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體輔導活動:高中學校主題班會的新形式

2023-10-13 21:40舒鑫
教育實踐與研究·理論版 2023年9期
關鍵詞:團體輔導主題班會高中生

舒鑫

摘? ?要:目前,高中學校主題班會課存在學生主體性缺失、缺乏個體情感體驗、忽視學生內心需求、趣味性和有效性不足的問題,通過探索團輔活動與主題班會結合的可行性、團體輔導常用技術在主題班會中的運用、以團輔活動為形式的主題班會的特點和要點,倡導以團體輔導活動為載體,創新主題班會的內容和形式,順應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和綜合素質發展需求。

關鍵詞:團體輔導、高中生;主題班會

中圖分類號:G44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010X(2023)27-0024-04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 年)》指出:“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教學,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創新的良好環境?!敝黝}班會是學校開展思想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加強班級建設的重要途徑,對學生的道德發展和綜合素質提升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目前,很多高中學校的主題班會以傳統形式為主,傳統的主題班會存在著學生主體性缺失、個體情感體驗缺乏、趣味性和有效性不足等問題,急需進行方式與內容的革新。在高中學校開展以團體輔導活動為主的主題班會,是高中思想教育和班級建設的創新性嘗試,對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發揮主題班會的教育作用、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和培養綜合素質有著重要的促進作用。

一、傳統主題班會的不足

在高中階段,個體的生理、心理和社會性不斷發展,由于受到內部和外部因素的影響,認知和行為容易出現起伏和波動。隨著年齡的增長,高中生的生理發展進入關鍵時期,心理發展表現為獨立性增強、開放性和閉鎖性共存、反抗性和依賴性并存等特點。隨著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他們希望在學習過程中得到教師的尊重和關注,不喜歡父母和教師一味通過說教來傳授知識,更喜歡通過不同的活動和形式來獲取知識并習得技能。目前,很多高中學校開展的主題班會課主要以傳統形式即課堂教學來開展,以教師為主導進行道德教育和理論知識的講解,不利于學生真正理解和內化學到的知識。學習理解應包括體驗、觀察、總結、運用四個階段,傳統的主題班會課較少關注學生的體驗與知識的運用。在班會課的組織開展過程中,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內心感受和心理成長,難以實現學生自我發展。此外,很多高中學生存在過度關注個人成績、班級凝聚力差、缺乏集體榮譽感等問題。傳統主題班會的課堂形式較少關注個體與集體的關系,難以實現促進班級建設和管理的目標。團體輔導的應用不僅能夠強化高中學校班級的教育功能、管理功能和德育功能,也能通過促進學生個人發展從而帶動班級整體的共同發展。因此,不斷更新高中學校的教育和管理理念,探索高中學校主題班會的新形式和新方法,對促進教育教學的變革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團輔活動的特點

(一)以學生為主體

團體輔導是心理學中團體心理咨詢的重要概念,指的是在團體的環境中,團體領導者引導團體成員探索和發展自我的活動。通過在與他人的互動中進行觀察、交流、學習,增加對自己和他人的認識和了解,從而更好地悅納自我,發展出更好的自我認識、人際交往以及社會適應能力。團體輔導主張以人為本,團體帶領者通過表達理解、尊重、無條件接納等態度來營造良好的團體氛圍,符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傳統的主題班會組織過程中,通常以教師為主導,偏重知識傳授的整體性,而忽視了學生的個體差異。團輔活動形式的主題班會則將學生作為教育活動的主體,教師更像是一個引領者而非主導者和教導者。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和學生共同設計活動,并通過團體活動的組織形式進行教學,學生協作完成相關活動任務。在師生和生生的良性互動中達到教育目標,有利于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創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

(二)活動內容豐富有趣

以團體輔導為形式的主題班會圍繞不同的教育主題,設計和組織豐富有趣的熱身游戲和主體活動、參與性和體驗性強的心理情景劇及角色扮演、促進思維發展的頭腦風暴等方式借助圖片、視頻、實物等工具,注重活動與主題的適宜性和創新性,如采用小組辯論、成果匯報、經驗介紹等不同的形式加以呈現。也可以結合傳統節日、紀念日、時事熱點等,創新主題班會的內容。其目的在于運用各種各樣的內容和方法幫助學生在活動的過程中通過各類感覺通道(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面部表情、身體動作等,促進認知、情緒、意志的融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提升。團輔活動形式的主題班會遵循學生主體性原則,符合高中學生的心理發展規律,活動內容豐富有趣,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興趣并促使其主動積極地思考、總結。

