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珠海圓明新園散記

2023-09-20 08:03
吐魯番 2023年2期
關鍵詞:新園香妃登基

徐 岳

小序

歷經了150 年修修建建的圓明園,在英法聯軍的火燒、搶劫和打砸之后,“萬園之園”成了滿目蒼涼的廢墟。但中國人民的圓明園情結,卻是任何強盜也毀滅不了的。珠海經濟特區成立后,為自己尋找到了一個流瀉獨特文化、旅游、經濟、精神的綜合“卷阿世界”,即東西北三面環山,飄風自南,掠過福海,也即在九州大道上那個半環形的石林山下,于1997年2月2日正式建成并對外開放的圓明新園。它以北京圓明園為原稿,精選圓明園四十景中的十八景修建而成,使一個民族晝思夜想的“圓明園心理”得到撫慰。

我因工作關系,曾入園幾十次采訪,發表過不少文章,長者上萬字,短者逾千。由于意猶未盡,最近又寫了三篇散文,再釋我的圓明園情結。

正大光明殿前看皇帝登基

當我一步步跨過大理石造就的御道“金水橋”,進入厚重結實的大紅宮門,我的靈與肉在這短短的幾分鐘內,穿過了一百多年的歷史。富麗堂皇的正大光明殿首先觸到我的眼簾,突兀面前。歷史告訴我,殿前所懸匾額上的四個金字“正大光明”,已不是皇帝的手書。雍正所書的那面匾額及金碧輝煌的大殿已在罪惡的大火中化為灰燼了?,F在我面對的一切都是圓明新園的新景觀。

正大光明殿門口擺放著皇上的金黃色龍椅,等待新天子登基。這一切當然只能是人為的表演。

殿前異常寬闊的庭院,分兩邊站滿了一個王朝的文武百官和持刀的侍衛。

勇士們和他騎的幾十匹棗紅色駿馬列隊排開,十分威武壯觀。展眼細觀,翎頂輝煌,袍褂燦爛,態度莊嚴,舉止齊整,一切又都像是真的,更有現代立體聲樂烘托出了一個神圣喜慶的氣氛!

正大光明殿庭院東西各有配殿,殿與殿又有長長的、曲形的、精雕重彩的長廊相連。于是廊下坐滿了圍觀的游客,無不懷有好奇的心理,等著觀看至高無上的甩著長辮子的新天子閃亮登場。

我坐在左側的長廊上,默默遐想:在清王朝統治中國的200多年間,共有像樣、不像樣的皇帝12個,今天要登基的不知是哪一位?終于等到皇帝開始登基了。他是一個頑皮的不懂事的少年,在儀仗隊和文官武將中調皮好奇地亂竄,累得貓著腰走路的太監,一晃一晃窮追不舍,辛苦至極!他們既不敢指責具有至高無上權力的小天子,又不能把他很順當地引到寶座上去登基。文武百官伏地的不敢抬頭正視皇帝一眼。更得意的小皇帝,忽然夸張地騎上一位伏地的老臣脊背,調皮地揮拳策“馬”。老臣被嚇得誠恐誠慌,惹得游客大笑,登基鬧劇演到了高潮。

我身旁的一位少年忽然高喊到,“假的!”

他兩個字道破了歷史和現實的真相,引人深思。

這又促我遐想:僅以慈禧太后為例,她活了74歲,統治中國48年,歷經三朝,一手“炮制”了三個小皇帝:6歲的同治,4歲的光緒和3歲的宣統。宣統登基的鬧劇算是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老臣哄勸哭鬧的小皇帝“完了!完了!”這本來是說別鬧了,登基儀式快完了,結果成了應驗清王朝沒落的笑柄。

我卻遐想到一個嚴肅的主題:如此腐朽沒落的國家機器面對帝國主義列強的侵略,滿清政府怎能不喪權辱國?怎能不遭國人唾棄!

