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公文化的美學特征及其傳播研究

2023-09-21 12:50陳勇勇
運城學院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關公符號內涵

牟 彪,陳勇勇,徐 鑫

(桂林理工大學 藝術學院,廣西 桂林 541006)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1]。關公文化承載著我國豐富的歷史、人文、藝術、宗教內涵,作為影響廣泛的“活”文化,它從來沒有凝固在文字或傳說中,而是在流變過程中逐步脫離關羽這一人物載體,最終成為中華傳統文化的“超級符號”。從現有文獻看,國內學者對關公文化的研究整體呈現溯源——傳承——傳播三個階段:(1)探索關公信仰的產生及演變,從歷史角度筑牢理論根基;(2)分析關公文化的現代意義,從現實角度對其進行傳承、發展;(3)探究關公文化的時代價值及其國內外傳播路徑,從創新角度尋求傳播路徑[2]。當下,相關研究呈現多學科研究趨勢,如李光耀等從個案視角對關公文化在解州關帝廟景區中的應用進行分析[3],王俊俊等探討關公文化在園林設計中的應用思路[4],孔令杰探析解州關帝廟石刻圖案追根溯源[5]等?;谄涿缹W特征從宏觀視角探討關公文化設計應用的研究較少,且以個案探析為主。本研究基于關公文化形成與發展的脈絡,梳理其美學特征,嘗試從美學視角探析關公文化要素、特點及符號,從而提出關公文化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方法。旨在為其傳承與創新應用提供參考,進而助力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播。

一、關公美學文化發展

關羽自記載以來,被儒、釋、道三教封為神祇,被歷代朝廷尊為“帝”或“圣人”。無論是宗教還是朝廷,關羽都備受尊崇。關公文化“忠、義、仁、勇”的價值觀對我國社會發展持續影響,見證了數千年來傳統價值體系的構建歷程。文化形態史觀認為,任何文化均有起源、成長、衰落和解體的階段。但關公文化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木本花”經久不衰,若善用培植,可以無限地延長生命,不斷散發生機[6]。結合關公文化的歷史,本研究將其演變過程歸納為“萌芽——發展——衍生”三個階段,并嘗試探析各階段所呈現出的文化之美。

(一)萌芽:形象美

《三國志》是形成關公文化的基礎。西晉陳壽記載關羽的重要事件使關公文化自此生根,其后在佛教“中土化”的推動下,關公文化雛形初現。早期歷史典籍《三國志》中有“斬殺顏良、辭曹歸漢、水淹七軍、刮骨療毒”等關羽故事情節的描寫,后人便根據典籍情節“想象”關羽初期的忠義、勇武,并以此虛構出關羽模糊的凡人英雄形象;據唐代董侹《貞元重建廟記》記載,南朝時期湖北當陽的玉泉寺將關公供奉為護持佛法的“伽藍菩薩”,關羽形象逐漸進入佛教寺廟?!度龂尽氛沸蜗蟮拇_立以及隋唐時期宗教的力量,促進了關公文化的萌芽,關公形象逐漸深入人心,并通過民間“俗講”“水戲”以及贊頌詩文等形式進行傳播。北宋時期,關公被宋徽宗正式納入道教,授予“崇寧真君”,并追封其為“忠惠公”;其后明神宗將其封為“關圣帝君”。千年以來在眾多社會階層的需求和參與下,關羽早期模糊的義勇英雄形象逐漸上升為法力無邊、佛道共融的宗教神靈,實現了關公的形象美塑造,關公文化大致形成。此后各地的關帝廟、塑像等逐漸興起,例如運城關公故里祖祠、皇家侍奉的武成王從將等。

(二)發展:內涵美

《三國演義》是關公文化發展成熟的標志。這一階段以關公“忠、義、仁、智、勇”為內涵的文化體系逐漸完善,并深入至教育等領域。自此關公文化成為了中國古代社會高度認同的價值觀念,其深入社會各階層,并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條件共同作用下對國家和社會治理體系建設發揮重要作用。其文化表象既有廟宇、雕塑等具象形式,也有深入人心的義勇精神和嚴謹的社會制度;既有統治者及三教的推崇,也有民間的崇拜與詩文的贊頌。特別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不僅繼承了宋元時期的關公故事,而且結合時代主流思想和自身理解進行了大膽藝術處理,讓關公形象和精神內涵更加通俗化,加上民間戲曲盛行和民間信仰推崇,更加速了關公文化的塑造和傳播,極大地完善和豐富了關公文化體系。關公文化豐富的內涵、廣泛的影響、頑強的生命力,使其逐漸發展成一種可以比肩文廟孔子的特殊文化。

