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類型教育視角下職普融通的邏輯耦合、難點及進路選擇

2023-09-22 20:23廖思敏
職業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關鍵詞:難點

摘要:類型教育屬性是職普融通的動力與根本依據。職普融通有著橫向、縱向和系統融通三個維度的內涵,基于此,從類型教育視角出發對職普融通進行分析,發現其在橫向上存在“職普不等值”的觀念偏差、“單一且單向”的畸形融通以及課程等硬件資源的淺層融通困境;在縱向上存在以升學渠道為載體的融通不暢和缺乏其他學段的融通挑戰;系統融通上存在整體性失位、協同性失調和開放性失態的桎梏。亟需做出“職普等值”的理念融通、“多元且單向”的科學融通和深化以課程為紐帶的橫向融通的選擇;實施以打通升學渠道為載體的縱向融通和搭建全學段人才培養“立交橋”的行動;系統融通需堅持整體性原則、把握協同性原則和秉承開放性原則。

關鍵詞:類型教育;職普融通;理性邏輯;難點;進路選擇

中圖分類號:G71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2-5727(2023)09-0054-06

2010年,國務院頒布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毒V要》明確提出,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中辦出特色、增加職業教育的教學內容,適應不同潛力學生學習興趣與需要。職普融通的設計與實施恰恰能夠為這一問題的解決發揮建設性的作用?!秶衣殬I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開宗明義,強調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是不同類型的教育,職業教育的類型地位由此得以確認。

自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類型教育概念提出以來,關于職普融通的探討愈來愈多。然而,學界對職普融通的研究大多聚焦于高中階段,對義務教育階段和高等教育階段的職普融通關注較少,且并未從類型教育的視角對職普融通進行審視,未涉及類型教育與職普融通的內在邏輯關系。事實上,職普融通是整個職業教育體系和普通教育體系的溝通與融合,從而形成一個整體化、協調發展的教育系統。類型教育特征是職普融通的動力所在,從類型教育視角審視職普融通的制度運行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背景下,探討職普融通的內涵及職普融通在宏觀、中觀和微觀層面的邏輯耦合,對于理順職普融通在橫向、縱向和系統融通三方面存在的難點進而提出進路選擇具有重要價值,同時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改善教育內部結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具有重要作用。

一、類型教育視角下職普融通的內涵

如若探討類型教育屬性下職普融通的內涵,首先應明確類型教育的概念和特征?!斗桨浮访鞔_了職業教育作為類型教育的屬性特征,與普通教育的區別在乎“類型”,而不在乎“層次”。目前,學界關乎職業教育類型化涵義的論述不乏真知灼見,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其一是教育體系論。該觀點認為職業教育理應建立一種內在的教育邏輯體系[1],讓職業教育轉變為“終身教育”,而不再停留于“斷頭教育”階段。其二是課程類型論。持此觀點的學者認為,教育類型的本質內涵是課程類型,不同的課程類型體現教育類型質的規定性[2]。其三是培養目標論。代表性的學者有姜大源等,認為職業教育作為一種類型教育區別于其他教育的關鍵在于其獨特的培養目標[3]。其四是其他內涵論,如職業教育作為一種教育類型,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知識生產邏輯,具有自己獨特的知識生產背景[4]。以上觀點明晰了類型教育屬性的涵義。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都是一種類型教育,二者應明確自身類型屬性定位,找到合乎自身發展的規律和方向。類型教育屬性的提出也成為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融通發展的動力,為其融合發展掃清了一系列障礙。

職普融通,顧名思義就是職業教育體系和普通教育體系的溝通與融合,從而形成一個整體化、協調發展的教育系統,充分發揮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功能,滿足不同潛質學生多樣化的興趣與需求。職普融通的對立面是“雙軌制”“二元制”教育,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彼此獨立運行,是兩個嚴格分離割裂的教育體系。以往研究涉及職普融通在縱橫兩個維度上的內涵,忽視了職普融通在系統融通層面的含義。因此,筆者將職普融通賦予橫向、縱向和系統三個維度的內涵:橫向是指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二者之間相互溝通整合;縱向即各級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之間貫通;系統融通即職普融通不僅局限于橫向上教育機構和縱向上各級教育之間的溝通和整合,而是要從系統觀的角度看待職普融通,將職普融通視為一個整體化的系統,普教與職教是系統中的要素,二者構成的職普融通系統能夠達到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效用,進而發揮二者原本不具備的更大效用。

