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優化“申請-考核”招生制度提升博士生生源質量的實踐與思考

2023-10-07 08:44陸婕趙元弟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23年8期
關鍵詞:招生優化

陸婕 趙元弟

[摘 要]研究生招生過程中,生源質量直接影響培養質量。針對目前大多數高?!吧暾?考核制”招收博士生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以華中科技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博士生招生改革工作為實例,通過對博士生“申請-考核”的招生制度進行改革和優化設計,從指標控制、報名條件、外語要求、學術要求、復試選拔辦法和紀律監督等方面總結了學院的基本做法及成效,對改進研究生招生制度提出了建議和思考。

[關鍵詞]博士研究生;招生;“申請-考核制”;優化;生源質量

[中圖分類號] G643? ? ? ? ? ?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23) 08-0014-06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研究生教育受到社會廣泛關注。[1]研究生教育承擔著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重要使命,[2]對于培養國家和社會需要的高層次人才、推動我國科技創新具有重要作用。[3-4]在研究生招生過程中,生源質量直接影響研究生,特別是博士生的培養質量。[5]為了選拔和培養適應學科發展需要的優秀創新人才,博士研究生的招生模式也在不斷調整。[6]除了常規的公開招考、碩博連讀、直接攻博外,自2007年起,多個高校開始改革探索實施博士生“申請-考核制”的招生模式,[7]即考生不用參加國家組織的統一考試,只需要符合報考單位的報名條件,導師推薦后由報考單位組織綜合考核,經上級單位審核通過,學生即可被招收錄取為博士生。目前很多高校已逐漸用“申請-考核制”取代了公開招考模式。

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以下簡稱“生命學院”)是華中科技大學2013年首次開展博士生“申請-考核制”招生的試點單位之一。自試行以來,學院不斷探索和優化招生制度,獲得了較好的示范效果。相對于公開招考,博士生“申請-考核制”的生源范圍更精準,考生報考的目的性更明確、綜合科研素質更強。[8]通過主動推薦,導師能夠精準地招收本領域的優質生源,減少了之前導師在招收公開招考考生時守株待兔被動接受學生的困境,[9]有利于導師選材育才,極大地提高了導師選擇優秀生源的目標性和積極性,拓寬了博士生優質生源的新途徑,對單位和個人的科研工作都產生極強的推進作用。

雖然“申請-考核制”有多種優點,但作為一種新的招生模式,必然會面臨如何保障公開、公平、公正、高效等問題。生命學院通過十年的探索實踐,發現“申請-考核制”模式在制定招生計劃、報考條件、博導推薦名額、考核過程、待錄取等各項流程中存在以下問題需進一步優化:

一、存在問題

(一)在現有招生工作的進度和要求下,如何制定不同招考模式招生計劃的合理比例,如何合理安排各環節的時間節點,確保各種招考模式合理匹配

研究生招生工作多是在學校研究生院的統一領導下進行,步驟環節多,持續時間長。學院在每年7-8月制定次年博士生招生簡章和各類生源招生計劃比例后,由研究生院在網上公布相關信息,之后在不同時間段內開展相應博士生的招生考核和待錄取等具體工作:1.博士生“申請-考核制”一般是在10月份啟動,導師擇優推薦、考生報名;2.12月底學院審核并公示申請材料初審信息;3.次年的1-3月由學院組織綜合能力考核,公示并上報研究生院待錄取名單;4.研究生院進一步審核后,6月份向教育部上報擬錄取名單,7月初完成待錄取工作。整個工作流程要持續近一年時間。

博士研究生招生過程中,各種類型生源的考核時間段不同。對于當年擬招收的博士生,需要在上一年9-10月完成直博生的報名和考核工作,當年3月完成“申請-考核制”學生的筆試和面試工作,當年4月完成碩博連讀生的報名和考核工作。根據開展時間次序,博士生招生計劃依次用于招收直博、“申請-考核制”和碩博連讀生源。此外,我院同時擁有生物學(理科)和生物醫學工程(工科)兩個一級學科,不同導師的研究領域存在較大差異,如何綜合平衡理工科博士生計劃數的分配以及不同生源類型博士生的招生計劃數比例和考核時間節點,需要進行整體的精心設計,才能確保招生工作順利進行,最大限度地保障博士生錄取人數和質量。

(二)如何設置優質生源標準

對學生資格的審核如何體現公平公正性?一般是設置外語條件、發表文章條件。但有的學生沒有正式發表文章,或有高水平文章正在投稿中還未接收,如何判定其科研潛力?

