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間的“重火力”

2023-10-03 14:57蔡越強
鐵軍·少年國防 2023年8期
關鍵詞:蒺藜手榴彈士兵

蔡越強

手榴彈一般被士兵掛于腰間或胸口,方便隨時向敵人投擲出去,因其殺傷范圍廣、威力強,成了短兵相接時最快捷的“重火力”。

設計如此巧妙的手榴彈并不是什么新鮮事物,它已有上千年的歷史。本期“情報搜集站”,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手榴彈的發展歷程吧。

古戰場上的稀罕物

手榴彈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6世紀的拜占庭帝國,也就是現在的希臘,還包括土耳其、敘利亞等國的部分地區。聰明的拜占庭士兵發明了一種名叫希臘火的陶罐,他們將陶罐內部裝滿鐵蒺藜,再用輕質石油把陶罐灌滿。戰斗中,當陶罐被引爆后,陶片和鐵蒺藜四處飛濺,對敵人造成打擊。希臘火的原理已經比較接近現代手榴彈的破片原理,但這種缺乏火藥技術加持的武器更像是一種燃燒彈。士兵們會用類似彈弓的工具將希臘火彈射出去,攻擊敵人的木質戰船。希臘火在對付數量占優勢的阿拉伯海軍時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眾所周知,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火藥的國家,也是最早在軍事上使用火器的國家,制造出了火藥箭、突火槍、銅火銃等兵器。宋朝時期,黨項人在西北地區建立了西夏國,與北宋并立。西夏人發明了一種叫瓷蒺藜的武器,從外觀上看,它是一個布滿尖狀刺的圓形瓷球,如同刺猬。瓷蒺藜是中空的,西夏人把火藥裝入其中,再用一根火線來引爆,殺傷力非常強。瓷蒺藜有兩種:一種是帶把的瓷蒺藜,被稱為手榴彈;一種不帶把的瓷蒺藜,被稱為手雷。

后來,人們發現鐵制火器的威力更大,其對鎧甲等護具有很強的穿透力,于是制造出了威力更大的鐵蒺藜、震天雷、鐵火炮等兵器,而瓷蒺藜逐漸從戰場上隱退。慢慢地,一個彈丸呼嘯、火光沖天的熱兵器時代到來了。

英勇無畏的擲彈兵

13世紀,火藥傳入歐洲,對歐洲產生了深刻的影響。16世紀中葉,歐洲人在火繩槍的基礎上研制出了效率更高的燧發槍,促使歐洲軍隊走向了近代化。17世紀的歐洲戰場很奇特,軍隊都嚴格執行一種叫排槍射擊的戰術,一排排的士兵組成一個方陣,他們既不找掩體,也不做任何規避動作,雙方士兵就那樣直挺挺地站在那里,用燧發槍近距離互射,任憑對方的槍彈打在自己身上,直至送命。

這種戰術聽起來愚蠢又殘酷,卻是不得已而為之。燧發槍的射程短、精準度低,只能將步兵排成一排,通過步兵同時射擊讓子彈像一堵“彈墻”那樣打出去,以此來提高殺傷力和命中率。除了組成方陣的士兵,擲彈兵在戰斗中的作用也十分重要。

擲彈兵就是投擲手榴彈的士兵,他們的手榴彈和中國古代的鐵蒺藜很相似,都用引線點燃引爆。這種武器能夠有效打亂敵方的步兵方陣,從而減少己方不必要的傷亡。但是,手榴彈是有質量的,為了能將它投擲得更遠、更準,擲彈兵往往要趁雙方方陣的士兵為步槍換彈的間隙迅速沖向敵陣,在距離敵陣二三十米時將手榴彈投擲出去,此時已經換彈完畢的敵陣士兵會迅速向擲彈兵射擊。因此擲彈兵大多有去無回,勇氣可嘉。

塹壕戰中的利器

手榴彈歷經千百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才得到充分運用。第一次世界大戰其實就是一場漫長的塹壕戰,綿延數千米甚至數十千米的塹壕并不是一條筆直的線,而是折線形或者折齒形,又或者是按照地形的走勢彎曲。這樣的設計主要是為了避免在塹壕中的縱射火力一串到底,還有就是利用折角處組織側射、斜射、交叉等火力方式,以此提高射擊的殺傷效果。因此,每個折角處就成了攻防雙方爭奪的重點,這時手榴彈就成了最好的選擇。

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手榴彈是于1915年問世的英國米爾斯手榴彈,它的質量大約是700克,由彈體、保險銷、彈簧握桿、撞針、雷管、中心管、主裝藥和底蓋組成,是一款無柄手榴彈,也可以稱之為卵形手榴彈。整個外部彈體由生鐵打造,表面帶有網格,用來防滑和控制彈片大小。此外,英國人還在它的基礎上發明了搭配米爾斯手榴彈的槍榴彈發射裝置,使用時把它套在步槍槍口,利用空包彈排出的氣體將手雷推出,射程能達到170米遠。