二、類型教育視角下職普融通的邏輯耦合

(一)宏觀層面:國家政策邏輯

從宏觀層面上看,類型教育視角下的職普融通符合國家政策的現實導向。其一,職普融通是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和促進教育現代化的重要維度。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雖為兩種不同的教育類型,教育理念與目標不盡一致,但它們作為發展教育的兩個重要通道,堅持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橫向貫通和縱向融通是教育現代化的必然趨勢。職普融通日益得到國家政策層面的重視,成為促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關鍵。其二,國家政策推行職普融通的動力之一在于順應當前社會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變化調整。當前,科技進步、社會經濟結構和產業結構的變化倒逼我國教育系統嘗試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融合和協調發展的有效途徑,進而培育新技術所需要的新型類型化人才和技術技能型人才。

(二)中觀層面:類型屬性邏輯

從中觀層面上看,職普融通的理性邏輯在于類型教育屬性和特征,職業教育區別于普通教育的類型屬性和特征是職普融通的動力和邏輯基礎[5]。第一,職業教育類型屬性的確認有助于提升職業教育的社會認知地位,推進職普融通的實施。我國多年推行職業教育試點工作的經驗表明,在職業教育類型地位沒得到確認、社會理念和認知觀念沒有發生根本改變的情況下,職普融通的“雙向通”只能演變成“單向通”。因此,職業教育類型屬性的確認對于擺正職業教育的定位、提升職業教育的社會認同度具有重要意義,進而有助于提高全社會對職普融通的支持度,成為職普融通的動力所在和根本依據。第二,類型屬性下職普融通是對類型化人才培養規律的遵循。在類型教育未提出之前,職業教育在職普融通中長期處于弱勢地位,而職業教育類型屬性的提出迫切需要職業教育在職普融通中發揮應有的作用,糾正職普融通人才培養上的偏差,將人才培養定位于類型化人才。通過各個學段和時期的職普融通讓學生明晰職普各自的發展特點和優勢,尤其是職業教育在當今社會產業結構轉型期扮演的重要角色、在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上展現的專業性和連貫性。

(三)微觀層面:學生成長邏輯

從微觀層面上看,類型教育視角下職普融通符合學生內在生長的理性邏輯,職普融通可以為當前分軌教育體系里面的學生個體提供更廣闊的受教育平臺和成長路徑,滿足學生全面發展的內在需求,遵循學生成長的本質規律,體現了教育價值的本真回歸與教育公平[6]。如前所述,職普融通在縱向上是各個階段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融通,我國在義務教育階段和后義務教育階段都采取了一些打通升學渠道進而加強縱向融通的對策措施,譬如在中等教育階段,探索資格證書、學分互轉機制和職教高考制度改革,高等教育階段健全職業教育學位制度等[7],打破學歷天花板,讓有升學愿望和升學潛力的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學生能夠依靠自己的努力接受更高層次的教育,為學生拓寬立體化人才培養渠道,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三、類型教育視角下職普融通的難點剖析

(一)橫向融通的難點

1.“職普不等值”的觀念偏差

職普融通在橫向融通上的難點首先是“職普不等值”的社會認知觀念偏差,對職業教育的偏見讓職普融通的實施面臨著重重困難。當前,社會對于職普的認知普遍流行著此種觀點:職普不等值,即普通教育在各個方面都優于職業教育,這種社會觀念是傳統文化留下的深刻烙印。推進職普融通所面臨的一個現實困境就是,在社會認知觀念中,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不處在一個水平線上,其地位無法等值。盡管在國家政策的現實導向和對職業教育類型地位的大力倡導下,社會觀念對職業教育的地位認知有所提升,但卻尚未達到職普等值的高度。