(三)如何確定導師的推薦名額

在報名之初,教育部的博士生招生計劃還未下達到學校,學院尚未正式獲分招生指標,在導師不明確自己招生指標數的情況下,如何把握推薦“申請-考核制”學生人數?

(四)如何優化過程管理制度,規范考核流程

如何設計考核項目,讓考核流程能夠充分反應“申請-考核制”考生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潛質潛力?

(五)如何解決考生放棄待錄取資格后,招生指標不浪費等其他各種問題

在通過“申請-考核”并公示學生待錄取信息后,由于學生可以同時報考多個學校,會出現部分學生放棄錄取資格的情況,如何保證導師能夠招收到學生,不浪費招生指標?

(六)如何對導師的“推薦權”進行制度化管理

在招生環節,如何既賦予導師推薦權,體現導師負責制,又能對部分導師人情推薦或不負責推薦等問題進行監督和避免?是否通過導師考核的學生就可以錄???在賦予導師權利的同時,如何通過制度化建設保障招生過程的公開、公平、公正、高效?

(七)如何進行紀律監督

招生工作貫穿全年,時間長、生源類型多、過程環節多,涉及眾多考生、導師和行政管理人員。如何制定良好的紀律監督機制,確保招生工作順利進行,并為考生有可能提出的各種問題提供申訴和解決渠道?

以上這一系列對招生單位工作提出的難題,需要在實踐中不斷總結經驗,一一解決。[10]生命學院自2013年開始試行博士生“申請-考核制”,針對以上問題進行了10年的反復探索和多次修訂,從制定招生計劃、報考條件、導師推薦名額、考核過程、待錄取等各項流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了制度設計和優化,力爭在保障招生過程公開、公平、公正、高效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揮精準招生的優勢和導師推薦優質生源的積極性,促進學科建設發展以及生源質量的提升,措施如下:

二、改革措施

(一)完善制度管理

根據學校的要求,制定正式的學院管理文件,制作規范的招生簡章和復試工作細則,成立招生復試工作小組,成立以學院領導、紀委委員為主要成員的紀律監督小組。

(二)根據學院學科發展需要,結合往年具體招生情況,提前確定招生計劃比例

在實行博士生“申請-考核制”之前,生命學院有直博生(少于10人)、碩博連讀生(約60%)和公開招考(約40%)等三種博士生生源。自2013年開始試行增加了“申請-考核制”后,學院對每年招生人數、類別和質量情況均進行了綜合調研分析,導師們普遍反映“申請-考核制”生源質量明顯優于其他三類生源,因此學院在2016年取消了生物制藥工程和微生物學兩個博士點的公開招考,進而在次年全面取消了公開招考。之后不斷探索調整各類生源的招生計劃分配比例,最終將“申請-考核制”招生計劃比例調整為30%,使得整體的招生計劃比例得到了有效優化。

(三)規定博導推薦名額上限

博士生導師承擔著博士生的培養責任,將精準招生的選擇權釋放給導師,導師可根據自己科研的需要選擇適合自己團隊的優質生源,有利于提高導師的招生積極性,有效推進科研工作進展。鑒于生命學院大部分博導一年最多0.5-1個博士生招生指標,且學校要求每位博導每年招收博士生人數不能超過兩人,為此生命學院規定導師按當年招生計劃1:2推薦考生,每名導師原則上可推薦1名學生,如果特別優秀需要推薦2名,必須和所在系系主任聯名推薦,保證優秀生源招生的基礎上,也能保證博士生的培養質量。

(四)優化設置報考條件

博導的推薦信是學生報考的必要條件之一。另外為了全面考核考生的科研能力,參照研究生院的基本要求,根據多年收集的實際的報考考生信息,及時調整并優化針對外語和科研的報考條件,通過提出具體要求,以更有利于篩選優質生源,具體如下:

1.外語水平評價方式多樣化。以往在博士研究生報考中,要求考生英文能力達到英語六級合格或相應的英文水平。但是在實際過程中發現,部分非應屆考生踏入社會多年,已經無法報名參加僅針對在校學生的英語六級考試,導致部分優質生源無法報名。因此學院從2020年開始,除了英語六級合格之外,還增加了“以排名第一在SCI英文B類期刊上發表過論文”作為其外語能力的佐證條件,未達到以上條件的還可參加學校統一組織的英語水平測試。評價考生外語水平能力的方式多樣化,有助于拓寬優質生源的選擇范圍。

