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擴大居民消費的調查與思考
——以南通市通州區為例

2023-10-11 07:24李進儒
中共合肥市委黨校學報 2023年4期
關鍵詞:通州區居民消費居民

李進儒

(南通市通州區委黨校,江蘇 南通 226300)

消費是最終需求,是構建新發展格局、促進高質量發展的持久動力,在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上,提高居民消費水平是實現現代化的應有之義。我國消費率長期處于較低水平,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 年我國最終消費率為54.5%,與發達國家長期維持的70%至80%的水平有較大差距,反映我國消費水平與經濟總量和綜合實力不相匹配。

當前,疫情陰霾尚未消散,外部環境復雜嚴峻,國家統計局發布的中國經濟“半年報”顯示,2023 年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5.5%,經濟總體回升向好,但復蘇中仍有曲折。

疫情防控平穩轉段后,擴大居民消費一直是南通市通州區的一項重點工作。居民消費是居民為了滿足自身或家庭物質和精神生活需要而發生的消費,是居民消費能力、生活水平的重要表征。本文以通州區居民消費支出為主要分析對象,重點分析通州區居民消費的現狀和擴大居民消費的難點,并提出具體建議。

一、通州區居民消費基本情況

(一)居民消費支出總體保持平穩

2017 至2021 年,通州區居民消費支出總體保持平穩,除2020 年因疫情導致消費支出小幅下降外,其余年份均保持增長態勢。2017 至2021 年全區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分別為20299 元、22575元、24307 元、23991 元、28965 元(見表1),年均增速9.3%①??梢钥吹?,2021 年隨著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通州區出臺的減稅降費、復工復產、促進消費政策取得了較好效果,2021 年居民消費支出較2020 年有了明顯的恢復性增長,且增幅明顯高于疫情前的2018 年和2019 年。此外,2022 年全區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也已公布,為30191 元[1],繼續保持增長態勢,但增幅已不及疫情之前。以上說明因疫情導致的居民消費波動已基本恢復到平緩增長狀態,但由于經濟仍處于緩慢恢復期,居民消費增長動力稍顯不足。

表1 2017 至2021 年通州區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單位:元

(二)居民消費支出結構呈現新變化

2021 年,通州區居民消費七項支出類別中,食品煙酒支出占居民消費總支出的比重(恩格爾系數)為28.6%,在所有支出類別中占比最高。其次,居住支出、交通通信支出、教育文化娛樂支出也占有較高比重,占比分別為17.3%、16.5%、15.6%,其余三項支出類別占比較低。從2017 至2021 年七項支出類別的增速和比重變化來看,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交通通信支出、醫療保健支出、居住支出增長較快,年均增速分別為14.2%、11.9%、11.6%、9.6%,快于居民消費總支出的增長,相應地,這四項支出在居民消費總支出中所占比重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同時,由于食品煙酒支出、衣著支出、教育文化娛樂支出的年均增速低于居民消費總支出的增速,因此占居民消費總支出的比重呈下降趨勢(見表2)。以上說明,近年來,隨著居民收入不斷增長,居住、交通通信、教育文化娛樂等消費已成為居民重點消費需求,且受人口結構、健康理念等因素影響,醫療保健消費增長較快。此外,受疫情沖擊、消費環境多種因素影響,盡管教育文化娛樂消費占比較高,但近年來增速不快,處于緩慢恢復狀態。

表2 2017 至2021 年通州區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分項占比 單位:%

(三)城鄉居民消費支出差距逐步縮小

我國城鄉居民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存在明顯差異,但隨著脫貧攻堅戰的全面勝利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近年來,全區城鄉居民消費支出的差距也有所變化。盡管兩者絕對差值仍有擴大趨勢,但由于農村居民消費支出增長快于城鎮居民(2017 至2021 年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年均增長率分別為7.8%、8.8%),兩者倍差已經逐步由2017 年的1.55 縮小到2021 年的1.49(2020 年受疫情影響除外)(見表3、表4)。從七項支出類別來看,城鄉居民各項消費支出的比重分布大體一致,但農村居民在食品煙酒支出、衣著支出、教育文化娛樂支出上的增速要明顯高于城鎮居民,表明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消費層次大有提升,城鄉消費差距呈現逐步縮小的態勢(見表4)。

