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技術賦能數字教材“規模+特色”建設:邏輯理路與實踐路徑

2023-10-07 08:59
出版科學 2023年5期
關鍵詞:特色化規?;?/a>教育資源

楊 霞

(西南大學教育學部,重慶,400715)

2018 年《教育信息化2.0 行動計劃》、2019 年《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等重要文件表明國家對于教育信息化發展、技術深度融入教育全過程的強力聚焦,從教育的包容能力和個性化服務能力整合角度為數字教材資源的規?;c特色化發展指明了方向:一方面,數字教材建設要面向更多區域、更多群體,承擔促進教育資源共享、保障教育公平的職責,探索教育邊界的可能性,即做好“數字教材規?;\用”;另一方面,通過數字教材建設特色化與規?;挠行Ы玉g,實現數字教材建設的專業化,即打造精品數字教材。

然而,囿于支撐數字教材建設的相關技術水平低、資金投入不足以及缺乏相應的制度規范,當前我國數字教材的開發還處于零散化探索階段,數字教材的規?;\用舉步維艱。同時,各種新技術、新應用導致大量數字化教學資源重復開發,但精準、優質且富有特色的數字教材資源卻依然匱乏。針對這一現狀,本文試圖從“規模+特色”視角探討數字教材建設路徑。盡管從表面來看,規?;吞厣莾煞N相悖取向,在傳統教育形式中“很難找到合理的平衡點”[1],但以5G、互聯網、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興技術嵌入數字教材有望化解二者之矛盾,為二者的有機融合提供可能。

1 數字教材“規模+特色”建設的內涵邏輯與關系辨析

1.1 數字教材“規模+特色”建設的內涵邏輯

1.1.1 數字教材建設規?;?/p>

數字教材建設規?;ā敖ㄔO”和“運用”兩個方面,意味著數字教育資源在更大范圍、更深層次上實現供給和學習機會公平,有利于創新教育服務業態,建立數字教育資源共享機制,提升整體國民素質。

從現實來看,數字教材的發展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人民對數字教育資源開發共享的需求,還成為優質數字教育資源的典型代表,并在發達地區已經具備省市級區域覆蓋應用的基礎[2]。但數字教材規?;ㄔO更大的意義在于“幫助教育資源相對落后的地區實現資源的均衡配置,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的問題”[3]。數字教材規?;粌H強調建設,還強調運用,即應用全覆蓋,旨在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用互聯網的數字創新思維,讓全國各地共享數字化紅利,促進數字教材發展的規?;?、常態化、持續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優質數字資源的效用,全面提升各級各類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催生課堂革命,切實消除區域之間、城鄉之間、校際之間的差距。

由此,數字教材建設規?;⒉恢皇前l達地區數字教育資源項目的試點實驗,更是覆蓋全國區域、普及數字資源服務的教育實踐。概言之,只有當數字教材應用真正實現全覆蓋的時候,教育信息化才完成從起步到應用再到融合與創新的“提質”過程[4]。

1.1.2 數字教材建設特色化

特色化是數字教材建設的重點,其基本建設理念是“?!?,核心是“精”,根本是要形成“差異化”發展格局。信息技術的發展深度賦能數字教材建設全過程,為數字教材規?;ㄔO與運用提供了核心支撐。但在規模擴張過程中,對于教材建設之特色化觀照不足、創新潛質挖掘不深等問題頻出。原因在于規?;l展到一定程度,會逐漸消除差異,造成教材版本多,內容形式同質化突出的現象。當前,制約我國數字教材建設深度發展的原因之一就是數字教材出版形式雷同,缺乏真正適合教師課堂教學和學生課后自學的優質資源[5]。

從新中國成立以來,教育公平問題一直是國家教育改革的目標、社會關注的焦點。但現實情況是,除少數經濟發達區域或辦學實力強的學?;旧峡梢詫崿F數字資源全面覆蓋、數字教材規?;\用之外,絕大多數欠發達地區無法享受數字資源的紅利,教育數字鴻溝問題長期存在,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仍舊是美好期盼。對此,走數字教材特色化發展道路,依托當地的經濟、資源稟賦,結合地方特色,建設適合區域教育發展的數字教材是真正實現教育資源共享、促進教育公平、謀求長遠發展的必然選擇,有利于國家教育資源的最大化開發利用與因材施教理念的施展。

