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物藥紫草茸的藥用歷史考

2023-10-19 05:49孫靈芝
中醫藥文化 2023年4期
關鍵詞:紫草本草

孫靈芝

(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學院,北京 100029)

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珍藏有來自漢斯·斯?。℉ans Sloane,1660—1753)的一批古代中藥飲片,斯隆爵士出生于愛爾蘭,是一名出色的英國醫生。這些標本是斯隆爵士委托東印度公司代為搜集的,現在保留的僅是當初搜集的一部分,趙中振對這批300 年前的醫藥文物進行了考證,其中有木鱉子、紫草茸(圖1)、楮實等一批南方民間用藥,認為從藏品內容來看,很大可能是來自中國南方的某一藥房[1],而“南藥”紫草茸是雌性紫膠蟲(Laccifer LaccaKerr)的分泌物。

圖1 英國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藏紫草茸(趙中振教授拍攝及提供)

紫草茸主治五臟邪氣、金瘡、帶下,有破積血、生肌、止痛、出痘毒之功,曾載于1963 年版及1977年版的《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此后未見載于其他各版藥典。2018 年7 月3 日,國家藥典委員會發布了《關于對維生素C 等6 個藥用輔料標準征集意見的通知》,對蟲膠的標準進行了線上公示。紫草茸稱為“蟲膠”多作為藥用輔料,一般用作包衣材料、成膜材料、緩釋材料和微囊膠囊材料等。目前全世界多數市售蟲膠由印度和泰國生產,小部分來自緬甸和馬來西亞。

本文試圖以“紫草茸”這一具有流通性的動物藥為例,說明其在全球史視野下的“名稱”演變史,即其如何從一個“音譯”詞到本土化名詞,又試圖梳理其來華后的入藥功效演變史,即人們是如何逐步認識到紫草茸是一種動物藥及其稀有度,以至于時人不查反而認為它是偽品的。

一、紫草茸學術史回顧

“紫草茸”其名,我國古書記載甚多,西晉張勃《吳錄》記為赤膠;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引用《吳錄》之述:“南海之蟻礦,紫礦也,造粉燕脂,《吳錄》謂之赤膠也?!碧拼队详栯s徂》記為紫礦,呼為“勒佉”,各本草如《唐本草》為“紫礦麒麟竭”同記;宋代因襲唐說;元代周達觀《真臘風土記》始稱“紫?!?;明初《回回藥方》有兩個祿其方,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從木部移到蟲部,條文為“紫礦”,但釋名為赤膠、紫梗,明代丘可封《神應心書》開始描述紫草茸;清代葉大椿《痘學真傳》、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使用“紫草茸”;韓槐準《南洋土產異名注》提到南洋華僑在商業上稱為“梓?!盵2]。

關于“紫草茸”的性狀認識,在古代,有誤以為是礦物藥的,如元代《痊驥通玄論》獸醫之書注解紫礦為“陳石灰”,可見不明來由,書中記載此藥是用來治“馬腎毒”,“用掌胎膏:紫礦、麻黃、瀝青、黃蠟、頭發灰各等份。上藥為末作膏,將烙鐵稍烙,搽之”[3]。更多地,還是存在植物藥還是動物藥的認知差異。此外,關于紫草茸,由最開始有記載的止血金瘡藥到后來的兒科痘瘡專用藥,亦有因其名為“紫草茸”而帶來的名物混亂,人們誤以為其是植物藥“紫草”的根部。

(一)植物藥與動物藥的混亂認知

劉壽山主編的《中藥研究文獻摘要》(1820—1961)里并無“紫膠”的條文,而在“血竭”部分記錄了1933 年上村六郎發表在日文期刊《本草》第10 號1 至6 頁的論文《血竭(騏麟竭、騏麟血)考》,指出“文中有血竭與紫膠(即紫礦,俗名紫草茸)的辨正”[4]275;其后的兩本《摘要》(即1962—1974、1980—1984 這兩本)均有“紫膠”條文。

《中國南藥志》記載了紫礦,認為紫礦為豆科植物紫礦[Butea monosperma(Lam.) Kuntze]樹皮中流出的紅色液汁,干燥后變成赤膠,又名紫礦。醫藥上用作收斂劑,花可作紅色或黃色染料,種子可用于殺蟲。紫礦花的提取物可以治療肝病和抑制肥胖,紫礦及其樹皮還具有一定抗生育能力[5]。書中還描述了“紫礦”作為植物藥的資源開發情況。

