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初中語文教學實踐探析信息技術融合學科的有效途徑

2023-10-24 10:36鄧榕蓉
課程教育研究 2023年9期
關鍵詞:融合路徑教育價值初中語文

鄧榕蓉

【摘要】教育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術的應用滲透到了各個學科中,利用多媒體載體輔助學科教學成為不少教師常用的教學手段。進入初中階段,語文學科的知識點變多,且各個板塊知識的應用也復雜多變,整體上的難度上了一個階梯。為此,教師需要打造一個趣味性強、動態性足的魅力課堂,這就需要借助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的深度融合吸引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最終實現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關鍵詞】初中語文? 信息技術? 融合路徑? 教育價值

【中圖分類號】G635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3)09-0073-03

在科技迅猛發展的社會背景下,信息技術資源融入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教育教學行業也得到了廣泛應用,尤其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三年時間里,線上和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得到了極大發展,然而教育工作者在感受到便利的同時,也面臨著較大的挑戰,其中教師信息技術能力的不足極大限制了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空間,在探析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融合路徑時,教師要能夠明晰當前信息技術應用存在的問題,而后從不同方面分析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感受信息技術給語文學科教育質量帶來的成果。

一、初中語文教師應用信息技術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信息技術的應用方式較為單一

在初中語文課堂中,部分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有待提升,因此在課堂中應用信息技術時不熟練,或者僅僅將信息技術當作展示知識內容的工具,教師會在網絡上搜集到一些學習資源直接應用,生搬硬套他人的課件成果,絲毫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學情實際和學習需求,不利于教學效果的提升。教師需要充分挖掘信息技術的價值和功能,堅持因材施教原則創新信息技術的應用實現學生語文素養的有效提升。

(二)信息技術的應用毫無目標而言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融合信息技術和初中語文教學時,要能夠關注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然而實際情況是,很多教師在教學時并沒有關注教學目標,導致信息技術的應用形式化嚴重,不利于達到傳授語文知識理論技能,實現學生語文綜合素養提升的目的。很多教師局限于制作精美課件,忽略了信息技術的應用就是為教學服務的,教師需要關注信息技術的實用性價值才能夠為教學目標服務。

二、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手段

(一)數據介入分析班級學情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學習云平臺、大數據等都應用到了教學實踐中。在開展語文智慧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課前積極應用問卷星等軟件在QQ或釘釘學習平臺中對某一單元或某一課文的預習情況進行調查,通過分析教學目標和學情實際了解學生的語言基礎和文化積累程度,選擇后續合適的教育方案或者設計有針對性的微課內容。

在教學八年級《消息二則》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前設計預習導學案發放給學生,讓學生完成后上傳到相關的學習平臺上,導學案問題的調查旨在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和預習情況,讓學生提前去了解新聞的相關文體知識,從第一則的導學問題入手設計微課內容鼓勵學生主動學習,當學生掌握了一些新聞知識后,可以讓他們自主學習第二則消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依據數據平臺分析學情后,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層次,并將學生的學情通過數據圖反映出來,教師可以針對性定制相應的學習指導,制定相應的培優補差計劃,按照他們的學習情況布置不同的學習任務,提出相關評價要求。比如在學習《消息二則》后,教師可以布置寫作任務讓學生寫新聞,寫完后上傳至學習平臺請老師評閱,教師可以挑選出相應的習作作為課堂中講評的重點,通過指出問題、提出修改建議引導學生二次修改,而后再次上傳至學習平臺,教師針對性點評,慢慢實現訓練目標。

(二)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在初中語文教學實踐中利用信息技術創設情境打造智慧語文課堂,能夠生動且形象地呈現出所教授的知識內容,讓學生在感官刺激中感受到文本內容,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他們愿意投入到語文課堂中感受語文學習的魅力。