1.2 關系辨析:“合”與“分”的矛盾

數字教材建設規?;c特色化既存在價值上的相通性,也具有實踐上的差異性,既相互對立又相輔相成,二者呈現“合”與“分”之矛盾。

1.2.1 合:規?;c特色化的價值相通性

規?;c特色化作為兩種不同的教材建設邏輯和形式,其價值并不經常是同一的,甚至在很多時候是矛盾和對立的。但在新時代背景下,規模與特色可相向而行、相互促進,在教材建設中共同確證“育人”的本質,實現在價值前提、價值追求等方面的內在統一,從而成為推動數字教材建設現代化、普及數字教育資源、構建“互聯網+”教育格局的兩個辯證統一的數字教材建設維度。

第一,“教材建設國家事權”是二者的價值基礎。教材建設是育人育才的重要依托,其全過程體現國家意志,是國家事權。因此,無論是數字教材建設的規?;€是特色化,都要體現國家意志,嚴格落實“立德樹人”這一教育根本任務,既不能因為追求數字教材規?;l展而逾越法理邊界,也不能偏執特色化發展而迷失方向。

第二,教學價值是二者的共同價值追求。教材存在之實質是育人,“教學性是教材的核心屬性,教學價值是教材的核心價值”[6]。因此,數字教材規?;ㄔO和特色化發展,都需要以實現教學價值為共同追求。

1.2.2 分:規?;c特色化的實踐差異性

第一,實踐理念差別。數字教材規?;w建設和運用兩個層面,規?;ㄔO要求數字教材要面向更多區域、更多群體,承擔普及數字教育資源、構建“互聯網+”教育平臺的重要職責,并在此基礎上,以信息技術為支撐,探索數字教材規?;\用的實踐形式。數字教材建設特色化的重點是因地制宜、獨具特色,打造專業化、新穎化、差異化的精品數字教材。

第二,實踐路徑差別。數字教材規?;赶蚪ㄔO的廣度,包括推進數字教材常態化應用、開展各區域數字教材應用培訓、開展基于數字教材的教學應用研究和主題活動,擴大數字教材應用的輻射力和影響力等,最終達到數字教材建設范圍全覆蓋的目的。數字教材特色化指向建設的深度,特色的本質是與眾不同,數字教材建設通過特色化發展做到同中求異。在實踐中這種“異”包括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形式之異主要表現為外觀設計的差別,內容之異主要指教材建設的質量 ,即特色化建設更加追求高品質、專業化的精品教材。

1.2.3 合+分:“規模+特色”雙向互動、內在耦合

規?;c特色化在實踐中相互促進。一方面,二者各有千秋,以規模取勝,推進數字教材規?;ㄔO與運用符合國家教育發展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教育效益;以特色見長,數字教材特色化建設有益于研發出更具針對性的教材,因地制宜地服務區域發展之需,縮小教育數字鴻溝,更加貼合“教育均衡發展”的時代主題。另一方面,二者相輔相成、協同發展。數字教材規模建設能更快普及數字教育資源,推進數字教材規?;采w,為特色化發展提供物質基礎和必要技術前提;數字教材特色化發展則能彌補規?;l展對“特色觀照不足”的缺陷 。因此,二者是雙向互動、內在耦合的過程,在價值相通性中協同互補、相互促進。

2 技術賦能數字教材“規模+特色”建設的運行邏輯

數字教材“規模+特色”建設的實踐過程涉及“現實挑戰、作用機制、理想結果”三個核心要素,因此,本文從追問現實挑戰到技術如何賦能,再到可能出現的理想結果三個核心維度構建技術賦能數字教材“規模+特色”建設的運行邏輯,見圖1。

圖1 技術賦能數字教材“規模+特色”建設的運行邏輯

2.1 數字教材“規模+特色”建設的現實挑戰

新事物的發展往往不是一帆風順的,數字教材的發展也不例外。教育信息化的方向明確,但人們對數字教材的看法并未完全改變。一方面,社會各界包括學校管理者、教師、學生、家長等對數字教材的態度并沒有如預期那般高度認同,而是夾雜著懷疑、擔憂的負面情緒。究其原因,一是因為紙質教材在歷史發展過程中與文化發展深度融合并形成內在的關聯性、相通性[7],由此形成的社會文化主流觀念扎根人們內心,造成人們對紙質教材的虔誠依賴;二是數字教材運用必須依托電子終端,而學生長時間使用電子產品,可能會危害眼睛健康、大腦發育,對精神面貌、社會文化心理等有消極影響[8]。另一方面,數字終端海量的資源信息在給學習帶來便利的同時,考驗著教師與學生的認知力、分辨力、判斷力,如果師生不能正確使用數字教材,對學習來說就不是“賦能”,而是“負能”了。