《新修本草》將紫礦、騏麟竭同入1 條,列于“玉石部”項下,主要是因為始載于《雷公炮炙論》玉石部,可見對紫礦、騏麟竭的基原不甚了解?!白系V麒麟竭”條文在宋代唐慎微《證類本草》列入卷十三“木部”,認為此藥物與麒麟竭大同小異。那么,紫草茸到底是當作植物藥血竭使用的樹脂,還是動物藥“蟲類分泌物”紫礦?學術界注意到這樣的本草有古今名物不一致的問題,本草學者那琦認為紫礦是寄生于植物(紫礦、花沒藥、柳豆、木豆、阿拉伯膠樹、菩提樹、榕樹、無花果樹、龍眼樹、荔枝樹、檬果樹、含笑、罌子桐、棗樹等)而分泌的固形物,而目前對于其名實考辨,盧穗萬[6]的考證比較詳細。

張衛等指出南北朝時將紫膠蟲在紫礦樹(Butea monosperma)中所分泌之物作為血竭使用,唐代之后便不再被使用。唐代起,金縷梅科植物楓香樹(Liquidambar formosana)的樹脂被作為血竭使用,但宋代《本草圖經》前后(1020)便退出主流市場。后世藥用血竭兩個品種為百合科的劍葉龍血樹(Dracaena cochinchinensis)及棕櫚科植物麒麟竭(Daemonorops draco)[7]。關于此藥是植物藥,還有李曌華的觀點,她據《慧琳音義》《希麟音義》認為此藥出自西域,“其傳入中土的時間不晚于唐代,其藥是用其樹皮和葉子共同煎煮而成,呈紫紅色,功能去除五臟邪氣,治療帶下、止痛、破積血、金創等病證。藥物學著作及其他文獻中多作‘紫礦’,非本字”[8]。

(二)從金瘡生肉到小兒痘科專用

紫草茸功效的演變,其實是因為后人不識此藥,將此動物藥“紫草茸”與植物藥“紫草”的根混淆,因而在古籍方書的記載里產生了功效的演變。

在現代《中藥學》書籍里列“紫草”別名時均會提及“紫草茸《小兒藥證直決》”?!缎核幾C直決》載“治瘡疹出不快及倒魘,四圣散。紫草茸、木通、甘草、枳殼、黃芪”[9],雖然沒有指出到底使用的是“紫草”之根,還是動物藥“紫草茸”,但是考慮到紫草歷來被用于治療瘡疹,可知應當是“紫草根”。宋代聞人規《痘疹論》“紫草飲治痘疹三四日隱隱將出未出:真紫草茸二兩須仔細辨認勿用茜根假者”[10]提到根類入藥為真,可知宋代應當是“紫草根”無疑?!妒備洝分委熜函忞拥轨v的“紫雪湯”[11]只提紫草茸與地龍二味藥也沒有確指。但其他一些方書里出現的“紫草茸”是確切的“紫草”,如清代張璐《張氏醫通》使用四圣散治療痘出不快將欲倒靨,提道:“紫草茸一味,世醫咸用紫草代充,是以用多不效,原夫紫草茸本名紫,乃蟻穴麒麟竭樹脂凝結而成,不但可以活血起脹,兼得蟲毒攻發內陷之邪最銳,且無咸寒過潤作之虞,蓋緣紫之功甚于紫草,故有紫草茸之名,其實非一物也?!笨梢娛泪t都用紫草代替紫草茸使用。

清代學者懷疑紫草茸這一名稱產生系與“紫草”相混淆,起源是由于時人誤解李時珍《本草綱目》注的本意,如“紫草茸辨誤”一篇專門考證何以謬誤:“考《本草綱目》紫草,釋名紫丹,別錄一名紫芙,一名茈?,一名藐,一名地血,一名鴉銜草,初無所謂紫草茸者,惟李時珍綱目注中曾言其根頭毛白如茸,后人因添一茸字以炫人目,不謂藥肆中又以紫草膠代紫草茸,而紫草之與紫草茸遂分而為二,以訛傳誤,相沿已久。殊不知紫草氣味苦寒,斑疹痘毒用以活血涼血,若一經熬膠,不但不能涼血,且使熱毒膠粘不能透泄,一字之微,人之生命系焉,吾輩涉筆不可以不慎,竊愿后之用紫草者,幸勿再書茸字,又按:紫草一物,花紫、根紫,可染紫色,故名。紫草膠系燭肆用以染色者并不入藥?!盵12]即紫草根頭有毛白如茸,說明清代學者認為所謂紫草茸應是使用的紫草根。

二、紫草茸產地研究

對紫草茸的產地進行研究,可見全球史視野下這一物質的流動性。3 世紀張勃在《吳錄》中說:“九真移風縣,有土赤色如膠,人視土知其有蟻,因墾發以木插枝其上,則蟻緣而上,生漆凝結,如螳螂螵蛸子之狀。人折漆以染絮物,其色正赤,謂之蟻漆、赤膠?!本耪嬉骑L是今越南中部的清化省。印度學者認為紫草茸是印度本土藥物,指出:“烏納尼和阿拉伯(700—1200)的醫生在他們的書中寫到了紫膠的藥用特性,基本上,紫膠是印度原產的藥物,他們之前混淆了確切的來源,錯誤地將其描述為植物來源的藥物?!盵13]