2.“單一且單向”的畸形融通

一方面,融通形式單一。就我國高中階段的職普融通而言,綜合高中、校內和校際融通有一定程度的開展,有些地區還處于試點階段,整體規模不大,而且校內融通的形式主要是開設職業技術類課程或職業體驗日活動。在高考和升學導向為主的高中階段,這種形式的融通課程或活動極易遭到學生的忽視,最終流于形式。另一方面,是職普橫向融通存在職業院校向普通院校的單向傾斜,出現職業院校普通化的現象。從學籍互換的試點經驗來看,由于傳統觀念的桎梏,導致在最終確定學籍時從職業院校轉入普通院校的學生較多,而普通院校轉入職業院校的學生可謂是寥寥無幾,這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職普融通”,而是“職”向“普”單向度的融通狀態。這種畸形的融通狀態阻礙了職普融通的深層次發展,迫切需要通過類型教育地位的確認、職普融通政策的頂層設計和轉變社會觀念改變這種扭曲的狀態,正視職普關系,促進二者的協調融合發展。

3.硬件資源的淺層融通

課程是職普融通在橫向融通上的重要載體,沒有課程溝通,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職普融通[8]。但過去的職普融通僅強調課程、師資和實訓基地等硬件資源上的融通。雖然這種硬件資源上的融通某些程度上為普通學校學生提供了體驗職業教育的機會,但是卻很難幫助學生建立對職業教育的整體印象,也難以突破職普橫向融通中所遭遇的瓶頸,因為硬件資源融通是最淺層次和表面的融通。就連云港職普融通試點改革的情況而言,雖然其課程設置等資源開始整合互通,但沒有領悟職普橫向上課程融通的內在邏輯,僅是將二者知識進行拼湊,沒有從“學術”課程和“職業”課程的邏輯上將其深層次融合[9]。課程、師資和實訓基地等硬件上的淺層融通也成為橫亙在職普橫向融通中的巨大鴻溝,雖有師資互派互選、建設并開放實訓基地等政策規定,但在實施中卻面臨著師資力量薄弱、缺乏“雙師型”教師和實訓基地缺乏經費難以建設等困境。

(二)縱向融通的挑戰

1.以升學渠道為載體的融通不暢

目前,職普在縱向融通上面臨的最大難題是升學渠道不通暢,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其一,升學渠道受限,主要是指深造學習的渠道少,而且有著嚴格的招生比例限制。例如,從中職升入普通本科、從高職升入學術性學位研究生的渠道少,對于想升學深造的學生來說可謂是“僧多粥少”,難以均衡。其二,相對于普通教育而言,職業教育學位制度不健全,缺乏人才培養的連續性,造成技術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層次無法得到更高的提升,難以滿足社會對高層次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亟待建立符合職業教育自身規律和類型屬性特點的學位體系,以此打通升學渠道,促進職普教育系統縱向融通發展。

2.缺乏其他教育學段的縱向融通

當前,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縱向融通主要體現在高中階段升學到職業??圃盒;蚱胀ū究圃盒V?,缺乏義務教育階段和更高層次教育階段的融通。如若在義務教育的小學和初中階段就將職普融通的理念滲透到課程和教學中,就可以為高中階段的職普融通奠定良好的理念和制度層面的基礎,而現實情況卻是缺失了義務教育階段的職普融通,忽視小學和初中階段對學生的職業教育啟蒙,必然會給高中階段的職普融通帶來壓力。因為家長和學生長期處在職普不等值的社會認知場域中,缺少之前學段的融通基礎,在高中階段進行職普融通必然收效甚微。而高等教育階段的職普縱向融通也局限于??坪捅究浦g,層次較低,缺乏專業學位研究生與學術學位研究生層面的融通,這對職業教育的高水平高質量發展和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培育極為不利[10]。

(三)系統融通的桎梏

1.整體性失位:缺乏政策整體統籌

魏宏森在其《系統論—系統科學哲學》中將系統整體性定義為:一個由多個元素組成的具有某種新的功能的有機整體[11]。從整體性角度審視我國職普融通的發展,發現政府在宏觀頂層設計層面的把控力度還不夠,還未達到整體統籌的理想境地,職普融通尚未實現整體布局、系統規劃,缺乏制度的統籌設計和保障。雖然我國對職普融通的探索已經開展,不乏對職普融通的政策引導,但縱覽我國一系列關于職普融通的政策文件,發現缺乏對兩種不同類型的教育進行宏觀層面的整體規劃和強有力的推進策略,只有分解式的政策建議。例如,職教高考制度改革、建立國家資格框架體系和探索建立綜合高中等彼此缺乏緊密關聯的政策。由于缺乏整體性的政策指導,其底層實踐效果不盡如人意,從而造成橫向上和縱向上的融通困境,導致職普在系統融通上面臨整體性失位的難題。

