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作用探討

2023-09-27 05:04周秀芳山西省晉城市城區審計局
現代經濟信息 2023年11期
關鍵詞:審計工作風險管理評估

周秀芳 山西省晉城市城區審計局

部分財務丑聞的曝光,給企業發展、社會生產活動造成了直接的負面影響,為了防范此類財務問題,加強對企業風險問題的管理,提高風險防治水平,要從內部審計工作著手,重新明確內部審計的地位作用,建立起健全的風險管理體系。發揮出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功能,提高企業風險管理水平,為企業的長遠、穩健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企業風險管理的目標

企業風險管理中涵蓋了多項要素,在實施企業風險管理的過程中,企業需要從內部環境、制定目標、識別事項風險、評估與反應、控制活動、信息溝通、監控管理等多個方面明確目標,提高企業風險管理的效能,完善風險管理內容。在風險管理中,企業的董事會成員、管理層人員以及其他的基層員工,需要全過程共同參與進來,制定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戰略決策,將企業的內部部門和各個層次打通,對企業潛在的風險進行識別與管理,保證企業能夠在科學、合理的管理模式下實現戰略決策目標。

(一)優化內控環境

風險管理體系的建設中,內控環境與最終的風險管理質量息息相關,企業要通過對內控環境的優化,樹立起新的風險管理觀念,在企業內部營造良好的風險管理氛圍,推動企業文化的創新,為其他風險管理活動奠定文化基礎,在內控環境的優化中,明確風險管理的任務目標。

(二)制定風險管理目標

企業實施經營活動管理活動的過程中,需要從目標制定的角度,明確企業風險管理的任務和具體的目標,對影響目標實現的各項潛在因素進行分析。結合企業的預期目標或發展任務,制定符合企業現狀的戰略目標、戰略決策,確認戰略,并從企業的內部層層分解戰略,落實戰略目標與規劃。

(三)事項識別

識別企業發展中有關的風險事項,需要結合企業組織可能面臨的風險,提高事項識別的準確性,這是企業風險管理體系中的重要內容。包括決策失誤,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例如使用信息不完整、不準確、不及時,在會計核算資料的應用過程中,出現了記錄錯誤、信息資料不完整等問題,組織信譽水平不足,客戶滿意程度下降,在組織決策的執行過程中,出現的程序不規范、甚至違法違規的行為和問題。企業要針對此類事項問題進行準確的識別,挖掘內在的潛在風險,并評估風險,作出正確的反應,達到規避和治理風險的目的。

(四)風險評估與反應

風險評估是企業風險管理中的關鍵要素,通過風險評估工作,企業的管理者可以對企業的目標和潛在的事項進行對比、分析,了解潛在事項對企業目標實現所產生的直接影響。企業管理者在風險管理的實踐中,需要把握風險評估這一關鍵的環節,從風險評估、風險可能性分析、風險影響分析等層面,制定企業的發展戰略、發展規劃,做出正確的風險反應,以達到規避風險、降低風險、接受風險和共擔風險的目的。在風險反應中,企業需要制定完善的風險反應方案,考慮所有風險反應方案的類型,加強對風險的有效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風險發生的可能性,防止出現風險蔓延、擴散等問題,確保風險所產生的影響能夠在企業可控的范圍內,保證風險反應方案的完善性與可行性。

(五)控制活動

企業實施風險管理活動的過程中,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協助企業的管理者執行風險反應方案,按照一定的政策要求和程序要求,實施控制活動。在企業的多個部門、各個層面中,明確政策內容和影響該政策執行的一系列程序,實施控制活動,要以防治風險為目的,保證控制活動能夠對企業的戰略決策起到積極的作用。

(六)監控管理

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監控管理指的是對風險管理要素的內容進行評估、監管,了解風險管理要素的運行情況和執行風險管理方案的具體情況,監控管理是一個系統的過程,企業在監控的過程中,可以采取不同的評估與管理方式。例如個別評估的方法或持續監控的方式,都是監控管理中常用的手段,利用監控管理,企業可以在內務管理層面和不同部門的執行層面,實施風險管理的有效措施,全過程地監控風險管理風險,降低風險蔓延的幾率[1]。