劉崇樂對其國外記載進行了詳細梳理,認為最早的記錄是《印度史詩》(Mahab-harata)[14]。公元前220 年,Aelian 指出紫膠是染料來源。1563 年,Garcia de Orta 提到印度人利用紫膠。與李時珍《本草綱目》幾乎同時期有4 篇文獻:1590 年國王Akbar 的Ain-i-Akbari指出清漆含紫膠成分;1593 年Bauhin 認為紫膠系植物分泌;1601 年Clusius 認為紫膠是某種大蛾產物;1596 年林索登認為紫膠是有翅螞蟻吸食樹膠而產于枝上。1782 年Kerr 首次記述了紫膠蟲并命名為Coccus Lacca。荷蘭人林索登(Jan Huygen van Linschoten,1562/1563—1611)以傳教士的身份在印度生活了數年,約1589 年離開印度,他的著作《東印度水路志》于1596 年荷蘭文初版,1598 年有英譯本,書中敘述了紫膠產地、各民族名稱,如馬拉雅拉姆語為“arakku”,紫膠的形成、加工、利用和古代的國際貿易。當時紫膠產量最高的是Pegu 王國,運到蘇門答臘以交換胡椒。蘇門答臘的商人將紫膠經紅海銷售至波斯和阿拉伯,因而這些國家和土耳其人也把紫膠稱為蘇門答臘膠(Lac of Sumutri)[15]。奧爾塔Colloquies on the simple and drugs of India記載了印度的藥物,該書提到紫草茸時,認為若缺乏紫草茸時,可用血竭取代,這也是一種止血藥。

我國古代所用紫草茸多從國外進口。韓槐準《紫礦之研究:古代南洋貢入及輸入物品之一》指出這是古代貢入及輸入物品[16]。唐代認為其產地為真臘、波斯、昆侖三國。段成式(803—863)《酉陽雜俎·木篇》載:“紫礦樹,出真臘國,真臘國呼為勒佉。亦出波斯國……昆侖國者善,波斯國者次之?!盵17]為了獲取這味藥的知識,段成式曾向波斯國使烏海及沙利深、真臘國使折沖都尉沙門陀沙尼拔陀等人求教過。唐宋時期,有大量的異域貢獻紫礦的記錄。宋代唐慎微《政和本草》載“圖經曰……《交州地志》亦云本州歲貢紫,出于蟻壤”“《海藥》……《廣州記》云生南海山谷”?!端螘嫺濉贰稗钠摺碧岬秸汲牵ń裨侥现心喜浚﹣磉M紫礦:大中祥符四年(1011)十一月五日,“占城國主楊普俱毗茶室離遣使貢……紫礦”;熙寧五年(1072)六日,“占城國遣使奉表,貢……紫礦”?!端问贰ち袀骶矶偎氖恕罚骸叭瘕R國,蓋南蠻之別種,與占城為鄰,居真臘、阇婆之間,所管十五州。土產……紫礦?!?/p>

明代徐宏祖《徐霞客游記》(1650)第一個明確云南保山昌寧之間的枯柯壩是紫膠的產地之一,并在游記中記述了紫膠蟲的寄生植物紫梗樹的形態:“有一樹立岡頭,大合抱,其本挺植,其枝盤繞,有膠淋漓于本上,是為紫梗樹,其膠即紫梗也即紫膠,可制漆,初出小孔中,亦桃膠之類,而蟲蟻附集于外,故多穢雜云?!盵18]描述其用途是制漆,云南一直到現在仍然是我國紫膠的主要產區[19]。云南省所產的紫膠作為原料以低價輸出國外,在國際市場上占一定數量。西藏產紫草茸也被清代醫家所用,《西藏圖考》描述吐蕃國地產有紫草茸[20]。

《海關醫報》第10 冊為中國藥材清單,其中來自上海的海關有紫膠(第601 條),運往天津和煙臺[21]。第二部分是1884 年11 月1 日至1885 年10 月31 日的藥材名單,第494 頁列有“草蓉(紫草蓉)”(第1 344 條)是藥材的根部,來源是廣東;第497 頁有“紫膠”(第1 407 條),來源是江蘇。

三、紫草茸藥用記載

紫草茸的臨床應用比較廣泛,唐代主要用來治療濕癢瘡疥、金創生肉等,明清以來因為多與紫草混淆而記為治痘瘡,民國時期誤認為是偽品紫草茸,朱良春認為紫草茸清熱、涼血、解毒,對瘟疫類疾病療效顯著。