2.科研水平評價方式標準化。為了廣納生源,學院最初對考生是否正式發表科研論文無硬性要求,2015年開始要求學生有參與署名的科研論文或其他成果。鑒于發表高水平科研論文可作為衡量考生科研能力和寫作能力的重要參考依據,同時也為了使科研水平評價方式標準化,提高選擇優質生源的效率,從2016年開始要求學生有正式發表的第一作者科研論文(含中文)或相應的科研成果。統計學院2013-2017級已錄取“申請-考核制”博士生的科研論文情況發現,在2016年的報名條件中增加了學術論文要求后,雖然初審通過人數明顯減少,但錄取率明顯提高。進一步分析表明,學生入學前已發表論文數量和質量有大幅提高,說明本措施有利于提高選拔效率,同時提高了生源質量。此后幾年導師推薦優質生源的積極性高漲,優質生源比例大幅提高,錄取率保持在80%左右,也極大地保障了招生錄取的工作效率。

從2020年開始,學院又進一步提高考生入學前已發表科研論文標準為以第一作者(或導師為第一作者,申請人為第二作者)或通訊作者在正式學術期刊或網絡期刊上公開發表與申請專業相關的SCI學術論文(理科)或EI正式期刊論文(工科),希望通過這些條件,選拔的生源質量大幅度提升。

(五)優化考核項目,嚴格考核過程管理

為了保證考核過程的公開、公平、公正,學院招生考核小組對報名考生進行兩步考核:1.申請材料初審。報名考生的申請材料通過研究生科的形式審核后,由招生考核小組進行材料內容的復核,主要審核考生的學業背景和專業基礎、外語水平,代表性科研成果、碩士學位論文(往屆生)/開題或科研進展報告(應屆生)/畢業論文(往屆)專家推薦情況,擬開展博士生研究計劃等。通過制定規范的材料審核評分細則,由評委根據相應標準進行評分,材料初審平均分從高到低進行排序,按相應的指標范圍公示入圍復試的考生名單。2.對初審通過的考生進行復試,包括綜合筆試和面試考核。筆試環節主要綜合考核學生的專業能力和英語水平,面試主要考核學生的科研能力、英文表達等水平。在面試環節,考生按報考方向分為理科和工科兩個考核小組,考生對自己的科研經歷、已取得科研成果、擬開展博士生研究工作計劃等進行PPT匯報,并用中英文回答考官提問??己诵〗M多位成員現場考核考生的綜合能力,實名制單獨評分,面試秘書當場計算平均分,考核組長和所有面試成員現場簽字后,評分材料當場提交研究生院備存,最大限度地保證考核結果公開公平公正。復試加權成績由初審成績和復試成績按一定比例組成。

(六)規范待錄取流程管理

根據考生的復試加權成績進行排序并公示,在學院“申請-考核制”計劃招生指標范圍內,對學生進行待錄取。在公示期內接收考生申訴,公示結束后,一般多在5-6月份完成相關流程,將待錄取名單上報學校研究生院。

由于教育部對考生的報考學校數目沒有限制,因此每年都會有部分考生報考了多個學校,最終選擇一個而放棄其他學校待錄取資格。如果不及時了解學生動向,最終可能在向教育部系統上報擬錄取名單的時候才會發現問題,這將會使學院的招生工作十分被動,還有可能會浪費寶貴的招生指標。

為此,在公示結束后,要繼續與考生保持密切聯系,及時了解學生的動向,如有學生選擇了其他單位,在第一時間要求確定放棄待錄取資格的考生提交“放棄待錄取資格承諾書”,以便將“申請-考核制”招生指標順延到碩博連讀使用,推薦導師在后續的碩博連讀工作中物色合適生源,從而保障學校和學院的招生指標不會浪費。

(七)嚴格紀律監督

通過成立招生紀律監督組,由學院書記和院長負責,紀委委員參與,對整個招生過程進行紀律監督,確保每個環節都做到公開、公平、公正。

(八)根據實行效果進一步修訂招生制度

隨著招生改革工作的推進,有導師對于以上管理制度提出了不同意見:1.有導師認為應該增加導師的推薦名額,以便有更多優質生源可通過面試階段更加充分地展示自己的綜合能力,也可減少因考生放棄而導致的生源不足問題;2.有導師建議取消對考生發表1篇科研論文的硬性要求,因為科研工作是個長程過程,實際工作中不排除有部分碩士生科研潛質很好,也獲得了很好的科研成果,但其碩士導師為了產出更高水平的科研論文,前期數據暫時不能發表,導致這類優質生源的流失。