(三)人際氛圍溫暖安全

人本主義治療理論注重團體領導者的人格特質而非具體的指導技術,通過表達接納、共情、無條件積極關注等態度,有助于團體成員建立良好的關系,在良好的人際氛圍中促進團體成員發生重要改變。如果團體為成員提供充滿理解和關懷的情境,有利于個體克服障礙,使自身行為發生好的變化,解決存在問題,從而幫助個體獲得自我發展的掌控感,作出自己的選擇、設定目標并為之努力,最大程度發揮自己的潛能。相較于傳統的主題班會,團輔活動形式的主題班會,氛圍更加溫暖、安全、輕松。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通過觀察和了解他人,學會如何與他人溝通和交流,全面認識自我并在反思中進步。此外,學生在團體活動中能更好地進行人際互動,提高歸屬感及班級凝聚力,從而促進集體的良性發展。

(四)在體驗中獲得感悟

團輔活動形式的主題班會通過情景設置和活動設計,讓學生參與到教育過程中,通過親身經歷和用心感受,沉浸式獲得知識和技能。包括感受和體驗、觀察和思考、反思和總結、實際運用過程。學生通過參與活動進行體驗和感悟,通過觀察和思考掌握知識和技能,通過總結和反思構建價值觀,并在實際的運用過程中進一步發展。與常見的課堂模式相比,團體中小組的氣氛和凝聚力更能吸引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活動,使其對于知識和技能等的理解和掌握也會更透徹。此外,團輔活動創設的情境大多與生活實際相關,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將學習和感悟到的知識進行運用,也能更好地應對可能遇到的問題和突發狀況。

三、團輔活動與主題班會結合的可行性

團輔活動在集體的環境中引導團體成員探索和發展自我,通過在與他人的互動中進行覺察和反思,增加對自己和他人的認識和了解,發展出更好的自我認識、人際交往以及社會適應能力。主題班會則是引導學生在集體的環境中體驗、提升、分享,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中進行觀察和學習,從而獲得知識和技能。主題班會是教師開展德育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團體輔導活動則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活動形式。因此在心理主題班會中二者可以相互結合。目前,已有學者將心理輔導或心理咨詢技術貫穿于主題班會實施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團體輔導常用技術在主題班會中的運用

(一)積極傾聽

積極傾聽是一種技能,每個人都可以從中受益。在學生分享和交流時,教師要有意識地、集中注意力去傾聽學生的表達,了解不同的學生通過言語和非言語(如面部表情、身體動作等)傳遞的信息,同時適當運用肢體語言和手勢來表示對學生的關注,如偶爾點頭、微笑或使用其他面部表情、鼓勵對方繼續說等。在傾聽的過程中不涉及評價和判斷,通過表達積極的關注和無條件接納,讓學生能夠在主題班會過程中開放自我,自由探索。當不確定學生表達的意思時,教師可以適時進行開放式提問或鼓勵其他同學進行提問,從而促進學生全面表達和有效溝通。

(二)及時反饋

完整的溝通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包括傾聽別人的意見和想法以及對對方的想法做出反饋。及時反饋能讓學生覺得自己受到了重視,也會讓學生的參與和體驗更加積極,還能讓學生更快地發現和反思自己的問題,從而收獲成長。及時對學生的分享和交流做出回應,特別在學生作了較長的表達后,教師可以用簡短的話語進行重述或總結,從而表達對學生的積極關注和對問題的了解,也可使之后的活動聚焦于問題的核心。如果教師沒有聽清楚或不知道學生表達的意思,可以及時說出來“你剛剛說到……,我認為你說的意思是……,我的理解對嗎?”