(一)唐宋時期止血、金瘡用

日本正倉院藏有中國唐代不少藥材。日本保存至今的正倉院文書中就有“紫礦”的出現。正倉院北倉出納賬簿“弘仁十三年(822)三月廿六日出……紫礦捌斤肆兩(?。?。正倉院寶物[22]也有6 片紫礦和8 片紫礦的展出(圖2、圖3)。在敦煌藏經洞保存的吐蕃文遺書P.T1057 號《藏醫雜療方》載治流血方就有紫礦[23],主要用于止血。這個記載與同時期漢族本草記載的功效是一致的,均作為瘡用藥。尚志鈞輯復的《新修本草》(成書于公元659 年)玉石部中品“紫礦麒麟竭”則說可以用于“金創”。其后宋代各本草著作基本沿襲其功效記載。唐代李石的畜牧書《安驥集》載有使用紫草茸的車前散。

圖2 日本正倉院藏6 片紫礦圖

圖3 日本正倉院藏8 片紫礦圖

(二)明初《回回藥方》

“答洼兀里祿其可必而方”“答洼兀里祿其撒尼而方”均有紫梗,這兩個方子收入《回回藥方》卷三十雜證門,按照阿拉伯語音譯分別是一種大膏方、一種小膏方。具體方使用到的本草的漢譯,見以下括號中的本草名,參考了宋峴的《回回藥方考釋》[24]及賈孟輝的《回回藥方殘本注評》[25]。宋峴指出“答洼兀里祿其可必而方”與《醫典》卷五第三冊第331 頁的“大的紫礦藥”內容基本相同,而《醫典》方還多了7 味藥,分別是接骨木子、劣質桂皮、洋乳香、菖蒲、野棕櫚果、甘草膏、大黃;“答洼兀里祿其撒尼而方”與《醫典》卷五第三冊第331 頁的“小的紫礦藥”內容略同,《醫典》方少1 味沒藥,及“胡椒”也沒有注明是否為“黑胡椒”。

“答洼兀里祿其可必而方”即紫礦大膏子藥方大者。紫梗凈者,八錢苦把耽仁(苦扁桃仁)退皮肉桂 撒答只忻的即枇杷葉丁香各五錢可馬肥徒西(筋骨草)謨福 沒藥 祖伐(牛膝)干者,各四錢甘松一兩二錢堵胡即野胡蘿卜子可剌福石子(芹菜籽) 法體剌撒里榮即是當歸即剌即野茴香乞而馬尼者干姜各八錢真體牙拿(膽) 咱刺頑的(馬兜鈴)圓者,各七錢咱法闌即番梔子花蕊,三錢白薇七錢茜根一兩半札阿答(苦艾) 亦即黑而(香茅)各三錢黑胡椒 木香各一兩西撒里欲西(香草)三錢八剌珊油(接骨木油)即蜜斯兒地面樹上出的油,三錢半

已上藥當搗者搗羅為末,當化者于蒲萄酒內化開,后同與制過凈蜜相和。每服一錢。又一等醫書說,加蘆薈一兩,蓽撥、咱剌頑的(馬兜鈴)長者各七兩,乳香三兩半。

又一方 此方極有效。

紫梗蜜思而者,八錢苦把耽仁(苦扁桃仁) 肉桂 撒答只忻的即枇杷葉丁香各五錢可馬肥徒西(筋骨草) 福謨 沒藥 祖伐(牛膝)干者,各四錢甘松一兩二錢真體牙拿(膽) 咱刺頑的(馬兜鈴)圓者,各五錢蘆薈一兩二錢堵胡即野胡蘿卜子可剌福石子(芹菜籽) 法體刺撒里榮即是當歸即剌即野茴香乞而馬尼者干姜各八錢咱法闌即番梔子花蕊,三錢白薇七錢茜根一兩半哈不黎八剌散即是蜜斯兒地面樹上油合成的丸子藥木黑黎即安息香牡丹皮 麻思他其即西域蕓香也哈撒卜咱里剌各七錢半乳香三錢半蓽撥 咱剌頑的(馬兜鈴)長者,各七錢甘草汁一兩二錢大黃五錢札阿答(苦艾) 亦即黑而(香茅)各三錢黑胡椒 木香各一兩西撒里欲西(香草) 八剌珊油(接骨木油)即蜜斯兒地面樹上出的油,各三錢半

已上藥與制過凈蜜相和。每服一錢。

“答洼兀里祿其撒尼而方”即紫礦小膏子藥方小者。大黃一兩半紫梗凈者木香 沒藥 ??珊谝嗉春诙ㄏ忝┑幕ɡ伲?哈不里阿而(月桂子) 突魯迷者(羽扁豆) 胡蘆巴 黑胡椒各一兩

已上藥依法與制過凈蜜相和。每服一錢,與阿福敷汀即艾湯同服

(三)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

【氣味】甘、咸,平,有小毒。大明曰:無毒?!局髦巍课迮K邪氣,金瘡帶下,破積血,生肌止痛,與騏麟竭大同小異(蘇恭)。濕癢瘡疥,宜入膏用(李珣)。益陽精,去陰滯氣。太清伏煉法?!靖椒健啃氯?。齒縫出血:紫礦、乳香、麝香、白礬等分,為末,摻之,水漱。(《衛生易簡方》)產后血運,狂言失志:用紫礦一兩。為末。酒服二錢匕。(《徐氏家傳方》)經水不止,日漸黃瘦:紫末,每服二錢,空心白湯下。(《楊氏家藏方》)[26]11-12