(三)衍生:價值美

從庇護之神到中華民族的符號。深入國人骨髓的關公文化在華夏大地千年變革之中幾經輾轉,在“走西口、闖關東、下南洋”等人口大遷徙過程中被當作庇護神,影響著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這使得關公文化走向世界。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提高以及海外華人“尋根”熱潮的影響,民眾亟需了解中國歷史文化,關公文化再次出現在國人的視野中。隨著我國“文化自信”的時代召喚,關公文化作為傳統文化的典型符號得以復興,并與新時代發展相結合,實現了價值衍生的跨越發展,具體表現在政治、經濟、教育等領域。綜上所述,關公文化“萌芽——發展——衍生”的路徑清晰可見,其不僅具有豐富的內涵及表現形式,也蘊含著獨特的“形象美、內涵美、價值美”特征:早期關羽形象在文學作品及民間流傳中深入人心,從文字描述中初步建立虛幻的義、勇形象美;之后在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條件共同作用下,關公文化內涵逐步成熟完善,并深入到國家和社會治理體系,實現了從形象美到內涵美的轉化;近代以來歷經衰落與重拾,關公文化從庇護之神到民族之根,在新時代展現出獨特的價值美。

二、關公文化美學要素

關公文化作為中華民族高度認同的文化符號,早已超越了時空局限。其在流變過程中形成了辨識度較高的形象美、內涵美、價值美,可基于此挖掘關公文化美學要素、探析美學特征、提取文化符號,從現代設計學視角對其文化“基因”密碼進行解構分析,并在實踐中通過設計手段,對關公文化美學特征進行傳遞、延續、升華。

(一)元素梳理

基于關公文化美學特征梳理關公文化元素(表1)發現:形象元素是歷史上各行業藝人對關公的具象塑造,包括關公像、關公文學作品等,大多是對關公文字記載的想象,具體表現在材料、造型、色彩、畫作、工藝等方面。例如世界各地關公廟宇中的關公圣像、雕塑,以關公為素材的畫作以及衍生工藝品等;內涵元素是指關公“忠、義、仁、智、勇”等內容的凝練,具體表現在關公信仰、文化節日、文創產品等內容;價值元素主要指關公文化體系在不同時代和領域的衍生應用,如在廟宇、祭祀、廟會、戲曲、商業、教育等領域衍生出的相應文化分支體系。具體表現為關公文化節以及進行的各種節慶活動及祭祀流程、戲曲中關羽角色的表演體系等。

表1 關公文化元素

(二)元素特征

形象獨特,寓意考究。關公文化在千年的嬗變過程中,通過民間藝人的形象塑造,逐漸形成以“棗紅臉、丹鳳眼、臥蠶眉、美長髯、綠戰袍、青龍偃月刀”為主的形象,并得到了全社會的廣泛共識,形成了獨特的外貌和裝飾特征。匠人根據傳說故事的形象描述對關公形態進行了各種寓意的塑造,包括坐像、立像、騎馬像,每種造型在特定歷史條件下被賦予了不同的寓意。如作為“文財神”的關公單人坐像,或是端坐,或是手捧《春秋》坐像。

工藝精美,取材方便。古代藝人通過長期創作,極大地豐富了關公造像所特有的制作工藝技法。主要包括雕塑、石刻、木刻、繪畫、剪紙、年畫、茶寵、工藝品等內容,其工藝造像手法精致,既滿足了歷代先民對關公文化的精神寄托,又符合人們的審美需求。隨著歷史的推進,以雕塑為主的造像藝術逐漸成為主流,取材多為日常生活所常見的石、木、土、玉、紙等,多種材料的雕刻表現豐富了關公形象,促進了關公文化的傳播。

表現生動,紋樣豐富。關公文化工藝作品構圖形式不僅表達特定的倫理思想,也遵循基本的形式美法則,其內容大多以關公肖像造型為主,結合其生平事跡及傳說故事進行藝術創作,其作品表現生動,技法多樣。比如木刻版畫集繪、刻、印于一體,其中不同寓意的作品其服飾紋樣元素豐富。例如清代楊家埠摹古線刻版年畫《關公夜讀春秋》中的關公服飾就有四爪正團龍紋、獸紋、鎖錦紋、祥云紋、海水江崖紋等吉祥紋樣。

構圖飽滿,色彩協調?!皾M構圖”的關公藝術作品寓意著“無缺”,即追求完美,這也是儒家的德性圓滿、佛家的圓滿光明、道家的至樂觀的追求。其色彩運用的象征意義極強,其中以“紅、黃、藍、白、黑”為主色的作品多對應五行,體現了儒家的哲學思想,以“紅、黃、藍、綠、紫”為主色的作品多用于祭祀、廟會等文化活動。作為影響廣泛的關公藝術作品,不僅體現大眾審美藝術,更滿足了不同階層人們的精神訴求。

(三)元素符號

符號的提取是藝術家對客觀事物觀察理解后,抓取事物的標志性特征,并對其進行形象取舍和描摹的過程。通過形象、形態、紋樣等對關公文化要素的線性圖案、色彩進行抽象化符號提取,示例如表2。從其頭像中提取辨識度較高的“丹鳳眼、臥蠶眉、美長髯”以及以紅色、黑色等形象符號;在發展流變過程中,人們根據時代需要衍生出不同形態的關公造像,并賦予其豐富的寓意,實現了多種形態下關公文化內涵的衍生。例如,立刀鎮宅關公彰顯肅穆,置于中堂,騎馬關公寓意“馬到功成”,用于祝福等。在不同造型關公形態的藝術作品中提取色彩符號;關公造像藝術作品中還包括造型豐富的傳統紋樣。從石刻、壁畫、繪畫形象的著裝看,其服飾紋樣包括龍紋、鎖錦紋、祥云、海水紋、江涯紋等傳統紋樣,豐富的紋樣寓意與關公的多種形態共同衍生出關公文化的神韻與內涵。提取其抽象的線性和色彩作為其美學符號,為傳承和創新關公文化內涵做符號儲備。

