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業高校大學生游泳運動員間歇性訓練提高有氧耐力的影響研究

2023-10-23 04:59陳淑婷
關鍵詞:有氧耐力游泳

陳淑婷

農業高校大學生游泳運動員間歇性訓練提高有氧耐力的影響研究

陳淑婷

山東農業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 泰安 271018

農業高校大學生游泳運動員受課業學習、訓練方法、場館設施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導致訓練水平不足,同時缺乏科學指導和創新的訓練理念,嚴重影響了運動水平的提升及優異成績的取得。間歇性訓練是運動訓練眾多方法中的一種,在專業運動訓練中運用廣泛,推動間歇性訓練在農業高校大學生游泳運動中的運用,是提升訓練效果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文章綜合分析了近些年間歇性游泳訓練在大學生群體中運用的相關文獻,對間歇性訓練的基本理論、具體方法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并將實驗研究結果對有氧耐力相關生理指標做了詳細的列舉,針對間歇性訓練對農業高校大學生游泳運動員有氧耐力的影響做出了綜合述評。

大學生; 間歇性訓練; 有氧耐力

農業高校大學生游泳訓練是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受訓練理念、訓練方法、場館設施條件等因素的影響和制約,目前一些高校大學生游泳運動員的訓練水平不足,缺乏科學指導和創新的訓練理念,嚴重影響了大學生游泳運動員水平的提升及優異成績的取得。運用科學的訓練方法,提高訓練成績,是培養農業高校大學生游泳運動員急需解決的問題。

間歇性訓練是一種在運動訓練中被廣泛采用的訓練方法,可以明顯的改善與提高運動員的身體素質及運動成績[1]。從生理學本質上來說,提高成績往往需要增加訓練負荷與恢復身體機能的往復循環。而在這個循環過程中,訓練負荷的施加方式與程度,則成為了運動員訓練計劃中最需要注意的一個環節。將運動量、運動強度與休息恢復時間控制在一個最佳的水平線上,有助于使得運動員獲得最佳的訓練效果,讓自身的生理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2]。而間歇性訓練則能夠在這些方面對運動員起到很好的促進作用,對人體內的無氧供能、需氧供能、磷酸供能等生理機能水平帶來大幅度提升,間歇性訓練運用在高校大學生游泳訓練中具有較高的可行性[3,4]。

1 間歇性游泳訓練理論研究

1.1 間歇性訓練的概念

對于間歇性訓練的概念,美國學者Buchheit指出,針對一定訓練目標,嚴格安排每次訓練的運動量、運動強度以及休息時長,在每組動作完成的情況下,采用一些積極的方式度過休息時間,并且刻意不等待疲勞完全恢復,就投入下一組訓練動作的訓練體系[5]。王海旭提出,間歇性訓練最早是在田徑項目中得到廣泛應用,之后被借鑒到游泳訓練中來。這一訓練方法的最顯著作用是能有效提升運動員的耐力素質,同時并不會導致運動員在最大力量方面受到顯著的負面影響[6]。彭建才的研究提出,在傳統的運動員訓練方案中,有氧訓練與耐力素質的提升,主要依靠持續時間長,運動強度相對要低的方法來完成;這種方法雖然對有氧耐力提高較大,但是容易導致運動員的最大力量與爆發力受到一定的損失[7]。而間歇性訓練則能夠彌補這方面的不足。

間歇性訓練在實施過程中,可以對以下5個要素進行調節。首先是運動的時間長度與距離;其次是每一組訓練重復的次數或者組數;第三是每一組運動的強度;第四是每一組運動的中間休息時長;最后是每一組運動中間休息時的具體方法[8,9]。運動員可以根據自己身體的實際情況與承受能力,來靈活調節間歇性訓練的實施方案。