初中階段的閱讀板塊是重中之重,若是講授新課之前教師通過多媒體課件設計相應的情境對所教授內容進行有效鋪墊,能夠更容易讓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比如在教學《藤野先生》時,教師可以借助課件將作者魯迅的生平、魯迅的其他作品及本文的創作背景進行簡要介紹,而后通過多媒體課件輔助進行相應的重要文段講解,讓學生能夠緊扣文本線索對作者筆下的“藤野先生”的形象有充分認識,對文本中彰顯的愛國主義情感也有所體悟。而后,教師可以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通過視音頻和圖片資料的呈現,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讀完課文,你覺得在魯迅心里,藤野先生對其一生有怎樣的影響?他們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藤野先生有怎樣的優秀品質?通過這樣的情境展現,讓學生產生探索興趣,為后續的文本解讀奠定堅實基礎。而在教學七年級《春》這篇散文時,教師可以在備課時明確本課的重難點,課堂中憑借發揮信息技術圖畫、聲音和視頻的強大優勢,讓學生在興趣驅使下對“迎春圖、春草圖”等情境有深刻體悟,當學生的感性體驗得以增強,有了整體印象后,教師可以將目光聚焦在動作詞上,比如針對“鉆”這個詞,為什么在這里選擇這個動詞?教師可以通過破土而出的視頻讓學生有形象認知,同時理解比喻、擬人等修辭應用的作用,由此對小草活潑可愛的形象有充分認知,讓學生體驗到作者對春天的贊美情感。

(三)拓展內容引領學生自主學習

到了初中階段,學生學習的知識內容相比較小學會更多,由于教學內容較為豐富,若不采用灌輸式的形式很難完成教學任務。但這樣的形式往往枯燥,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過程中自然會感到乏味,逐漸喪失學習興趣。而且過去教師往往一個黑板一支粉筆就開始上課,較少借助其他資源輔助,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恰當應用信息技術的優勢輔助教學,不僅能夠幫助教師突破重難點知識,還能夠擴大語文課堂容量,幫助學生拓展學習思路。

針對語文教學中的重難點知識,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彌補資源不足的優勢,通過擴展時間和空間,讓學生輕松理解和記憶語文知識。以《黃河頌》一課為例,在學習本首詩歌時,為了讓學生感受黃河的氣勢磅礴,領悟其中的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將黃河滾滾的視頻和相應的朗誦視頻上傳到班級學習平臺,在播放中讓學生感受到視覺震撼,自主跟著視頻內容進行朗誦,在反復朗誦中品味語言特點,提升朗讀能力。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給學生拓展本首詩歌的創作背景,讓學生自然感悟黃河精神,提升其民族自豪感。同時,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借助信息技術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資源拓展中讓學生在無形中形成語文積淀,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有效提升。比如,教師可以在教學一些古詩詞時,通過分板塊的形式讓學生對生字詞、詞匯和詩詞背景等進行分組分析,通過網絡搜集相應主題的詩詞讓學生分小組探究分析,在對比分析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對詩詞意境和表達情緒有深刻體悟,在多媒體輔助延展詩詞內涵的過程中,讓初中語文課堂內容得到豐富。

(四)布置作業做好課后服務工作

對于高效的智慧課堂打造而言,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十分關鍵。在信息技術的輔助下,打造網絡學習空間不僅僅是知識學習的平臺,更需要讓教師和學生都有一個溝通和交流的渠道。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基于“雙減”教育目標借助網絡學習平臺給學生在線上布置作業,通過優化課后學習服務,讓學生自主積極完成作業,在此過程中得到知識的內化鞏固。比如,教師在教學《蘇州園林》時,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的推進作用將語文課堂延展到課外,通過學習平臺的構建鼓勵學生自主完成課外的微課學習,并布置相應的作文練習作業讓學生仿寫;在教學《中國石拱橋》一課時,教師則可以基于趣味性給學生布置作業,鼓勵學生根據課文中描述的石拱橋嘗試動手設計一個石拱橋的模型,通過制作石拱橋模型用手機錄制一個石拱橋解說視頻,并將其上傳到平臺中與同學們分享,這樣的創新形式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不僅能夠強化學生動手能力,也能夠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升。