要解決以上問題,實際上是要回答如何定義優質生源的問題。在“破五唯”的評價標準導向下,既不能“唯論文”,也不能“唯學歷”,在放寬入門條件的情況下,從制度上保證公開、公平、公正和高效就是一個需要深入研究的管理課題。

對此,根據調研情況進行制度設計,對管理制度進行一系列修訂完善:1.增加對學術科研能力和學術成果的認定途徑。除了要求已正式發表1篇與申請專業相關的SCI學術論文(理科或工科)或EI正式期刊論文(工科)的標準外,對于未達到以上文章要求的考生,如果導師認定其科研工作確實特別優秀,可經學生和推薦導師共同申請,學生參加由學院組織的答辯工作,由學院招生小組對其科研能力進行評價,以此認定其是否可以進入復試環節。2.放寬導師推薦名額為2名,系主任聯名推薦可以3名。3.增加初審材料評分排序環節,招生考核小組對所有報名考生提交的初審材料進行評分并排序,按一定比例(如招生計劃數1.5-2倍)公示復試入圍名單。4.強化綜合考核環節管理,對入圍復試的考生進行綜合考核后,按復試加權成績進行排序,在招生招標范圍內依次待錄取,排序在前的考生如果放棄待錄取資格,可依次往下順延錄取。5.與碩博連讀考核工作聯動,在“申請-考核制”面試工作之前完成碩博連讀推薦和公示工作,除了確定考核通過的第一批學生外,增加碩博連讀候補推薦的第二批學生。學院的博士生招生總計劃數減去已經錄取的直博生和第一批待錄取碩博連讀生人數,即為“申請-考核制”的招生計劃數,“申請-考核制”考生完成面試并公示成績后,若有流失生源,即可根據面試成績依次順延錄取,如果指標仍有剩余,即可從第二批候補的碩博連讀推薦考生中,結合導師的指標情況進行待錄取,以此確保有生源,不會浪費博士生招生指標。6.制定針對博士生培養質量的管理文件,對導師推薦充足的博士生和培養博士生的質量進行長程管理。為提高博士生學位論文質量,生命學院從2011年開始對博士生的學位論文進行半盲審的評審制度,從2013年開始正式使用教育部的博士生學位論文全盲審系統。對于博士生學位論文盲審評閱意見不合格的情況,例如累計出現3C或1D等,扣減導師次年1個博士生招生指標,直至取消導師招生資格。7.加強對導師的紀律管理,對于有違規操作的導師給予相應的處罰,可直至取消導師資格。

三、改革成效

(一)導師對生源質量很滿意

為評價“申請-考核制”的招生成效,了解“申請-考核制”招收的博士生各項能力與其他幾類博士生生源相比是否存在差異,學院向已經培養了三年以上“申請-考核制”博士生的課題組發放了4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34份。調查問卷結果分析表明,超過80%的博導認為,相對于直博生、碩博連讀生和公開招考三類博士生源,“申請-考核制”博士生在科研思路、理論基礎、工作自主性、實驗設計和動手能力、科研論文寫作、預期成果、合作管理等七個方面表現更好。優秀生源的加入能較好地改善博士生生源,為進一步提高博士生培養質量和科研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申請-考核制”博士生更早產出科研成果

生命學院收集統計了2013級到2018級46個“申請-考核制”博士生的畢業時間和發表論文等科研產出情況。與其他類型的博士生相比,“申請-考核制”博士生能夠更早產出高水平科研成果。部分同學在入學1-2年就取得了突出的科研成果,比如:2013級博士生A,在2015年6月以第一作者發表SCI論文(IF=13.309),并獲得2015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2013級博士生B,在2014年以第二作者身份發表2篇SCI論文(IF=6.8和4.7),2015年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1篇SCI論文(IF=6.8),獲得2015年研究生國家獎學金。

(三)相對于其他類學生,“申請-考核制”學生中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的比例最多

統計生命學院2013級到2018級已畢業博士生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情況,結果表明,截至2022年5月已畢業的“申請-考核制”博士生中,發表了高水平學術論文的同學的占比遠高于其他三類學生,說明在幾類博士生中,“申請-考核制”生源質量最好。

