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好推進首都現代化的開路先鋒

2023-09-28 07:37吳世江
前線 2023年9期
關鍵詞:綜合安全綠色

[摘要] 加快構建綜合、綠色、安全、智能的立體化現代化城市交通系統,是首都北京現代化交通體系建設的重點任務和發展方向。北京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要求,牢牢把握“先行官”定位,堅持以人為本,推動城市交通面貌煥然一新。首都交通將積極適應新形勢新挑戰,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以建設首都現代化交通體系為著力點,努力打造建設交通強國的首都樣板,當好首都現代化的開路先鋒。

[關鍵詞] 現代化交通體系;? 綜合;? 綠色;? 安全;? 智能

[中圖分類號] D616; U1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0529-1445(2023)09-0067-04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交通運輸工作。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建設交通強國,黨的二十大再次進行部署。這不僅是黨中央著眼全局、面向未來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也是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支撐。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視察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時強調:“北京要繼續大力發展軌道交通,構建綜合、綠色、安全、智能的立體化現代化城市交通系統,始終保持國際最先進水平,打造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笨倳浀闹匾甘?,為構建首都現代化交通體系、推動首都交通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當前首都交通建設現狀和成就

近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堅強領導下,首都交通始終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牢牢把握“先行官”定位,堅持以新時代首都發展為統領,加快構建綜合、綠色、安全、智能的立體化現代化城市交通系統,努力打造建設交通強國的首都樣板,當好首都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開路先鋒。當前,首都城市交通面貌煥然一新,市民交通出行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顯著提升。

京津冀交通一體化邁向縱深。伴隨著大興國際機場正式通航,北京朝陽站、豐臺站、清河站等鐵路樞紐開通運營,“七站兩場”綜合樞紐格局形成。京雄城際、京張高鐵等開通運營,市域內鐵路營業總里程達1352公里,京雄津?!?小時交通圈”形成,“軌道上的京津冀”加速構建。京秦、京禮等一大批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市域內國家高速公路網“斷頭路”清零,全市公路總里程達2236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96公里,對外交通輻射能力大幅提升。大運河京冀段實現游船互聯互通,首次開通跨省際航道。開通國貿地區與廊坊北三縣通勤定制快巴,38條跨省公交線路常態化運營,環京通勤更加便捷、效率有效提升。

綠色出行體系加速形成。通過持續優化綠色出行供給,構建起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多網融合的綠色出行“一張網”,公共交通吸引力進一步增強,2022年中心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73.4%,北京獲評全國首批“綠色出行創建城市”。軌道交通網絡進一步織補加密,地鐵線路達27條807公里,覆蓋12個行政區和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市域內市郊鐵路4條、365公里,線網總規模居全國第一;11條地鐵線路最短發車間隔縮至2分鐘內,列車兌現率、正點率均達99.9%以上,運行質量效率國際領先。地面公交線路、站點布局持續優化,運營線路達1638條4.29萬公里,實現三環內24小時全覆蓋,中心城和城市副中心建成區地面公交站點500米覆蓋率達100%,公交專用道達1005車道公里,開通定制班車線路、旅游公交、醫院專線等多樣化公交線路376條,實時公交、車廂擁擠度查詢覆蓋全部線路。慢行系統逐步連片成網,建成全國第一條自行車通勤專用路,日均騎行量達5000輛次,安全、友好、便捷的自行車出行環境逐步形成。2022年,北京市公共交通出行幸福指數在全國排名第二,中心城慢行出行比例達49%、創近10年新高。

智慧交通助力便捷出行。推出國內首個綠色出行“一站式”服務(MaaS)平臺,日均服務人數超450萬。開放全國首個40平方公里的自動駕駛測試區域,測試道路達323條1144公里,自動駕駛發展水平全國領先。軌道交通首都機場線率先應用基于EUHT-5G的地鐵通信傳輸平臺。開通國內首條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全自動運行的軌道交通燕房線。建成全國首個省級綜合交通運行監測業務平臺,實現涵蓋19個交通領域的動態運行監測和協同服務。

交通綜合治理不斷深入。成立市長任組長的交通綜合治理領導小組,構建起“區域協作、市區聯動、部門協同、社會參與”的共擔共治、綜合治理工作新格局,形成了超大城市交通精細化治理的生動實踐。完成道路停車改革,1046條道路、9.2萬個停車位實行電子收費并納入政府非稅收入管理,“停車入位、停車付費、違停受罰”觀念深入人心,基本杜絕了黑收費、亂收費、議價收費等現象。多措并舉調控擁車用車,進一步優化小客車總量調控政策,優先向無車家庭配置指標,惠及54.7萬個家庭成員;實施工作日高峰時段區域限行等措施,小客車車均出行強度持續下降。加強擁堵治理,2022年北京市高峰擁堵延時指數在全國排名首次降出前十。