李時珍“紫草”條目下引用元代醫家曾世榮《活幼心書》:“紫草性寒,小兒脾氣實者,猶可用?!笨荚罉s《活幼心書》原文:“按《本草》云:紫草性寒,小兒脾氣實者,或爾偶中,脾氣虛者,反以為害。如戴氏方名紫草茸飲,后人訛傳此方,缺其茸字。蓋茸者,春月才生之芽,色澤而紅嫩,得陽氣之使然,以類觸類,所以用發豆瘡故效。但罕得嫩茸,后以紫草頭僅半寸者代之,即與茸初萌處同類。今人不達其理,遽全用之,有脾虛者服之瀉作,瘡陷不救者多。予嘗目擊其事,深為可傷。凡治豆瘡,不可不明此理。蓋戴氏紫草茸飲,內有人參、黃芪、當歸、白芍藥佐之,故用驗矣?!盵27]其后的附方“紫草茸飲”很確切地描述“無嫩茸,取近蘆半寸者代”。

清代唐大烈《吳醫匯講》載:“辨紫茸之偽:痘科所用紫茸,即紫草之嫩苗也?!痘钣仔臅吩谱喜菪院?,小兒脾實者可用,脾虛者反能作瀉,古方惟用茸,取其初得陽氣,以類觸類,用發痘瘡。今人于前四朝涼血利竅則用紫草,若痘局布齊后改用紫茸,以血熱未清,于涼血中兼寓升發之義也。今肆中所用色紫而形如松膏者乃系洋內樹脂,與紫草茸迥異,醫俱不察而用之,不可不急為之辨?!盵28]唐大烈認為痘科之用紫草茸應當是取紫草之嫩苗,而當時藥肆售賣的卻是樹脂的紫茸。

(四)清代葉大椿《痘學真傳》

葉大椿《痘學真傳》在“草部”中記載“紫草茸”,除了記載自己親眼見到的外國帶歸的紫草茸,還稱由于方書不載所以不敢“擅增本草”,說《神應心書》倒是單獨標記紫草茸一項。其描述“色澹澹紅,著大樹枝上,如白蠟”符合紫膠的形態,但是否定了“胭脂渣是紫草茸”這一說法。此外葉大椿《痘學真傳》所引用“屢獲其效”的譚應夢之文,應該是丘可封之文:

紫草茸,古本不見。近刻但在紫草項下,注明紫草茸染手者為佳,竟不知別有一種。予幼時見世叔華泓卿家有紫草茸,為發痘神丹,乃其高祖學士鴻山公使外國帶歸者,予取而藏之,每遇血毒壅,失血煩悶,頂陷不起,痘疔腫脹,于清解藥中研加四五分,無不神效。惜乎方書不載,不敢擅增本草。近見《神應心書》獨標紫草茸,色澹澹紅,出烏思藏,著大樹枝上,如白蠟,其價如千金,不特發痘如神,用酒調服一二錢,能治諸腫毒惡瘡。又云:順手擂一錢,酒下,力能催生,此浟水譚應夢屢獲其效。并請正西番貢僧之語。至近時亦知茸非紫草之嫩苗,復誤認胭脂渣即是紫草茸,此說更謬。[29]

葉大椿提到的《神應心書》,應是今天傳世之《(刪訂)痘疹神應心書全集》,上海中醫藥大學圖書館藏明萬歷二十九年(1601)抄本,不分卷,卷前有“譚應夢序”。序文概說此書之由來:其五歲兒發痘疹,“昏悶,舌黑,頭腰痛,諸惡證并生”,醫謂必死。后采納劉文光建議,用九味神功散治之而愈。譚應夢詢問此方由來,劉文光“即以是書進”,乃“上饒柳樊丘公教授凌江時所著”。譚應夢因而“特為之正其訛,汰其冗,補其闕,敘而一再鋟之,題其額為《痘疹神應心書》……以廣邱公神明之德于無窮也”。也就是說,譚應夢將明代丘可封書刻印冠以《痘疹神應心書》之名。這也導致葉大椿《痘學真傳》引用該文時認為是譚應夢治痘屢獲其效。譚應夢在丘可封《痘疹神應心書》書序里明確指出南方人都誤以沉黎之紫草皮絲為茸,敘述了使用植物藥紫草的皮絲偽造動物藥紫草茸的時況。事實上,應該是丘可封治痘屢獲其效,因為《江西通志》記錄丘可封精《素問》,著有醫書及經驗奇方。且譚應夢序里又明確提到“邱公”:“中所稱紫草茸者,出烏思藏,自是一種,用之化毒活疔、活血排膿大有神,又邱公所未常見、未常用矣?!狈绨亍独m刻簡易驗方》一書卷六即《刪訂痘疹神應心書》,有注明系貴溪柳樊丘可封裁定,該書“真假宜辨論”部分描述了丘可封所見紫草茸:“此茸色淡紅,出烏思藏者,大樹枝梗上如白蠟,然竟不便(辨)其何樹。先時價如金,西番貢僧假道余治,余細詢之,云然,且云能起痘頂,能治痘疔,俱用蜜水湯或人參湯調三五分下,能治諸腫毒惡瘡。亦擂碎一二錢,酒調下,又云順手擂一錢,酒調下,能催生,俱神效?!盵30]可見,丘可封“未常見、未常用”的并非植物藥紫草,而是動物藥紫草茸。葉大椿誤以為是紫草之嫩苗,所以記在草部之中。