表3 2017 至2021 年通州區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及差值

表4 2021 年通州區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分項、占比及增長率

(四)居民消費支出較發達縣(市、區)差距明顯

受經濟發展等多種因素影響,通州區居民消費支出在南通市、江蘇全省范圍內處于中等水平。此處用2021 年居民人均消費支出作為觀察數據(見表5)。在南通市內,通州居民人均消費支出高于如東、如皋和海安,低于市轄區崇川和海門,低于縣級市啟東,并且低于南通全市人均水平。從江蘇省各地市看,蘇州、無錫、南京、常州等蘇南城市居民消費支出相當高,南通居民消費支出遠低于蘇南,僅高于蘇北和蘇中其他城市,且略低于江蘇全省平均水平。因此,在南通整體消費水平低于蘇南的情況下,縣級層面的消費水平差距將更加明顯,通州區居民消費支出與蘇南的發達縣(市、區)相比,差距甚大。

表5 2021 年各地區居民人均消費支出 單位:元

二、通州區在擴大居民消費方面面臨的難點問題

(一)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制約消費能力

消費水平與居民收入密切相關,收入較高則具備較高的消費能力,收入較低則消費能力不足。2021 年通州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47361 元,低于崇川區(61137 元)和海門區(47808 元)[2],因此在消費支出上,通州區也不及崇川區和海門區。與蘇州市吳江區相比,吳江區2021 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294 元,遠高于通州區,其人均消費支出(41789 元)也遠高于通州區[3]。除收入水平外,收入差距也是影響消費的重要因素,高收入群體消費能力強,但消費傾向②低,低收入群體消費傾向高,但消費能力不足。從城鄉維度看,2021 年通州區城鄉居民收入比(以農村居民為1)為1.92:1[4],且農村有大部分低收入群體,盡管他們有著較高的消費傾向,但由于消費能力不足,消費支出仍然較低。

(二)民生保障不完善降低消費意愿

民生保障是否完善,關系著居民對未來不確定性的判斷,進而會影響居民當期的儲蓄動機和消費意愿。據上文,通州區居民消費七項支出類別中,居住支出的占比和增速均排位靠前,反映了居住成本之高。且我國住戶調查中的居民居住支出為窄口徑,主要反映居民日常用于居住的消費支出,包括水電燃氣費、租房租金、物業費、家居裝修等支出費用,不包括購建房支出和自有住房的虛擬租金,若將這部分支出按年限分攤到居民居住支出中,則反映實際居住成本的居住支出將更高。近年來,南通房價高企,據中國房價行情網數據,南通住宅二手房平均單價在江蘇僅次于南京、蘇州、無錫,超過了大連、重慶、昆明、鄭州等大中城市,房價攀升越來越多地擠占居民消費,降低了居民消費意愿[5]。此外,人口老齡化也是影響消費的重要因素。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通州區60 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30.92%,65 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比重23.74%,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65 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撫養比高達36.4%③[6],加之生育政策的調整,居民家庭贍養老人、撫養子女的經濟壓力持續加大,若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水平不能及時跟進,將對居民消費產生明顯抑制。

(三)產品服務供給未能滿足消費需求

隨著消費升級,居民對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需求日益增長,產品服務供給能否與消費需求相匹配,會極大影響居民的消費熱情。通州區產業結構偏于傳統,制造業一直占據主要地位,且家紡、船舶、建材等產業比重高,總體附加值偏低。近年來雖智能裝備、信息技術、汽車零部件等新興產業逐漸壯大,但依舊缺乏有代表性的龍頭企業和有影響力的重大技術成果,特別是產品多為裝備、材料、零部件等中間品,消費品種類、質量難以滿足居民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另外,服務業發展緩慢也是影響居民消費的一大痛點。通州區房地產固定資產投資長期占據了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的一半以上,而能夠促進消費升級的服務業投資占比偏低、發展較慢,高品質服務供給能力不足,不能滿足居民日益增長的服務型消費需求,導致大量文化、娛樂、醫療、教育等消費外流。