三、初中語文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意義

當前教育背景下,教師需要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才能夠將語文學科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起來,通過實現語文與信息技術的融合,能讓初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能夠讓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中,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一)呈現生動直觀的語文教學內容

初中語文的教學更加關注學生思維的培育,經過小學時期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基礎,前文中已經提到,初中語文階段的知識范疇涉及較廣,對于此時期的學生而言,理解起來還有點深奧,因此需要教師改進教學模式?;谛畔⒓夹g的應用將靜態的文字轉化為動態且形象生動的畫面,能夠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中對直觀知識有更深的理解和把握。以《太空一日》教學為例,這篇課文中作者用自己的視角描寫了太空的美景,傳統灌輸式教學無法呈現出來,而借助信息技術的支持,教師可以以多媒體呈現太空環境記錄,在實況錄像的觀看中學生能夠從直觀畫面中感受到視覺震撼,而真實的畫面感和清晰的聲音傳遞能夠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有不一樣的認知體驗。

(二)反饋語文學習情況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過去的一言堂教育常常是教師講、學生被動聽,講完后教師將作業布置到課下讓學生完成,學生次日帶到學校上交請老師批閱,經過老師的批閱再分發到課堂中讓學生分組討論,整個學習流程下來十分耗費時間和精力,學生的解題思路也在此過程中發生了變化。而教師借助信息技術的輔助,除了在課堂中能拓展知識容量,便捷傳遞知識外,還能夠借助信息媒介迅速了解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能夠迅速確定教學目標,在后續的學習過程中調整教學進度,反饋語文知識。以古文《賣油翁》一課教學為例,對于學生而言,自主學習古文知識有一定難度。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理解分析文章時,可以基于準確翻譯、理解的前提,在信息技術輔助下實現線上線下結合,借助學校引進的學習平臺設計練習題引導學生在系統內完成,所反饋的作業情況會自動匯總到學習終端臺,結合這些教學反饋內容,教師可以集中分析總結,對普遍的問題在課堂中集中解答,重點解析學生存在的疑惑。而通過線上平臺的互動,知識反饋效率得到了提高,學生的問題也能夠得到及時解答。

(三)激勵師生創新思維開展互動

創新思維的發展是語文綜合素養的重要支撐。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能夠積極參與教學培訓,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通過積極探索信息技術應用的新路徑創新教學模式,讓語文學習不再局限于書本的部分內容上,通過信息技術的發展讓知識與實踐得到有效結合,最終在師生互動中促使學生思維得到發展。比如,在《桃花源記》一課教學中,教師就可以基于學生思維的調動鼓勵學生對故事內容發表自己的看法,教師可以借助信息化手段搜集更多的網絡資料,通過不同音視頻對《桃花源記》的故事進行創新呈現,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以辯證的思維去論述自己的理解。而學生可以利用網絡查詢相關的資料,對這個故事的人物和情節等加上自己的理解加以闡述。在整個學習過程中,網絡媒介可以給學生提供技術層面的支持,學生的思維也在師生互動中得到更深層次的發展。

綜上所述,教師在探析自我信息素養提升的過程中,需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發現信息技術應用問題,而后在反復驗證實踐中把握信息技術應用內涵,基于語文學科和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從數據介入分析班級學情;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拓展內容引領學生自主學習;布置作業做好課后服務工作等方面切入探究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之策,并從中感悟到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融合的價值意義。

參考文獻:

[1]張寶珍.初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實踐探究[J].讀寫算,2022(29):10-12.

[2]左成珊.論信息技術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J].作文,2022(36):31-32.

[3]鮑廣紅.淺析信息技術與初中語文教學的深度融合策略[J].中學課程輔導,2022(27):87-89.

[4]劉茜.利用信息技術創建初中語文高效課堂[J].語文教學與研究,2022(18):76-77.

[5]胡巧紅.淺談信息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J].知識文庫,2022(13):127-129.

猜你喜歡
融合路徑教育價值初中語文
如何打造初中語文高效課堂
論教育價值與教育目的的關系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文化的差異性與相通性
“兒童讀經熱”對當代語文教育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