勇,黃偉群,等.圖書館延伸服務面面談[J].圖書館建設,2013(5):47-50,54.

陸紅如,陳雅.基于服務效能提升的高校圖書館延伸服務績效評估體系構建[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9,37(2):17-23.

吳漢華.圖書館延伸服務的含義與邊界[J].大學圖書館學報,2010,28(6):21-26.

金武剛,李國新.中國公共圖書館總分館制建設:起源、現狀與未來趨勢[J].圖書館雜志,2014,33(5):4-15.

招燕飛.全民閱讀視角下的公共圖書館延伸服務:以云浮城市書吧為例[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24):159-160.

齊東鴻.基于數據挖掘的少兒圖書館數字資源整合與延伸服務研究[J].圖書館學刊,2020,42(1):50-53.

陳幾香,王彤,劉立平,等.圖書館設立“軍營書屋”閱讀空間實踐研究[J].圖書館建設,2020(S1):127-129.

王麗.公共圖書館體驗式閱讀推廣探究:以深圳市福田區圖書館“創意工坊”活動為例[J].國家圖書館學刊,2019,28(2):40-50.

羅亞泓.國外高校圖書館社交媒體延伸服務的實踐研究與思考:以Facebook的應用為例[J].圖書館學研究,2021(10):55-62,69.

孫冬雪.面向融合創新的公共圖書館“多媒體+”服務研究[J].圖書館學刊,2021,43(9):81-85.

王茜,張寧.中美圖書館開展“VR+文化”服務的進展研究[J].新世紀圖書館,2020(3):82-87.

魏大威,廖永霞,柯平,等.重大公共安全突發事件中圖書館應急服務專家筆談[J].圖書館雜志,2020,39(3):4-18.

肖錚,陳麗琴,黃國凡.后疫情時期高校圖書館嗶哩嗶哩網站運營策略研究[J].圖書館雜志,2022,41(10):42-48,82.

崔薇,鄭聰.后疫情時期公共圖書館網絡直播創新服務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21(8):14-21.

王子舟,邱璐,戴靖.鄉村民間圖書館田野調查筆記[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9:242-245.

龔蛟騰,王鳳姣,方雯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社區圖書館發展戰略研究[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18:11.

孔高敏 南京圖書館助理館員,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碩士研究生。 江蘇南京,210018。

陳 雅 南京大學信息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 江蘇南京,210023。

(收稿日期:2022-06-16 編校:謝艷秋,陳安琪)

猜你喜歡
新基建智慧圖書館
“新基建”優于“老基建”
發展“新基建”,中國底氣何在(觀察家)
關于“新基建”下信息通信高校學科發展的探討
遠東智慧能源 掘金“新基建”風口
2019,“新基建”競爭吹響號角
外媒拿中國在西沙“新基建”說事
基于“互聯網+”視閾下的智慧圖書館用戶服務
Beacon技術在圖書館信息服務中的應用研究
論智慧圖書館的三大特點
公共圖書館弱勢群體智慧信息服務模式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