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退休干部鄭若林:返鄉修家譜,留存歷史不忘根

2023-09-27 07:15民生周刊宋盈瑩
民生周刊 2023年20期
關鍵詞:修譜窯廠鄭家

□ 《民生周刊》全媒體記者 宋盈瑩

“只要有了譜書,家族就算是傳承下來了,哪怕你走到天涯海角,見面不容易,血脈親情一定更深厚、更親密?!?/p>

在山東省寧津縣張大莊鎮大鄭家窯廠村,記者見到了精神矍鑠的鄭若林。

今年82歲的鄭若林,是原德州市土地管理局局長,先后負責過宣傳、文秘、行政管理等工作,既有扎實的文字寫作、編輯功底,又對腳下大鄭家窯廠村這片土地有著深深的牽掛。

2003年,鄭若林退休后回到這里,投入到最新一次的鄭氏家譜修訂工作中。

承載家國情懷

家譜在我國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記載著一個家族的繁衍、遷徙與發展?!皣惺?,方有志,家有譜”,家譜與國史、方志并稱為三大歷史文獻。不過,與《史記》《山海經》等國史、方志相比,家譜就顯得十分“低調”。

由鄭若林收集、整理、執筆的這本鄭氏家譜,記錄著生活在大鄭家窯廠村等10多個村的鄭家人,一段段平凡卻不普通的人生故事。目前,村里共有154戶人家,大家都姓鄭,是鄭家16世到23世的子孫。

談起退休后為何不在市里享清福,而是回到村里為修家譜奔波,鄭若林的話語中帶著焦急和緊迫:“我已經80多歲了,家族這幾十年經歷的事我基本上都有記憶,再不搶救性地挖掘和采集家族歷史資料,在我這一代就全丟失了,太可惜!”

修家譜聽上去容易,做起來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鄭若林還記得,小時候看著長輩們為修家譜而奔波,他們騎著自行車,逐村調查,挨戶核對,持續數年?!耙郧巴ㄓ嵅环奖?,修譜時要上門手抄筆錄,甚至要跑到外村、外縣、外省鄭家人聚居的村落,逐戶去查資料?,F在好了,都用微信,那些離開家鄉,居住在祖國各地的鄭家人,也都能聯系上了?!?/p>

鄭若林隨身拎著一個黑色手提箱,里面裝著厚厚的打印資料,用文件夾分類夾好,目錄和頁碼都是他手寫的。鄭若林指著其中一頁紙說:“這位鄭淑卿同志和她的大女兒住在深圳,這篇關于她的事跡,就是我們微信溝通后寫出來的?!?/p>

鄭淑卿是一位從1931年起就跟著共產黨鬧革命的女戰士,后改名為王益華,曾經在村子里負責婦女解放以及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宣傳??箲饡r期,還曾多次和鬼子近距離斗爭。1957年,在中央監察委員會干部培訓班學習期間,她受到毛澤東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還有一個名為“董存瑞式的戰斗英雄”標簽,吸引了記者的目光。這是鄭若林正在整理的關于鄭廣華的事跡。

16歲那年,鄭廣華瞞著爹娘偷偷去當兵。在濟南戰役中,他所在的二連擔任城內主攻任務。戰斗打得異常慘烈,全連連勤雜人員在內,只剩下15人。鄭廣華抱著25斤重的炸藥包,炸開城墻,打開一個突破口,后續部隊成功突進,為濟南戰役的勝利立下首功。此次修譜時,鄭若林將鄭廣華事跡的標題,從“鄭氏家族的驕傲”改為“董存瑞式的戰斗英雄”。

鄭若林

中華民族歷來重視家庭,正所謂“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不僅是名門望族,很多普通家庭的繁衍與家庭事跡,也在家譜的字字句句中傳承。寧津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于妍告訴記者:“通過修家譜,鄭家人追根溯源、尋祖問宗,加強了家族人員的溝通交流,增進了家族內部的了解和信任,凝聚人心,傳承親情,這就是鄭家先輩對子孫最好的饋贈?!?/p>

水有源,樹有根。對一個家族來說,家譜留下的不只是簡單的名字和親屬關系,還蘊含著重要的家族文化史志,是一本具有紀念價值的文獻?!爸灰辛俗V書,家族就算是傳承下來了,哪怕你到天涯海角,見面不容易,血脈親情一定更深厚、更親密?!编嵢袅诌@樣說。

傳承良善家風

在當代鄭氏家族中,有數十位為民族獨立、為勞動人民翻身解放、為社會主義革命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老一輩人士,也有再普通不過的小人物,鄭廣盈就是其中之一。

鄭廣盈父親去世得早,母親一人含辛茹苦把他和弟弟拉扯大。鄭廣盈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決心當一個孝子,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

20世紀50年代,村民們的日子過得拮據,一年到頭頓頓吃窩頭、黏粥配咸菜,唯獨鄭廣盈家有些與眾不同。為了讓老娘吃得好,鄭廣盈獨出心裁,實行“一家兩制”——老娘“吃小灶”,他們夫妻倆和孩子們吃大鍋飯。

為了辦好老娘的小灶,鄭廣盈每逢趕集日,都給老娘采購一兩樣蔬菜,親自下廚給老娘做著吃。他還會省吃儉用,隔些日子給老娘燉點肉,笑瞇瞇地看著老人吃。

鄭廣盈的孩子們從小受到父親的言傳身教,在心里深深植下孝順的種子,傳承尊老愛老的良好家風。

鄭若林眼含熱淚,向記者展示鄭廣盈的事跡,他說:“多難得啊,這么孝順老人!”

家譜里藏著的不只是家事,更是穿越漫漫時空,連接昨天、今天與明天的文化密碼。鄭廣盈等鄭家普通人的事跡記入家譜,廣為傳頌,后人將他們視為自己做人的榜樣。

樹高萬丈不忘根,做人亦不能忘本。當“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在每一個家庭里潤物細無聲地傳承下來,千千萬萬個家庭的好家風,就能支撐起社會的好風氣。

8月28日,鄭若林邀請德州學院文學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劉耀輝、德州學院教育教師學院院長王萍、德州市天衢新區教育局教研室主任付丙喜,參加了鄭氏家譜初稿評估會。專家們肯定了鄭若林多年來的修譜工作,付丙喜告訴記者:“通過修譜書,讓更多鄭家人知道,自己的根在大鄭村。不管人在何方,都要心系家鄉,為家鄉的建設增磚添瓦?!?/p>

家庭是社會發展進步的強勁紐帶,也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一環。有根基,林木才能更茁壯;有源頭,水流方能更長遠。弘揚家文化,尋根不忘本。

明年是鄭氏家族遷到大鄭家窯廠村的第620年,鄭若林希望最新一版家譜在年底完成印出?!暗綍r候,給每一位鄭家的年輕人都發一本,我已經80多歲了,不知道還能不能趕上下一次修譜,讓孩子們把這個事接過去?!?/p>

猜你喜歡
修譜窯廠鄭家
雨中鄭家的向日葵
江西景德鎮御窯廠遺址
明代蘇州宗族形態探研
景德鎮明清御窯廠遺址保護區
景德鎮御窯廠遺址考古發掘
延續七百年的生命檔案:湖北嘉魚湖西李氏纂修族譜考述
因為修譜先生,木活字依然是“活”的
張睿、鄭家鑫陶藝石雕作品
鄭家佐輸水箱涵淺埋暗挖施工方案
御窯廠榮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稱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