(四)消費設施和消費環境影響消費體驗

消費設施和消費環境關系到居民消費的便利度、舒適度和滿意度。通州區城鄉消費基礎設施和消費環境短板突出。城鎮商業綜合體、購物街區、特色市集數量不多、規模不大、人氣不旺,展銷會、博覽會、購物節等會展消費不足,文化和旅游品牌知名度不高、設施和服務不完善,城市夜經濟活躍度不夠,消費潛力未能充分釋放。而農村存在物流不暢、消費場景單一、硬件設施陳舊等問題,居民消費體驗不佳。此外,近年來以數字消費為代表的新型消費快速興起,新業態新模式層出不窮,特別是電子商務、直播經濟、在線文娛等線上消費吸引了大量年輕消費群體,進一步促進了數字消費市場的繁榮。但通州區商貿企業數字化轉型較為緩慢,數字產品服務不多、線上線下融合不足,全區網絡銷售額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單位銷售額中的占比不足10%,一些傳統零售業若不能在時代潮流中加快數字化轉型、提升產品服務質量、打造品牌形象,會面臨更大的沖擊。

三、關于通州區擴大居民消費的建議

(一)提高收入水平,增強消費能力

收入是影響居民消費的首要因素。中等收入群體是居民消費的中堅力量,他們既有較強的消費能力,又有較高的消費傾向,對中高端產品和服務具有旺盛的消費需求,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對擴大居民消費、推動消費升級具有重要作用。通州區還要以低收入人群為重點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例如,要完善最低工資標準、提高勞動報酬比重,使勞動者工資增速與經濟增速保持一致,也要拓寬資本、技術、管理等要素收入渠道。特別是對農村低收入人群,要通過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來豐富農村經濟業態,提升農村可持續發展能力,進而增加農民收入。

(二)完善社會保障,減輕消費顧慮

民生保障越完善,越能夠增加支出預期的確定性,進而減少居民消費的后顧之憂,增強消費意愿。通州區要做好住房和養老兩大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一方面,要堅持“房住不炒”的總原則,建立房價增長與居民收入增長掛鉤機制,減輕居民購房負擔[5]。要支持改善性住房需求,降低改善性住房準入門檻,優化稅收政策,釋放有效需求。還要推進住房租賃發展,多渠道增加租賃住房供給,保障租售同權[7]。另一方面,要推進基本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提升基本養老服務供給能力和便利化可及化水平。如發揮公辦養老機構的基礎作用,強化對失能特困老年人的兜底保障。整合現有資源,發展街道(鄉鎮)養老服務中心,依托村委會、居委會等基層力量提供家庭養老指導服務,幫助家庭成員提高照護能力,支持社會養老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助餐助潔、康復護理等服務。此外,醫療服務與養老服務密切相關,要加強基本醫療保險、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政策的有效銜接,逐步將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醫保支付范圍。

(三)推動制造業轉型升級,提升消費供給能力

擴大居民消費,應對消費升級,關鍵要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近年來居民消費更加偏好品質高端、科技智能、綠色健康、品牌信任度高的產品,一旦國內供給不能滿足需要,海外商品便會受追捧,曾經的海外代購潮、出國購物潮便是例證。因此,只有不斷提升產品質量、提高產品核心競爭力,打造可信賴、好口碑的產品品牌,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消費者青睞。為此,通州區應不遺余力做好產業結構升級和產業技術改造。例如,紡織、服裝等傳統消費品行業要向高端化、個性化、品牌化方向轉型,以更優良的品質、更多樣的選擇和更實惠的價格擴大市場份額,提高品牌知名度。再如,智能裝備、信息技術、汽車零部件等產業要加大研發攻關力度,抓牢核心關鍵技術,推動產業鏈垂直整合,向終端產品領域延伸,推出更多有通州自主品牌的智能設備、電子產品和新能源汽車等大宗商品,打造有通州特色的消費品市場。