1.2 大學生游泳訓練的相關研究

眾所周知,我國農業高校大學生運動員并非職業或專業運動員,其主要職責是課業學習,只能利用課余時間進行專項訓練。顯然在這種狀況下,大學生游泳運動員的訓練時間相對較短,訓練條件相對專業運動員有所欠缺。具備較高水平的游泳運動員往往通過單獨招生、特長招生等方式進入專業體育院校學習;而水平普通的農業高校大學生游泳運動員大多是從業余愛好者中進行選拔,這就對大學生游泳運動員的訓練質量和效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車俊一的研究提出,由于我國大學生游泳運動員通常在體育功底方面有所不足,無論是力量、耐力水平、專業技術都與專業運動員有差距[10]。李志強的觀點提出,由于大學生游泳運動員的訓練環境與條件相對薄弱,且缺乏外界督促力量來促使他們以足夠積極的態度投入到訓練中,因此教會他們一套科學的訓練方法,讓其自行訓練變得更加高效是非常有必要的[11]。湯銘德的研究提出,可以用甲狀腺素的濃度大小來衡量訓練強度設置的科學性,在他的研究中對大學生游泳運動員群體的訓練間隔時間設為15 s時,受試組的甲狀腺素的濃度水平處于最低,效果最佳[12]。

1.3 間歇性訓練在游泳訓練中的應用

對于不同距離的游泳項目來說,由于其運動特征的不同,對人體運動生理素質也存在著顯著的差異[13]。以自由泳為例,在不同距離的自由泳項目中,人體各個代謝途徑的比例是各不相同(表1)。長距離運動中有氧系統代謝途徑所占據的供能比例最高,短距離運動則正好相反[14]。

表1 游泳賽事中各種人體代謝途徑所提供能量的配比

根據這一情況,我們需要按照運動員的具體項目,來設計不同的訓練計劃與方案。景鳳琦的研究提出,間歇性游泳訓練的主要特點是可以對訓練的具體內容、強度、頻率以及休息時長安排,做出靈活調整,因此它既可以運用于有氧代謝生理指標的有效提升,也可以運用于無氧代謝生理指標的強化訓練[15]。綜合來看,在農業高校大學生游泳群體中有針對性的開展間歇性訓練,可以很好的提高訓練效果[16,17]。

2 間歇性訓練對大學生游泳運動員有氧耐力專項素質的研究

2.1 間歇性訓練對大學生游泳運動員陸上專項身體素質的影響

游泳能夠提高人體的綜合運動素質,對于常見的陸上專項身體素質而言也不例外。根據我國相關學者的研究表明,間歇性游泳訓練在這方面有著顯著的效果。楊日旭的研究針對兩組水平相當的大學生運動員,分別進行傳統訓練和間歇性訓練,在訓練開始前2周和訓練6周以后分別測試了相關群體的身體素質水平[18],得到如下結果。

表2 間歇性訓練前后對照群體和受試群體的身體素質變化比較(n=40)

根據相關數據進行分析,在實驗前與實驗中,對照組和受試組在4項相關測試,即1500 m跑、跳繩、俯臥兩頭起、俯臥撐這4個內容方面的表現都沒有顯著性差異(>0.05)。但是在訓練進行到6周之后,顯著性差異開始出現,使用間歇性訓練的受試組在1500 m的平均成績上要比對照組快12 s,每分鐘的跳繩次數多出7個,俯臥兩頭起次數多出4個,俯臥撐次數多出5個,其表現出了顯著性差異(<0.05)。因此可以證明間歇性游泳訓練對于大學生游泳運動員身體素質的提升更加顯著。

2.2 間歇性訓練對大學生游泳運動員水中專項技術的影響

技術對于游泳運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有了良好的身體素質,還需要通過嫻熟而穩定的技術動作將運動員的整體水平表現出來。我國大學生游泳運動員普遍存在著一些技術環節方面的缺陷,如果能夠對其進行糾正,則可以很有效的迅速提升運動成績并優化訓練效果[19]。在專項技術方面進行強化訓練,對于大學生游泳運動員的成績提升有著非常顯著的效果[20]。

