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播撒好習慣的種子
—— 關于小學班級管理的幾點思考

2023-10-16 10:01馬慧蘭
幸福 2023年20期
關鍵詞:習慣班級作業

文/馬慧蘭

好習慣的養成是學生在小學階段打好學習基礎的起點,好的學習習慣以及生活習慣能夠幫助一個學生有條不紊地開展自己的學習與生活計劃,并在各方面取得滿意的成績。出于對學生培養的要求,小學教師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要重視對學生好習慣的養成,利用自己的影響力和感染力一步一步塑造學生健康的人格。

規范行為,引導習慣

利用教師威信規范學生行為

教師在管理班級之前,首先需要在學生當中樹立起自己的威信,因為學生只有對老師懷有敬畏之心,才更容易服從管教,在聽從教師指揮的同時發展自己的個性和特長。當一群小學生剛剛組建成一個全新的班級,大家性格各異,行為習慣也各不相同,教師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將所有學生凝聚成一個整體,不僅是為了方便班級管理,同時也能夠讓學生之間相互交流信任,為日后的相互學習做好充足準備。成為整體之前,教師就需要規范學生當中一些不和諧,容易擾亂整體秩序的行為。比如個別學生有上課講話,做小動作,下課之后欺負同學等不良行為,教師需要對此做出及時的制止和管教,避免這些不良的現象在班級當中蔓延傳播,產生嚴重后果。其次,為了能夠讓一個班級更加團結,教師還必須要制定合理的班規。一個班的班規代表了一個班級的精神面貌和學習狀態,能夠起到讓大家朝著共同的目標一起努力的作用,具有極強的感染力與號召力。在制定和執行班規的過程中,教師要學會采用相對柔性的管理方式,讓學生理解這么做的原因,從而主動配合。

在相處過程中逐漸引導習慣養成

正如上文所提到的,教師對于學生習慣養成的教育方式應當是柔性和潛移默化的,學生也更愿意接受這種“春風化雨”式的教學,在不自覺中隨著教師的引導慢慢走向進步。由此教育者可以選擇采用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進行循序漸進引導的教學方式。例如在課堂上,為了能夠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感,教師往往都會在課堂設計的時候融入一些互動環節或者是提問環節,這些環節都需要學生配合著教師才能夠共同完成。為了能夠讓學生養成在課堂上主動發言,并且主動思考的學習習慣,教師要多多在這些環節當中鼓勵學生,對一些積極發言的學生予以表揚和獎勵,對一些不太完美的發言也可以適當地提出修改建議。其余學生在這種活躍的氣氛的帶動之下,也產生了將自己的所思所想在課堂上進行分享的欲望,學生相互之間不斷影響,不但課堂上的氣氛更加活躍和融洽,上課思考發言也逐漸形成一種共同習慣與趨勢。這些成果都少不了教師在與學生相處過程中的循循善誘。

加強管理,形成意識

教師加強班級管理的技巧

對于教師來說,在課堂上實施教學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技能,但同時管理好學生也是一項十分重要的能力,教師要不斷從各方面出發,加強自己管理班級的技巧。首先是要學會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學生與教師之間存在的代溝增加了教學與管理的難度,教師只有真正走進學生這一群體當中去,感受學生學習的狀態和氛圍,體會學生所思所想,拉近與他們之間的關系,才能夠制定出完美的管理方案;其次,教師要結合學生自身情況來制定合理的培養計劃,比如在低年級階段,學生的課業任務并不繁重的情況下,教師可以適當鼓勵學生多閱讀,積極參加一些課外實踐活動,等學生進入到了高年級,就可以開始嘗試記錄自己的靈感,創作文章或者操作科學實驗,這些學習之余的習慣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思維,隨著學生的進步而不斷提升;最后教師也要不斷強化自己對學生的引導和管理意識,教師自身在學生群體當中的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只有對他們提出的要求更加明確,才能夠保證執行的結果更加接近于預期。

