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沙為何能塑造兩個“中西部唯一”

2023-10-03 03:05劉佳美
決策 2023年8期
關鍵詞:百強縣雨花區長沙縣

文/劉佳美

為什么能?首先是工業“壓艙石”作用發揮顯著,制造業是深厚的“家底”。

全國前十,長沙崛起了兩個“中西部唯一”!

根據2023 年全國百強縣、百強區榜單,長沙市有5 區3 縣(市)上榜,其中,長沙縣在百強縣中排名第十,是中西部地區唯一躋身前十位的縣域;在百強區中,長沙雨花區首次入圍前十強,是中西部地區唯一排名前十位的區。

在粵蘇占領百強縣區大半壁江山的格局下,湖南長沙下轄縣區是如何擠入兩席全國十強的?

制造業是深厚“家底”

2022 年,長沙雨花區地區生產總值達2478 億元,長沙縣地區生產總值為2114.42 億元,一區一縣齊頭并進,都達到兩千億元級,并在激烈的競爭中擠進全國十強。

為什么能?究其原因,首先是工業“壓艙石”作用發揮顯著,制造業是他們深厚的“家底”。

首先來看三次產業結構。2022 年,雨花區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是6 億元、1375.5 億元、1096.7 億元,二產拉動GDP 增長3.1%;三次產業對GDP 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2%、67.7%、32.1%。長沙縣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是94.64 億元、1139.77億元、880.01 億元,二產拉動GDP 增長2.85 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GDP 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3.9%、63.8%、32.3%。從三次產業增加值中可以看出,在雨花區和長沙縣的經濟發展中,第二產業發揮了最大的拉動作用。

在第二產業中,有一個代表性指標——規上工業增加值,更能體現工業的發展質量。2022 年,雨花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4.3%,位列長沙市各縣區第一。長沙縣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9%,高于全國平均增速3.3 個百分點,工業對GDP 增長貢獻率達57.7%,制造業增加值占GDP 比重為44.7%,較去年提升0.6 個百分點,而且實現連續三年高位增長。

產業發展的強勁動力來源于什么?這就要看第二方面——產業集群。

雨花區圍繞新能源汽車及零配件、人工智能機器人及傳感器,打造出“一主一特”產業鏈。

湖南長沙比亞迪汽車生產車間。圖/范思鼎/IC photo

在新能源汽車領域,雨花區構建了從上游的零部件到中游的汽車整車,再到下游出行服務的完整產業生態體系。2022 年,比亞迪在湖南的產值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同比增長93.39%,達成4 個產值百億以上項目,其中比亞迪雨花工廠成為湖南首個產值過600 億元的汽車項目,助力長沙躍居全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前列城市。

在人工智能領域,長步道等“小巨人”企業茁壯成長。2023 年,長步道的工業鏡頭和長泰機器人的鑄造用機器人系統產品,入選了第四批湖南省制造業單項冠軍產品名單。

目前,全國每15 臺新能源汽車,就有1 臺“雨花造”;每5 個工業鏡頭中,有1 個“雨花造”;每8 臺激光加工設備產品,就有1 臺“雨花造”;每20 支紅外線體溫計,就有1支“雨花造”……

再來看享有“湖南工業看長沙,長沙工業看星沙”之美譽的長沙縣。長沙縣已形成了以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等優勢產業為主的產業格局。其中,工程機械、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已成為千億產業集群,并且在工程機械全球500 強中,長沙縣占了3 個。

項目建設是產業發展的“牛鼻子”,產業園區是經濟發展的“主戰場”。不論是做大工業經濟總量,還是提升工業經濟質量,都離不開項目、園區的支撐。

雨花區以強產業“三幫三促”為主線,聚焦幫扶重點項目,不斷為區域經濟注入新活力。2022 年,雨花區共鋪排重點項目245 個,項目總投資1553.81億元,年度計劃投資263.36 億元。2023 年,雨花區計劃全年共鋪排重點項目281 個,預估總投資1754.65 億元,預估年度投資313.7 億元。

