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土教育資源融入幼兒一日生活的實踐研究
——以南音為例

2023-10-17 09:00張倩霞
今天 2023年22期
關鍵詞:南音教育資源鄉土

張倩霞

(泉州市惠安縣螺城中新紀華幼兒園 福建 泉州 362100)

近年來,我國的學前教育快速發展,幼兒園建設水平也在不斷提升,但幼兒園教育內容存在明顯的同質化問題,不同地區的幼兒園教育內容大體一致,缺乏特色與兩點。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鄉土教育資源的開發成為一項重要任務。南音是福建省閩南地區的傳統音樂,有“中國音樂史上的活化石”之稱,南音具有獨特的音調與音樂,包括獨唱、對唱、伴奏、合唱等多種表演形式,其歌詞包含了我國古代的民間傳說、民間習俗、歷史故事等,蘊含著豐富的傳統文化元素。由此可見,南音具有極高的文化價值、歷史價值與藝術價值,將其融入到幼兒園一日生活當中,對幼兒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1.鄉土教育資源融入幼兒一日生活的意義

1.1 推進學前教育改革

我國的學前教育改革已經推進了多年,各地幼兒園的教育質量獲得了顯著的提升。但目前來看,幼兒園教育內容存在高度的相似性,組織的活動也相差無幾,學前教育改革進入了瓶頸期。鄉土教育資源的開發,能夠為幼兒園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成為幼兒園教育發展的肥沃土壤,形成具有特色的幼兒園教育模式。教育改革強調對幼兒綜合素養的培育,要求教師突破傳統活動模式的限制,挖掘幼兒身邊的教育資源,通過幼兒園教育傳承民俗文化,用優秀傳統文化熏陶幼兒。然而,由于傳統教育模式的影響,幼兒園教師缺乏開發鄉土教育資源的意識,一日生活的內容局限在幼兒園中,很少引入外部的鄉土教育資源。就音樂而言,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音樂以兒歌曲目為主,如《聽我說謝謝你》、《你笑起來真好看》、《寶貝寶貝》等,這些曲目的旋律簡單明快,歌詞意義也積極向上,對于幼兒來說有著一定的教育意義,但從音樂藝術的角度來看,其藝術價值與傳統古典音樂之間有著一定的差距,能夠起到愉悅身心和音樂啟蒙的作用,但難以對幼兒形成深刻的啟迪與熏陶作用。南音是我國最古老的傳統音樂種類之一,將其融入到幼兒園一日生活當中,能夠與現有的音樂教育資源相輔相成,形成具有層次性的音樂教育體系,為學前教育改革提供新的發展動力。

1.2 傳承優秀鄉土文化

在歷史發展過程中,我國各個區域、各個民族形成了豐富多樣的鄉土文化,傳承、弘揚、發展鄉土文化,是教育機構的重要任務,幼兒園作為啟蒙教育的場所,更是承擔著重要的職責。然而,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我國與世界各國之間的文化交流愈發頻繁,西方文化對我國的傳統文化形成了很強的沖擊作用,再加上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各種文化信息的傳播更加迅速,打破我國原有的文化生態環境。手機、計算機、新媒體等事物的出現,既為文化的傳播提供了便利,也加劇了文化之間的沖突與碰撞,導致鄉土文化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許多兒童從小較多接觸西方文化和現代文化,對自己家鄉的傳統文化不夠了解,以至于鄉土藝術文化的傳承者越來越少。將鄉土教育資源融入到幼兒園一日生活當中,可以深化幼兒對本土傳統文化的認識,培養幼兒對鄉土文化的熱愛之情,為鄉土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培養后備人才。

1.3 促進幼兒綜合發展

教育改革強調幼兒綜合素質的發展,不僅要讓學生學會演唱簡單的歌曲,還要培養幼兒欣賞美的能力。然而,從當前幼兒園一日生活的情況來看,對幼兒音樂素養的培養力度還有所不足,在大部分音樂活動中,幼兒只是簡單地跟著音頻或老師的歌聲來唱,許多曲目都屬于“口水歌”,幼兒們雖然唱得很開心,但音樂素養并沒有得到有效地提升,他們對音樂藝術的鑒賞能力、演唱能力、演奏能力仍然停留在比較原始的水平。南音又被稱為“南曲”“弦管”等,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漢族音樂,唱法、演奏技法、曲譜均具有很高的藝術水平,有著鮮明的中原古樂色彩。教師將南音融入到一日生活當中,能夠讓幼兒在不知不覺中接受古典音樂藝術的熏陶,提高他們的審美水平。同時,南音的演唱技法也十分講究,幼兒在學習過程中,能夠鍛煉自身對音調、節奏以及氣息的把控能力,為未來的音樂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此外,學習南音還有助于深化幼兒對鄉土文化的認識,培養他們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感,使幼兒從小形成強烈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1.4 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鄉土教育資源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的融入,涉及到資源的開發、整理、篩選、加工等多個環節,對于幼兒園教師來說,這既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也是一次成長的機會。以南音為例,教師在將其融入一日生活的過程中,首先要開發相關的鄉土教育資源,通過互聯網搜索、圖書館查閱、民間走訪等多種方式,積累大量關于南音的資料。接著,教師還要根據幼兒園一日生活的基本要求和模式,結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認知能力,精心設計一日生活的活動內容,將鄉土教育資源合理地融入到各項活動中去,既要充分發揮鄉土教育資源的價值,又要確保教育活動符合幼兒的認知學習規律和需求。由此可見,開發鄉土教育資源是對幼兒園教師專業能力的一次重大考驗,有助于激發幼兒園教師專業成長的動力,促進教師教育能力、創新能力、資源整合能力等多方面的發展,進而帶動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提升。