(三)自我表露

自我表露作為溝通的一種方式,指的是個體主動與他人分享想法和表達情感,把有關自己個人的信息告訴給他人,是一個允許他人靠近“真實自我”的過程。自我表露是人際互動的重要步驟,也是推動人際關系建立和發展的關鍵因素。適當的自我表露能夠幫助他人認識自己,也能夠讓我們獲得一種宣泄感,緩解壓力。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活動時,可以適當地進行自我表露,或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表露。比如在學生談及困難和困惑時,教師可以分享自己的成長經歷和生活經驗,或是引導其他同學分享類似經歷,這樣能夠讓學生意識到“自己并不是一個人”,從他人的經驗中收獲感悟或解決問題的方法。以此來幫助學生增加對自己和他人的認識,從而更好地發展自我和人際關系。

五、團輔活動與主題班會結合的要點

(一)注重情境的導入

團體心理輔導注重營造溫暖、安全、自由的氛圍,通常會采用團體小組活動來幫助成員增進對彼此的認識,因此要重視情境的導入和活動的設置。在團體建立的初期,會通過“轉圈圈”“丟手絹”等游戲來幫助成員更好地適應和融入團體。在開展團體輔導形式的主題班會時,教師應注意設置相關的破冰游戲來營造輕松的氛圍,初步了解小組的同學。此外,也可以利用圖片、視頻、故事等進行導入。無論采用什么樣的導入方式,都應與班會課的主題有關聯,與班會課的內容保持一致,才能幫助學生更好把握主題班會的內容。

(二)注重活動的設置

根據埃里克森的心理和社會發展八階段理論,高中生處于青年期的中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重要時期。自我同一性如果出現危機,會嚴重影響心理健康發展。此外,高中階段的學生思想活躍,精力充沛,興趣愛好廣泛,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因此,教師在開展團輔形式的主題班會時,應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發展規律,選擇合適的活動內容,活動的設置須適應青少年成長的特點。根據班會的不同主題,采用辯論、成果匯報、經驗介紹、故事會等多種形式,借助圖片、視頻、實物等,滿足學生多方面的需求。也可以適當打破空間限制,拓展活動范圍,走出教室,到戶外開展活動。根據不同年齡階段,選擇合適的團輔活動內容,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主題班會。如對高一學生開展環境適應、人際交往、生涯規劃、自我探索等為主題的團輔活動,對高二學生開展學習興趣培養、團隊合作、異性相處等為主題的團輔活動,對高三學生開展考前壓力調節、價值觀樹立、情緒管理等為主題的團輔活動。

(三)注重學生的體驗與感受

在開展團輔活動形式主題班會的過程中,教師應盡量減少說教類、理論類內容的呈現,避免灌輸、講授等模式對活動效果造成不良的影響。其中最重要的是,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進行引導?;顒拥拈_展推進應讓學生自行完成或在小組中合作完成??砂才挪煌膶W生負責小組活動的主持,優化學生社交體驗的同時也能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學生在成長環境、教育背景、性格特征、思維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個體差異,教師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互動和交流,能夠發揮朋輩作用,促進學生拓寬認知,掌握解決問題的不同方法。

(四)關注個體的分享與反思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提出,“勤于反思”是“學會學習”的重要素養之一,然而,目前課堂形式中學生的反思能力和水平較低,呈現出簡單化、表面化的問題。因此在團體輔導中,學生積極反思后進行分享與交流的環節至關重要。允許學生在分享交流環節自由表達自己的感悟,教師充分表達理解與接納。在學生表達疑問和困惑時,教師要及時進行回應,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借助自己或他人的力量獲得答案和解決問題的方法。也可以布置成課后作業,讓學生通過查找資料、同伴互助、求助教師或家人等方式為自己的問題嘗試找到解決方案。此外,教師在分享與交流的環節中應注重問題的設置要和生活實際相關,這樣學生能夠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活動過程,將自己在團輔活動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去。

參考文獻:

[1]樊富珉.團體咨詢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鄒海蓉,劉? ?輝.羅杰斯“以人為中心”治療理論的述評[J].湖北社會科學,2005,(12):123~124.

[3]曾? ?榮.核心素養視域下研學旅行育人價值推進路徑研究[J].2021,(02):53~54.

[4]張? ?靚,李筱平.關于個體問交流中“自我表露”的中日比較——以初次見面為中心[J].教育教學論壇,2014,(31):2.

[5]樂燕霞.助人自助,樂人樂己——高中生朋輩互助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7,(07):3.

猜你喜歡
團體輔導主題班會高中生
《發明與創新》(高中生)征稿啦
高中生應如何適應高中數學的學習
高中生是否應該熬夜學習?
團體輔導對改善工科大學生學業拖延的實證研究
焦點解決取向團體輔導的應用
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的國際學校主題班會模式研究
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學中團體輔導的運用
怎樣開展主題班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