表2 元素符號提取

三、關公文化的設計傳播策略

(一)具象設計

具象設計屬于一種直接描摹實物的設計手法,是對關公形象的寫實性應用,即采用具象直白的方法,將關公完整或局部的形象直接應用于二維平面、三維立體等設計上。在插畫、海報人物等平面設計中應用關公文化視覺要素,對關公人物形象的造型、色彩和線條進行變化、分解與重組,以此實現二維平面設計。在平面應用的基礎上增加材質、工藝技術等,以立體空間塑造的形式實現三維立體設計。例如,某提刀戰袍的關公像,生動地刻畫了關公震懾四方的公平、正義形象。多維應用則融合數字技術、媒體技術、舞臺藝術等手段實現敘事性、動態化的綜合藝術表達,其表現形式包括戲曲、動畫、影視劇、情景劇以及互動性沉浸式游戲等。關公文化的具象設計適用于多種維度的轉換,如圖1中的關公設計作品,經歷了初步具象設計,可通過水墨顏料等或電腦軟件等進行平面設計應用,若嘗試利用多種材質,以雕塑、三維模型等形式進行寫實,可實現其立體設計應用。在此基礎上構思劇本塑造關公敘事性動態,結合燈光、互動、數字技術等進行寫實,可實現關公文化的多維應用。

圖1 具象設計案例(來源自繪)

(二)符號化設計

從設計符號學看,符號的種類與表現形式呈現多樣態,有具象與抽象符號、實物與精神符號之分等[7],其意義是以部分標志性特征指代整體。內涵豐富的關公文化體系中,“棗紅臉、丹鳳眼、臥蠶眉、美長髯、綠戰袍、青龍偃月刀”等標志性符號應用廣泛[8]。符號化設計使關公文化實現了從早期文字描述的虛幻形象,到由色彩和圖形直觀塑造形象的跨越?,F代設計中,關公的標志性符號通常結合設計對象的外觀、材料與技術工藝,并融入到作品的造型或裝飾上,使符號成為連接關公文化與使用者記憶的橋梁,以點帶面地觸發人們對文化整體記憶的聯想,實現延續“意”的效果。將關公臉譜的丹鳳眼、臥蠶眉、美長髯采用棗紅色表現為簡潔的圖案形象,并以此為基礎素材采用直接、打散重組等方式,結合實木材質意象化地表現于主題家具設計上(圖2),既保持了文化特征又實現作品創新,運用符號達到了隱喻或暗示主題的目的[9]。

圖2 關公文化的符號化設計案例

(三)衍生應用

關公文化的衍生設計是其傳統內涵的升華。從宏觀角度看,關公文化是“忠、義、仁、智、勇”精神的真實寫照,也是“愛國、敬業、誠信、勇敢”的傳統美德的象征符號。歷史上的關公被視為忠誠、勇敢和正直的典范,現代的關公文化則成為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木本花”,不僅在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過程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更引領了全球華人同祖同根的文化認同。從微觀角度看,在傳統廟會等節慶活動中,從空間場景到鑰匙扣紀念品都是關公文化的衍生。綜合來看,關公文化的當代價值包括普世價值與群體價值兩個方面,具體包括在政治、經濟、教育等方面的時代價值(表3)[10]。以關公文化為主題的湖北當陽關公文化旅游城,具備文化、旅游、休閑、教育等功能,是關公文化與現代教育、經濟、旅游等的完美結合[11],也是基于關公文化時代價值的衍生設計。

表3 關公文化的衍生傳播

四、結語

從忠誠正直的凡人英雄到比肩文廟孔子的武圣關公,關公文化深深影響著中華民族的價值觀。其產生、發展和衍生的過程中展示出特有的形象美、內涵美和價值美。從關公文化美學維度進行要素梳理,探析美學特征和符號,歸納設計方法,對于其傳承與創新具有積極意義。研究發現,關公人物獨特的“棗紅臉、丹鳳眼、臥蠶眉、美長髯、綠戰袍、青龍偃月刀”等固有形象,連接著其“忠、義、仁、智、勇”的精神內涵。通過對關公文化的研究,不僅可以深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內涵,還可以為當代文化交流與傳播提供借鑒。

猜你喜歡
關公符號內涵
藏傳佛教關公信仰新論
關公面前耍大刀
學符號,比多少
活出精致內涵
理解本質,豐富內涵
“+”“-”符號的由來
挖掘習題的內涵
關公工藝
變符號
要準確理解“終身追責”的豐富內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