2.鄉土教育資源融入幼兒一日生活的策略

2.1 欣賞優秀南音作品,激發幼兒學習興趣

興趣是幼兒參與教育活動的重要動力,也是激發幼兒思維活躍性和創造性的關鍵因素。教師在一日生活中融入鄉土教育資源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幼兒的興趣喜好,引發他們對教育內容的探索欲,才能推動后續教育活動的有效可開展。但目前來看,許多小幼兒對于南音藝術知之甚少,缺乏欣賞和練習南音的經歷,興趣也就無從談起。因此,幼兒園教師在開展南音教育活動的時候,不應直接講述南音藝術的發展歷史、演唱技法等,而是要以欣賞為先導,在一日生活上融入優秀的南音藝術作品,使幼兒對南音形成直觀、感性的認識。在歷史長河中,我國積累了許多優秀的南音藝術作品,古代曲目有《一司公》《賭博歌》《伶俐姿娘》等,抗日戰爭時期涌現了《炮中火》《活捉漢奸黃順》等南音作品,建國后全州各級文化機構組織創作了《繡花燈》《江姐》《紅軍過草原》《長征》等新作品。教師可根據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認知水平,將這些作品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去,讓幼兒在觀看這些優秀作品的過程中,直觀地感受南音的魅力,對南音的藝術風格特點形成初步的認識,以此來激發幼兒了解和學習南音的興趣,為后續的教育活動做好鋪墊。

2.2 開發南音園本課程,構建系統教育體系

南音是一種內涵豐富、技藝復雜的藝術,要讓兒童深入了解南音藝術,不能靠幾次零散的主題活動,而是要依托于系統規范的課程。因此,教師要圍繞“南音”開發相應的園本課程,以此來構建系統化的鄉土教育資源體系。目前來看,許多幼兒園雖然在一日生活中融合了鄉土教育資源,但并沒有建設系統的園本課程,教育的內容、方法和目標基本由教師個體來決定,沒有形成統一的教育方案和計劃,導致鄉土教育資源在運用過程中存在很強的主觀性和隨意性,教育質量得不到保障。因此,幼兒園教師應當對鄉土教育資源進行整理歸納,開發園本課程,構建出系統完善的鄉土教育資源體系,并編寫相應的園本教材,推動園本課程高效有序地開展。

就南音藝術而言,園本課程教材的編寫應當符合以下兩個特點,一是科學性的特點,不僅要在教材中介紹南音的歷史發展過程,還要對南音的樂器、演奏方法、記譜法等進行詳細地介紹,形成完整合理的內容體系,教師可參照《泉州南音基礎教程》《泉州南音系列教程》等教材,以確保內容的嚴謹性、準確性。二是趣味性原則,教材內容要符合幼兒的審美特點和興趣喜好,比如運用鮮艷明亮的色彩,融入一些可愛的卡通插畫等,以此來激發幼兒的探索興趣。

2.3 組織藝術實踐活動,鼓勵幼兒個性表達

相比于觀看和聆聽,兒童往往對于實踐操作類的活動更感興趣。教育改革強調培養幼兒的藝術實踐力,注重幼兒的操作過程與身心體驗,所以教師要將實踐活動作為鄉土文化教育的重點,鼓勵幼兒大膽地進行嘗試,參與藝術實踐活動。然而,相比于兒童歌曲、流行音樂等活動,南音藝術的學習難度比較大,教師可先帶領幼兒欣賞優秀的南音曲目,然后嘗試用打鼓的方式,呈現出曲子的節奏,或者用電子琴彈奏簡短的旋律,在此基礎上,帶領幼兒進行練唱。通過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幼兒逐漸理解和接受南音藝術,提升演唱和演奏的能力。

創造是幼兒個性化發展的需要,每個孩子都有著強烈的創造性表達欲望。通過對教育實踐過程的觀察發現,相比于按照固定的樂譜進行演唱,幼兒更喜歡自由地進行創作,按照自己的想法對旋律或節奏作出改編。同時,創新創造能力也是幼兒培養的重點目標之一。因此,教師在一日生活滲透南音教育資源的過程中,要為幼兒留出自由創作的空間。在初始階段,可以讓幼兒按照固定的曲調進行演唱、演奏,提升他們的音樂技術水平。當幼兒具有了一定的能力基礎后,教師可讓幼兒對南音曲目的歌詞、旋律、節奏等自由地進行改編,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將自己的生活融入到歌詞當中。盡管幼兒的音樂技能水平無法與專業的從業人員相比,但他們有著豐富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創作出來的作品也不會循規蹈矩,他們稚嫩的歌聲中往往充滿著純真的情感。教師要積極關注、引導幼兒進行自主創作,通過語言、技術等多方面的引導,幫助幼兒把自己的想法轉化為實際的作品。