二、內部審計在企業風險管理中的作用

(一)評估內控情況

企業內部審計活動的實施在風險管理中具有評估的功能,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可以從企業各部門的內部控制制度著手,進行評估活動,將風險管理監督部門和承擔部門有效的分離開來,遵循著該原則,對風險加強管理。內部審計擔負起了風險管理的職能,發揮出了內在的價值和職能作用,在生產環節、采購環節、銷售環節、人力資源管理環節、財務會計工作環節,查找漏洞問題,對企業各部門的內控情況進行評估,及時的識別和防范風險問題,對既成損失進行管理,制定應對策略。內部審計可以在評價中發現漏洞、治理漏洞,例如,在經理離任審計等事務中,內部審計人員可以從綜合性審計的角度,評價離任經理的經營管理業績情況。其中涵蓋了制度建設、費用控制、業務經營和財務管理等有關的業績成果,加強了對企業資產質量的管理,總結該經理在任期間所創造的經濟效益,評價資產保值情況、增值情況。內部審計在風險管理中體現出了全面評價的功能,可以為企業后續發展方案和戰略決策的制定實施提供依據。

(二)發現細節問題

內部審計可以從企業風險管理中,發揮出細致查找細微問題的功能,從極細微的環節和程序上,查找風險、識別風險,除了進行綜合性的內部審計活動之外,內部審計還可以在企業風險管理中,以風險發生的可能性為依據,對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和過程進行深入分析,查找風險、防范風險,識別細微之處存在的細節漏洞問題。與此同時,協調企業實施風險管理活動,在各管理部門中協調崗位人員,共同承擔風險,內部審計工作發揮出了第三方的協調功能,發現細微風險并制定風險的解決方案。

(三)提高了組織風險的識別能力

內部審計活動有利于企業的組織人員對風險進行識別,提高了風險管理的全面性,因為在企業的風險管理實踐中,風險的識別是最首要的環節。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從分析風險敏感性的角度,關注企業的財務信息、經營信息,對企業政策和標準的貫徹情況進行識別。針對資源浪費、資產無效使用、資產流失、資產管理不達標等問題進行識別,對識別內容進行確認之前,審計人員需要對風險的類型進行評估,了解備選內容,對當前風險數量加強準確的判斷與分析。按照一定的順序展開風險審查活動,待審內容風險水平高低各有不同,內部審計工作人員在識別風險的過程中,對高風險內容進行審查,提高企業組織風險的識別能力,進一步確定風險、防范風險[2]。

三、內部審計運用到企業風險管理中的實踐策略

(一)保持內部審計機構獨立性

內部審計部門和企業的其他職能部門之間應相互的區分開來,保持內部審計獨立性,有利于企業內部審計職能的最大化,實現對企業風險的防范和有效治理,要發揮內部審計的功能,改變內部審計機構由管理層領導作為管理主體的模式,消除弊端,建立企業完善的經營管理系統。設置獨立的審計機構,在行政系統中,下設審計委員會,完善內部審計機構中人員的職能制度,保證內部審計機構的權威性、獨立性,高效率地展開內部審計工作。該模式是一種科學的方式,能夠有效地體現出內部審計的職能作用,保持內部審計活動的權威性,按照國際慣例,保持雙向負責的組織形式,在雙重關系、雙軌報告的模式下,履行內部審計人員的職責。

內部審計人員在獨立的組織機構和部門中,發揮出審計職能,重視內部審計的評價與服務功能,履行治理企業的各項職責,在審計委員會人員的配置中,要將專業型的財務人員充實到審計委員會的人才隊伍中。要求內部審計人員具有較強的專業能力、豐富的財務知識,提高審計業務活動的專業性,審計委員會的人員應將自身監管的職能履行和落實到實際的工作中,保持與其他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與交流,強化監督效能,集中資源優勢、技能優勢,加強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的創新,提高企業內控管理水平,防范企業內部風險。在此基礎之上,對企業的治理結構進行完善,以優化內部審計的環境,有效開展內部審計活動,在健全的企業治理結構體系中,保證內部審計的功能可以發揮出來,在企業治理中體現內部審計的作用,提高企業經濟活動的規范性和高效性[3]。