2.1.2 公共設施與數字教材建設的實然脫嵌:標準化、規范化程度低

數字教材建設公共基礎設施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個部分,其建設情況指本區域的教育裝備水平、網絡設施條件、數字資源的共建共享程度、技術支撐能力等。由于我國中西、城鄉及校級差異明顯,各地經濟發展水平高低不一,導致學校教育信息化裝備,如電子元器件、教學軟件、圖書教材、學習套件以及計算機、物聯網的建設參差不齊,這給數字教材的規?;\用與特色化發展增加了難度。當前,為解決長期以來形成的教育發展不均衡問題,信息化消除城鄉教育“最后一公里”,各地區也在積極探索如何加強數字資源的建設與普及,盡管收效顯著,但真正實現數字資源應用全覆蓋之路“其修遠兮”。

2.1.3 應用環境與數字教材建設的現實偏離:信息化、智慧化應用環境尚未形成

當前,我國已經建立多種數字教材應用平臺,如粵教云平臺、中教云平臺,這些平臺集中了教與學的新需求,研發出集數字資源、教學服務及使用數據于一體的立體化教材。這無疑將擴大數字教材應用的輻射力和影響力,為課堂教學提質增效。但在大規模實踐中,出現了數字化教學資源質量評估標準和體系不完善、資源共享機制缺失和服務供給能力不足等問題,未來如何構建全媒體、智能化、深交互的數字化教材仍然是重要議題[9]。另外,技術工具的使用仍然有限,如顯示技術、多媒體技術、智能語音技術、傳感技術、云技術等都是數字教材建設的重要支撐,而目前對這些技術的認識程度還不夠高,未能充分挖掘和發揮技術優勢。

2.2 技術賦能數字教材“規模+特色”建設的作用機制

2.2.1 技術賦能數字教材“規模+特色”建設以新理念

在教育信息化2.0 時代,信息技術在推動教材建設手段變化的同時,賦予教材建設新理念,即教材建設理念與技術變革的融合。數字教材建設的理念將從紙質教材的“內容”轉向“內容+服務+技術”的有機結合,打造數字教材建設新業態。首先,以優質內容為根本。以國家教育發展方向為依據,確保數字教材建設與國家人才培養目標相匹配;掌握廣大學習群體的學習背景、閱讀習慣和需求,研發社會真正需要的教材,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其次,以多元化服務為宗旨,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教育價值取向,形成解決實際教育教學問題的數字教材服務體系。最后,以技術創新為核心支撐,強化數字教材的內容生產和分發、價值聚合與表達,實現內容技術雙驅動,推動數字教材成為直接服務學科教學的專有智能化工具、資源和系統,滿足學習者分眾化、差異化、個性化的學習需求。

為了消除刀片淬火時產生的內應力以及得到硬度較高、穩定性好的回火馬氏體,采用回火溫度為150~250℃的低溫回火,試驗中選擇170℃進行低溫回火。

2.2.2 技術賦能數字教材“規模+特色”建設以新范式

在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依托技術的快速發展,利用技術賦能數字教材出版,推動數字教材建設從提供“內容”向提供“內容+服務”轉型,打造服務教育新業態[10],為實現數字教材的規?;c特色化發展提供必要的前提準備。具體來說,一是利用大數據分析有效了解受眾的學習背景與閱讀需求,在根源上把控數字教材質量,豐富教材內容;二是以技術投入為依托,融合多重媒介,實現學習指導、視頻講解、重難點提示以及建立內外鏈接等功能,提升數字教材的深度閱讀效能,滿足受眾的閱讀需要;三是可以創新出版思路,進行數字資源的整合,深度挖掘強大的信息交互功能,拓寬宣傳和銷售渠道。

2.2.3 技術賦能數字教材“規模+特色”建設以新環境

一方面,技術賦能數字化應用環境的構建。為了有效推進數字教材建設的規?;c特色化,需要為其構建理想的數字化應用環境。一是硬件環境建設,包括無線網絡的普及、云服務器的建立、電子白板、投影等顯示設備的應用及其他可用設備的管理;二是軟件環境建設,包括搭建數字化管理平臺、數字資源庫及安全保障系統[11];三是對相關人員的應用技術培訓以提升其信息素養,利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模式、創新教學方式、打造“人機協同”的數字化教學方式。