對于水中專項技術的測試,通常采用10×100m慢游和800m變換距離游這兩種方式來進行。前者能夠較好的測試游泳運動員的耐力素質,而后者主要是針對運動員的爆發力素質。楊日旭的研究,針對兩組水平相當的大學生運動員進行了這兩方面的實驗前后數據測試對比[18],得出了詳細的數據如下。

表3 間歇性訓練前后對照群體和受試群體的身體素質變化比較(n=40)

從上表可以看出,在試驗前和試驗中,對照組和受試組在測試水平的顯著程度方面沒有明顯差異(>0.05),不過在6周訓練結束之后,受試組在10×100 m慢游的成績上,相對于對照組而言,要領先78 s;在800 m變速游的成績上則領先48 s,存在明顯差異(<0.05)。

2.3 間歇性訓練對大學生游泳運動員成績變化的影響

游泳訓練方法的實施,最終目的是使大學生游泳運動員在比賽成績上有所提升。目前已經有一些學者在這方面進行了相關研究。劉剛對非高水平大學生游泳運動員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對照實驗,對采用傳統訓練法與間歇性訓練的大學生各25人,分別進行了游泳成績訓練前后的測試。實驗結果表明,在100 m自由泳、100 m仰泳、200 m自由泳和800 m自由泳項目上,采用傳統訓練方法的大學生運動員,成績分別有4 s、4 s、7 s、12 s的提升;而采用間歇性訓練的大學生游泳運動員成績提升則分別達到了7 s、8 s、16 s、23 s,差距非常顯著[21]。楊日旭針對采用傳統訓練法與間歇性訓練的大學生各40人的實驗數據也表明,在1500 m自由泳項目上,采用間歇性訓練進行6周的訓練,40名大學生運動員的成績平均提高了37 s之多,而采用傳統方法進行訓練的大學生游泳運動員平均成績提高則為24 s,兩者相差13 s,并且具備統計學意義上的顯著性差距[18]。

3 間歇性訓練對大學生游泳運動員有氧耐力相關生理指標的研究

3.1 間歇性訓練對大學生游泳運動員肺活量的影響

游泳是典型的以體能作為主導的競速類項目,而肺活量則是對運動員體能進行衡量的一項重要參考因素[22]。在人體的主要代謝途徑中,氧氣的參與是人體能夠產生能量的必要前提條件,而肺活量直接決定了人體攝入氧氣能力的高低[23]。楊日旭的研究,選取廣東省大學生游泳運動員40人進行了傳統訓練法與間歇性訓練的對照實驗,每周安排2-3次訓練,持續2個月,最后測量所有參加測試大學生游泳運動員的肺活量成績[18],得到了如下的數據。

表4 間歇性訓練前后對照群體和受試群體的肺活量變化比較(n=40)

根據上表所示,無論何種訓練,都可以對大學生的肺活量產生較好的提高作用,不過采用間歇性訓練的受試組大學生,在肺活量的提高水平方面更加顯著。在游泳運動中,人體由于會受到水的壓力、浮力,以及前進時的抗阻作用,肌肉受到的刺激比較充分,因此呼吸肌能夠在游進過程中得到有效的鍛煉。同時游泳也可以有效的使得冠狀動脈的內徑變得更加開闊,血管壁的韌性變強,因此心肺與循環系統的功能得到有效的提升[24]。

3.2 間歇性訓練對大學生游泳運動員心率(HR)的影響

心率是一項簡單、便捷的身體檢測指標。心率檢測不會對運動員的身體帶來額外的負擔與損害。同時由于心率在訓練過程中能夠很好的反映出運動員的身體狀態,檢測成本也非常低,因此在體育訓練中被廣泛采用[25]。通常對于參與某個項目的運動員來說,心率的檢測包含三方面的內容,首先是早晨起床時的安靜心率,其次是在接受一定強度運動量后的及時心率,最后是在訓練結束后一段時間內的恢復期心率[26]。陳新銳的研究提出,通常而言間歇性游泳訓練如果導致運動員在訓練之后的3 d之內,晨起時的心率波動變化超過5次/min,那么說明這樣的訓練強度過高,需要進行調整;如果沒有,則說明訓練強度處于適中范圍[27]。楊日旭的研究對晨起心率進行了統計[18],數據如下。