當幼兒具備一定的南音演唱能力后,教師可組織一場集體表演活動,指導幼兒結成不同的小組,設計多個表演節目,在幼兒園中進行公開表演,并邀請家長來觀看。通過這種方式,讓廣大家長看到幼兒園南音教育的成果,獲得家長的信任和支持。同時,幼兒在藝術實踐的過程中,也能夠獲得更強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提升學習南音的動力。此外,教師可以將幼兒的表演過程錄制下來,上傳到現在比較火熱的媒體平臺,如抖音、嗶哩嗶哩、快手等,讓更多的人看到孩子們的風采,并提高南音藝術的社會影響力和曝光度,使更多的人們了解并愛上這種傳統音樂藝術。

2.4 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打造智能教育模式

隨著時代的發展,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影響越來越深刻,有效地推動了傳統教育模式的變革。教師在一日生活中融入鄉土教育資源的時候,也可以適當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借助各種設備、軟件、程序,打造出智能化的教育模式,幫助幼兒更好地理解和學習南音藝術。目前來看,幼兒園的樂器種類較多,并沒有配備南音樂器,如琵琶、洞簫、二弦等,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南音教育活動的效果。對此,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彌補樂器上的不足。

當前互聯網市場上雖然沒有專門針對南音設計的軟件,但教師可以運用一些音樂類軟件開展教育活動,比如“庫樂隊”軟件中包含了許多民樂器的插件,可以模擬各種民樂器的音色音質。網絡上有一些關于南音樂器的教程,如《南琶學習教程》《洞簫學習教程》等,教師可根據幼兒的認知能力,對這些教程內容進行簡化和整理,滿足幼兒基本的學習需求。同時,現在網絡上有許多歌唱類軟件,如唱吧APP、全民K歌等,這些軟件基于一定的算法,對用戶的演唱過程進行智能評分,從音準、節奏、技巧等方面做出評價,還能夠提供一定的建議,教師可以將其融入到南音活動當中,幫助幼兒不斷調整音調和節奏,這樣既能夠降低教師的工作量,也能為每個幼兒提供準確的反饋信息。

南音發源于福建泉州,主要用閩南語來演唱,所以掌握閩南語是學習南音的重要前提。幼兒園教師可運用“學說閩南語”等程序軟件,帶領幼兒一起學說閩南語,把握好閩南語的語音、語調,然后再讓幼兒欣賞、學習南音,就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5 注重教師培訓學習,不斷提升師資力量

師資力量與鄉土文化教育的效果密切相關,當前師資力量不足是鄉土文化教育面臨的一大挑戰。當前許多幼兒園教師對南音了解不多,缺乏演唱、演奏的能力,自然難以將南音有效地融入到幼兒園一日生活當中。教師作為一日生活的組織者、執行者,對于最終的教育效果有著關鍵性的影響。因此,幼兒園教師要加強學習,可利用業余時間搜集關于南音的文獻資料,觀看網絡上的南音教學課程,到民間去走訪,與南音傳承人進行交流,也可以去南音藝術表演的現場觀摩學習??傊?,幼兒園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素養,深化對南音藝術的認識,提高自身演唱、演奏的技能水平,游刃有余地將南音融入到一日生活中去,用自身良好的藝術素養來感染幼兒,引領他們感受南音藝術的魅力,更好地勝任鄉土教育資源的開發與運用工作。同時,幼兒園要積極組織關于南音的集體培訓活動,為教師的專業發展創設良好的環境,以師資力量的提升,推動鄉土教育資源在一日生活中的有效融合。

結語

綜上所述,在現階段的幼兒園改革發展過程中,鄉土教育資源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不僅能夠推動幼兒藝術文化素養的提升,也能夠對現有的一日生活模式形成補充的作用,構建具有特色的幼兒園教育模式,培養幼兒對家鄉、祖國的熱愛之情。同時,幼兒園也能夠成為傳承與弘揚鄉土文化的平臺,為鄉土藝術文化培養儲備人才與觀眾。因此,幼兒園教師要加強對鄉土教育資源的開發,圍繞“南音藝術文化”開發園本課程,積極組織幼兒開展南音學習活動,培養幼兒良好的審美能力和音樂素養,打造富有鄉土特色的幼兒園一日生活模式,以鄉土資源為基石,推動幼兒園教育工作的持續發展。

猜你喜歡
南音教育資源鄉土
弦管南音“固首”體系研究
鄉土人才選好更要用好
莊麗芬 讓南音流傳得更遠
整合校外教育資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鄉土中國
李進杰的南音情
南音樂器配合的多樣均衡之美
芬芳鄉土行
面向數字化教育資源的Flash到HTML5轉換研究
自主學習視角下的開放教育資源文獻綜述(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