另一方面,技術賦能數字教材智能服務平臺的建立。這里的數字教材智能服務平臺是以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為基礎建立的全國性的教育資源“聯享”平臺,是一種覆蓋全國、統一標準、上下聯動、資源共享的教育資源大數據平臺。它的目標是在實現數字資源全面覆蓋、數字教材規?;\用的同時,結合區域經濟發展需求和教育資源共享的發展理念,建設適合區域教育發展的數字教材,彰顯區域數字教材特色。

2.3 技術賦能數字教材“規模+特色”建設的理想結果

技術賦能數字教材“規模+特色”建設的理想結果是推進數字教材應用全覆蓋,普及數字教育資源,打造專業化、特色化的精品數字教材,從而促進數字教育資源共享,實現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從實際效能來看,技術賦能數字教材建設的理想結果是針對現實挑戰而言的。第一,技術賦能可以創新教育理念與教材建設理念,提升社會公眾對數字教材的認同感,同時,通過技術應用培訓,提高師生信息素養,鼓勵他們積極探索數字教材與學科教學的融合創新模式。第二,技術賦能可以使數字化校園建設覆蓋全部學校,優化教育公共設施的建設,提升教育裝備水平、網絡設施條件,提高數字資源的共建共享程度,縮小數字鴻溝,以此進一步提升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第三,加強技術賦能可以優化數字化應用環境,推進全媒體、智能化、深交互的數字化“互聯網+”教育大平臺的建設。

3 技術賦能數字教材“規模+特色”建設的實踐路徑

面對新時代國家戰略要求的變化、教育出版行業的整合、教育觀念的變革以及新技術的革新,數字教材建設應以技術賦能為切入點,主動對接新時代發展需求,通過多渠道并舉、強產品服務、拓深度市場路徑,實現數字教材“規模+特色”的高質量發展,見圖2。

3.1 多渠道并舉,成“規?!敝畬?/h3>

數字教材之所以突顯于教材家族,受到廣泛關注,是因其具有的技術性[12]。以技術賦能數字教材的規?;ㄔO,構建“制度規范—應用環境—多主體合作—人才培養”四維一體的信息化管理服務體系,優化數字教材建設的技術制度規范,能助推數字教材規?;吞厣ㄔO。

首先,以技術制度規范為首要標準。一方面,以國家教育信息技術化政策為引領,黨和國家有關部門統一部署,合理規劃,推進數字教材研發快速形成標準規范,建立有效的數字資源保護機制,實現技術賦能數字教材建設的全局規劃和整體布局;另一方面,以其他技術標準為配套服務措施,包括編審標準、教學資源技術標準、出版技術標準及出版管理規范,其中涉及教材建設主體的權利與利益、數字教材的形式特征與內容呈現、技術格式、閱讀器技術標準、跨系統的數據交換標準等[13]。

其次,以應用環境建設為核心支撐。一是硬件環境建設,選擇發展符合當地實際的技術,重在改善課堂教學信息化設備。比如,在經濟發達地區,可在現有技術發展水平上,擴大資金投入,建設教育大資源數據庫、云計算中心及AI 智能輔助系統;在經濟基礎較為薄弱的地區,應集中精力攻克技術難關,加強基礎教學設施的建設,同時培育技術開發能力和管理能力。二是使用環境建設,以技術賦能搭建集教材研發、學習服務、后續運營保障為一體的教育資源數字化管理平臺,完善數字教材的使用環境。三是完善后續運營服務機制,包括教師應用培訓、教材采購模式、資金分配、各主體的權責分配等。

第三,以多主體合作為重要環節。以技術制度規范中明確規定的相關建設主體的權利和利益為標準,一是鼓勵建設主體的多方協同,參與建設的各層次主體,如政府機構、研究機構、出版單位、發行單位,需要共商、共建、共享,統籌協同,雙向發力。二是確保建設主體的平等參與,各主體以完全平等的資格參與數字教材的研發、審核及實踐應用過程。三是打造數字教材建設共生體,在數字教材建設進程中,不僅要協同聯動、平等參與,而且要形成共同聯盟,達到資源互通、成果共享。