(四)明顯減少博士生在讀年長

通過分析生命學院近年來已畢業學生中不同生源類別博士生的平均在讀年長,數據表明:(1)相對于公招和“申請-考核制”學生,碩博連讀和直博生的平均年長相對更短(注:直博生學制比普通博士生多1年,第1年主要用于選修碩士課程,故其實際平均在讀年長可減少1年再進行分析)。(2)相對于公招學生,“申請-考核制”學生的平均在讀年長更短。(3)2016級申考制學生的平均年長明顯降低,可能與考生入學前已正式發表第一作者SCI學術論文、已具備較高科研能力有關。

(五)有效推進全校招生改革進程

生命學院作為“申請-考核制”博士生招生示范院系,在學校的招生工作改革過程中先行先試,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實踐證明,相比傳統招考模式,只要在招生制度方面管理到位,“申請-考核制”具有從守株待兔到精準招生的優越性,能有效提高博士生源質量。

四、總結與思考

在博士生“申請-考核制”的招生工作中,生命學院在制度建設方面做出了較多的探索和嘗試,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但實際工作出現的各種情況也促使我們思考如何進一步完善各項管理制度,使招生工作更加公平、公正、高效。為此,對現行管理過程中可能重點涉及的幾個制度進行了總結,并提出相應的改進思考。

(一)關于推薦名額

學院規定每位導師只能推薦2個考生,特別優秀時最多可和系主任一起聯名推薦3個考生。對于通過學院考核、已經待錄取的考生,其推薦導師必須保證錄取。如果該導師指標不夠,經考生同意后可調劑到相關專業其他導師名下。此規定的目的在于:1.導師有推薦權,但有推薦指標限額,促使導師需要從大量報名考生中篩選出適合自己科研方向的優質生源;2.學院招生復試小組考核決定學生能否待錄取,導師只有推薦權;3.對于通過了學院考核的待錄取考生,導師必須錄取。這樣可以促使導師必須在前期充分了解并考核推薦考生,也可有效避免人情推薦或不負責推薦等情況;4.增加系主任聯名推薦的方式,一是可以增加優質生源的推薦人數,二是提前請系主任對本系總的生源情況和指標整體使用情況進行評估??忌瓿纱浫『?,如果導師招生指標不足,系主任可在本系博士生招生總指標范圍內進行協調,幫助安排學生調劑到本專業其他導師名下,從而保證各系招生工作的順利進行。

(二)關于論文要求

1.生命學院在2021年之前都要求報名考生至少正式發表1篇SCI論文(至少有正式接收函)。學院并未將優質生源范圍限定在985或211學校,對于所謂“雙非”(非985非211)學校的優秀生源,只要導師考核認定其具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科研熱情,愿意為其提供推薦信,這類學生也可報考我院。將正式發表學術論文作為一條硬性約束,目的在于避免導師考核不周或人情推薦;同時考生如果能夠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其科研工作成果也經過了同行專家的評審,能間接證明作者已具備較強的科研能力和論文寫作能力,可保證生源的基本質量。2.從2023年開始,學院擬增加對其他學術成果的考核途徑,對于暫時未發表文章,但科研能力強、科研潛質突出的學生,經導師推薦,學生可向學院提出申請,在報名材料初審階段,由學院招生小組組織考核,以此認定其是否可以進入復試階段,最大限度地保證優質生源的錄取。同時結合對導師的推薦名額的限制以及加強評委對申請材料的評分和面試評分,并加強對博士生學位論文盲審質量及培養質量的后期反饋,對導師的“推薦權”進行相應的監督和約束管理,最大限度地保證博士生招生的公平性以及公正性。

(三)關于審核流程

學院研究生科教務人員負責對考生報名材料進行形式審核,對于符合要求的考生,由學院招生考核小組審核考生的報名材料,從生源背景、科研能力、博士生研究計劃報告等方面進行評分并排序,初審通過的考生按招生指標1.5-2倍的比例進入綜合能力考核環節,在招生指標范圍內,按復試加權成績從高到低對考生進行待錄取。