(四)豐富服務業業態,培育消費新熱點

消費升級的另一重要特征,是服務型消費占居民消費的比重越來越高,文化娛樂、休閑旅游、教育培訓、健康養生等服務型消費逐漸成為新的消費熱點,只有提高服務業質量、豐富服務業業態,才能適應消費升級趨勢,滿足居民服務型消費需求。為此,通州區應大力發展服務產業。例如,大力促進文娛會展消費,積極舉辦音樂節、演唱會、藝術節等大型活動和各類體育賽事,加大對博覽會、購物節、民俗節、特色市集等活動的支持力度,為文娛消費營造良好環境,提升通州城市文化氣質和城市知名度。再如,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服務,挖掘鄉村旅游資源,傳承優秀鄉土文化,因地制宜打造美麗田園、景觀農業、農耕體驗、野外探險、戶外運動、研學旅行等新業態,做大做響通州鄉村旅游品牌。此外,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養老服務產業缺口大,要加快開發面向老年人的中醫保健、生活照護、康復療養、健康旅游等產品和服務,支持各類機構創辦老年大學、參與老年教育,滿足老年人服務型消費需求。

(五)優化商業體系,改善消費體驗

優化商業體系是提升居民消費體驗、挖掘消費潛力的重要途徑。在城鄉融合發展背景下,城鄉商業體系要統籌規劃,構建以城帶鄉、城鄉融合的流通網絡。城鎮應以商業綜合體為中心,依托人氣商圈推動商貿街巷升級。例如,通州區可依托大潤發超市、萬達廣場改造建設路、朝霞東路商業街,推動沿街餐飲購物、娛樂休閑業態融合;還可依托南山湖水街打造餐飲休閑風情街區,創設美食主題品牌,鼓勵延長營業時間,規范設攤經營活動,發展城市特色夜經濟。此外,社區商業也是商業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須合理布局養老、托育、餐飲、零售、健身、理發、快遞、維修等便民生活服務業態,打造“一刻鐘”便民生活圈、“24 小時”生活圈。農村要以加強基礎設施和流通網絡建設為重點,改造一批商貿中心、集貿市場,增加農村零售網點密度,滿足農民購物需求,完善農村物流體系,建設村級物流綜合服務站。同時,要暢通城鄉商品流動,加快農村特色產品進城、城鎮優質產品進農村,促進城鄉經濟循環暢通。

(六)加快數字化轉型,引領消費潮流

數字經濟時代,居民的消費方式發生深刻變革,網絡銷售、外賣送餐等“互聯網+”商業模式為消費市場帶來新的增長點,引領著消費潮流。面對新業態、新模式的挑戰,通州區傳統商貿企業應加快數字化轉型。例如,支持百貨商店、連鎖超市、便利店等傳統零售業,依托原有實體網點、貨源、配送等商業資源,發展全渠道、定制化、線上線下融合的營銷模式。再如,可開發面向全區居民的生活服務類App,鼓勵全區各類服務業企業、商家、門店入駐,發揮近距離優勢為居民提供個性化、精準化的服務。此外,要擴大農村電商覆蓋面,發展直播帶貨等電商銷售模式,大力推介通州本地特色農產品,建立網絡銷售供應體系,適時為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主體提供網絡銷售業務指導,提升農村電商應用水平。

注釋:

①本文中2017 至2021 年各類消費支出的年均增速均以2017 年為基期計算得出。

②消費傾向是消費支出占收入的比例,指消費者對商品需求的趨向性,反映不同消費群體或同一消費者群在不同時期消費意向的變動。

③老年人口撫養比是指某一人口中老年人口數與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用以表明每100 名勞動年齡人口要負擔多少名老年人,此處為通州區65 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數與15-64 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數之比。

猜你喜歡
通州區居民消費居民
產改進行時——通州區總工會打造全覆蓋分層次的三級培訓體系
石器時代的居民
2018年北京市通州區居民吸煙現況調查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3%
2017年居民消費統計數據資料
北京市通州區空氣污染與醫院門診量關系初探
居民消費
南通市通州區糧油增產模式分析
1/4居民睡眠“不及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