(五)清代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

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受葉大椿影響,亦將“紫草茸”收入卷五“草部”下,趙學敏的按語可見其誤以為與紫草有關??计渚唧w描述,乃引用葉大椿之言論。除大量引用葉大椿言論之外,其描述的主要用途是“治痘,及諸腫毒惡瘡,催生”,論曰:“古惟用茸,取其初得陽氣,以類觸類,所以用發痘瘡,則用茸亦見于此,而亦未聞有烏思藏所出一種。據葉所云,又似紫,亦無的解,以其親試歷效,故存其說,以俟后之博訪。已亥冬,遇劉挹清少府于余杭,言其祖曾任蜀藩,家有西藏紫草茸,皆成塊如指頭大,色紅而眀透如琥珀,知葉所載為不謬?!?/p>

趙學敏引用了李時珍《本草綱目》紫草條目下引用的曾世榮《活幼心書》以及明代翟良《痘科釋義》①趙學敏引用即此書,但查現存書,疑為《痘科類編釋意》。云:“痘科用紫草,古方惟用其茸,取氣輕味薄而有清涼發散之功,凡下紫草,必用糯米五十粒,以制其冷性,庶不損胃氣而致泄,惟大熱便秘者不必加?!盵31]131可知,宋元以來的“紫草茸”實為“紫草之嫩苗”,而葉大椿誤記于草部中,影響了《本草綱目拾遺》的分類。除此之外,《本草綱目拾遺》卷九“器用部”,亦有提及用以治療血崩、腸風下血以及9 種心痛的“火漆”乃造胭脂紫梗水以染脂胚所漉之渣滓也,并指出《物理小識》有火漆之說,強調紫梗配以黃葉水同煎,色才能變紅,其所余之渣則火漆也,入藥只需研極細用之,中有枝梗不受研者篩去[31]361-362。

(六)民國曹炳章《規定藥品考正》

曹炳章《規定藥品考正》第一章“假托亂真之去偽”認為紫草茸是紫草萌芽嫩苗,認為紫是偽品紫草茸,“紫草茸,即紫草宿根次年初發生萌芽之嫩苗,取其透發痘疹,解痘毒,涂瘡癤。如紫草茸無覓,紫草可代用之。今市肆所用紫草茸乃紫也,別是一藥,辨述于后”[32]。曹炳章引用祝天一之論:“草之初生曰茸。紫草茸者,言紫草初生茸亂之嫩茁也。今市上所謂之紫草茸,形如螳螂、螵蛸,色紫,斷之透明,燒之烊作黏液,可粘破損玻璃器皿,是膠質也,非紫草之嫩茁也明矣,然不知其何物也。遍搜本草,類似蟲部中之紫礦。今人痘科方多用紫草茸,藥肆即以此物與之,醫家、藥家、病家皆不之察也?!盵33]又引王治華之論:“今人用以治痘瘡,有治血起脹之功,無咸寒作瀉之患,其功倍于紫草,故亦以紫草茸呼之,實非紫草同類也?!逼湔J為“透發痘疹,解痘毒”的“紫草茸”應該是紫草之嫩苗,并在其后詳細論述了草本植物紫草產地差異:“產廣西者,外皮生皺紋,色紫黑,內肉黃白色,柔軟者為上品;產云南者,外皮亦紫黑,內肉亦黃白色,質略松,為略次品;產山東者,外皮紫赤色,內肉黃白而松,品更次?!币骷抑T說指出紫草藥用,取根、取莖、取茸也,并認為近今藥肆售賣的紫草茸就是紫礦,應列入蟲類。

