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單元理念下高中歷史教學中的幾點思考

2023-09-16 04:40徐永飛
考試周刊 2023年35期
關鍵詞:統編教材教學思考高中歷史

摘 要:高中歷史統編教材由于實行時間短暫、老師理解容易出現偏差、教材本身高度概括等原因,教師們在實際的教學中遇到很多困惑,筆者結合自身對高中歷史統編教材的實踐,立足大單元理念,談談幾點教學思考。

關鍵詞:高中歷史;統編教材;教學思考

中圖分類號:G633.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8918(2023)35-0141-04

一、 引言

從2020年秋季開始,安徽省正式開始使用高中歷史統編教材,很多教師認為統編教材時間跨度大、教材闡述簡略、知識容量大、課時緊張,高質量完成教學任務非常不容易。這就要求一線教師正確理解新教材,把握住統編教材的方向。鑒于此,筆者以必修課程《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九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為例談談幾點教學思考。

二、 幾點教學思考

(一)融入大單元理念

大單元理念已經成為教育改革的大趨勢,教師在教學中要有意識地融入大單元教學理念。目前教師們對大單元的概念存在不同的認識,我們完全可以抓住共性的東西,緊盯大單元的關鍵詞(單元教學、邏輯關聯、相對獨立、關注素養等),在實踐中不斷豐富我們的認識,加深我們對概念的理解。了解概念之后,我們要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運用,轉變思想理念,充分考慮各方面的因素,形成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大單元理念雖然強調宏觀,注重專題性,但是也十分關注細節的透視,因此宏觀的展望和微觀的剖析的有機結合才會讓大單元教學理念真正發揮出應有的作用。我們不能為了改變而改變,不能輕易地把教材內容拆解和重組,除非我們重新整合后,邏輯性和科學性更強了,也更有利于學生接受了。大單元教學不是一個人能完成的,需要團體合作和時間積累。

(二)理解“綱要”內涵

如何正確理解和把握統編教材的方向?筆者認為關鍵要理解“綱要”的內涵。高中歷史統編教材的名稱叫作中外歷史綱要,那么就教材本身來說,我們的重點應放在“綱”和“要”上,但問題的關鍵是“綱”和“要”的內涵是什么呢?“綱,維紘繩也”,本意就是網子的總繩,引申為事物的關鍵部分或者最重要的內容,這個關鍵和最主要應該是一個主題、一條線索、一個準繩。讓同學們在預習的基礎之上,根據老師的提示,按照一定順序,梳理歷史知識。通過梳理,學生能夠厘清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和基本框架,從而踐行“展現歷史演進的基本過程以及人類在歷史上創造的文明成果,揭示人類歷史發展的基本規律和大趨勢”的要求?!熬V”應該讓我們線索更清晰,思維更連貫,我們不能隨意增,也不能任意減。

如果說“綱”是“線”的話,那么這個“要”就是“點”,比如韓非子所說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中的這個“要”字。綱要中的這個“要點”應該是重點、焦點、指點。有了“綱”這條線,我們并不是要面面俱到,走馬觀花,淺嘗輒止,而是要在線的基礎上找準發力點,進行深挖?!?956—1976年是我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階段,其突出特點是探索、曲折和發展?!奔热皇翘剿?,我們就要看到探索的艱難、探索的成就、探索的意義;既然是曲折,我們應該關注的是出現失誤的國內外因素、失誤帶給我們的教訓;既然是發展,我們重點講述的當然是當時取得的顯著成就、取得成就的意義、總體向前發展的總趨勢。

(三)師生轉變角色

很多一線教師認為高中歷史統編教材的使用給教學工作帶來很大的困難。高中統編歷史教學總主編張海鵬教授在培訓中曾一針見血地指出了原因并給出相關的建議:相當一部分“有豐富經驗的歷史教師”,已經形成舊教材的教學思維,需要“盡快適應新教科書”“適當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熟悉新課標”;“堅決扭轉片面考試教育傾向”“重在素質教育”;“教師要領會每一課內容”“深入分析課程結構,合理整合教學內容”“領會課程要旨”;“給學生發講義,補充了不少材料和圖片”的做法“值得商榷”,教學要“圍繞教科書來講授”“發的材料要圍繞教科書進行”;教師還應該“同時關注初中、高中歷史教材”;“掌握教科書的政治方向和學術理論方向”。作為教師的我們要敢于改變、善于改變、真實改變。不過,教師在進行轉變的同時,往往容易忽略學生的轉變,而這一點往往才是最難的。我們需要“構建多視角、多類型、多層次的課程體系”,多途徑地為學生提供更多的發揮余地,讓學生參與,為學生服務,發揮教師和學生的合力,構建師生互動的美麗課堂,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和教師的長遠發展。

(四)回歸學科本質

歷史學科的本質應該回歸歷史的五大核心學科素養的培養?!皞鹘y的歷史教學在學科上過度發力,教師也常常糾結于歷史知識的容量和難度,忽略了歷史學科的本質和歷史教育的真正價值。因此,重建歷史教育價值的關鍵,是實現由學科知識本位的教學轉向以人為本的教學?!睔v史學科既復雜,又簡單,復雜的是它的包羅萬象,簡單的是它的求真求實。歷史學科素養的培養既需要有意滲透不離主題,也需要潛移默化潤物無聲。

