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生和諧”導向下文旅型鄉村景觀更新策略
——以洛陽市游家凹為例

2023-09-14 12:59張貝璇劉剛田牛茜段宇陽
湖南包裝 2023年4期
關鍵詞:文旅景觀

張貝璇 劉剛田 牛茜 段宇陽

(河南科技大學藝術與設計學院,河南 洛陽 471023)

當前,我國以鄉村振興為目標的建設工作仍是全黨高度重視的傳統?!班l村振興戰略”覆蓋了新時代鄉村建設與發展的各個方面,黨的二十大進一步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區域協調發展。鄉村景觀更新是改善鄉村環境的前提,對獲得生態環境效益、創建農民舒適宜居生活場景、提高產業經濟收益發揮著重要作用[1]。置身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鄉村景觀更新的切入點多種多樣。旅游作為區域發展的新型視角,為親近自然、體驗不同文化與休閑生活的鄉村旅游發展指明了廣闊前景。如今,鄉村旅游也由過去的單一化模式向多要素融合發展的新模式轉變,對解決區域發展不平衡、增加農民經濟收入和發掘景觀游賞價值具有重要意義。2021年,文旅部發布《“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培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創新發展的新業態[2]。2022年6月,洛陽市政府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發布《洛陽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規劃》,著重明確要開闊鄉村景觀新視野,建設新時代的文旅型鄉村景觀。

洛陽市游家凹擁有豐厚的地域文化資源,文旅一體更新的優勢尤其顯著。近些年來,該村域發展滯后,景觀衰退及“空心化”矛盾也日漸顯現。文旅型鄉村景觀作為鄉村振興的新動能,是破解“空心村”更新難題的有效途徑之一。但將“三生和諧”發展模式當作一個整體,開展文旅型鄉村景觀更新策略的研究較少。由此,以“三生和諧”為導向,探尋游家凹文旅型鄉村景觀更新策略,是值得探討的重要課題,以期為營創宜游宜居宜業的文旅型鄉村景觀提供案例參考。

1 “三生和諧”與文旅型鄉村景觀的適應性

1.1 “三生和諧”

“三生和諧”出自于新鄉村主義理念,是指生態、生活、生產三者相互關聯又促進的和諧發展模式,與鄉村景觀更新的思考和討論緊密聯系。其核心是統籌考慮生態景觀、生活景觀、生產景觀間的平衡與穩定,以和諧發展為依托,提升鄉村整體發展實力。梁俊峰等[3]通過分析“三生”理念與鄉村景觀間的相互關系,提出其基本原則與方法,探究了“三生和諧”發展視角下鄉村景觀更新設計的可行性;吳強盛等[4]在總結“三生元素”景觀價值的基礎上,研究出“三生元素”應用下耕頭畈村的景觀改造方法與實踐策略,進一步擴充了“三生和諧”的內涵與價值。

在鄉村景觀的更新中,生態和諧是建設環境友好型鄉村景觀的基礎,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及生產目標;生活和諧以實現人與鄉村環境和諧為準則,涵蓋了優質的自然、文化景觀,助推著生產業態的跨越式發展;生產和諧則不局限于農業的穩產高效,在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同時,因地制宜地發揮景觀資源優勢,支持鄉村發展特色產業,讓經濟效益帶動生態生活環境的修復與完善。由此可知,“三生和諧”發展模式重點關注生態保護,通過優化鄉村物質及精神文明建設、營造幸福的人居生活環境,進而引入新興產業、激發內生動力[5],為和美鄉村景觀的更新提供理論依據。

1.2 文旅型鄉村景觀

我國文旅產業發展與時俱進,二者間的深度融合已逐漸成為提升鄉村景觀品質的關鍵選擇[6]。一方面,文化是鄉村振興的根脈,鄉村旅游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突破方向;另一方面,鄉村景觀是村落人文特色、生態環境和生產景觀要素的集成體。同時,鄉村景觀改造立足鄉村人文景觀要素,可彰顯地域文化,是改善人居環境質量、提升鄉村經濟效益的科學設計。簡言之,文旅型鄉村景觀是衍生于在地文化、民居生活和原生態旅游體驗等高度融合的景觀綜合體。在“合”的過程中,文旅功能與價值被重組,互為補充,通過合理開發和保留革新,構成新的“價值鏈”[7],以實現文旅型鄉村景觀的構建目標。