為了能更客觀地考核學生的科研素質和能力,有效提高考核效率,對復試加權成績的考核內容及比例進行調整優化:1.博士生計劃書評分和材料初審成績不代入復試加權成績。2016年開始納入導師對考生博士計劃書的評分,2018年將材料初審成績按20%比例納入復試加權成績,但在實際操作中發現,導師對自己推薦的學生計劃書評分都很高,沒有太大的參考意義;其他評委大多不太了解該導師的科研方向,也不適合對計劃書進行評分。因此后期取消了該項評分,僅作為考生申請材料初審時的一個評分項,后期不代入復試成績,避免僅通過對紙面材料評分可能造成的片面性。2.取消筆試,重視面試環節。很多博士生招生單位會借助試題庫的方式對考證進行考核,但是由于博士生已經進入了較為專業的科研階段,很難再通過考試題目對其基礎知識進行考核,題目太基礎太簡單沒有考核意義;題目若是太精太專,評卷老師也很難對眾多不同的專業領域進行評價,也有招生單位通過設置開放性試題對學生進行筆試考核,但考核效果也差強人意。2020年和2021年因疫情只能進行線上復試,很多招生單位取消了筆試,但并未影響對考生的考核評價效果,因此,在多年改革探索的基礎上,可逐漸取消筆試,重點通過復試面試來考核學生,在面試過程中對學生的專業理論知識進行考核,考核組成員的平均打分作為考生的復試考核成績,所有成績都簽字存檔管理,保障整體考核效果和考核效率。

五、結語

綜上所述,生命學院在博士生“申請-考核制”招生工作的十年改革探索中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時也取得了一些可供參考的普適性經驗,對于博士生整體的招生工作具有積極的參考意義。但是,關于博士生的招生制度問題仍需不斷探索,要建設更加公開、公平、公正、高效的招生制度,才能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期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優秀的高層次人才。

參考文獻:

[1]張憲省. 提升研究生教育內涵發展質量 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J].山東教育:高教, 2019(6): 10-12.

[2]張欣欣. 行業高校研究生教育: 使命、理念與實踐[J]. 北京教育:高教, 2015(2): 19-22.

[3]李明子. 不辱新時代研究生教育使命, 培養德才兼備高層次護理人才——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研究生教育工作重要指示心得[J]. 中國研究生, 2020(10): 12-13.

[4]張靜一, 姬雪. 汽車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背景下車輛工程專業研究生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建設[J]. 未來與發展, 2022(7): 74-76.

[5]李婷, 張小民. 研究生生源質量與培養質量相關性研究[J]. 技術與創新管理, 2018(6): 766-770.

[6]梁傳杰, 曹云. 我國博士生招生模式及其改革走向[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21(2): 40-46.

[7]陳亮, 陳恩倫. “申請-考核”博士招生改革制度優化路徑探究[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15(4): 49-55.

[8]王丹, 王晟. “申請-考核制”實施后醫學博士研究生生源信息變化分析與思考——以武漢大學第一臨床學院為例[J]. 醫學教育研究與實踐, 2021(4): 555-558.

[9]余桂紅, 張應強. 博士生招考方式改革:特征、論爭與反思[J]. 學位與研究生教育, 2011(7): 65-69.

[10]吳瑞華. 優化博士生招生改革的路徑研究[J]. 湖北招生考試, 2018(6): 16-20.

Reflection and Practice on Optimizing the Application- Assessment Admissions? System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Doctoral Students

—— A Case Study of the Reform in Doctoral Student Recruitment at the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u Jie? Zhao Yuandi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The quality of incoming students in the process of graduate admissions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overall quality of education. Addressing the issues prevalent in the current "application-assessment" admissions system for doctoral candidates in most universities, this study takes the reform of doctoral student recruitment at the School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uazh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s a case example. Through the reform and optimization of the "application-assessment" admissions system for doctoral students, this research summarizes the fundamental practices and outcomes of the school in various aspects including criteria control, application conditions, foreign language requirements, academic prerequisites, methods of selection during the second stage assessment, and disciplinary supervision. The study also provides suggestions and reflections on how to enhance the doctoral student recruitment system.

Key words: Doctoral students; Recruitment; "Application-Assessment" admissions system; Optimization; Student source quality

猜你喜歡
招生優化
超限高層建筑結構設計與優化思考
一道優化題的幾何解法
由“形”啟“數”優化運算——以2021年解析幾何高考題為例
臺灣地區高等教育現存問題的比較研究
基于PHP招生管理信息系統
基于Android的招生報名系統設計與實現 
河南省高校運動康復相關專業招生現狀調查研究
試論高中招生失衡的原因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運輸優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