英國有了米爾斯手榴彈,德國也緊隨其后。1916年,德國研制出了M1916型手榴彈。這種手榴彈的結構和米爾斯差不多,唯一不同的是,M1916型手榴彈有一個很長的木質手柄。

有柄手榴彈相較于無柄手榴彈有兩個優勢:首先,有柄手榴彈比無柄手榴彈的命中率更高,無柄手榴彈存在投擲后無法預測的滾動問題,而有柄手榴彈不存在這個問題;其次,有柄手榴彈比無柄手榴彈的投擲距離更遠,因為有柄手榴彈的手柄利用杠桿效應大大提高了投擲效率,普通的德國步兵可以輕易投出30多米的距離(最遠投擲紀錄達到了81米),而同等質量的法國F1型卵形手榴彈只能投出大約23米的距離。另外,在遭遇堡壘或者輕型坦克的時候,有柄手榴彈還可以被制作成集束手榴彈進行強力爆破。

無柄戰勝有柄

前面說過有柄手榴彈的諸多好處,但為什么現在很難看到它們的蹤影了呢?這就要從不斷革新的戰場環境來分析了,具體有以下幾種原因。

首先,比起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較為簡單的單兵裝備,現代單兵裝備種類十分豐富,除了隨身攜帶的彈藥,還有防毒面具、急救包、應急口糧、通信設備等,這些都是提高戰斗力不可或缺的。與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普遍使用的半自動槍械相比,現代的自動槍械消耗彈藥的速度更快,因此一個士兵通常需要在腰間圍上六七個長長的彈夾,這時又長又重的有柄手榴彈就成了士兵的負擔。

其次,隨著軍事科技的進步,未來戰爭中不會再有塹壕戰,而在城鎮里遭遇巷戰的概率會增加,巷戰中最常見的戰斗方式就是逐屋爭奪。因為大多數房間的面積不大,加之四周有墻壁,所以在密閉的房間里根本就不用考慮距離和精度,一顆小小的無柄手榴彈便能炸得敵人落花流水。

最后一個原因也很重要,那就是單兵防護的升級。

從數據分析來看,戰爭中的很多傷亡并不是子彈直接命中造成的,更多的是炮彈或是手榴彈爆炸時產生的破片所導致。與過去防護不佳的士兵不同,現在的士兵包裹得很嚴實,防彈頭盔和背心都是標準配置。這些防彈裝備除了可以抵御子彈攻擊,還能抵御破片的殺傷。

因此,只有產生破片更多的手榴彈才能增加擊中臉部或四肢動脈等要害的概率,在同等質量下,無柄手榴彈無疑就成了最終贏家。

手榴彈的未來

從現代手榴彈誕生至今的一百多年里,手榴彈的基本原理和外形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它就和子彈一樣,越簡單就越容易大規模生產。相較于昂貴的坦克、戰機等武器,真正在前線艱苦奮戰的步兵才是最可靠的力量,讓他們都能帶上充足的子彈和手榴彈是最重要的。

當然,隨著科技的進步,手榴彈在很多細節上仍有不少進步空間。有些專家潛心研究手榴彈里的裝藥,如果裝藥的爆炸威力增強,就能塞下更多的破片。有些專家在手榴彈的用途和種類多樣化上做文章,例如反坦克手榴彈、燃燒手榴彈、水下用手榴彈、發煙手榴彈、防暴手榴彈和電子脈沖手榴彈等,這些各有專長的手榴彈在特種行動中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還有些專家在手榴彈的外形上反復鉆研,比如通過優化外形來降低風阻,或尋找新型材料來減少手榴彈的質量,使其便于攜帶等。

近年來,我國軍工人員在手榴彈領域也取得了不少成績,設計出了可擴展模塊化手榴彈,它的彈體、引信是模塊化的,可拆卸,上下兩頭都有螺紋,需要時用螺紋接起來就可以使用了,有點類似于過去的集束手榴彈。此外,我國的無人機技術一直走在世界前列,特別是小型無人機。研究人員研制出了很多可攜帶手榴彈的無人機,這些無人機除了偵察和校射,還能充當前線轟炸機或自殺式巡飛彈的角色。

猜你喜歡
蒺藜手榴彈士兵
英軍士兵正在放飛Puma-LE無人機
又被蒺藜扎了
真實版“土豆雷”
士兵獨白
一個士兵的最后一封信
平肝解郁的蒺藜
中非手榴彈竟比可樂便宜
重保齡球
古代士兵黥面瑣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