1.3 文旅型鄉村景觀更新的可行性

“三生和諧”發展模式與文旅型鄉村景觀所涵蓋的主要類型、構成要素、更新方向相輔相成。隨著“三生和諧”研究在景觀層面的滲透,“三生和諧”為文旅型鄉村景觀提供更新依據,也為其發展開拓了新的景觀視域,帶來了無限可能,為“三生和諧”導向下文旅型鄉村景觀更新策略的提出提供了有力支撐。而文旅型鄉村景觀是展現鄉村生態景觀、生活景觀、生產景觀和諧發展的重要載體,進一步豐富了“三生和諧”的實踐方式。因此,以“三生和諧”為導向,解讀文旅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思路,有序營建文旅型鄉村景觀特色風貌,從而達成鄉村可持續發展的理想狀態。

2 “三生和諧”導向下游家凹景觀現狀分析

2.1 區域優勢概況

游家凹位于河南省洛陽市的新安縣北冶鎮,以淺山丘陵地形為主,地處山麓之下。該村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屬于典型的大陸性季風氣候。首先,從區域條件來看,游家凹北連黃河第一湖——萬山湖,與我國著名的黃河小浪底水利風景區隔湖相望;南鄰牛石線主景觀道路;西北方向和單石坡渡口相鄰,水陸交通便利,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圖1)。其次,村莊富有大片可進行更新設計的閑置空地,遍布老舊建筑,完整保留了自然風貌和田園風光,盡顯地域特色??偟膩碚f,游家凹人文旅游特色鮮明,擁有充裕的生態、生活、生產景觀資源,以“三生和諧”發展為導向,重點建設文旅型鄉村景觀,潛力十足,前景尚好。

圖1 游家凹區位優勢分析圖。

2.2 村域景觀特色

2.2.1 地域文化深厚,人文底蘊出色

“在地文化”指的是民俗生活、建筑形態等地方特色性人文歷史資源[8]。游家凹地區伴隨著黃河文化,探尋村民在漫長發展中承襲下來的生活印跡,形成了特有的地域文化精髓。例如,村域長期與水共生,魚類資源較豐富,當地村民擅長漁業勞作,以此孕育出優秀的黃河漁文化。再者, 傳統建筑展現著個性鮮明的民俗文化。游家凹房屋坐北朝南,依山而建,就地取材,采用石灰巖、磚石,間雜黃泥堆疊、壘砌建造而成。最具特色的是民俗建筑外立面多為靠山地窖窯式風格(圖2),與周圍環境和諧共融;又根據當地地形,修建由“窯洞—廂房—門房”組合而成的窯洞式合院,使部分民居屋頂與高低錯落的院落生活空間層疊,兼具多樣化功能。同時,院落內的井臺、村內的古路和古樹等保留較完整,既體現在地文化的深厚底蘊,又細細訴說著鄉村的情感和記憶。

圖2 窯洞外立面式建筑風格。

2.2.2 旅游資源豐富,景觀風光出眾

鄉村旅游體系包括旅游線路、項目產品、民宿餐飲設施等,實質上是鄉村自然、在地文化和產業景觀資源的共同產物[9]。游家凹旅游景觀資源以黃河萬山湖水域和單石坡渡口為核心,聯動著悠長的彩虹公路。與此同時,臨近村落的老虎崖(圖3)是由當地不同形態的石灰巖形成的天然美景,延承參差起伏的山體特征,串聯刺激的懸崖游步道和開放性的觀景平臺,充分展示了地域景觀的人文風情與專屬特色。并且該村臺地式的景觀地形優勢顯著,可滿足多樣化的產業引入需求,有利于休閑旅游產業的協調發展,讓豐富的旅游景觀資源帶動鄉村環境的更新與提升。

圖3 老虎崖。

2.3 景觀現存問題

通過實地調研發現,游家凹整體環境、布局較為混亂,現有居住人口稀疏,嚴重破壞了村落的景觀底蘊,“三生和諧”發展模式下的景觀問題與矛盾也正日益浮現。對此,鄉村“老齡空心化”造成的荒蕪與凋敝景象成為游家凹文旅型鄉村景觀更新中亟須解決的難點問題。