(七)民國中醫藥期刊的討論

民國時期中醫藥期刊對“紫草茸”的討論反映了上海醫界對此藥的認知。如《神州國醫學報》第四卷第八期是“藥物專輯”,這一期關于紫草與紫草茸的考辨文獻有3 篇,即徐相任、上海市國醫公會、楊彥和所論。徐相任認為紫草茸從廣西來,乃人工所為,提到紫草茸實紫礦膠之誤也;上海市國醫公會認為紫草茸是李時珍之后,因治痘有特效而被后世醫家所采用,藥店所必備?!敖泪t界只知紫草用于痧,紫草茸用于痘,對于紫草與紫草之嫩茸,幾已不復分別,而藥業恐亦不備矣。茲詢諸藥材行友人,紫草茸產于新加坡及西藏等處,紫草則出產山西”,建議“此后凡寫嫩紫草即‘紫草嫩茸’,如寫紫草茸即‘紅色成塊之紫草茸’,以資辨別”[34];楊彥和建議“醫界疏方,用于痧疹者,盡可書‘嫩紫草’,而用于痘瘡者,須改書‘明紫礦’或‘紫礦茸’以免糾纏不清”[35]。

(八)現代《朱良春蟲類藥的應用》

朱良春在蟲類藥物研究第四章“宣風泄熱”中論述了其作為“紫草茸”的應用[36]:“紫草茸味甘、咸,性平;入心、腎兩經。功效清熱,涼血,解毒。主治麻疹、斑疹不透,月經過多,崩漏,瘡瘍,濕疹。歷代醫家經常用于用治痘疹透出不快者。內服研末1.5 ~3 g,煎湯3 ~10 g;外用研末撒或熬膏涂敷?!辈⒗e醫案,主要用來治療痘疹、七日熱、濕疹、血管性頭痛、崩漏等,認為紫草茸清熱、涼血、解毒,對瘟疫類疾病療效顯著。

四、紫草茸的其他用途

紫草茸,宋以來南方多取其紅色,用來造胭脂,蟲膠漆片作為具有較強粘附力的膠劑,在清代宮廷有修復瓷器的記錄,也一直沿用至今。

(一)取其色:染料所用

晉代張勃、唐代蘇恭都有將紫草茸用作染料的記載?!秴卿洝贩Q紫膠可以染絮物(即絲織品),蘇恭稱可以染麖皮和寶鈿,蘇頌《本草圖經》(1061)說今醫方亦罕用,惟染家所需,說明紫草茸在宋代主要是用作染料。取其“紅色”,因此可以用來繪畫和做胭脂。敦煌莫高窟的畫像,就使用了紫礦[37]。女子胭脂之用,如唐代王燾《外臺秘要》卷三十二有崔氏造燕脂法:紫一斤(別搗),白皮八錢(別搗碎),胡桐淚半兩,波斯白石蜜兩磥[38]。使用紫礦做胭脂,多是南方習慣,宋代就有南方大量使用紫礦的記載,如《宋會要輯稿》描述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十二月二十八日,“錢俶進……紫礦共四百四十斤”。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蟲部第三十九卷記述“今吳人用造胭脂”。清代趙學敏《本草綱目拾遺》“吾杭造胭脂者借以染制”。

徐相任在1936 年提到民間使用紫礦做紅蠟燭的情況:“三十年前,做紅蠟燭者皆以紫礦與蠟同煎而成,其色亦非常嬌艷所引用紫礦,皆藥材行之副業。三十年來,燭業已不用紫礦,而用舶來紅粉,以紫礦費大而耗煩耳。余自幼與蠟燭作為鄰,見所謂紫礦者,皆紅樹枝耳,熬出其汁,即可與蠟溶和?!盵39]

(二)取其性:黏合使用

唐代蘇恭“亦以膠寶物”,即是取其黏合力強?!痘哿找袅x·一字奇特佛頂經》:“紫,虢猛反。案,紫,外國藥名也。紫赤色,出外國,煎菠羅奢樹皮汁兼食。此木蟲糞成膠,堪黏寶鈿作用?!盵40]稱其“蟲糞成膠”。荷蘭人林索登1596 年提到中國在當時已出口紫膠涂飾的桌、椅、木箱等。故宮博物院的文物修復專家回憶,民國時作為修補故宮藏器物的主要黏結劑,蟲膠漆片效果很好,經熱熔后化為液體后涂抹于斷面上,連接加固器物斷面,等其冷卻即可黏合[41]。1765 年,余慶遠在《維西見聞紀》的“物器”章提到“紫膠”這一名稱,主要是作為黏合劑使用,“熬茜草汁成餅,徑寸五分,中為孔,系繩,同鐵章佩之皮囊。紙緘、繩結之間,烘膠涂之,而印以鐵章,人莫能解拆”[42]。制墨時添加紫草茸可以使墨潤滑而不膠滯,元代陸友在《墨史》中記載:“葉茂實,太末人,善制墨……其膠法甚奇,內紫礦、秦皮、木賊草、當歸、腦子之類,皆治膠之藥。蓋膠不治則滯而不清,故其墨雖經久或色差淡,而無膠滯之患?!盵43]