最有諷刺意味的是1860年,專供皇帝處理朝政大事的正大光明殿,卻做了英法聯軍侵入圓明園之后的“指揮部”;直到侵略軍撤走時,用最后一把火燒了這座最為宏偉的宮殿。他們所做的一切勾當都不是偷偷摸摸地在干,而是“正大光明”地在指揮搶劫,“正大光明”地在指揮放火,“正大光明”地毀了“萬園之園”。因為他們面對的是一個病懨懨的任人欺凌的王朝,沒有什么不敢做的!

讓我們再看一眼它毀滅時的慘狀吧:“屋頂在火焰中已經燃燒了一些時候”,“一百碼外,就可以感受到那種炎熱。倒塌的響聲,震心駭目,屋頂倒塌下來了……”這是親歷這場罪孽的一位英國牧師的真實記錄。我在遐想:如此殘忍的罪惡聲音永遠不會從中華民族的心里消失!

香妃能否真的輸放香氣

圓明新園的遠瀛觀這邊,風景獨好。大水發12生肖們噘起張開的嘴巴,噴水比賽似地,噴得十分歡勢。此時此刻我聽到一個令男女游客驚嘆不已的名字:香妃!

有人問,香妃是誰呢?

我知道她是一位具有神秘美的中國西部女子,傳說她那凝脂般的肌膚會輸放出天然的香氣。我還知道她是維吾爾族時,于是一個戴了閃光的小花帽,穿了長袍,甩起許多細長辮子的純情女子,便在眼前的草坪上旋轉開了,一時間拋灑得香氣四濺。這當然只是旅人在浪漫之城珠海的一種浪漫幻想而已,但她的傳說早就像一條河,在新疆廣闊的土地上日夜流淌了。說她是喀什噶爾(今喀什)人,做了清宮中唯一的一位維族皇妃。

是的,遠在1937 年,當時的北大教授孟森經實際考察,得出結論:“香妃就是容妃”?!叭蒎质钦l呢?”又經史家研究,才可以講出一個關于容妃的有頭有尾的故事:容妃生于1734年,名叫伊帕爾汗氏。1760年二月,北國正是早春時節,就像歷史上的許多友好的異族聯婚一樣,哥哥圖爾都送妹妹伊帕爾汗氏進了清宮。時伊帕爾汗氏27歲,小乾隆23歲。

乾隆很重視這樁婚姻。他對伊氏關愛備至。十分尊重容妃的民族習俗和生活習慣。據考證,中南海的寶月樓,圓明園內的遠瀛觀禮拜寺,主要是為尊重香妃的民族習俗活動所建。她的寓所以及她活動的這些地方的裝飾,也都極富民族特色,以使遠離家鄉的容妃在圓明園里也感到維族氛圍環境的親切與溫暖。俗話說,想家思飲食。乾隆在飲食方面對她更是關懷備至。在乾隆的眾嬪妃中,容妃名列愛妃,位居第三。

當她初進宮,乾隆封她為貴人,不久晉升為嬪,幾年之后又冊封為妃。乾隆是一個愛游的皇帝,遠巡蘇杭泰山,近居圓明園或熱河行宮,騎射木蘭圍場,容妃多次隨行。有一幅《乾隆騎射圖》紀實性地描繪了乾隆和容妃并轡,皇帝拉弓,容妃遞箭,合作獵鹿的生動場景,甚是融洽默契。

容妃死于1788 年,享年54 歲。據專家后來考證其遺體,發辮長85公分,“朝服有帶阿文的八寶花紋圖案”,頭骨屬“中亞型”,“帶有鮮明的維吾爾族特征”。

容妃的真實身世如此。這就不難看出,從容妃到香妃輸放香氣,是經歷了西部神秘文化的演釋。而顧大局、重大義的美人容妃,作為人民群眾希望社會穩定、民族團結的良好愿望的象征,必然是一個理想化了的形象“香妃”。那么她能否真的輸放香氣,也就無關緊要了。她曾經能喚起穩定維族和漢民族的歡心與團結,這還不能說明她很“香”,是個“香妃”嗎?