2.3.1 生態景觀退化:自然資源破碎,鄉旅特色體驗受限

游家凹地區生態景觀線局部破碎化現象較突出。由于大多數留守村民漠視自然資源,疏于妥善管護,村域部分林植栽培缺失、道路綠化雜亂無序,迫使景觀產生退化。例如,植物類型選擇較為單一,缺乏層次豐富的組團造景設計,也未能利用與當地水土、季相吻合的植物來呈現不同季節的景觀觀賞效果。此外,受景觀資源配置不協調影響,單石坡渡口與老虎崖連通間的懸崖游步道還存在以綠植代替護欄、欠缺硬質防護的安全隱患問題。同時,單石坡渡口與部分適宜游賞體驗的景觀節點暫未開發,未能清晰打造地域專屬的鄉村旅游精品線路,也無法激活旅游體系,造成生態資源浪費的同時持續削弱景觀功能,制約了鄉旅的特色體驗。

2.3.2 生活景觀冗雜:人文風貌衰微,鄉居環境品質欠佳

現階段,游家凹布局擁擠,形式散亂,主要體現在鄉村文化景觀面貌有待更新、公共活動區域雜亂、公共服務設施短缺。因部分村民的認知或意識較為淺薄,忽略了黃河漁文化、民俗建筑等鄉土特色性文化的傳承與延續,割裂了人、文化與景觀環境間的聯系,使得地域文化脈絡斷裂,人文景觀面貌衰微。經過風霜雨雪的侵蝕,村內部分院落民居無人打理,難以滿足現代居住之物質精神生活所需,相繼倒塌荒廢。例如,民俗建筑修建年限久遠,結構折損,其窯洞外立面式風格的磚石土墻樣貌殘破,整體安全性欠佳。同時,不少村民在院落及周遭隨意堆放廢舊漁具、農活器具等生活雜物,致使景觀環境現狀仍凌亂混雜,視覺沖突較明顯。另外,該村公共服務設施匱乏。例如,村中欠缺可休憩交流的活動廣場、清晰的視覺導視標識、易達的公共衛生間和人性化的無障礙坡道等便民服務設施。故而生活景觀冗雜,鄉居環境品質欠佳。

2.3.3 生產景觀停滯:內生潛力薄弱,生產活動類型單一

游家凹生產景觀表現為小范圍的農作物種植,缺少規?;募蟹N植。大部分村民利用村內閑置用地,自發、無序地在院落及四周私搭圍欄,通過零散栽種農作物的方式來維持生產活動,產量較小且培育力度低下。隨著就業形勢的轉變,青壯年勞動人口向城市流動,村莊“有村無民”,加之留村老人力不從心,生產積極性與效率減退,現有用地大量擱淺,內生潛力十分薄弱。又因勞動力缺失、生產工具設施老舊等因素牽制,使得當地生產活動局限于少量的農作物栽培和牲畜圈養,產業類型單一、發展相對滯后。同時也忽視了游家凹的旅游景觀資源優勢。例如,缺乏對觀光、休閑農業及產教研學體驗等多元化產業類型的支持。未能有效引導新興產業與鄉村特色景觀風貌深度融合,導致生產景觀所具有的附加經濟和旅游觀賞價值未被開發利用[10],鄉村經濟發展遭遇困境。

3 “三生和諧”導向下游家凹文旅型鄉村景觀更新方法

3.1 文旅型鄉村景觀更新調研分析

經田野調查發現,游家凹現有50余戶,常住人口以60歲以上的老年人和7歲以下的兒童為主,目前收入來源依靠禽畜圈養供銷或家中久在城鎮打工的中青年補給,經濟水平偏低,生活負擔較重。

本研究針對村落老齡空心化、部分景觀資源、環境荒廢等一系列現實問題,選取區域內留守村民進行抽樣調查。通過問卷和走訪形式,了解村民關于鄉村文旅景觀項目的開發意愿、預期更新形式、生活服務功能和需求等。在向村民詳細講解后,共發放問卷125份,當場回收105份,其中有效結果為84%。因此,將村民的更新意愿作為參照,基于游家凹文旅景觀特色與景觀現存問題,以“三生和諧”為導向,重點探討適宜該村未來發展的更新方向,歸納預期更新功能分區與更新形式(表1)。

表1 游家凹文旅型鄉村景觀村民更新意愿分析

3.2 文旅型鄉村景觀更新路徑流程

“三生和諧”發展模式是改善游家凹“空心化”問題并達成文旅型鄉村景觀更新的重要紐帶。在“三生和諧”導向下詳細探究游家凹文旅景觀特色與景觀現存問題;通過實地考察調研了解當地村民的景觀更新意愿,細化游家凹文旅型鄉村景觀的預期更新形式;依據游家凹文旅景觀資源、景觀現存問題以及調研分析結果,總結出游家凹文旅型鄉村景觀更新的路徑流程(圖4),具體提出游家凹文旅型鄉村景觀更新策略。