推動首都交通高質量發展肩負的任務

當前,首都交通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現實存在,居民出行仍面臨長距離通勤、出行不便捷和交通擁堵等諸多“痛點”,推動首都交通高質量發展任重道遠。

要更加注重一體化融合發展。針對軌道交通對京津冀協同和“一核兩翼”空間格局的支撐不足,軌道交通線網層級還不完善,軌道交通“四網融合”、軌道與地面公交、自行車、步行等網絡間的“多網融合”仍在起步階段等問題,要打破地域間、行業間、部門間壁壘,構建高位協調、上下聯動、橫向協同的工作機制,加快推動軌道交通“四網融合”“多網融合”,提升綜合交通整體效率。

要加快推進綠色低碳轉型。針對綠色出行“一張網”效能發揮不夠,綠色出行比例與期望還有差距,且越往后調控難度越大等問題,要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推動交通領域節能降碳減排工作持續向縱深推進,進一步強化全社會綠色發展理念,優化綠色出行供給和擁車用車調控政策,優化運輸結構和能源結構,持續提升綠色出行比例。

要全面推進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針對“互聯網+交通”的背景下,市民對交通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擁有更多期待,而借助新技術推進交通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行業管理能力仍處于探索階段等問題,要把數字化作為創新驅動的主引擎,加快推動新技術與交通運輸深度融合,推進裝備技術升級,加速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實現交通建設、運行、服務、管理全鏈條信息化、智慧化。

要進一步提升交通系統韌性。針對首都交通安全發展的根基還不夠穩固等問題,要統籌發展和安全,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強化以提升人員素質、提高車輛設備設施質量、改善運營環境和管理為關鍵要素的安全基礎,強化隱患排查治理、實施動態監測預警和搶修救援能力,實現首都交通安全、高效運轉。

建設首都現代化交通體系的思路舉措

首都交通發展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著力落實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著力優化供給、調控需求、強化治理,持續推進落實“十四五”交通發展建設規劃,加快實現交通發展“三個轉變”。

第一,在一體化融合發展上下更大功夫。貫徹好落實好《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交通強國建設綱要》和《加快建設交通強國五年行動計劃(2023—2027年)》,著力構建首都綜合交通體系,逐步完善綜合立體交通網骨架,推進京津冀區域協同和各種交通方式融合發展。

在深化京津冀交通一體化上,加速構建“軌道上的京津冀”,協調推進京雄商高鐵、地鐵平谷線等跨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實施市郊鐵路東北環線、城市副中心線西段等整體提升工程,加快推進市郊鐵路公交化運營。完善城市群快速公路網絡,實現京雄高速全線通車,加快推進承平高速、東六環入地改造等建設,持續改善京津冀“單中心、放射狀”路網結構,進一步提升路網通達性。建成東夏園綜合交通樞紐,推進城市副中心站等配套交通設施建設,逐步構建樞紐集群。強化交通運輸協同管理,推進聯合治超、執法等法治協同,圍繞安全風險防范拓展京津冀三地聯動合作領域。

在推動多種交通方式融合發展上,加快推進軌道交通“四網融合”,突破技術標準障礙,推動國鐵與城鐵票務系統兼容,逐步實現國鐵與城鐵在北京朝陽站、城市副中心站的安檢互信;推進干線鐵路、城際鐵路服務城市通勤,加強運輸服務聯程、技術標準兼容、要素資源共享和體制機制對接,推動實現“一套體系、一網運營、一票通行、一站安檢”。推動軌道與公交、慢行、道路網等“多網融合”發展,實現軌道、公交一張網、一張圖,優化調整線路,縮短軌道車站與公交站點換乘距離,進一步提升公共交通便捷性和吸引力。

第二,加速交通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貫徹黨中央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重大戰略和市委工作部署,持續推動交通出行結構、運輸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加快交通行業碳達峰、碳中和進程,增強首都交通可持續發展能力。

持續優化出行結構。進一步構建便利互通的公共交通體系,推動以軌道交通為骨干、多種交通方式一體化融合發展,加速構建綠色出行“一張網”,推動慢行系統的優化提升,大力助推“騎行熱”,推進水、路、綠三網融合。提升公共交通人性化、個性化、精細化服務水平,滿足不同群體多樣化出行需求,增強公共交通吸引力,提升市民綠色出行意愿。

持續優化運輸結構。充分發揮鐵路在大宗貨物長距離運輸中的骨干作用,堅持“宜公則公、宜鐵則鐵”的原則,提高全市重點大宗貨物到發綠色運輸規模。加強對重點貨類、重點企業及樞紐的監測,提升礦建材料、鋼材及相關產品等重點物資的綠色運輸規模。研究探索利用軌道交通非高峰時段開展貨物運輸。