筆者曾采寫圓明園時,見遠瀛觀里由維吾爾族人經營美食,使商業氣氛雖有點太濃,但維族飲食文化所造成的西部文化氛圍卻能更引人自然懷念起這位具有歷史神秘美的伊帕爾汗氏。

曲院風荷談

曲院風荷,本名“院荷風”,建于宋,是一釀酒作坊。到了清代,曲院舊址已蕩然無存了。

康熙年間,皇帝要下江南,于是當地官員忙活開了,恢復歷史著名景點給皇帝看?!翱滴跞四?1699)構亭于‘跨虹’之北,引流疊石,為盤曲之勢”,廣植芙蕖。第二代“曲院風荷”雖移位他地,但仍不失江南園林之美景??吹没实鄹吲d了,御書“曲院風荷”。從此,“院”為“曲院”,“荷風”變“風荷”?;噬辖鹂谟裱阅苡绣e!但仍有人懷疑皇上出了點小差錯:筆誤。

乾隆十六年(1751),弘立足點南巡到此,特意題詩,“九里松旁曲院風,荷花開處照波紅。莫驚筆誤傳新榜,惡旨崇情大禹同?!辈⑻匾鈱⒃娍淘凇扒猴L荷”碑石的陰面,很有點“撥亂反正”的意味。

圓明園的“曲院風荷”當是康熙之后的雍正七年(1729)修建的。此時已是康熙御書“曲院風荷”的第52 個年頭了。所以,它仿建的不是正宗的“曲院風荷”,而是第二代的。這就是說,從此有了南北兩個“曲院風荷”,當是此景最盛之期。

不幸的是,1860 年英法聯軍侵入圓明園,一把火也燒了“曲院風荷”。第二年,即咸豐末年1861年,杭州的“曲院風荷”也毀于兵。從此南北兩個“曲院風荷”化為灰土,從中國大地上消失了。到了20世紀,當杭州的曲院風荷“白云一片忽釀雨,瀉入波心水亦香”(清詩)的時候,珠海圓明新園的福海西邊的曲院風荷也落成了,荷送風、酒送香了。

圓明新園的曲院風荷雖然只是一個微型的,但它能自成獨院獨景,尤其是夾鏡鳴琴從東邊把它與福海隔開,真有點妙趣天成。夾鏡鳴琴的亭樓形成曲院的制高景點,亭樓底座是一拱橋,橋洞仿佛又成了曲院的天然門戶,門戶外正是福海游船,船游景移,使曲院多了幾分動感。曲院的亭臺樓榭,游廓回曲,灰瓦彩繪,古色古香,隨處可見偌大的酒壇,象征這里是酒之“圣地”,只是圣地的主人不再是清帝,而是圓明新園的經營者。他們是怎樣經營的呢?

第一,此處立酒文化館。沿曲曲折折的游廊,展出成千上百種中國酒,光看看名字,也使人大開眼界。上自皇帝酒,下到土匪酒,還有酒神酒鬼酒圣酒霸。中國人重團圓,于是又有老爹酒、女兒酒。酒文化還講究酒器,什么陶、銅、金、銀、漆、玉、瓷、木之質地酒器,無一不有,使游客領略了燦爛的中華酒文化。第二,酒坊制酒。經營者是一江西女老板,用稻谷釀制米酒。游客在此可以看到新酒從竹桶里一滴一滴進了酒壇。不管是不是酒鬼,都想抿一口。聽說口感純正,清香回味??上ЧP者是個滴酒不沾的“廢人”。第三,曲院湖水有幾只彩船,船上置桌設椅,此為水上餐廳。船外荷花正開,船上悠閑用文。此為曲院風有之美景。

猜你喜歡
新園香妃登基
辛風楊
茶人賴法衛與香妃翠玉
國王的邏輯
姜大同
乾隆為何對香妃一往情深
香妃之謎
游圓明新園
雙層雨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