2.協同性失調:職普尚未協同并進

系統協同性是指系統中各要素之間是相互配合的,沒有要素之間的合作,也就沒有系統統一體的存在,這體現了事物與事物之間、系統內部要素之間集體性、合作性的規律[12]。目前,我國的職普融通還存在協同性失調的問題,即職普教育系統的規模、結構和質量之間尚未做到協同并進。從教育系統內部來審視,職普規模影響不同類型人才的數量,職普質量與結構決定類型化人才規格,它們都是衡量職普教育協調發展程度的基本觀測點[13]。就職普規模而言,雖然我國政策規定“職普大體相當”,但在當前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對勞動力規格要求愈發高的時代,職普規模是否保持“大體相當”還有待嚴格考證。目前,我國普通教育學校招生數和規模呈現增長趨勢,而職業教育學校的招生數和規模卻呈現下降趨勢,這說明職普規模協調性上還有待改善。就職普結構和質量而言,學者的實證研究發現,在整體上呈現出普通教育的結構和質量發展更優于職業教育,職普教育的結構和質量發展尚不協調。因此,職普各要素協同并進是系統融通不能忽略的重心。

3.開放性失態:與經濟和產業脫節

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都是復雜的社會適應系統,也位于開放的系統之中,兩種教育具有明顯的跨界特征,與區域社會和經濟產業結構存在密切關聯,職普融通不僅要適應教育系統內部的需求,還要適應經濟和產業結構調整的需求。而目前職普融通所遇到的難題之一便是如何解決滯后于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調整的轉型升級。經濟和產業結構的調整是常態化的、快節奏的,而當職普教育系統并未開放自身、展現出跨界教育特性、及時關注區域經濟和產業結構發展轉型時,就會造成職普融通在課程設置、人才培養方面跟不上經濟和產業對勞動者需求的變化,從而逐漸與區域社會和整個經濟產業結構脫節,造成職普在系統融通上陷入開放性失態的艱難境地。

四、類型教育視角下職普融通的進路選擇

(一)橫向融通的選擇

1.“職普等值”的理念融通

類型教育的提出成為職普融通的動力和根本依據,也在很大程度上賦予“職普等值”理念的合法性,有助于轉變社會對職業教育的認知偏差,推進理念融通進而促進職普橫向融通。但轉變社會觀念偏差、實現“職普等值”理念層面上的融通并不是僅靠喊喊口號就能實現的,必須在底層各行為主體實踐中推行。第一,發揮政府在引領社會公眾對職業教育的政策性認知方面的主導作用。政府對職業教育類型地位的確認,有助于刷新大眾對職業教育的形象認知,扭轉人們對職業教育的固有偏見。第二,學校作為職普融通的主要踐行者,要擺正自己的站位,摒棄將職普融通功利化和膚淺化的思想和做法,加強職普之間溝通合作,樹立正確的人才成長觀,挖掘學生的潛力,尊重學生的發展需求和興趣。

2.“多元且雙向”的科學融通

職普融通要加強不同類型辦學主體之間的合作與貫通,積極探索除綜合高中、校內和校際融通之外的多種融通形式,在職業學校和普通學校中開設長效的職業認知體驗活動,編制職業認知教材,共享優質課程和師資等,構建職普橫向融通多元化且常態化的溝通交流機制。除形式多元化外,職普融通也需要做到辦學主體之間的雙向融通,而非以往的單向融通。要打破職普單向融通的桎梏,關鍵在于在政策層面暢通學籍流動渠道,加大力度保障實施學分互認,讓普通教育系統和職業教育系統中的學生轉學實現學分轉換與課程銜接貫通,為學生在職普之間的雙向流動破除阻礙[14]。