圖4 游家凹文旅型鄉村景觀更新路徑流程圖。

4 “三生和諧”導向下游家凹文旅型鄉村景觀更新策略

4.1 生態景觀:修復綠水青山格局,擦亮鄉旅休閑觀光新底色

鄉村綠水青山格局的修復和村落景觀面貌的更新對文旅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為此,應堅持生態文明理念,延續生態系統的和諧性,發揮鄉村田園、山水的天然之美[11],提升鄉旅發展的生態實力。

整合游家凹范圍內原有的植被種植區域。在維護原有植被的基礎上,重視植物特性,加種女貞、紫葉李、紅葉石楠等觀賞價值較高且符合本土氣候及特色的喬木灌木;依據該村地形,在村落入口、院落民居、道路兩旁等公共和生活區域排列補植側柏、雪松、馬尾松等能防風御沙的植被,并栽搭種類與層次豐富的植物組團設計,打造四季有景的生態景觀。

恢復生態景觀平衡性、開發親水游賞景觀節點。借助萬山湖水域和懸崖游步道景觀資源,增設渡口親水游憩平臺??刹捎檬瘔K、仿木材料的人工防護欄對懸崖游步道外側進行修復與加固。同時在安全區域內,設置休閑垂釣游玩節點,給予單石坡渡口乘船游賞體驗、休憩放松的景觀功能,為鄉村生活、旅游帶來舒暢清新的環境氛圍。再聯動老虎崖和黃河小浪底水利樞紐風景區,重點宣傳環湖游覽、黃河漁文化沉浸式感受等高品質的鄉村生態旅游項目,打造游家凹獨特的鄉村旅游精品線路。

添設休憩驛站、打造野餐露營游園。通過本土植物造景,利用樹下林蔭空間,對較平坦寬敞的區域進行更新設計。擴充仿古廊架、休憩桌椅、趣味秋千等景觀設施,開展帳篷租賃服務,融合生態與生活景觀,便于村民和游客樂享戶外活動。在擦亮鄉旅休閑觀光嶄新底色的同時,提升旅游競爭力、帶動村民增收,合力推動游家凹生態生產的雙向飛躍。

4.2 生活景觀:盤活地域文化資源,完善康養旅居服務新功能

鄉村生活景觀更新從介入人文元素、策劃文旅體驗項目等多個維度探索,以盤活地域文化資源為核心,勾畫出適宜人們旅居、社交的新生活景象。

提煉景觀元素,彰顯文化藝術韻味。游家凹村民曾多以捕魚打撈、農作物生產和牲畜養殖為生活來源,村內余留的傳統漁具和農活器具等景觀元素數不勝數。將廢棄漁船魚竿美化,制成景觀雕塑小品,也可改裝魚簍漁網或器具,二次利用于盆景裝飾。鑒于部分留守老年居民仍從事農漁活動,可邀請村民共同參與,創辦鄉村農漁文化園,以文化魅力再現形式,尊重保護地域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依據當地農漁方式、器具和美食美景等設計文旅紀念品、開設文創藝術商店,向游客展示人文風情、延續場所記憶,凸顯文旅融合的趣味與價值。

改造升級民俗建筑。用貼近當地景觀風貌、符合文旅型鄉村景觀發展目標的方式進行更新。例如,保留當地的磚石土墻材料肌理、顏色和窯洞式拱形門窗,在對現有窯洞外立面式建筑風格干預最小化的前提下,結合持久耐用且安全性較高的現代混凝土材料,修繕、加固空置房屋,減少老舊房屋的安全隱患,彰顯地域環境特色。同時,修建鄉旅民客服務中心、開發鄉村民宿、打造地域特色餐館與咖啡吧,使得前來旅居的游客能夠停歇游賞,從不同的視角品鑒鄉土韻味;其次,考慮將老舊的院落改造成康養宜居空間,體現具有療愈功能的生態景觀,除了更好地滿足村內老人的生活使用需求之外,也能吸引城市一部分中老年人群來此康養度假。既擴充就業途徑,又完善鄉村康養旅居服務的新功能,小中見大,有效吸引年輕人才返鄉創業,為文旅產業經濟的發展提供良機。