2022 年,長沙各縣區納入長沙市重大項目268 個,年度投資522.5 億元。其中,長沙縣占據7 成之多,鋪排重大項目174 個,計劃投資321.85 億元。2023 年上半年,長沙縣產業投資增長14.7%;工業投資增長13.8%;工業技改投資增長33.2%。

在如火如荼的項目鋪排中,不能忽視的是長沙經開區貢獻的園區力量。長沙經開區不僅是湖南省唯一進入全國前30 強的國家級經開區,還有著自貿試驗區與經濟技術開發區“兩區”疊加優勢。目前,園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293 家,其中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5 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2 家,還聚集著三一集團、鐵建重工、山河智能等工程機械龍頭企業。作為湖南省首個“5G+工業互聯網”先導區,園區已打造國家智能制造示范企業(項目)21 個,智能制造示范企業產值占規模工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85%。

營商環境是“軟實力”

縣域經濟發展,離不開優良的營商環境。與制造業“硬支撐”并駕齊驅的,是一流的營商環境“軟實力”。

在以往發布的“縣域經濟百強縣”名單中,經濟實力強勁的縣域,往往在“營商環境百強縣”榜單上也排名靠前,這足以證明縣域經濟發展,離不開優良的營商環境。

在長沙縣、雨花區,同樣都是如此。

在為企服務上,雨花區聚焦企業“急難愁盼”,推進“放管服”改革,為大中型企業建立工作專班制度,提供“綠色通道”;為小微企業設立“幫代辦”窗口,推行“節假日延時服務”“周末清零”等方式,全面提速為企服務效率。長沙縣急企業之所急,配企業之所需,開展“萬名干部進萬企”活動,當好企業的“合伙人”,幫扶企業穩增長、添動能。

在制度創新上,雨花區持續深化“一件事一次辦”“一窗綜合受理”改革,優化建筑工程許可、水電氣審批服務,啟用湖南省中心城區首個政務綜合體“雨花市民之家”,區勞動糾紛“一站式”調處中心被評為全國金牌組織。對長沙縣而言,從2019 年的“簡政放權”、2020 年的“指標突破”、2021 年的“流程再造”,再到2022 年的“全科綜合窗”改革,這是長沙縣優化營商環境的又一次創新探索。

在政策支持上,長沙縣出臺了62 個縣級惠企政策文件,200 條政策措施,近5 億元“真金白銀”支持產業發展。還出臺了23 條暖企政策,14 條“免申即享”惠企政策,1 本政策口袋書,76 名服務專員和就近辦責任人,將政策送到企業門口。

但不管是為企服務、制度創新,還是出臺惠企政策,最終都需要“人”來干。在雨花區,專門成立了以區委書記、區長任組長的領導小組,并明確8 位縣級領導擔任指標長,設置了23個指標辦公室,制定實施責任分解和考核辦法等系列文件,營造“人人、事事、處處、時時都是營商環境”的濃厚氛圍。

在具體工作推進上,雨花區每周至少安排一位區委常委專題調度優化營商環境相關工作,及時研判問題、推進工作。同時,區委主要領導親自參加政企懇談會,區政府主要領導每周安排半天時間參加“企業服務日”,面對面聽取意見、解決問題。

憑借持續優化的營商環境,2022 年雨花區市場主體超過24萬戶,同比增長13.77%,總數居湖南省各區(縣、市)第一,凈增數列長沙市各區縣之首。

2023 年以來,長沙縣、長沙經開區凈增市場主體2.5 萬戶,市場主體總量達18.9 萬余戶,擁有規工企業516 家,省級“小巨人”企業96 家,高新技術企業887 家,新增“四上”企業114 家,新增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5 家,培育國家級、省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28 家,投資潛力持續轉換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

創新是“重要法寶”

創新是推動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勁動力。長沙市一區一縣攜手闖入全國前十強,離不開創新這個“重要法寶”。