讓學生形成習慣意識

習慣意識是一項好習慣養成的前提,他是指學生在做某一件事情或者學習某一門課程的時候,會主動或者有意識地按照預先所設定好的計劃流程進行,不斷約束著自己,采用正確合理的方式完成任務。學生習慣意識的形成離不開教育者長期堅持培養,因為如果只是短暫偶爾的提醒,并不能起到較強的記憶作用,學生可能在下一次做同一件事情的時候,還是會按照自己原先的行為方式進行,遺忘了教師為他們制定的習慣。因此在一項好習慣真正養成之前,教師要不厭其煩的提示學生,引導學生,讓他們在這樣一種濃厚的氛圍之下主動約束自己,最終形成習慣。以寫作業為例,好的寫作業方式應當是學生在寫作業的過程當中認真仔細,完成作業之后主動檢查并改正錯誤。很多學生由于急著完成作業,往往會忘記檢查這一項流程,從而導致自己的作業當中出現一些由于粗心而犯的錯誤,教師在每次布置作業之前都應當提示學生仔細檢查,并且在相應的地方做上檢查過后的標記,這樣一來就不容易被遺忘。學生只有形成了習慣意識,才能夠在最終實現好習慣的養成。

長期堅持,發展進步

養成一種好習慣需要長期的堅持

好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每個人都存在記憶曲線和遺忘曲線,一件事情如果只經歷過一次,那么它在人的腦海當中的存在感就會隨時間逐漸降低,最終被人遺忘。相反,如果一件事情被人反復提起和執行,他就會不斷加深自己在人腦當中的印象,最終形成一種慣性思維,讓人無法遺忘,從而成為習慣。養成一個好習慣需要長期的堅持,尤其是在好習慣形成的初期,教師更是要嚴格規范學生的行為點滴,讓學生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去進步。例如在寫作業的時候把字寫工整,工整的字體不僅能夠體現一個人的學習習慣,保持卷面整潔的同時還能讓閱卷老師看后舒心,最終給予更高的分數。但一手漂亮的好字并不是瞬間就能夠練成的,學生需要在每一次完成作業時提示自己把字寫端正,經過長時間的堅持和努力,筆下的字體就會出現明顯改善,最終形成在每一次作業和考試中都能寫好字的習慣。與此同時,教育者也要善于發現學生在每一次堅持之后的細微進步,給予他們適當的鼓勵,為他們提供堅持下去的動力。

在好習慣的基礎上發展提升

隨著小學生年級的不斷升高以及年齡的不斷增長,原先形成并保持的一些好習慣已經遠遠不足以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因為習慣也需要隨著個人的成長不斷發展進步,才能夠起到自身提升的效果。比如在低年級的時候,在課堂上,教師只是要求學生們認真聽講,積極回應老師,但是等到他們進入了更高的年級,課堂不再是教師一個人的舞臺,更是老師和學生互動交流的場所。在高年級的課堂中,學生有了更多屬于自己的獨特想法,可以試著在合理的范圍之內進行質疑與反駁。教師不能阻止這些現象的產生,反而應當給予鼓勵,同時在學生的學習技巧策略上提出更加專業的建議,幫助學生不斷完善,逐漸找到合適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關注學生的成長,重視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也是完善班級管理的重要方面。

以上的三點策略分別是從對學生的行為規范引導習慣塑造,教師在不斷提升自身能力的過程中讓學生形成習慣意識,以及通過長期堅持的方法來做到不斷的進步與提升。教師在班級管理的過程中巧妙運用以上三種策略,不僅能夠達到有效的教學成果,同時也考慮了學生自身情況,實現在潛移默化中追求進步的目的。

猜你喜歡
習慣班級作業
班級“四小怪”
上課好習慣
如何構建和諧班級
當你不喜歡,你就不習慣
你總要習慣一個人
好習慣
不稱心的新班級
作業
班級被扣分后
我想要自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