優化活動區域,完善公共服務設施。在村內人流量較集中的區域設計中心活動廣場,通過植栽本土特色植物,放置健身器材和漁農用具改造的景觀小品,去提升景觀環境的“細部裝飾”,讓村民和游客能在此暢談活動,盡享娛樂。此外,充分考慮公共服務設施的功能類型,在人流活動量較大的區域增加公共衛生間,也可在村域入口、中心、生活及游賞體驗區域同步更新導視系統與無障礙設計。例如,增添安全扶手、無障礙坡道等人性化服務設施,同時選用顏色突出、字體大小適中、辨識度較高的引導標識,方便村民日常生活出行,也為來村游賞體驗的游客提供保障。

4.3 生產景觀:拓展新型農產業態,營造物產多元共享新體驗

鄉村生產景觀散發著濃厚的生活文化氣息,具有較高的生態游賞價值,是文旅型鄉村景觀更新的重要資源。

整理荒置農作物用地,加強管理和再利用。例如,集中建造日光溫室采摘大棚,因地制宜地種植瓜果、蔬菜等,豐富種產類型。采用綠色無公害技術,分種類播種草莓、櫻桃、蒜苗等有機果蔬農產品,栽培黃瓜、茄子、番茄等無土蔬菜,努力實現高產穩產;再同步推廣生態農產品采摘品嘗、觀光體驗活動,鼓勵生活生產景觀的融合更新。也可適量擴展臺地景觀用途,設計以康養和游賞為核心的臺地梯田式四季花海。將芍藥、荷蘭菊、八寶景天等形態不同的各類花卉分區域種植,結合造型藝術與花色搭配,讓游客盡享田園四季風光。

圍繞“文旅”主題,聚力拓展新興產業,豐富產業形態。例如,營建鄉旅農教研學基地、親子共享樂園。通過了解地域文化、觀察觸摸綠植、植物創意拓染等研學藝術教育課堂,寓教于樂,鍛煉兒童和青少年的學思及動手能力,引導他們親近自然、健康成長;也可開展親子果蔬采摘等研學主題項目,吸引大批游客周末到此放松與交流。同時,利用鄉土文化元素和農旅資源設計文創產品,與研學實踐碩果相結合,舉辦文旅紀念品市集,以互動有趣的售賣活動,幫助孩子增長見聞,也為本地村民增收創收。

選擇新潮、便捷的渠道宣傳文旅特色??山柚屡d媒體實現推廣引流,以獲取游客流量和博得更多關注,擴大鄉村文化輸出的受眾群體[12]。例如,選擇短視頻場景拍攝、網絡直播、公眾號發文等;還可使用VR虛擬現實技術,游客通過瀏覽云地圖,可隨地開啟文旅云漫游或制定個性化的自駕巡游路線。另外,考慮開發線上APP,讓游客能提前尋找文旅游憩景點、預訂民宿餐飲及研學采摘,也能及時分享、反饋真實的體驗感受??傊?,在延伸生產景觀時,要充分釋放鄉村文旅資源的發展潛力,營造物產多元共享的全新體驗。

5 結語

鄉村在地文化與旅游資源融合是新時代賦能鄉村振興的物質精神財富,對游家凹而言,打造文旅型鄉村景觀是當地發展的新選擇。目前游家凹文旅型鄉村景觀更新正面臨綠色生態底蘊受損、人文生活服務缺乏、現代產業單一失序等嚴峻挑戰,而如何優化生態景觀、生活景觀、生產景觀,深化文旅融合,是該村可持續發展的痛點。綜上所述,本文結合洛陽市文旅鄉村建設要求,深入解讀游家凹“空心村”更新難題,通過增設鄉土植物與高品質游賞項目,提升文化傳播力,完善康養與公共服務設施,強化新型業態,多渠道宣傳研學采摘與文旅特色體驗的“三生景觀和諧”發展策略,著力創建宜游宜居宜業的文旅型鄉村景觀,開發生活美學的沉浸式體驗,留住人們心中的鄉風、鄉韻、鄉愁。同時力求活化人文內涵,創新旅游模式,鉚足干勁,將鄉村風景線串珠成鏈,繪制專屬于游家凹文旅新業態的宏圖藍景,為營造新時代的文旅型鄉村景觀續寫新愿景。

猜你喜歡
文旅景觀
冰雪文旅乘風起
景觀別墅
齊魯大地上的文旅盛宴
乘風破浪的日照文旅
文旅融合,從無到無限大
火山塑造景觀
沙子的景觀
包羅萬象的室內景觀
安東:東方的幽靜文旅之鄉
文旅照明的興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