表5 間歇性訓練前后對照群體和受試群體的晨起心率變化比較(n=40)

如上表所示,在經過訓練之后,大學生游泳運動員的安靜心率有所降低,也即心臟輸送血液的能力得到了提升。其中采用間歇性訓練的大學生運動員心率次數降低,達到了2.02次,而對照組的大學生運動員則為1.30次,兩者存在顯著性差異,可以看出間歇性訓練對大學生心臟機能的提升具有顯著效果。

3.3 間歇性訓練對大學生游泳運動員肌酸激酶(CK)的影響

在較為詳細的生理指標研究方面,我國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還相對較少。由于肌酸激酶、血尿素、血紅蛋白等若干項指標需要進行抽血等方式來完成化驗,需要較多的人力物力,因此相關研究的案例還較為缺乏[28]。目前有代表性的是楊日旭進行的針對大學生展開的間歇性游泳訓練帶來的一些生理指標參數的研究[18]。

在血樣化驗中,我們可以從血清里檢測到一定濃度的肌酸激酶。它的主要分泌來源是骨骼肌,在訓練強度較大,負荷較重的情況下,肌酸激酶的分泌量會隨之增加,意味著骨骼肌受到了更好的深度鍛煉。以下是針對20名受試群體在前后3個月內訓練所測得的結果。

表6 間歇性訓練前后對照群體和受試群體的肌酸激酶變化比較(n=20)

相關研究數據可以顯示,在受試后,大學生游泳運動員的血清肌酸激酶指標有所上升,這意味著骨骼肌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在受試前,兩個實驗組的相關指標顯著性程度沒有明顯區別,但是從受試中開始,顯著性區別就已經出現(<0.05)。從受試后的結果來看,實驗組肌酸激酶的提升要明顯優于對照組。因此我們有充分的理由認為,間歇性訓練能夠更好的深度刺激大學生游泳運動員的骨骼肌,讓運動員的有氧耐力得到充分的鍛煉與提升。

3.4 間歇性訓練對大學生游泳運動員血尿素氮(BUN)的影響

血尿素氮是用來監測運動負荷的一項關鍵參數[29]。倘若訓練強度比較大,那么運動員在訓練之后的血尿素含量會上升較多,并且恢復正常所需要的時間相對較長。對血尿素濃度進行監測,可以很好的防范運動員出現訓練過度的情況,在訓練中切實的做到量力而行。尿素是人體的代謝廢物,在體內血液中的存量越少越好。血尿素含量越低,則意味著運動員能夠承受的后續訓練負荷越大[30]。楊日旭的研究顯示了間歇性訓練前后對照群體和受試群體的血尿素含量水平變化[18]。

表7 間歇性訓練前后對照群體和受試群體的血尿素變化比較(n=20)

根據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在受試后,大學生游泳運動員的血尿素指標有所下降,這意味著運動員對運動負荷的承受力有所提升。在受試前,兩個實驗組的相關指標顯著性程度沒有明顯區別,但是從受試中開始,顯著性區別就已經出現(<0.05)。從受試后的結果來看,實驗組血尿素的下降情況要明顯優于對照組。

3.5 間歇性訓練對大學生游泳運動員血紅蛋白(Hb)等的影響

血紅蛋白是人體進行有氧運動的重要依靠,是人體血液紅細胞中的關鍵要素[31]。它一方面可以起到對氧氣和二氧化碳分子在體內的運輸作用,另一方面也可以很好的對血液的酸堿平衡進行有效的控制[32]。在正常的范圍內,血紅蛋白含量越高,運動員的身體機能就越好[33]。楊日旭的研究顯示了間歇性訓練前后對照群體和受試群體的血紅蛋白含量水平變化[18]。

表8 間歇性訓練前后對照群體和受試群體的血紅蛋白變化比較(n=20)