(五)堅持立德樹人

高中歷史統編教材的編寫是國家行為,體現國家事權,涉及培養社會主義人的內容、方法、目標等諸多問題。培養時代新人,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我們的歷史教學工作也必須以馬克思主義這一根本意識形態為指導,“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高中歷史統編教材不可能一點問題都沒有,而是要在實踐中不斷提高認識,這才符合馬克思主義的要求,但就目前而言,高中歷史統編教材的方向性、綜合性、人文性、思想性、系統性等方面應該說達到了一個比較高的水平,值得我們細細品味和研讀。在正確把握的基礎上研讀,教學效果就會事半功倍。也許那時,我們就能更加理解這套統編教材的意圖和思路,甚至找到它的不足,從而推動我們高中歷史教材的更加科學、完善。

三、 幾點教學建議

針對以上幾點思考,筆者在進行《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九單元大單元教學時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

(一)研磨課標

這一單元課標一共有七點,從這一點來看,這一單元的內容是相當重要的。通過研磨課程標準,確定本單元的教學目標如下:

1. 運用歷史視頻,相關史料,對比新中國成立前后國家和人民的地位和生活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使學生正確地認識并堅信黨的領導。(時空觀念、史料實證、家國情懷)

2. 列舉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根據中國的發展階段和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做出的適時政策調整,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巨大成就。(時空觀念、唯物史觀)

3. 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中國探索社會主義的成就和失誤,學會從具體的歷史時空條件下分析歷史問題,肯定毛澤東對中國巨大的貢獻。(唯物史觀、歷史解釋)

4. 通過了解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不同時期、各個領域的探索,了解時代風貌,認識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勞動人民的時代精神,感悟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和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責任和使命,從而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感。(家國情懷)

(二)深挖教材

本單元的內容屬于中國現代史的范疇,時間從1949年新中國成立一直講到1978年改革開放以前,分為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過渡和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兩個時期。前一個時期,中國共產黨克服重重困難,在鞏固新民主主義革命成果和新生政權的基礎上,帶領中國人民完成三大改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建立。1956年到1978年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探索,雖遭受巨大挫折,但仍取得了巨大成就,為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提供了物質基礎、寶貴經驗和理論準備。另外,這一時期的很多措施和國內外因素有著密切聯系,需要構建歷史的橫向和縱向聯系。

(三)熟悉學情

高一的學生已在初中歷史教科書中對本課的部分內容有一定的知識儲備,但高中教材中補充了一些新增加的內容,所以學生的理解會出現不全面和不深刻的現象。高一的學生思維水平不斷提高,好奇心強,對新知識充滿探究的熱情,但往往主動性、自覺性、深刻性明顯不足。另外,本課涉及的內容時間跨度長、容量大、故事少、意識濃、要求高,所以學生學習起來會感到難度比較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設計思路,大膽整合,深入淺出,適當引入一些歷史圖片、小故事、文字史料等,設計一些有探究性的問題,盡可能還原歷史場景,關注歷史事件的時代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探究性。

(四)精進自我

課程標準是本體,教師是導體,教材是載體,學生是主體。在強調整體的同時,也要考慮教師的知識儲備、擅長領域、教學風格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不盲目地追求廣度、深度、難度,而要追求有效度和溫度,實現共性與個性的統一。

(五)單元設計構想

1. 大概念:執政道路探索。1949—1956年是中國共產黨對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的探索,這是屬于頂層設計,是框架和基礎的架構;1956—1978年是中國共產黨對社會主義建設模式的探索,這是屬于豐富發展,是走自己道路的探索。

2. 大立意:從唯物史觀的角度把握20世紀50—70年代中國探索社會主義的發展脈絡,體會探索的艱難性和成就的深遠性,感悟這一時期的精神風貌,激發歷史使命感和歷史責任感,對黨的執政能力和執政理念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力圖實現個人與時代、歷史與現實、宏觀視野與微觀透視的有機結合。

3. 小切口:老兵李德甫的軍路、農民侯永祿的心路。

(六)單元設計實施

1. 歷程梳理 探索不易

縱觀20世紀50—70年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進行的探索,我們發現中國共產黨在承接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成果的基礎上,帶著“進京趕考”的敬畏之心,團結各種力量創建新政權,又在極其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下,從軍事、經濟、外交等多個領域采取富有魄力和智慧的新措施,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任務,使新政權贏得人民信任,更加鞏固。有了這一堅實的基礎,中國共產黨又開始創造性地從政治、經濟、理論三個方面建立新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為了走出自己特點的建設道路,中國共產黨又帶領中國人民進行了艱難而漫長的奮斗,曲折教訓深刻、成就意義深遠、精神震撼人心。探索雖曲折,但探索的艱難、民眾對黨的認同、黨的初心和能力也值得我們深入思考。

2. 彰顯立意 素養本體

舉例一:

思考:為什么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勝利建立新中國是眾望所歸,歷史必然?