持續優化能源結構。實施存量小客車置換新能源車補貼、純電動小客車不受尾號限行等政策,對進入五環內行駛的非新能源小客車和貨車采取限行政策,倒逼社會車輛新能源化。結合營運車輛到期更新,推動出租、公交、道路客貨運等行業更新新能源車。積極推廣節能環保材料、技術和設備,推動廢舊路面、瀝青等材料資源化利用,促進綠色低碳技術在交通行業應用。

第三,構建智能交通體系,加快推動交通新舊動能轉換。圍繞支撐“五子聯動”成局成勢,堅持深度融入智慧城市建設一體推進,推動《北京市智慧交通建設三年行動計劃》落地實施,聚焦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行業治理精細化、場景應用智慧化,全力塑造交通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建設智慧交通基礎。充分應用市級“算”“庫”“云”資源平臺,重點開展交通碼、圖層、感知體系、EUHT專用網建設,為進一步夯實智慧城市數字底座提供支撐。編制交通行業二維碼編碼規則,在行業監管、軌道交通、智慧停車、高速公路等領域先行應用。依托全市統一地圖數據,補充交通基礎設施精細化圖層、軌道時空基準體系及空間地圖等交通專題圖層。推動構建交通行業全息感知體系,持續推進交通數據、視頻資源的匯聚共享,強化數據潛力挖掘和應用賦能。

建設智慧交通大腦。按照“數據驅動、技術賦能、應用集約”的原則,強化行業企業數據采集聯動,統籌建設共性能力支撐平臺,整合構建“監測調度、行業監管”兩大平臺,推進TOCC三期建設,打造智慧監測、智慧預警、智慧決策、智慧調度四位一體的交通運行綜合監測系統,搭建數字化共性支撐平臺,實現統一數據、視頻、地圖和指揮調度服務;建設交通“6+4”一體化綜合監管平臺,打通行政審批—綜合監管—綜合執法—信用管理的鏈路流程,構建線上線下結合、檢查處置一體、風險信用分級的新型監管模式。

建設智慧交通應用場景。智慧出行,重點推進北京MaaS2.0建設,拓展服務功能場景,構建MaaS生態圈。智慧信控,重點拓展信號燈聯網調控范圍,全面提升信號燈智慧調控水平。智慧地鐵,重點構建“網絡化、數字化、智能化”的智慧地鐵運營新模式,建設軌道交通超級大腦。智慧公交,重點構建公交業務管理新模式,持續推廣定制公交服務。智慧停車,重點制定建設標準,匯集全市公共停車場動靜態數據,提供一體化停車信息服務。智慧養護,重點推進公路管養新模式,完成京雄高速(北京段)智慧公路建設。智慧交通樞紐,重點開展示范建設,提升接駁換乘便捷性和路網通行效率。智慧貨運,重點實現危貨、冷鏈、重載普貨、新能源配送等運輸車輛監測定位和電子運單,等等。

第四,構建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更高水平平安交通。統籌發展和安全,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以“隱患治理、風險防控、應急處置”為抓手,加強隱患排查治理、風險管控和應急處置,持續提升交通系統韌性,確保首都交通安全平穩運行。

強化安全責任落實。堅持“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誰主管、誰負責”原則,增強抓安全生產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把行業安全生產責任壓緊壓實、工作措施抓實抓到位。

強化風險管控與隱患排查治理。開展公共交通、“兩客一?!?、道路施工等重點領域專項治理,強化風險防范和隱患排查整治,強化重點時期安全監管和督查檢查。加強交通基礎設施預防性養護和技術狀態監測,全面推進平安工地建設,推動交通運輸安全生產治理模式向事前預防轉型。強化應急體系建設和應急處置工作,加強道路運輸執法和秩序整頓,確保行業安全穩定。

強化應急處置能力建設。完善交通應急保障體系,健全多部門聯動、多方式協同、多主體參與的綜合交通應急管理協調機制,完善應急指揮體系和各層級預案,持續加強應急隊伍建設,強化應急演練培訓,提高及時響應和應急處置能力,提升交通系統安全韌性。

[參考文獻]

[1]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作者簡介:吳世江,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

責任編輯 / 易? ?艷

猜你喜歡
綜合安全綠色
綠色低碳
綠色大地上的巾幗紅
讓“綜合與實踐”活動“活”起來
對動漫藝術“綜合與表現”領域多元化應用形式的探索
民用飛機機電綜合控制技術研究
弘揚楊惟義生態理念 注重綜合立體防害蟲
再造綠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