3.深化以課程為紐帶的橫向融通

課程是職普融通的載體,更是橫向融通的紐帶,沒有課程的融合溝通,就不可能真正實現職普融通。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是相同級別不同類型的教育,有著各自的辦學邏輯體系,普通教育課程強調的是學術邏輯和學科知識體系,而職業教育強調的是職業邏輯和技能培育。實現職普融通需要架構的橋梁是職普融通的課程體系,可以通過打造職普融通的專門課程和職普相互滲透融合的方式實現,而這都離不開國家宏觀層面上的頂層設計。其一,嘗試開發職普融通的專門課程和教材,可以是必修課或選修課的形式,讓其既適合普通教育系統的學生又適合職業教育系統的學生,有效解決目前職普融通融合程度淺的問題[15]。其二,出臺政策鼓勵地方探索建立職普課程彼此滲透的學習平臺和機制、職普融通的學分互認機制等。在義務教育階段,可以開設有關職業技能、勞動方面的課程,讓學生對技能學習形成初步認知;中等教育階段中在普通教育系統可以增加職業類課程設置,在職業教育系統增添通識教育和文化課程,提升學生科學、人文素養;高等教育階段職普課程滲透的方式應更加靈活,可以進行校內融合與校際合作,在各自高校分別開設有關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課程,實現資源共享等。最后,在此基礎上,建立各種課程的學分認證機制,明確相關課程的學分相互認可和相互協調,并將其作為招生和畢業評定的參考。

(二)縱向融通的行動

1.打通以升學渠道為載體的縱向融通

職普在縱向上融通的關鍵在于兩點:一是打通職業教育的升學渠道,完善職教高考制度,這是縱向融通的重要載體。在后義務教育階段,探索職業資格證書與學分互認機制,積極拓寬職業教育系統學生的升學路徑。完善職教高考制度,讓職教學生可以通過考試流通到普通高校,確保職教學生和普教學生的升學渠道和機會對等。二是完善職業教育學位制度建設。打破學歷天花板,讓有升學愿望和升學潛力的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學生能夠依靠自己的努力進入更高層次的教育階段,大力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和應用型本科教育,并且設立與之相對應的學位,改變以往職業教育學歷“斷頭”的情況,搭建好??坪捅究茖哟温殬I教育的銜接橋梁。對于高端職業教育人才的培養,還可以構建職業教育研究生層次的專業學位制度,加大專業型、應用型碩士和博士的培養力度。

2.搭建全學段人才培養“立交橋”

僅靠打通升學渠道來促進職普縱向融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杯水車薪,理想的狀態應是走向全學段融通,搭建人才培養的立交橋。融通的學段不應像以往一樣只局限于高中階段,更應該擴展至義務教育階段和高等教育階段。小學階段通過職業體驗和勞動實踐來體現職普滲透融通;初中階段在此前的基礎上可進行課程融通,開發專門體現職普融通的課程和教材,適應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內在需求;高等教育階段的職普融通可體現在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和平臺,進行實踐育人,讓學生感受勞動情境、體會職業魅力。

(三)系統融通的突破

1.堅持整體性原則:亟需政策系統規劃

從系統整體性的角度去審視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系統的融合發展,發現需要一種整體宏觀行為的統籌,即需要政府政策的整體統籌和系統規劃。國家要在政策層面上做好頂層設計和系統規劃,就必須一以貫之地從政策、理論到實踐倡導職普等值并實施職普融通,同時把握促進職普融通政策的內在邏輯關聯,形成系統融通的合力。例如,從對職普融通進行教育經費投入、職業教育學位制度建設、國家資格框架體系、職教高考制度、職普融通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模式等方面,不僅呈現明晰的方案,而且要體現其作為促進職普融通發展政策的內在關聯,形成政策群系統合力,實現政策群系統整體的效果大于單一政策功能之和。

2.把握協同性原則:促進職普協同并進

職普在系統融通上要把握協同性原則,注重二者在規模、結構和質量方面的協同并進。規模上的協調是職普教育協調融通發展的基礎內涵,如果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在規模上就出現嚴重失調,那意味著職普融通發展只是基于一方的融通發展,而不是雙向的融通。職普融通在規模上要遵循職普規模大體相當,規定職普學校的招生數和大致規模,協調職普規模比,讓職普規模適應區域經濟發展需要和滿足學生成長的內在需要;結構上的協同發展是職普融通的支撐性內核,要讓職普比保持合理的閾值,實施科學合理的職普分流制度,優化職普結構;職普質量的協同發展是職普融通追求的目標,職普高質量的協同發展要求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嚴守人才培養的關口,職業教育要堅守自身類型定位,明確自身院校人才培養、課程設置和辦學模式等方面的優勢,不必趨同于普通教育。職普融通要求職普人才培養要多樣化且富有特色,從而構建符合各自辦學邏輯和規律的人才培養質量保障體系。