材料1:被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所統治的舊中國的歷史時代已經結束……中國人民一躍而為現在管理國家政權的主人翁。占人類總數四分之一的中國人,從此在地球上站立起來了!

——1949年10月1日《解放日報》

材料2:(新中國的成立)在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陣線上又打開了一個缺口。

——波蘭華沙《人民論壇報》

材料3:西方媒體中,幾乎都輕描淡寫,竭力縮小這一重大事件的影響。

——2009年10月1日《人民日報》

問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是什么?

舉例二:出示侯永祿老人的日記和播放今日之中國視頻。

3. 以小見大 國民如一

通過展示人民英雄紀念碑圖片,回顧中國近代史上社會各方力量尋求救國救民道路的歷程,培養時空觀念;通過文字史料,學生根據圖片對比和對材料的理解,探究新中國成立的意義,讓學生理解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取得勝利是眾望所歸、歷史必然,培養學生的史料實證、歷史解釋等素養;再如利用農民侯永祿的四個時期的日記和播放今日之中國視頻,感受黨的奮斗歷程的艱辛和成就的偉大,激發愛國之心,落實報國之志,強化學生的家國情懷等素養。歷史的中心是人,歷史因人而精彩,我們的眼睛不僅要往上看,往前看,還要往下看,看我們的民眾,歷史中的人和事折射大時代,國的發展歷程也往往和民離不開,正是以小見大,國民如一。

(七)單元整體規劃

本單元分兩課時來完成,圍繞“國之幸,民之?!?,分為建國立國篇和建設探索篇(如下圖所示)。建國立國篇:眾望所歸,歷史必然是新政權;審時度勢,運籌帷幄是新舉措;不忘初心,頂層設計是新制度。建設探索篇:揚帆起航,踔厲奮發是探索起步;千回百折,篳路藍縷是探索曲折;凝心聚力,砥礪前行是探索成就;覆舟之戒,刻骨銘心是探索感悟。

(八)單元層次檢測

1. 達標訓練

閱讀教材,全面梳理我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重大事件,并分析找出取得成就和出現失誤的各自原因,概括出這一時期的探索留給我們的經驗教訓。

2. 進階練習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相關問題(試題略)

設計意圖:本題意在讓學生全面掌握新中國成立初中國經濟的發展概況及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時讓學生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創新性、偉大性、艱難性、前進性,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看待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的曲折,培養學生正確的唯物史觀。

3. 真題演練

精選新高考真題(試題略)

(九)單元教學評價

1. 學生能否正確認識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偉大意義,從時空視角了解并掌握新中國成立至20世紀70年代新中國取得的巨大成就;

2. 學生能否正確認識和看待中國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失誤和偉大成就,認識到社會主義建設摸索的復雜和艱難;

3. 學生能否感悟到中國共產黨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認識到中國共產黨不僅僅有一切為民的初心,更有執政為民的能力。

(十)單元教學反思

本單元設計立意深遠,政治性強,認真踐行黨史學習教育要求,堅決踐行黨的立德樹人的目標,努力培養學生對黨的認同感,突出黨的執政能力,重視黨的初心和執政理念的強大力量,激發學生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對單元的整合:既有宏觀的架構,也有微觀的透析;既有大時代的展示,也有個人命運的關注;既有對歷史的深入分析,也有對現實的強烈關懷;既有對歷史專題的梳理展示,也有對中外關聯的橫向重視。單元的設計更加符合課標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及規律,課程內容的結構性、邏輯性、主體性、思想性等更加凸顯,創設情景增強學生對歷史的親切感,不割裂學科核心素養的內在關系,鍛煉歷史思維,提高學習深度。

在單元設計的過程也留下不少遺憾和困惑。大單元教學是一個方向也是現狀,然而靜下心來重新審視自己的單元設計,自己對大單元的理解還是比較淺顯的,不禁反問自己幾個問題:高中統編教材和初中統編教材是如何有機結合的?大單元時空架構的最佳延伸點在哪?史料的豐富性和典型性是否恰到好處?學生對情境活動的參與普遍性、感悟深刻性、素養的生成性是否落實到位?于是自覺學習努力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

參考文獻:

[1]湯可敬譯注.說文解字[M].北京:中華書局,201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3]高華平,等譯注.韓非子[M].北京:中華書局,2015.

[4]歷史課程教材研究開發中心.中外歷史綱要(上)教師教學用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5]李卿.回歸歷史學科本質 凸顯歷史育人價值——統編高中歷史教科書編寫思路、體例結構及教學建議[J].中國民族教育,2020(11):42-46.

[6]習近平.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7]教育部.中外歷史綱要(上)[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

作者簡介:徐永飛(1988~),男,漢族,安徽渦陽人,亳州市第十八中學,研究方向:高中歷史教學。

猜你喜歡
統編教材教學思考高中歷史
如何在教學中體現初中歷史統編教材中的人文主義精神
初中語文統編教材課后推薦組文的使用策略
用好助學系統確定教學內容
基于作文視角的統編教材運用
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歷史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
民歌融入音樂課的教學思考
高中歷史的學習感悟
包產到戶與包干到戶——岳麓版高中歷史教材商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