最后,以人才培養為關鍵舉措,構建技術支撐的人才培養體系。人才培養包括技術人才培養與教學主體培訓兩個方面。一方面需要加強數字技能型人才培養,支持、鼓勵技術企業提供技術支撐,并參與高校、研究機構的高級技術人才培養計劃,為數字教材建設提供人才基礎;另一方面,加強教學主體的信息技術素養培訓,提高師生對數字教材的認同度及使用意愿,確保數字教材能被師生廣泛接受,這是決定數字教材常態化應用的關鍵。

3.2 強產品服務,贏“特色”之名

技術賦能數字教材特色化建設包括形式特色化、地區特色化和使用特色化三個方面。

形式特色化。依靠技術的發展,融入新興元素,對數字教材特色化建設進行“智能+”“互聯網+”“科技+”的微改造,形成適應性更強、持續性更強的數字教材特色產品或服務,進而實現學習資源與工具的雙向匹配。

地區特色化。中西部、城鄉、校級教育資源分布不均,技術賦能數字教材特色化建設,可因地制宜,結合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教育需求,依托地區社會文化、地域環境等資源特點,強化區域特色,為不同地區提供適合的專業化、特色化的精品數字教材。

使用特色化。這主要是針對教學主體而言,包括從“被動使用”到“主動改用”再到“創新應用”的發展過程?!氨粍邮褂谩笔侵附處熀蛯W生基于現有數字教材資源進行課堂教學活動,教師利用相關數字教材平臺事先預定的教學結構流程,按順序把內容和教學活動組織起來開展教學?!爸鲃痈挠谩笔侵冈诓挥绊懡逃砟詈突窘虒W模式的基礎上,教師在使用數字教材時,能依據實際的教學情況、學情特點,適當調整教學結構、教學資源、教學活動,使課堂教學更符合地區特色和校情實際,使教學過程更有生成性?!皠撔聭谩笔侵敢劳屑夹g發展,搭建數字教材智慧應用平臺,利用大數據開展系統分析,建立學習內容、學習資源、學習成果之間的直接聯系。開展“技術與教材融合”的深度整合研究,根據實際情況科學創新數字智慧平臺的服務結構,優化教學環境設計,強化技術嵌入,深化教學處理,構建出靈活多樣、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

3.3 拓深度市場,造“規模+特色”之翼

數字教材建設“規模+特色”的實質是教育價值的提升。為此,需要以更快的速度加強數字教材與技術的融合發展,拓展數字教材發展的市場價值,實現數字教材“規模+特色”的發展全域化、治理規范化、效益最大化、供給品質化。

發展全域化。在技術賦能下,以數字教材為代表的數字教育資源將得以真正實現“資源+平臺”的互聯互通、銜接開放,數字教育資源和獲取渠道將突破物理空間,大規模地惠及全國人民,教育大資源開發利用機制全面形成,不同社會群體的學習需求得到有效滿足,優質教育資源實現全面覆蓋。

治理規范化。數字教材建設要把制定標準作為重要手段,通過標準限制和嚴格監管,采用多種方式為更廣大地區提供服務。要著力推進制度體系的創新,構建和完善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于科學發展的數字教材建設制度體系,形成制度保障。

效益最大化。數字教材“規模+ 特色”建設既要努力實現數字教育資源的普及應用,又要有效避免教育資源的浪費,倡導綠色出版,合理定價,通過持續內容創新,打造精品,運用先進的科學技術,實現生產方式由高消耗、低效益向低消耗、高效益的轉變,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供給品質化。數字教材出版必須緊跟技術變革趨勢,推動融合創新,完成從單一產品提供者向知識和服務提供者的角色轉換[14]。要強化質量標準,推動質監部門、知識產權保護部門、信用評價部門等直接參與教材建設的監督管理工作,在數字教材的研發、審核、評價及實踐運用等過程中強化質量監控。

猜你喜歡
特色化規?;?/a>教育資源
今日農業(2022年16期)2022-09-22
全員參與創建特色化的安全文化體系
基于多種模式的內蒙古農牧業特色化研究
整合校外教育資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打造特色化外匯風險管理體系
獸醫導刊(2019年1期)2019-02-21
規?;i場暴發PED后的快速穩定策略
中國交通信息化(2016年1期)2016-06-06
面向數字化教育資源的Flash到HTML5轉換研究
自主學習視角下的開放教育資源文獻綜述(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