根據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在受試后,大學生游泳運動員的血紅蛋白指標有所提升,這意味著運動員的有氧運動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在受試前,兩個實驗組的相關指標顯著性程度沒有明顯區別,但是從受試中開始,顯著性區別就已經出現(<0.05)。從受試后的結果來看,實驗組血紅蛋白的提升要明顯優于對照組。

4 結論

根據本文的綜述性研究,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無論是生理指標還是生化指標方面,對高校大學生游泳運動員采用間歇性訓練,在有氧耐力方面獲得的提升都要顯著的高于采用傳統訓練方法的對照組運動員。因此總體來看,間歇性訓練能夠在大學生游泳運動員的訓練中起到很好的促進有氧耐力提升的效果,故建議在農業高校大學生游泳運動員訓練中逐步實施該項訓練方法,以幫助運動員有效利用有限的訓練時間與精力,進一步提高訓練成績。

需要注意的是,間歇性訓練對于訓練的時長、強度、休息時間、休息安排等內容規劃方面有著較高的精確要求,而且對于不同項目的游泳運動員來說,其訓練內容安排也應有各自的側重點。因此在實際操作過程中,需要結合農業高校大學生群體的實際訓練環境與條件,針對每個個體不同的運動技術與身體素質基礎,來制定詳細的訓練計劃,這樣才能夠保證安全高效的發揮間歇性訓練這一科學、先進的訓練方法的作用。同時我們需要注意的一點是,目前在農業高校大學生游泳運動員群體中,生理生化數據的監測還沒有得到廣泛的推廣與應用,而這是科學安排訓練計劃,提高訓練效果所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術措施。許多生理生化數據的監測,例如心率等等,不僅簡便易行,而且成本也很低,因此完全有條件在大學生游泳運動員群體中進行推廣。本文的研究建議,今后應當提升農業高校大學生游泳運動員訓練安排的技術水平,將相關生理生化數據的監測措施,作為訓練方案與計劃調整的重要依據。

[1] Laursen PB, Jenkins DG. The scientific basis for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J]. Sports Medicine, 2002,32(1):53-73

[2] 楊錫讓.運動生理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7:256-257

[3] Eddolls WTB, McNarry MA, Stratton G,.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intervention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 systematic review [J]. Sports Medicine, 2017,47:2363-2374

[4] 王倩倩.間歇性低氧訓練對高校游泳運動員生理機能的適應變化[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22):4-105

[5] Buchheit M, Laursen PB.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solutions to the programming puzzle [J]. Sports Medicin, 2013,43(5):313-338

[6] 王海旭.游泳項目發展的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J].環球人文地理(評論版),2014(10):73-74

[7] 彭建才,陳峰.游泳訓練科學化水平的分析與展望[J].福建體育科技,2011(3):30-32

[8] 陳小平,尚磊,付樂.康希爾曼訓練思想研究[J].體育學研究,2018(4)74-81

[9] MacInnis MJ, Gibala MJ. Physiological adaptations to interval training and the role of exercise intensity [J]. 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 2017,595(9):2915-2930

[10] 車俊一,于泉海,李正.結合球間歇訓練法提高青少年足球運動員無氧耐力水平的實驗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13):40-42

[11] 李志強.越野滑雪運動員科學化訓練監控模式的研究[D].長春:吉林體育學院,2012

[12] 湯銘德.不同間歇時間的游泳間歇訓練對甲狀腺素與身體組成的影響[D].臺灣:國立臺灣師范大學,2004

[13] 陳小英,岳冀陽.對高水平游泳運動員賽前訓練的生化監測研究[J].體育科技,2003(3):25-29

[14] 全國體育院校教材委員會.游泳運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9:298

[15] 景鳳琦.間歇訓練法在普通高校課余游泳訓練隊的應用研究[J].科技風,2015(5):231

[16] Dalamitros AA, Zafeiridis AS, Toubekis A G,. Effects of short-interval and long-interval swimming protocols on performance, aerobic adaptations, and technical parameters: A training study [J]. Journal of Strength and Conditioning Research, 2016,30(10):2871-2879

