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脾俞穴影像解剖及針刺安全深度研究

2023-10-21 05:41胡錦波
針灸臨床雜志 2023年9期
關鍵詞:俞穴體型針刺

黃 靜,胡錦波,王 斌

(大理大學,云南 大理 671003)

脾俞(BL20),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為足太陽膀胱經經穴,脾之背俞穴。臨床上主要治療腹脹、納呆、嘔吐與腹瀉等脾胃腸腑病證以及背痛[1]?,F代研究針刺脾俞對糖尿病[2]、失眠[3]、郁證[4]與消化性潰瘍[5]等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脾俞穴深部為腎、肝與脾等內臟器官,針刺角度和深度不當會進入腹腔損傷內臟,存在安全隱患。但目前對脾俞穴針刺安全深度認識不足,對針刺角度和深度尚有不同見解。為了更好地認識脾俞穴解剖結果及針刺安全深度,以較大的樣本量,利用磁共振成像技術采集健康成人脾俞穴橫斷面影像,分析穴位解剖層次,測量穴位危險深度。期望從影像角度認識脾俞的解剖結構,明確針刺安全深度,更好地指導臨床應用。

1 資料和方法

1.1 測試對象

219位成年志愿者,男性103例,女性116例,年齡19~35歲,健康,無脊柱側彎、脊柱畸形等影響測試結果的疾病。志愿者來源主要是大理大學的學生和教師。志愿者簽署知情同意書,項目研究通過大理大學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

1.2 磁共振掃描

使用 GE1.5T磁共振掃描儀。在第11胸椎棘突下進行水平斷面掃描,厚度4 mm,層間距1 mm,FOV300 mm×300 mm,翻轉90/T10,NEX2.0,TR3000 ms/TE126 ms。見圖1。

圖1 脾俞穴橫斷面(第11胸椎棘突下緣)

1.3 穴位定位

脾俞位于第11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線旁開1.5寸處。1.5寸數值的確定,測量志愿者兩肩胛骨脊柱緣最近點距離,即6寸,其1/4為1.5寸。見圖1。該例志愿者為女性,21歲,身高154 cm,體質量47 kg,體質量指數19.8 kg/m2,兩肩胛骨脊柱緣距離為13.7 cm,使用磁共振提供的比例尺工具,從后正中線向左右旁開3.4 cm,即為左右脾俞穴,見圖1箭頭所指處。

1.4 解剖結構分析及深度測量

在采集到的脾俞穴橫斷面圖像上,對鄰近穴位的解剖結構進行分析,標注解剖名稱,見圖1標識。測量脾俞穴直刺時危險深度,危險深度為皮膚至豎脊肌前緣的距離。

1.5 統計學處理

2 結果

2.1 脾俞穴磁共振影像的斷面解剖結構

由圖1可知,左右脾俞穴直刺時的解剖層次由淺入深為: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豎脊肌。正下方深部鄰近腎,直刺過深可傷及腎,經測量,該志愿者深刺約4.8 cm時可刺及腎。左右外側分別為脾、肝,左右向外約45°角斜刺過深可傷及脾、肝,經測量,該志愿者左右斜刺約5.5 cm時可分別刺及脾、肝。

2.2 按性別統計的脾俞穴危險深度

在脾俞穴橫斷面圖像上,測量左右脾俞穴直刺時危險深度,即皮膚至豎脊肌前緣的深度。男性、女性危險深度的測量統計結果見表1。 男女年齡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男性身高、體質量及體質量指數(BMI)顯著大于女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左、右脾俞危險深度值,男性顯著大于女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男性及女性的左、右脾俞之間危險深度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按性別統計的脾俞穴危險深度測量結果

2.3 按體型統計的脾俞穴危險深度

以體質量指數(BMI)作為衡量體型胖瘦程度的依據。體質量指數(BMI)采用的標準為[6]BMI<18.5為體質量過輕,18.5≤BMI<24、<24為體質量正常,24≤BMI<28為超重,BMI≥28為肥胖。不同體型脾俞穴危險深度測量統計結果見表2。脾俞穴危險深度值,體型肥胖組顯著大于體型超重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體型超重組顯著大于體型正常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體型正常組顯著大于體型過輕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

表2 按體型統計的脾俞穴危險深度測量結果

2.4 男女之間脾俞穴危險深度比較

由于體型肥胖組(男性15例、女性3例)及過輕組(男性3例、女性27例)的男女比例差異過大,體質量指數(BMI)有顯著差異,進行男女之間的比較無意義。因此僅對男女BMI無統計學意義的超重組42例,以及正常組中體質量指數(BMI)介于18.5~23區間的113例進行比較。當男性與女性BMI無顯著差異時,超重組的左右脾俞危險深度值,男女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正常組中BMI差異無統計學意義的113例,左右脾俞危險深度值,男性顯著大于女性,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4。