3.秉承開放性原則:開放融合區域社會

職普融通發展用系統論的開放性原理來闡釋,便是要秉承開放性原則、與周圍其他系統進行聯動、開放融合區域社會并且積極適應經濟與產業結構的發展,以此維持自身生命力[16]。職普在系統融通上要求做到明確經濟和產業結構發展動向與趨勢,在培養目標、課程設置、課程內容和基地實訓等方面都開放融合,與區域中的優秀企業和機構開展深度合作,便于職普在融通中有機會開展多種形式的溝通交流,在人才培養目標和課程設置上滿足經濟發展和企業對人才需求的調整,從而與外部系統進行銜接與融合,以此突破系統融通所面臨的挑戰。

參考文獻:

[1]葛道凱.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彰顯職業教育類型特征[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7):19-23.

[2]楊金土.課程類型是教育類型的本質內涵[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13):14-15.

[3]姜大源.職業教育:類型與層次辨[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1):1,34.

[4]劉洪宇.高職教育的類型特色與高職院校的內涵建設[J].教育與職業,2008(21):10.

[5]李政.職業教育類型屬性下的普職融通:特點、使命與行動[J].職教通訊,2020(9):21-25.

[6][8]李欣澤,匡瑛.“雙通制”背景下高中階段職普橫向融通的時代價值及實現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2(13):12-18.

[7]李玉靜,岳金鳳.推進職普融通:內涵邏輯、現實困境與突破路徑[J].職業技術教育,2022(33):19-25.

[9]陳路萍,樊繼寬,徐春妹.連云港市“普職融通”改革試點的問題反思與對策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 2019(30):68-72.

[10]丁關東,問清泓.從“分流”走向“融通”:職普協調發展的路徑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22(19):48-54.

[11][16]魏宏森,曾國屏.系統論——系統科學哲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95:137.

[12]貝塔朗菲.一般系統理論:基礎、發展和應用[M].林康義,等,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7:192-193.

[13]匡瑛,李欣澤.從國際比較的角度看高中階段職普融通的三大主流模式[J].蘇州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23(2):62-70.

[14]王會霞.當前我國綜合高中發展面臨的現實困境與建設路徑[J].教學與管理,2019(21):22-25.

[15]肖鳳翔,賈旻.我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視域下的職普融通研究[J].職教論壇,2015(1):31-36.

(責任編輯:楊在良)

Logical Coupling, Difficulties and Route Selection of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ype Education

LIAO Si-min

(Hu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128, China)

Abstract: Type education attributes are the motivation and fundamental path of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has three dimensions: horizontal, vertical and system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se three dimension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ype education, and finds that the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has the concept deviation of "unequal common vocational integration", the "single and one-way" malformation integration and the shallow integration dilemma of hardware resources such as curriculum. In the vertical aspect, there are the challenges of poor integration based on the channel of study and the lack of integration of other courses. In the system integration, there are the shackles of holistic disalignment, coordinated disalignment and open misalignment in the horizonal aspect.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the choice of the concept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equivalence", the scientific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and unidirectional" and the horizontal integration of deepening the curriculum. Vertically to open up the channel of education as the carrier of 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build the whole school section of talent training "overpass" action. System integration should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integrity, grasp the principle of coordination and uphold the principle of openness.

Key words: type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general education; rational logic; difficulty; route selection

作者簡介:廖思敏(1999—),女,湖南農業大學教育學院2021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學。

基金項目:湖南省自然科學基金——部門聯合基金項目“湖南省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認證理論與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23JJ60214)

猜你喜歡
難點
房地產檔案管理工作中的難點及對策分析
淺談民辦高校中的學生管理工作
防范和打擊非法集資的難點和建議
電力工程技術管理的難點和對策
實施縣級行政事業單位內部控制建設的若干思考
不良資產證券化業務重啟難點與策略思考
注重交流提升數學學習廣度和深度探討
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創新研究
巧用多媒體技術, 讓語文課堂更精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