清末《時務通考》一書描述了紫草茸在新領域的使用,卷二十四“化學”載:“拉克(又名舍來克,中名紫草茸),為工藝多用之料出于數種樹上,其樹有小蟲,刺通樹枝,流出之汁變為深紅色包住樹枝,折取樹枝即得拉克條;從枝上剝下在鈉養炭養水內加熱令沸,即成紅色之染料,名拉克子;將此子加熱熔化即得拉克片,西人之帽有硬襯即用此為膠類,又可為火漆之用;如將散達拉格(即蕓香)與菲尼司(即松香油類)在醇內消化,又可為黃銅面上之漆;又如將拉克一百厘、硼砂二十厘,水四兩,相和,再與煙炱搗勻成濃膠,置模內成條,待干即為上等中國墨?!盵44]18卷二十五“電學”載:“衣比奴司以算學得推引之術……乾隆五十年果倫伯剏設測電力之器一測相引相推之力,名為扭力稱作此稱之法用絲一條掛一舍來克(即紫草茸),所做之細針再以燈心草之小粒外包金箔連于針之一端?!盵44]5

在文物殘留物分析中,要將微量紫膠從大量其他物質和雜質中鑒別出來具有相當難度。浙江大學文物保護材料實驗室張迪等制備“抗紫膠桐酸多克隆抗體”,在優化條件下進行酶聯免疫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檢測,可特異性和靈敏地檢測出微量紫膠黏接劑[45]。酶聯免疫法檢測出文物殘留物中微量動物膠、蛋清、酪素膠、大漆、桃膠、松香等10 余種中國古人常用的膠黏劑,可檢測鑒定壁畫顏料膠結物、器物膠黏劑、早期人類涂敷物。

五、紫草茸名性用的認知演變

第一,論其始名。我國最早對其稱“赤膠”,可見對其“黏性”的認知?!痘鼗厮幏健酚涊d的“祿其”有說是梵語而來,因印度是紫膠的主要產區,紫草茸其梵文名常用的是laksha,意譯為十萬(引申為數以萬計的膠蟲),林索登描述馬拉雅拉姆語為arakku,也與《酉陽雜俎》記載的“勒佉”發音近似。在波斯、阿拉伯語中呼為Lakki?!袄諄摇薄暗撈洹贝硕?,皆為紫草茸的音譯。清代“火漆”之名可見對其應用的描述。

第二,論其性狀?!独坠谥苏摗泛汀缎滦薇静荨肪鶎⑵溆涗浽谟袷?,可見對基原認知以為是礦物藥的一種;宋代《開寶本草》“紫礦麒麟竭”注明從玉石部移至“木部中品”(卷第十三),《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在木部中品之上,紫礦與麒麟竭分條論述;明代《本草品匯精要》卷十八“木部中品之上”分條論述(圖4),《本草綱目》始移到蟲部(圖5)??梢?,隨著人們對此藥物了解程度的深入,“紫礦”的知識記載完成了從玉石部到木部到蟲部的認知轉移。

圖4 《本草品匯精要》紫圖

圖5 金陵本《本草綱目》紫圖

第三,論其用途。中國古代本草體系對于紫礦功效的記載具有一致性,如《本草綱目》“五臟邪氣,金瘡,帶下,破積血,生肌止痛”仍是從前本草之功用記載,而兒科領域對于“紫草茸”自宋開始有所記載,但當時的“紫草茸”應當是“紫草之嫩苗”,明代丘可封《痘疹神應心書》將記錄的“紫草茸”性狀描述是之前本草系統的“紫礦”,清代葉大椿記為草部“紫草茸”,以治兒科痘瘡而聞名。晚清以來醫家以為燭肆用之,醫界不用,民國諸醫家又對此藥產生了認知上的混淆。

紫草茸為紫膠蟲的分泌物,治痘瘡聞名的“紫草茸”系元以來兒科醫者的“紫草之嫩苗”的誤傳,且古代醫者一直有其是紫草之根還是樹脂類藥的困惑,存在古今名物混淆的問題,因此給其現代臨床使用帶來了不少古方應用的困惑。本文梳理紫草茸的藥用史情況,指出其為動物藥,“紫礦”系其在中國本草體系的常用名,唐代主要用來治療濕癢瘡疥,宋人蘇頌認為醫家罕用,“惟染家須之”,多做染料,明代李時珍表示南方人多用來制作燕脂,清代多被認為是植物藥而用于治療痘瘡?,F在廣泛應用在國防、涂料、絕緣材料、黏合劑、油墨、醫藥和食品等領域。

致謝:本文部分論及印度醫藥中的記載引用了劉英華老師介紹的資源。

猜你喜歡
紫草本草
牽牛子的本草考證
本草,源于延續生命的渴求
本草,一場不動聲色的“雙面修行”
本草中華
不同種類紫草對比研究
槐花入藥的本草考證
小兒紅屁股涂紫草油
不同市場紫草相關質量的比較研究
HPLC測定滇紫草及其兩個近緣種中乙酰紫草素的含量
本草防曬霜SPF值的測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