在科研創新上,雨花區、長沙縣有很多相似之處:兩地科技創新平臺都是90 家以上;兩地均設立1 個省級技術合同登記點;高新技術企業數量上,雨花區600 余家,長沙縣1000余家;都孕育出了一大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科技創新最重要的首先是人才。雨花區把人才作為創新的第一資源,認定高層次人才近百名,并依托中機國際建立國家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快高層次技術和科創人才培育;依托曉光工匠學院,與省內28 所院校建立產教融合關系。

在長沙縣,長沙經開區在打好科技創新攻堅戰中,始終把人才作為第一資源,重磅發布縣區“1+1+N”系列人才政策,重點實施“百千萬”人才工程,共同投入15 億元,打造廣納英才的“強磁場”。

目前,長沙縣擁有科技創新創業領軍人才20 人,長沙市高層次人才669 人,湖湘青年英才15 人,鄉村振興人才542人;成立了4 個博士服務團,在企業技術升級、產學研合作、高端人才引進等方面,為企業提供服務,為打好科技創新攻堅仗提供了有力要素保障。

人才有了,還要為人才提供創新的場所。為此,雨花區聚焦建設全球研發中心城市,全面推進瀏陽河數谷、中部(長沙)工程創新設計智谷、油茶科創谷等“三谷”建設,把園區、自貿區、高鐵片區打造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載體,為長沙“走在前、作示范”貢獻更多的雨花力量。

雨花區建設“三谷”,長沙縣正在謀劃“一湖”。在松雅湖畔,長沙縣高標準規劃建設松雅湖未來科學城。2022 年5 月,長沙縣出臺了《長沙縣松雅湖生態新城總體規劃》,積極打造智算中心、海創中心,引進大院大所和產業創新平臺,著重培育“3T”產業項目,擔當率先打造“西有岳麓山,東有松雅湖”的國際科創高地新使命,為長沙縣制造業“再出發”提供創新驅動力。

但相較于從“0 到1”原始創新,從“1 到10”甚至是“1 到N”的成果轉化,對經濟發展更為重要。雨花區雖然高校資源不多,但在科技成果轉化上表現搶眼,2022 年完成技術合同登記2488 件,同比增長108.2%;成交額227.73 億元,位居全市第一,還培育了一批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智能制造等高精尖產業集群,成為長沙乃至湖南打造先進制造業高地的重要載體。

最后,是圍繞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中不可缺少的一個要素——錢,做好文章。雖然具有轉化價值的科技成果固然比較稀缺,但更重要的是可投資于科技成果轉化的資金。雨花區還設立區科創發展基金,探索創投模式,并率先在湖南省發起成立首支1 億元規模的長株潭科創基金。2022 年,雨花區發起設立5 億元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投資基金,促進各類科技成果落地運用。

長沙縣在科技創新攻堅戰打響以來,形成覆蓋企業創新、平臺建設、產業發展、人才支撐等創新全鏈條的“政策雨林”。2023 年5 月,長沙縣入選第二批國家創新型縣建設名單,正式進入創新型縣(市)建設“國家隊”。

放眼全國,百強縣、百強區多數聚集在東部地區,對中西部地區的縣區而言,能夠入圍全國百強縣、百強區就已證明自己的綜合實力,而能躋身全國十強,更是頂尖級存在。長沙雨花區、長沙縣也逐漸成為這樣的存在。未來,在全國百強縣、百強區的“戰場”中,我們期待長沙的版圖不斷拓展。

猜你喜歡
百強縣雨花區長沙縣
秋天的故事
長沙縣湘龍幼兒園
百強縣榜中的發展“密碼”
我心向黨
江陰蟬聯2020中國工業百強縣(市)榜首
長沙市雨花區老干部大學之歌
長沙縣主種的茶樹品種
長沙縣:養豬大縣為生態“轉身”
長沙縣茶葉產業穩步發展
2014年中國百強縣市排行榜出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