[17] Tang S, Huang W, Wang S,. Effects of aquatic high-intensity interval training and moderate-intensity continuous training on central hemodynamic parameters, endothelial function and aerobic fitness in inactive adults [J]. Journal of Exercise Science & Fitness, 2022,20(3):256-262

[18] 楊日旭.間歇訓練對提高游泳運動員有氧耐力的應用研究——以廣東高校高水平男子游泳運動員為例[D].石家莊: 河北師范大學,2015

[19] 仲躋強.表象訓練法在大學生游泳技術教學中的運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9(20):178-178

[20] Toubekis AG, Drosou E, Gourgoulis V,.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training load and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during tapering in young swimmers [J]. Journal of Human Kinetics, 2013,38:125-134

[21] 劉剛,朱竹友.間歇訓練對發展本院游泳運動員糖無氧代謝能力的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989(1):68-74

[22] Toubekis AG, Vasilaki A, Douda H,.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during interval training at relative to critical velocity intensity in young swimmers [J]. Journal of Science and Medicine in Sport, 2011,14(4):363-368

[23] 張杰,馬禮坤,馮克福.高強度間歇訓練在心臟康復研究中的進展[J].心血管病學進展,2019(2):226-231

[24] 張欣悅.實用運動生理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18:256-257

[25] 馮連世,馮美云,馮煒權.優秀運動員身體機能評定方法[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13:246-251

[26] 陳琳.賽前高原訓練對優秀男子游泳運動員身體機能的影響[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10(5):71-72

[27] 陳新銳.間歇訓練法的生理基礎及在運動訓練中的運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8):69

[28] Drumond LE, Mour?o FAG, Leite HR,.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swimming training on neuronal calcium sensor-1 expression in rat hippocampus/cortex and in object recognition memory tasks [J]. Brain Research Bulletin, 2012,88(4):385-391

[29] 徐起麟.血尿素氮在運動訓練監控中的作用簡述[J].當代體育科技,2014,4(14):9-10

[30] 王永梅,李世昌.優秀皮劃艇運動員小周期訓練期間血尿素氮的變化特征分析[J].浙江體育科學,2009,31(1):126-128

[31] Gell DA.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haemoglobins [J]. Blood Cells, Molecules, and Diseases, 2018,70:13-42

[32] Carson JL, Stanworth SJ, Dennis JA,. Transfusion thresholds for guiding red blood cell transfusion [J].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 2021(12):CD002042

[33] 薛曹葉,林文弢,方彩華,等.賽前運用血紅蛋白評定優秀運動員身體機能[J].中國體育教練員,2020,28(2):27-29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Intermittent Training of Swimmerson ImprovingAerobic Endurance 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CHEN Shu-ting

271018,

The swimmer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affected by the factors such as academic study, training methods, venues and facilities, resulting in insufficient training level, lack of scientific guidance and innovative training concepts, which seriously affects the improvement of sports level and the achievement of excellent results. Intermittent training is one of the many methods of sports training, widely used in professional sports training. Promoting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mittent training in swimming for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tudents is an important way and method to improve training effectiveness. The article comprehensively analyz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on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mittent swimming training in college students in recent years, elaborates on the basic theory and specific methods of intermittent training, and provides detailed experimental research results on physiological indicators related to aerobic endurance. This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impact of interval training on aerobic endurance of swimmer in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s; intermittent training; aerobic endurance

G804.2

A

1000-2324(2023)04-0634-07

10.3969/j.issn.1000-2324.2023.04.021

2022-11-17

2022-12-07

陳淑婷(1975-),女,碩士研究生,副教授,從事高校游泳教學與訓練研究. E-mail:wfdzz@sdau.edu.cn

猜你喜歡
有氧耐力游泳
老人鍛煉,力量、有氧、平衡都需要
有氧運動與老年認知障礙
如何從零基礎開始有氧運動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聽說你要去游泳 “妝”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游泳時小腿抽筋了
糖有氧代謝與運動訓練
3000m跑,鍾練耐力和意志
如何在小場地上進行耐力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