表3 超重組男女間脾俞穴危險深度比較

表4 體質量指數(BMI)介于18.5-23區間的男女間脾俞穴危險深度比較

2.5 脾俞穴危險深度與體質量指數(BMI)的相關性分析

BMI與左、右脾俞穴危險深度值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818、0.81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相關性顯著。左、右脾俞穴危險深度與體質量指數(BMI)相關性散點圖詳見圖2,由圖2可知,隨著BMI增加脾俞穴危險深度值也在增加。

圖2 左、右脾俞穴危險深度與BMI相關性散點圖

3 討論

從脾俞的影像解剖結構可知,直刺時的解剖層次主要有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與豎脊肌,深部為腎,直刺過深可刺及腎,脾俞深部外側為肝、脾,向外斜刺過深,可刺及肝、脾。邵水金等[7]認為脾俞進針層次解剖為:皮膚、皮下組織、背闊肌腱膜、下后鋸肌腱膜、胸腰筋膜的豎脊肌。脾俞若直刺過深,針尖可經肋間隙進入胸腔,進而可刺中肺,引起氣胸,若向外斜刺過深,針尖可經肋間隙進入肋膈隱窩,進而可刺中肝、腎。脾俞穴影像解剖與傳統解剖的層次基本一致,存在細微差異,主要是影像學對腱膜、筋膜不易分辨,原因是基于尸體標本的傳統形態學能更好地辨識解剖的細節,而影像是以灰度顯示的黑白影,不如實物標本辨識度高[8]。但影像解剖采自活體,能真實客觀反映人體形態、結構、位置及其相互關系,還能對形態結構的大小、距離及角度等進行準確測量,如測得脾俞穴體表點到腎表面約4.8 cm。因此,影像解剖在穴位解剖的表達及針刺深度的測量方面,有積極的應用價值。

目前脾俞針刺安全深度的研究。李亞東等[9]應用CT測量成年人32例,測量尸體10例,脾俞直刺深度,活體適中人左側(36.54±4.13)mm,右側(36.00±3.46)mm,尸體左側(31.65±4.17)mm,右側(30.860±3.40)mm。付殷[10]應用MRI測量20名青年,脾俞直刺安全深度:男性右側,(27.44±4.413)mm;女性右側,(21.26±3.3)mm;男性左側,(26.50±3.373)mm;女性左側,(20.34±3.73)mm。雙側無明顯差異,危險深度與身高、體重及BMI指數均無明顯相關性。高宗桂等[11]測量51具新鮮尸體,脾俞危險深度為3.81 cm,安全深度為2.67 cm。

按照嚴振國等[12]提出針刺安全深度的計算公式:“安全深度=危險平均深度×80%”,本研究219例男女平均安全深度約為3.7 cm、3.0 cm,與上述的研究在數值上存在一定差異。差異的原因可能是活體與尸體標本的不同[13]、樣本量的不同以及測量點的不同。本次測量點為左右脾俞穴皮膚至豎脊肌前緣的距離,危險深度以不進入腹腔為度[14]。

且本研究結果表明針刺危險深度與BMI相關,肥胖組顯著高于超重組,超重組顯著高于正常組,正常組顯著高于過輕組。性別間的比較還存在兩種不一致的結果,超重組在BMI無差異、具有可比性的情況下,顯示男女危險深度值無顯著差異,而正常組中BMI無差異的113例,顯示男性危險深度值顯著大于女性。因此性別間是否存在差異,尚不能做出結論,還需要進一步進行更大樣本量的研究。

脾俞的針刺深度在針灸教材中的界定,有直刺0.5~1寸[15]、斜刺0.5~0.8寸[1]和直刺0.5~0.8寸[16]等幾種表述。0.5~1寸的進針深度約為1.5~2.5 cm,從測量結果看,該深度不會刺入腹腔,安全性較高。在臨床實際中,可依據體型確定針刺深度,肥胖和超重者直刺深度不超過4 cm,體型正常者不超過3 cm,體型過輕者不超過2.5 cm。體現《靈樞·逆順肥瘦》“年質壯大……深而留之……瘦人者……淺而疾之”針刺深度應因人的胖瘦而異的思想。斜刺時不宜向外側斜刺,安全的針刺方向應向內呈約45°角,刺向椎弓方向,過深時針尖被椎骨阻擋,不會進入腹腔。

綜上所述,通過分析脾俞斷面影像解剖結構,可以更加明確脾俞穴的進針層次,了解脾俞穴與內臟器官的位置關系,通過測量脾俞針刺危險深度,可以明確脾俞安全深度,為脾俞的臨床應用提供依據,為針刺安全提供參考。

猜你喜歡
俞穴體型針刺
體型增大,同樣靈巧
針刺聯合背俞穴埋線治療陰吹驗案
談針刺“針刺之要,氣至而有效”
體型消瘦,如何科學變強壯
用腦過度揉揉后腰
體型特別的勇士
體型最小的貓,竟然是個恐怖的大胃王
中醫推拿法提高寶寶免疫力
針刺聯合拔罐治療痤瘡50例
耳尖結合背俞穴針刺放血治療粉刺肺經風熱證32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