(二)加強內控制度建設

企業要建立起健全的內部控制制度體系,以內部控制制度作為基礎,進行現代審計活動,用抽樣審計的形式,以內部控制制度為依托,加強對企業內部審計風險的防范和治理。首先在制度建設中要確保內部牽制制度的完善性,堅持崗位分離這一核心的原則,要將審計工作底稿分級復核的相關工作落實到位,完善此類制度要求。審計部門的管理層人員要注意做好監督與巡視工作,加強對審計項目質量的考核管理,建立完善的考核制度、人員獎懲制度,在內控制度的約束下,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質量與效率。

(三)創新審計技術方法

內部審計工作人員要具備與時俱進的精神和觀念,主動在內部審計工作的實踐中,引進現代化的審計方法、審計技術,從思想觀念上,加強對審計風險的深入理解,優化審計方法,創新審計措施。從風險導向上,選擇合理的風險基礎審計模式,緊跟會計電算化發展的趨勢,審計工作人員要結合內部審計的工作目標、工作任務,發揮出風險管理的職能作用。以系統分析、系統設計和系統運行作為審計工作中的重點,合理利用計算機技術、信息技術、大數據技術,發揮出會計電算化專業技能的優勢,將審計工作貫穿于全過程。從事前審計和事中審計等方面加強實踐研究的力度,創新審計方法,在制定審計計劃和實施相關計劃的過程中,綜合考慮不同項目的特點,用差異化的方法,對不同的項目進行審計與管理,體現出事前審計和事中審計的積極作用。例如,在對違紀違規問題開展審計活動時,要采取詳查法的方式,對違紀違規的事件進行詳細的分析、調研,防止出現事件遺漏的問題,借助信息技術、先進的互聯網軟件等,在現代化的審計方法、審計技術支持下,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綜合質量[4]。

(四)明確內審工作程序

審計工作的程序是否科學、合理,決定了企業風險管理工作的水平,在審計工作程序的制定和實施中,企業要以降低審計風險為落腳點,編制審計任務,下達方案,制定審計工作的具體方案。在編制審計工作底稿、實施審計活動、撰寫審計報告方面,嚴格的按照規范化的程序展開各項活動,確保工作流程的規范性、完善性。在前期的準備階段,要完善相關的制度,建立起審計計劃制度體系,落實審計取證管理制度,實施高效率的審計活動,在終結階段,應對工作底稿進行再次審核,建立審計報告制度,加強對審計工作檔案的管理,為后續的風險管理活動提供制度支持和資源保障,用完善的審計檔案資料,展開后續的內審活動。值得一提的是,審計證據的收集是必不可少的,審計證據是開展審計工作的基礎,為企業的風險管理活動提供了資料數據支持,證據內容越豐富、數量越多,證明力越強。內部審計工作人員需要秉持著實事求是的工作態度和客觀、公正、公平的工作立場,保留有關的證據,包括直接證據、間接證據、實物證據、書面證據、口頭證據等。驗證審計工作中發現的問題,支持審計意見,獲取充分的證據,降低內部審計風險,對證據不足所造成的內部風險問題進行早期的防范和治理。

后續的審計工作同樣是不可忽視的,以加強企業的風險管理為目的,內部審計人員要發揮審計職能,全過程貫穿審計活動,在后續的審計工作中,需要結合審計報告的要求,對審計單位是否整改了有關問題、糾正了錯誤問題進行分析、判斷。對審計工作中提出的建設性意見是否被采納進行驗證,根據現實需求,對建設性的意見是否落實展開分析,以提高審計工作的質量,防范審計活動可能造成的內部風險審計風險。在后續審計工作中,必須要秉持著公平性的原則,用嚴謹的工作態度,重視后續審計活動的落實,糾正被審單位中存在的待整改問題,協助企業清除風險,提高風險管理的全過程效能[5]。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代化企業的經營與發展中,加強風險管理,企業需要從客觀角度,加強對風險的識別、評估,借助內部審計的功能,對風險進行有效控制。從系統的過程,將風險管理的目標任務落實到位,為企業的長遠發展強化競爭力,推動我國現代化社會的建設。

猜你喜歡
審計工作風險管理評估
探討風險管理在呼吸機維護與維修中的應用
會計集中核算制下的內部審計工作
護理風險管理在冠狀動脈介入治療中的應用
評估依據
風險管理在工程建設中的應用
最終評估
EMA完成對尼美舒利的評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